1、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全国疾病监测点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意义,通过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资料分析产生的 “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的科学指标,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医
2、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以下简称死亡证),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的内容,(一)死亡登记(二)死亡信息的报告(三)人口学信息的收集(四)资料分析和利用(五)机构与职责(六)制度保障(七)质量控制(八)考核与评价,一、死亡登记,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一)不同
3、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医院死亡个案 家庭死亡个案其他场所发生的死亡个案 对非正常死亡者的处理,1. 医院死亡个案,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证。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证。,2. 家庭死亡个案,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承担该地区预防保健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
4、/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证, 由街乡居委会(村委会)盖章证明,同时必须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家属必须签名。,3. 其他场所发生的死亡个案,由负责救治的医生填写死亡证;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死亡者,由救治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行死因推断后填写死亡证。,4. 对非正常死亡者的处理,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法医鉴定书,卫生部门根据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鉴定书填写死亡证。,(二)死亡证的填写,死亡证的填写要求 死亡证的填写内容,1. 死亡证的填写要求,死亡证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
5、、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由填写医生签名,并逐联加盖统一的死亡证专用印鉴。,2.死亡证的填写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不满1周岁的按月日计算,不满1日的按小时、分钟计算)、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包括联系电话,要填写详细)。,(2)与死亡有关的疾病诊断项目:,医生应结合死者生前有关疾病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根本死因)分别填写在死亡证的第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部
6、分。对于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等情况,医生应通过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情况进行死因推断,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应填写在死亡证背面的调查记录中,而推断后的死因应填写在死亡证的疾病诊断项目中。,(3)对于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医生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在死亡证背面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的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4)其他项目:,住院号、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的医生签字)、单位盖章(由填死亡证的医生所在单位
7、盖章)、填报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填报,如果填报日期与死亡日期相距较远,则应给予文字说明)。,(三)死亡证的管理,死亡证四联的处理死亡证的保存非辖区的死亡证的处理县疾控转出死亡证制定和印制。,1. 死亡证四联的处理,死亡证共分四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死亡医学证明书 省 市 区(县) 街道(乡) 编号,调 查 记 录,填 写 说 明1、主要职业及工种: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人、服务行业等;还可详细填写工种,如:车工、钳工、电工
8、、纺织工等。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包括住处的具体门牌号码。3、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4、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可分两部分报告:在第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等);(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在第部分中填写那些与第部分无关,但促进了死亡的其他疾病或情况。5、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指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
9、,也可填写在第部分(a)中报告的疾病的最高一级诊断单位。如:省(市)医院包括相当于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医院,其他依此类推。,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居民死亡殡葬证,2. 死亡证的保存,第一联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区)疾控机构按国家级档案管理,并按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规定长期保存;第三、四联由出证机构交死者家属,用于办理有关手续,由相应单位妥善保存。,3. 转卡,各县(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的死亡证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区)疾控机构。,4.死亡证的印制,内容与样式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由省市级疾控
10、机构统一负责印制,向县(区)疾控机构提供。各县(区)疾控机构定期定量向辖区内医疗机构提供死亡证,各级收发单位要做好编号登记工作。,二、死亡信息的报告,(一)报告程序,医院正常死亡个案院外正常死亡个案非正常死亡个案,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报告程序1,医院正常死亡个案报告,诊治医生填写死亡证,医院保存,第一联,第二联,县(区)CDC保存,专人收集审核每月10日前报,省CDC,中国CDC慢病中心,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次年2月15日前报,录入、编码每月20日前报,中国CDC,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报告程序 2,村(社区)医生填写死亡证登记簿,省CDC,中国CDC慢病中心,5月15日8月15日11月
11、15日次年2月15日前报,编码、录入每月20日前报,县(区)CDC保存,每月10日前报,第一联,乡镇卫生院保存,第二联,院外正常死亡个案,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医生审核居委会村委会盖章确认,第三、四联,公安部门保存,殡葬火化凭据,家属及知情人提供的死亡信息,中国CDC,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报告程序 3,非正常死亡个案,医疗机构医生填写死亡证,医院保存,第一联,第二联,县(区)CDC保存,每月10日前报,省CDC,中国CDC慢病中心,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次年2月15日前报,录入、编码每月20日前报,公安部门出具证明,非正常死亡信息报告,中国CDC,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报告程序,县及县级
12、以上医疗机构 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 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报告。,(二)死亡信息核实,1.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日对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并予以纠正。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对村(社区)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审核。,(二)死亡信息核实,2.县(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质量审核,对于死亡证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者,要与报送单位(或部门)进行核实,补充或纠正错误;对于通过核对仍然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进行调查核实。,(三)死
13、亡个案收集的补充途径,省疾控与户籍管理、殡葬和妇幼部门核对后反馈县与公安、殡葬、妇幼、计生核对,并补报 乡镇(街道)医院定期与公安、妇幼、计生核实,填写漏报的死亡证并注明,并将第二联报当地县疾控,县疾控负责补报。村医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漏报的要入户调查,填写死亡证并将第一、二联报乡镇(街道)医院。由后者将死亡证第二联上报县疾控,由县疾控补报。,(四)死因编码,由县(区)疾控经过培训人员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死因编码人员遇到死亡证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编码的,应及时询问出具死亡证的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对于编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死因编码人员应及时咨询上级技术部
