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4*8)1、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错误。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子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而不能把直观教学作为教学目的。3、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正确。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
2、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4、负强化就是惩罚。错误。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1、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时期。错误。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错误。学生的思想品
3、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已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 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正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任务难度的不同,所 需要的动机也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
4、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4、中学生上课时,一边看教材,一边听教师讲课,这是注意分散的表现。错误。这并非注意分散的表现,而属于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吧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21、 课程开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能容。错误。课程开发是指通过对社会和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反应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学科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所以,此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3、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4、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
6、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错误。这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1、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错误。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起决定作用。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时德育。错误。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
7、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3、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错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的怎么样,还有学生学的怎么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4、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错误。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问题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从而能提高反应和解
8、题的速度。对于变化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错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3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错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3、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错误。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
9、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客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里过程,提出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一个人只有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而非道德意志。4、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正确。人的知觉可以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影像,而对周围的事
10、物,只是当成陪衬会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1、 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正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2、化学课上,教师给学生做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学习的方法属于实验法。错误。这种方法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
11、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3、德育与品德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德育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会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品德是心理概念
12、,德育是教育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毫无关联。德育只是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要的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德4育与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该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是片面的。4、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在有三件事需要他完成:一件比较简单,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那么他应该会挑选最难那一件。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小强是一个高成就动机者。按照成就动机理论,高成就动机者有追求成功的倾向,往往选择会有50%成功几率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往往会
13、选择最简单或最难的任务。1、 义务教育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错误。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据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异地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就是上课。错误。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3、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错误。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
14、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随意注意是不可能的。4、德育应该遵循疏导原则,因此,正确的德育要严禁惩罚。错误。德育过程的确应该遵循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但是,这并不等于德育过程要严禁惩罚。实质上,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适当的惩罚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
15、。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所以,德育过程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疏导原则,但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1、“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正确。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存在记忆里,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错误。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
16、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所以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既有及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53、人在明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提高了。错误。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应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度。明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降低了,而暗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则提高了。4、人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人与他人内在的区别,所以也叫人格的差异性。错误。人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人的人格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
17、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因此,人格的独特性不单单是与他人内在区别,而是内在遗传、外在环境和教育等多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区别。故此观点错误。1、 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时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映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个体主观能动性。故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就认为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是有失偏颇的。印染工的较强的辨色能力是其发挥主管能动性参加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结果。2、 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错误。讲授法并不等同于
18、“注入式”教学法。(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2)讲授法分为“注入式”讲授和“启发式”讲授两种。由于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正确运用讲授法同样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3、 儿童对勇敢和冒险不能分辨主要是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的缘故。正确。儿童对勇敢和冒险不能分辨是由于无法区分两者概念的差别,只注意两者在表现上的相似,是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的缘故。4、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人本主义观点认为,遗
19、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错误。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回忆与再认,或错误的回忆与再认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1、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错误。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个别发生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能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2、 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3、 备课首先要做好的是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4、 在
20、德育工作中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人。61、伤仲永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仲永在很小年龄就表现出超出他人的能力,这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人的主观努力,加之家教环境不佳等因素,其最终泯然众人。说明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改变,即具有可塑性。2、活动课程理论的倡导者是奥苏泊尔。错误。活动课程理论的倡导者是杜威,奥苏泊尔倡导的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课堂教学主要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简洁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地掌控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的认识领域。4、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错误。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简单的说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是不正确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