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一、综述导言鲁迅一生共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并不多,但是取材多源于病态社会的最底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首屈一指,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1。鲁迅及其作品的无比丰富性,使得鲁迅研究久盛不衰。在实际研究之中,关于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以上两大人物形象是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焦点。而其小说中刻画的众多鲜活的儿童形象,则往往被忽视,受到冷落,相对于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而言,关于儿童形象的研究是较少的。鲁迅先生作为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在其小说之中,如呐喊、在酒楼上、社戏等,较多地描写
2、了儿童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期盼与关注,提出了教育儿童的种种主张。因此,对其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对鲁迅文本、鲁迅思想的进一步解读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无疑是当下社会的焦点问题。鲁迅在小说中,从所塑造的儿童的个性、语言、命运等角度抨击了封建社会对儿童的身心残害,儿童作为“人”而存在的极度不合理性。鲁迅从儿童出发,在其作品中渗透出先进的儿童观、教育理念。本研究将结合鲁迅的思想理念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这对于当下基础教育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促进儿童教育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二、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自
3、1913年,恽铁樵在怀旧中对鲁迅作出评点性的赞语,鲁迅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鲁迅于1902年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在日本,鲁迅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历史也近100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迅研究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文学现象。鲁迅作品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鲁迅在刻画儿童形象时十分注重思想环境的展现,从小说对未庄环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种被称为“精神胜利法”的奴隶性格与未庄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级制度、身份地位及无数有“老例”、“通例”承传的文化遗产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以取消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感知的主体性为特征,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中更为精致的“吃人”机制2,许多儿童有着不同的命运,却有着相
4、似的生存背景。同时鲁迅对于儿童的刻画都带着儿童灵动、稚拙的眼光去审视世界,鲁迅曾写道“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3他在许多作品里运用了儿童这一叙述视角。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的一种叙事策略。4这中策略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可信性。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个社会职业,虽没有专论教育的巨著,却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儿童教育观,积
5、极批判旧教育,把儿童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兴衰紧紧拴在一起。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研究者对鲁迅教育思想进入了深入的研究。例如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合著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王玉生著中国教育思想研究,董操、陶继新、蔡世连合著鲁迅论儿童教育等等。鲁迅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典型的儿童形象,即使是故乡中的闰土、社戏中阿发们,也因为这两篇小说的散文性而冲淡了人物形象的聚焦性”5,但通读鲁迅小说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关于其儿童教育观内容,研究者有如下阐述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鲁迅本人呼吁受过封建思想毒害的父母亲,就应“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
6、人”6。鲁迅先生一针见血道出了应该具有的教育观,对封建传统教育无情地批判。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它集中反映了鲁迅当时的社会观和教育观。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全面阐发了他对父与子的关系(也即家庭关系)的认识,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家庭中父母的“恩威”思想7。在儿童教育中,父母之“恩”应当摒弃,父母之“爱”理当提倡。学者尉红梅在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中这样描述在中国“所多是孩子之父”,而不是“人之父”,中国还需要“父范学堂”,“生了孩子,还要想着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8。她引用了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一卷热风随感录二十五中的相关内容,完全的人,即要求儿童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
7、完全解放孩子。华中师范大学王玲在论文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写到他以发现“人”的目的为出发点,对中国传统的儿童观进行了严厉的声讨与抨击,树立了“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本位”,乃主体中心之意。“幼者本位”,就是要把儿童作为世界的中心、重心,要了解儿童心理,尊重儿童人格,照顾儿童兴趣,发展儿童个性,丰富儿童精神生活9。鲁迅“幼者本位”的儿童观主张,不仅尊重了儿童“人”的存在价值,也抨击了封建传统的教育观念。无论从事文学工作,还是教育工作,鲁迅始终认为“立人”而后“事举”,“立人”的思想贯彻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这一思想而
8、斗争10,他在文化偏至论中说“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事举。”立人,就是培养人才。那些人物那几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大达世情,又畏惧重大压迫,但是,又保持常态,并无力反抗,甚至于不想反抗。11鲁迅看到了国民的软弱,因此早在留学日本时期,鲁迅就主张改变中国贫弱落后的“根柢”在于“立人”;而“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12。鲁迅以其独特的视角,向人们感受病态社会的沉闷,而催醒“铁屋子”中沉睡的人,疗治国民的劣根性的良药便是改变国民的精神,因此,鲁迅将笔触投向了“立人”。孩子是“立人”的希望,而“立人”则是华夏民族精神解放的必由之路13,由此看来,“立人”与儿童教育紧密相
9、关。当鲁迅在提出“首在立人”的重要命题时,“立人”之“人”是“个人”,其实体是“灵明”、“精神”、“主观”与“意力”,总之,“个人”是精神的存在,由此看来,可以涵盖“个”和“精神”两个范畴的最合适的词是“个性”。14鲁迅小说集共三部,分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涉及到儿童形象的数前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共25篇小说,其中涉及的儿童形象有姓名者就达38人之多,成伙出现的孩子们有6伙,涉及的作品有16篇15,可见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之多,绝不亚于其中的农民与知识分子形象。研究者依据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个性、生存环境等因素,将儿童形象进行分类。李佳在鲁迅笔下的儿童世界中认为鲁迅
10、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6一是以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孩子为代表的正常化的儿童形象;二是以华小栓、阿顺等为代表的单纯被吃掉的儿童形象;三是以狂人为代表的被同化又反过来吃人的儿童形象,对以上两类儿童的打压与吞噬是“灵与肉的同时消亡,他们几乎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意识的能力”,“最终在愚昧无知的父母、残酷的社会中被吞噬”17,鲁迅在呐喊序言的叙述中“谈到说他已经被现代医学深深地吸引,因为他父亲的肺结核未能得到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中药庸医的欺骗”18,无论如何,他们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四是“我”这一儿童形象,家道中落,使“鲁迅背着士大夫的阶级和宗法社会的过去,他和农民群众有比较巩固的联系。他
11、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儿童时代就混进了野孩子群里,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19因此,迅哥儿这一形象与他人是不同的。她根据中国旧社会“吃人与被吃”的现象对儿童精神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划分。罗淑芳则根据儿童的命运走势,将其进行分类,在论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20中作者如下划分一是如祝福中阿毛、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儿子一样染病或意外事故死去的孩子;二是像肥皂中的四铭般在家庭中被喝斥、收压制的孩子;三是继承了父母劣根性的小看客,例如狂人日记中的一伙小孩子。这种分类从“儿童死亡”出发,忽略了充满希望的一些儿童形象。对儿童形象的分类研究者多带有个人的评判眼光,各有真知。从以上儿童形象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塑造的这