14、门,不得随意编码。,(五)原始数据的录入和上报,数据来源死亡证的第二联; 由县(区)疾控人员核实,将编码后的死亡证第二联信息及时录入;县(区)每月20日前将数据同时报省、国家疾控;省、地疾控机构督促监测点按时上报数据,对数据进行审核。并于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及次年2月15上报数据。,三、人口学信息的收集,出生数据主要来源是户口管理部门,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作为补充;各级疾控机构从当地公安部门或统计部门获取人口及相关数据,也可抄录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出所需数据。每年3月1日前,逐级将人口资料上报上级疾控机构。,四、资料分析与利用,(一)统计分析,除卫统8表所要求的统计指标外
15、,各级疾控机构可根据需要和条件对死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1. 死亡水平指标,粗死亡率;死亡专率;标化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劳动人口死亡率等。,2. 死因构成指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前十位死因占总死亡的比重等。,3.其他死亡统计指标,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平均期望寿命;期望健康寿命;潜在损失寿命年数(YPLL)等。,(二)资料利用,规定: 对于申请使用者应对其使用范围、时段和类别进行登记 凡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书面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对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五、机构与职责,在各级
16、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协调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生、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政策及相关工作环境与条件。各级疾控机构是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报告与死因统计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业务执行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级疾控机构 地市级疾控机构 县(区)疾控机构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 医疗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的方案制定、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定期进行系统评价和调整。,中国疾病预防控
17、制中心的具体任务,1.制定、修订全国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质控方案、评价方案、漏报调查方案等;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全国死因监测工作会议;3.定期组织开展对省级的质控,开展监测点现场督导,评价监测点现场工作情况;4.制定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分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5.汇总、分析死亡资料,按规定编制各种报表,分析上报并反馈有关部门;6.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专用的死因统计数据库应用软件。,(二)省级疾控机构,设立专门岗位,负责本省(区、市)死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省级疾控机构的具体任务,1.根据国家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有关方案,
18、组织开展本省(区、市)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2.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针对本地区各级各类机构死因报告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术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合格人员及时进行登记注册;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赴现场督导,了解检查死亡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制定本省(区、市)的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定期质控检查和漏报调查;5.及时收集本省(区、市)死因监测数据,审核数据质量,及时组织死因核实,并上报本省(区、市)数据资料至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定期分析本省的死亡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并及时反馈有关基层单位。,(三)地(市)级疾控机构,设立专门岗位,对县(区
19、)疾控机构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定期进行质控和评价。,地(市)级疾控机构的具体任务,1.组织和指导各县(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本省(区、市)工作要求开展死因监测工作;2.对县(区)疾控机构开展的死亡报告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督促死因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3.制定辖区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4.落实国家和省(区、市)死因监测工作各类方案要求,协助省级疾控机构组织开展漏报调查和其他质控与评价,充分发挥在省和县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功能。,(四)县(区)疾控机构职责,设立专门岗位,落实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
20、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县(区)疾控机构具体任务,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2.负责收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本规范统计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县(区)疾控机构具体任务,5.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6.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7.对辖区死亡报告
21、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8.做好本地区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当地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职责,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 定期汇总资料,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补漏; 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六)医疗机构的职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由专人负责院内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
22、,填报死亡证并报告。,医疗机构的具体任务:,1.收集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如实填写死亡证; 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七) 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责,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照本规范做好本机构内死亡病例报告工作外,还应根据出生监测数据,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出生个案资料和出生人口学资料。,六、制度保障,(一)例会制度,每月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组织辖区村(社区)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23、。县级疾控应轮流参加各乡镇(街道)的会议,进行工作交流和指导,协调出现问题。医院定期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提高死亡证的填报质量。县级疾控每月定期召集辖区各级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讨论和布置死亡报告等相关事宜。省、地级疾控机构。召开年会工作研讨,交流等。,(二)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明确相关科室职责,由专人负责全院的死亡证的收集、整理、核查、盖章及编码工作,并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三)核查制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社区)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
24、或入户调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证第二联;县(区)疾控机构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证进行复查,住院死亡以医院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要进行入户调查。,(四)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死亡信息(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制度。县(区)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五)人员培训制度,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技术方案、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
