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范大学 20052006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 号: 院(系): 专 业: 年级: 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5 题) 1. 教育技术: 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 技术观: 人们用来衡量技术的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价值尺度或评价标准,也是对技术的价值的看法。 3. 调查研究方法: 是指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或其他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并加以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4. 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
2、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5. 教育软件: 是以服务于教育为目的,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等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供人们阅读、听录或观赏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或电子出版物。6.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从该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7. 绩效技术: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
3、nology ),亦被称作人的绩效技术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人的”主要针对 “机器” 而言)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人类绩效专家以系统化的方法对绩效差距和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借鉴前人的经验,设计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尽可能理想的方法消除绩效差距。8.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简称 EPSS,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集成了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它实质上是一种集成化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一个比较完善的 EPSS
4、通常由超媒体信息库、专家系统、交互式训练系统、在线帮助系统、应用软件与效能工具、监测系统等部分构成,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9. 绩效:学术界对于绩效(Performance)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绩效就是一种成就(Accomplishments ),是人们行为的产出或结果(Outcomes)(Clark 信息技术教育; _和现代远程教育。 8多媒体创作工具本质上属于_ 生成系统,而著作软件本质上属于 _生成系统。四、概念解释(5*3=15 分) 2.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
5、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 (乌美娜,1994)3.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模式.4.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五、简答题(5*6=30 分) 1 .简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媒体(资源)开发应用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其中,教学设计和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建构主义
6、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
7、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
8、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二)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三)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