12、些形象是趋向黯淡意味的。它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社会性、现实性,而且,作品中人物多半是否定的形态。21鲁迅“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进化论思想似乎也在慢慢失去兴趣,他可能早就意识到了自己主张救救孩子的空空洞洞,而不是在二十年代后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他最初发表的小说和杂文中,对孩子自身和他们的前途的失望和怀疑是很普遍的”22。然而,塑造这样的形象并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是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激发了人民对于民族生存危机的思考,这些儿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中国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中国历史从明末开始,头发问题就变得微妙而重大,太平军要人们剪发,清的统治者要人留长发,民国建立要人减去发辫,复辟之后又要人留长发,无论哪
13、一方的主张,规定都十分的严苛。23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总是能够看见头发引起的问题,这些由于社会动荡产生的问题也影响了孩子的生存发展。其次,进一步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文化劣根性,一个民族肌肤生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入膏肓,脊髓生癌24。“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作为一名反传统主义者登上文坛,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发展成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他相当一部分杂文,尤其是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等小说,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态(批判儒道传统)与现实形态(揭露国民性)的双重的实质性颠覆。25这些创作意图使得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更加丰满起来,鲁迅的写作是“争取民族解放、反抗专制
14、压迫和改造民族精神这样三位一体精神结构的分析”26。儿童的生存折射着社会,也受到社会的影响,国家要发展,必须将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发展问题提上进程。而儿童的发展需要教育,因此,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的遭遇等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研究依据。三、笔者总结目前,从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出发探讨鲁迅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的研究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容创新性不够强,尤其在论文上尤为显著,在鲁迅文本的解读上并没有新的发现;其次,研究策略、研究模式共性过多,得出的启示缺乏个人的见解;再次,对儿童形象的分类多参考论文、期刊,缺少一些专著对儿童形象的评析。而对鲁迅教育思想及“立人”思想的研究则有了深入的全
15、面的开拓研究,鲁迅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为此次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社会是个人成长的沃土,一个好的社会背景将会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而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禁锢了人的思想,使原本具有童真、童心的儿童受其思想的支配,拥有了不一样的性格与命运。通过对鲁迅呐喊、彷徨的解读,我按照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将其划分为四类一是天真活泼型,例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双喜、阿发等,作者对其投以深切的期盼,他们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待人真诚、好客;二是苦难夭折型,例如狂人日记中狂人五岁的妹妹、风波中的六斤等,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对他们富含同情之心,更具无
16、奈之叹;三是麻木看客型,例如示众中的小看客等,他们都是“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他们被吃而又反过来吃人,鲁迅对其感到惋惜而又愤懑;四是“我”这一儿童形象,作者以13岁前鲁迅的叙述视角展现童年时代的生活图景,通过描写展示了一个充满天真、童趣的“我”,集中反映在小说社戏之中。鲁迅就像他的一篇有名小说中的狂人,坚持透过虔诚的词的表面,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27,作为“民族魂”,他“在中国民族革命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尽了一面镜子的作用,而且是一杆倔强的大旗;因为他不止是明彻的反映,而且是正确的领导,综括鲁迅的一生,没有一次宽纵了敌人,没有一次误掷了投枪”28。在作品中,鲁迅曾经提及写小说的原因做起小说来,总不
17、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29无论在教育学、文学、史学等上都是一座巍巍丰碑,他提出的儿童教育观等对21世纪儿童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价值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可再生”文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情感的变迁,不断折射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呐喊、彷徨就是这样的作品。30未来,关于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的研究将更完善,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应当受到学术界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与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一类。四、参考文献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199872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13费城康中国的家法族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湖南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541515吴铜虎在场者言说在场的绝望浅论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书写J晋阳学刊,2009,16鲁迅鲁迅全集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顾明远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998尉红梅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129王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1)1
19、0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二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7211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一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4112皮远长对病态国民精神的深刻剖析评析A鲁迅杂文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613张万仪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试论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14汪卫东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3515董玉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李佳鲁迅笔下的儿童儿童世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7郭尧当孩子开始沉默从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看鲁
20、迅作品思想苦闷的社会意义J湖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62219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520罗淑芳论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吕荧鲁迅的艺术方法J七月,1941622张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23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524李新宇愧对鲁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725高旭东高旭东讲鲁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26李长之,艾芜等吃人与礼教鲁迅一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427孙玉石走进真实的鲁迅鲁迅思想与五四文化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35028WILLIAMALYELLLUHSUNSVISIONOFREALITYJ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629鲁迅鲁迅全集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530李怡,郑家建鲁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