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5.87KB ,
资源ID:2246220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462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docx

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二、 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

2、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

3、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

4、件和操作过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 28 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 1 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 914 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体系,形成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整体认识;2. 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3. 了解本学科必备的预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重点:预备知识中的概念的理解本章难点:随机变量的分类方法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

5、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涵义(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四、考核要求(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识记)(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涵义(领会)(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识记)(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识记)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领会)第一章 常用的统计表与图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以及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

6、能够编制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 2. 了解几种常用的统计图的涵义,并能绘制和在实际中应用它们。本章重点: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本章难点:组限、组中值的算法。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3. 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2.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四、考核要求(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识记)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识记)3. 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简单应用)(二)几种常用

7、的统计分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识记)2.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简单应用)第二章 常用统计参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的涵义、算法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2. 掌握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差异量数的定义、算法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3. 理解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分数等地位量数的涵义;4. 掌握相关的涵义,理解相关系数意义并能够合理应用各种相关系数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章重点: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计算本章难点:几何平均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二、课程

8、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集中量数1. 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2.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3. 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4. 中数的定义5. 众数的定义;6.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7.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8. 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9.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10.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11. 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12.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二)差异量数1. 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2. 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3. 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4. 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5. 方差与标准

9、差的性质与意义;6.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7.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8.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9. 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10. 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三)地位量数1. 地位量数的涵义2. 百分位数的涵义3. 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四)相关分析1. 相关的涵义;2. 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3.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5. 肯德尔 W 系数的计算公式6. 相关散点图7. 对相关系数的解释8. 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9. 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10. 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11. 双列相关的应用

10、场合12.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13.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四、考核要求(一)集中量数1. 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2.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识记)3. 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识记)4. 中数的定义(识记)5. 众数的定义(识记)6.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领会)7.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领会)8. 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简单应用)9.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应用)10.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简单应用)11. 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简单应用)12. 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简单应用)(二)差

11、异量数1. 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2. 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3. 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4. 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5.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与意义(领会)6.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简单应用)7.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简单应用)8.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简单应用)9. 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综合应用)10. 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简单应用)(三)地位量数1. 地位量数的涵义(识记)2. 百分位数的涵义(领会)3. 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领

12、会)(四)相关分析1. 相关的涵义(识记)2. 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识记)3.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识记)5. 肯德尔 W 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6. 相关散点图(领会)7. 对相关系数的解释(领会)8. 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9. 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10. 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11. 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12.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简单应用)13.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简单应用)第三章 概率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随机现象以及概率的定义和涵义;2. 理解二项分布的定义及均值、方差

13、及标准差;3. 掌握正态分布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应用,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涵义以及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本章重点:概率的涵义及其应用;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含义及其应用本章难点:正/ 用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概率1. 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2. 概率的统计定义3. 概率的古典定义4. 概率的加法定理5. 概率的乘法定理(二)二项分布1. 二项式定理2. 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三)正态分布1. 标准分数的定义2. 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3. 标准正态分布及其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4. 正态分布曲线下概率面积的查表计算5. 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四、考核要求(一)概率1.

14、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识记)2. 概率的统计定义(识记)3. 概率的古典定义(识记)4. 概率的加法定理(领会)5. 概率的乘法定理(领会)(二)二项分布1. 二项式定理(识记)2. 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简单应用)(三)正态分布1. 标准分数的定义(识记)2. 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领会)3. 标准正态分布及其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领会)4. 正态分布曲线下概率面积的查表计算(简单应用)5. 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综合应用)第四章 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理解科学、合理地获取样本资料或实验数据,是采用各种推断统计方法对总体情况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2.

15、了解调查和实验中常用的各种抽样技术,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等。3. 了解不同情况下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4. 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涵义,以及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5.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本章重点: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和主要的抽样分布, 查 2分布表、t 分布表与F 分布表求临界值本章难点:几种主要的抽样分布,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 抽样的基本概念1. 总体、个体与样本的概念2. 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3. 常用参数与统计量的符号表示(二) 抽样方法1.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2. 等距抽样的方法3. 分层抽样的方法(三) 抽样分布1.

