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有限公司如何控制和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预 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本规程适用于*有限公司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卫生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性引用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 47 号令)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总则为规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作业当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深
2、入贯彻“ 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 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现有劳动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目 录1.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涂装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术语 粉尘(Dust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
3、尘、 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 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 75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职业危害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 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各类粉尘的接触限值本公司接触粉尘岗位序号 粉尘种类 总尘 PC-TWA(mg/m3)呼吸性粉尘 PC-TWA(mg/m3)1 10 %游离 SiO2 含量50% 1 0.72 50%游离 S
4、iO2 含量80% 0.7 0.33 游离 SiO2 含量 80% 0.5 0.2接触粉尘的岗位有:砂轮间、零件打磨(手工、砂带机)、喷砂、抛丸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产生的粉尘性质和性能及卫生措施应有基本了解。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4.在粉尘作业场所作业点粉尘浓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
5、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 产,降低 职业危害。 7.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8.应经常对岗位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术语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 8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85 分贝; 职业接触 4 小时,工作地点
6、噪声允许标准为 88 分贝;职业接触 2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 91 分贝; 职业接触 1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4 分贝; 职业接触 0.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97 分贝; 职业接触 0.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0 分贝; 职业接触 0.125 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 103 分贝; 但最高不能超过 115 分贝。 本公司接触噪音岗位接触噪音的岗位有:通过式清洗机、表面处理、冲击试验、皮带轮试验间、塑料破碎机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噪声的卫生措施应有基本了解。1
7、.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耳塞、耳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 产,降低 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 各岗位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5.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6. 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7. 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8.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9. 采
8、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3.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术语 1.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 )相结合的异常作 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指数)超 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2.接 触 时 间 率 :劳 动 者 在 一 个 工 作 日 内 实 际 接 触 高 温 作 业 的 累计 时 间 与 8h 的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职业危害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
9、统疾病增 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 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 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 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 如下处理: 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
10、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 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臵冰袋,也可用 50酒精擦浴。 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一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3032 80 70 603234 70 60 503436 60 50 403638 50 40 303840 40 30 204042 30 20 104244 20 10 10表二、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 限值体力劳动强度接触时间率一 二 三 四100% 30 28
11、26 2575% 31 29 28 2650% 32 30 29 2825% 33 32 31 30本公司接触高温岗位接触高温的岗位有:锅炉间、高低温试验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按时巡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装隔热装置。5.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6.操作岗位温度过高时,工作人员要佩戴防高温
12、手套、穿隔热服。7.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8.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9. 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10.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 源采取隔热措施。11.将大检修尽量安排在夏季高温季节,在夏季其他时间要备好防暑药品。4.涂装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涂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使用的涂料性能及卫生措施应有基本了解。1. 在生产现场作业时,应佩戴好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2.涂料的调配必须在专门的调配间内进行,调配作业时,必须先打开通风
13、装置后再作业,调配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 3 至 5分钟后关闭。3.涂覆作业应在喷漆室或喷漆房(间)内进行。涂覆作业开始时,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环境及设备情况,确认符合作业条件后,应先打开通风装置, 喷涂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 3 至 5 分钟。4.完成每批的涂料调配作业和涂覆作业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将用完的废旧物品集中放置在专用器具内,不得乱扔乱放。不应用汽油或大量的有机溶剂直接喷洒在地面上清除涂料残留物。5.涂料及有机溶剂的储存必须密封,并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不应直接将残余的或废弃的涂料倒入下水道,废弃物的处置时应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6. 生产场所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规定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7.涂覆作业人员如发现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休息,如情况较为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去检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