25、,保证工作质量。,人员培训制度,县(区)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专管员、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和防保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着重加强各级医院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和村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出生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根本死因的确定。死因编码人员以及各级疾控机构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其他人员应经国家或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者实行注册登记。,(六)工作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内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并纳入单位考核内容,完善奖惩机制。上级疾控机构定期对下级单位死亡报告与统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县(区)疾控机构定期(每年12次)对辖区内开
26、具死亡证的单位的死亡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完善奖惩机制。,七、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进行死因监测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疾控机构和各级医疗工作都要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我们的数据将失去其价值。,(一)国家CDC质控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死因监测资料质量,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审核上报的死因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要求。对各监测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如监测点年粗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低于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年全国平均水平,应要求省级疾控机构开展调查,作出合理的解释。,(二)省、地级疾控机构质控工作,1.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
27、会议和技术培训会议。2.每年2月底前完成本省(区、市)的年度死亡监测数据的审核和分析,同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反馈各监测点疾控机构。3.省级疾控机构分别于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及次年2月15日前将上季度的死亡个案数据上报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报告及时率应为100。,(二)省、地级疾控机构质控工作,4.省级疾控机构应对各监测点上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如发现监测点年度粗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低于该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年全国平均水平,应及时开展调查,找出原因;同时应配合开展国家级数据审核工作。5.每年抽查核对各监测点死亡证填写质量和ICD-10编码质量,要
28、求辖区内监测点录入的死亡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不超过5,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对报告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应进行通报批评,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组织对监测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重点地区现场督导工作,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6.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赴现场督导,检查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死因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监测点现场督导覆盖率应为100%。,(三)县(区)级疾控机构质控工作,1.组织对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员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培训(含以会代训),每季度一次,督导、质控
29、和培训情况定期上报省级疾控机构。2.在每月的20日前,负责将上月的死亡个案数据上报到省级疾控机构,报告及时率应为100。3.负责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认真审核和录入, 录入的死亡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城市不超过5,农村不超过8%;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对报告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进行补充或更正,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三)县(区)级疾控机构质控工作,4.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核对死亡信息,监测点报告的死亡数、婴儿死亡数一般不应少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报告数字。如发现数字不符,尤其是监测点报告的死
30、亡数、婴儿死亡数少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的报告数字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补报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实施并协调危重婴儿足岁结局追踪工作。5.死因监测资料中,死因分类为诊断不明及其他原因的死亡个案占全部死亡个案的比例城市监测点不超过5,农村监测点不超过8。如超出该指标,应及时组织补充调查,核实死亡原因。同时应组织对责任报告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6.根据省级疾控机构下发的方案,每年开展居民死亡漏报调查工作。,(四)各级医疗机构质控工作,1.死亡证上报数量与本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数量应相符,符合率应为100。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漏报率应在5以下。2.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应按照本规范要求
31、填写,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项目填写应正确和完整,死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主要致死原因(不明原因死亡的应填写主要病史和症状体征)、诊断依据必须填写,卡片项目填写完整率应高于95,项目填写错误率应小于5。,(四)各级医疗机构质控工作,3. 医疗机构对于不合格的死亡证应重新核实并按照要求填写;死亡证中的主要变量逻辑关系应成立。4. 医疗机构应根据死亡证正确判断根本死亡原因。5. 按时参加当地疾控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及例会;每年对院内相关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定期召集例会,对辖区内死因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辖基层医生的工作质量。,(四)各级
32、医疗机构质控工作,6. 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7.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发生的在家死亡的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入户率应达95以上。8. 开展危重婴儿足岁结局追踪工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认真完成收集各种场合出生的危重婴儿足岁的结局资料。,八、考核与评价,(一)考核频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进行一次对各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的抽查工作。省级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监测点的工作考核一次以上,覆盖面100。县(区)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承担死因监测工作的单位,报告人考核一次以上,覆盖面100。,(二)考核内容及指标,1. 疾病监测组织管理工作(
33、以正式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为准)。(1)各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有无管理组织:有一名业务领导抓此项工作,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2)有无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计划、总结、督导及自查记录; (3)监测资料管理情况:资料管理要求档案化,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要求分类并按顺序有专柜管理;(4)有无定期的例会和培训记录;(5)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二)考核内容及指标,2. 各级疾控机构各类数据库、报表上报质量和及时率。3. 数据质量控制:卡片填报的完整率、规范率、卡片与病史符合率、录入符合率、死亡原因错误判断率、报告不明原因死亡比例、死亡报告总数与其他来源符合情况、报告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死亡漏报率等。4. 数据分析:监测点年度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完成情况。5. 死因监测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更正情况和保存情况。,谢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