16、 正态分布的特点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转化2. 2分布的特点及应用3. 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4. F 分布的应用及两个主要结论5. 查 2分布表、t 分布表与 F 分布表求临界值(四) 样本容量的计算1. 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五) 参数估计1. 参数估计的概念2. 参数估计的一般思想3. 点估计的涵义4. 区间估计的涵义5. 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6. 平均数的点估计7. 方差的点估计8.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四、考核要求(一) 抽样的基本概念1. 总体、个体与样本的概念(领会)2. 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领会)3. 常用参数与统计量的符号表示(识记)(二) 抽样方法1. 简单随机

17、抽样的方法(领会)2. 等距抽样的方法(领会)3. 分层抽样的方法(领会)(三) 抽样分布1.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转化(领会)2. 2分布的特点(识记)3. 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识记)4. F 分布的用处及两个主要结论(识记)5. 查 2分布表、t 分布表与 F 分布表求临界值(简单应用)(四) 样本容量的计算1. 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简单应用)(五) 参数估计1. 参数估计的概念(领会)2. 参数估计的一般思想(领会)3. 点估计的涵义(领会)4. 区间估计的涵义(领会)5. 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领会)6. 平均数的点估计(领会)7. 方差的点估计(领会)8. 根据已知条件

18、进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简单应用)第五章 假设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以及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2. 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3. 掌握在不同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4. 掌握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方法本章重点:假设检验的原理本章难点: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和公式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1. 系统误差的概念2. 假设检验的原理3. 两类错误的概念4. 假设检验中的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方法5. 假设检验的步骤(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1.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

19、方差 2已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2.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 2未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3. 总体非正态的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4. 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三) 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2.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未知,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3.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未知,n 1和 n2都是大样本

20、容量的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4. 两组样本相关,配对数据平均数的检验方法5. 两组样本相关,已知两样本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四) 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1. 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2.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3. 两样本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一) 其他的假设检验1.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2. 两总体比例差异的假设检验3. 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4. 两总体相关系数差异的假设检验四、考核要求(一)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1. 系统误差的概念 (识记)2. 假设检验的原理(领会)3. 两类错误的概念(领会)4. 假设检验中的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5. 假设检验

21、的步骤(简单应用)(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1.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 2已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2.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 2未知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3. 总体非正态的情况下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4. 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简单应用)(三) 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已知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2.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未知,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情

22、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3. 两组样本相互独立,两个总体方差 12、 22都未知,n 1和 n2都是大样本容量的情况下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领会)4. 两组样本相关,配对数据平均数的检验方法(领会)5. 两组样本相关,已知两样本相关系数的检验(领会)6. 根据给出条件判断两总体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简单应用)7. 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准确判断情况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与计算公式,并按照标准的假设检验步骤进行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综合应用)(四) 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显著性检验1. 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 (识记)2.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3

23、. 两样本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简单应用)(五)其他的假设检验1.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领会)2. 两总体比例差异的假设检验(领会)3. 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简单应用)4. 两总体相关系数差异的假设检验(简单应用)第六章 方差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掌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与多因素方差分析3. 能区分独立样本性质的完全随机设计和相关样本性质的随机区组设计4. 掌握平均数逐对检验方法和多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方法本章重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本章难点: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及在不同实验设计下的方差分析二、

24、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 方差分析的概念2. 总离差平方和的概念3. 组内离差平方和的概念4. 组间离差平方和的概念5. 组间均方的概念6. 组内均方的概念7. 总均方的概念8. F 值的计算公式9. 方差分析的功能与应用10. 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二) 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1. 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过程2. 已知原始试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3. 只有各组统计量而无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1.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2.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

25、分析(四)多个平均数之间的比较1. 运用 N-K 法进行多个平均数的多重比较(五)两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概念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的原理两因素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四、考核要求(一)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 方差分析的概念(领会)2. 总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3. 组内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4. 组间离差平方和的概念(识记)5. 组间均方的概念(识记)6. 组内均方的概念(识记)7. 总均方的概念(识记)8. F 值的计算公式(识记)9. 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识记)10. 方差分析的功能与应用(领会)(二) 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1. 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过程(领会)2. 已知原始试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简单应用)3. 只有各组统计量而无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全随机化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简单应用)(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1.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单因素)的设计原则(领会)2.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综合应用)(四)多个平均数之间的比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