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2KB ,
资源ID:22473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文献综述】.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文献综述】.doc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分析摘要由依恋理论与社交拒绝理论得出推论个体照料者早期对其的抚养行为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成人依恋,成人依恋的类型又对社交焦虑有一定的影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了对拒绝很敏感,即个体拒绝敏感性高,而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较容易产生焦虑的体验。那么,成人依恋、拒绝敏感性作为较稳定的人格特征,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是否存在中介或者调节效应。本文将有关四者的文献综合,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社交焦虑;中介效应一、引言11社交焦虑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846年CASPER

2、报道的赤面恐怖。190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DOWNEY,G,BONICA,C,DOWNEY,G,BONICA,C,LEVY,AYDUKDOWNEY,2001)基于该理论,可以得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了个体对拒绝很敏感,即个体拒绝敏感性高,而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较容易产生焦虑的体验。因此,根据依恋理论及前人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根据社会拒绝理论及前人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也有一定的

3、联系,那么,成人依恋和拒绝敏感性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效应,是否可以构建四者的一个理论模型成为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二、相关概念界定及测量方法21父母教养方式211概念界定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和行为倾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及其教育观念23。早在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们就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PMSYMODS,他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基本维度接受拒绝,支配服从。并指出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表现出社会所接纳的行为,而被

4、父母拒绝的孩子则表现出冷漠,倔强等;被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对父母服从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进攻性14。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才逐渐开始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当时最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是参照鲍姆林特的分类,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漠不关心型四种类型。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林磊采用自编的家长教育方式量表探讨了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和特点,归纳出五种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型、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212测量工具主要的测量工具是父母

5、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它是由瑞典的PERRIS等人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亲教养方式部分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六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部分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被试五个维度。22拒绝敏感性221心理学视角的“社会拒绝”归属需要作为人类的一个普遍的,基本的动机,其与认知加工,情感模式,行为反应和健康,幸福感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归属感的剥夺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遭遇社会拒绝就是归属感未能得到满足的一个手段,因此,社会拒绝也就导致许多后果,如增加孤独,社交焦虑,和降低个体的自尊,削弱推理

6、认知能力及导致较少的亲社会行为,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拒绝敏感性高的人17。222拒绝敏感性理论拒绝敏感性理论建立在依恋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期的拒绝经历导致个体形成不安全的依恋类型,进而影响其成年期人际功能BOWLBY,1969,1973,1980,不安全依恋是导致人际功能失调的心理基础HAZANMISCHEL,1973。拒绝敏感性理论既关注早期经历如何影响人们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也关注人们对当前信息的加工和表征过程,而且更清晰地描绘行为产生的心理中介因素。223测量工具REBACCA在其2003年5月的博士论文中,研发了一个拒绝敏感性量表,并

7、且从心理和生理层面上评估了该量表的效度,弥补了以前关于拒绝敏感性的量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对拒绝后行为和态度的可预测性。但是,该量表还需要接受更多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检验。国内对拒绝敏感性研究较少,有研究者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如李霞(2007)进行了修订。量表由18个项目构成,采用五个等级评分制,1表示很不同意,2是稍不同意,3是中立,4是稍同意,5是很同意,其中有6个项目采用反向记分,分数分布范围是1890,分数越高,意味着拒绝敏感性越高。该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23成人依恋231概念界定成人依恋ADULT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其依恋对象不同于婴儿

8、期的依恋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恋人、团队、组织或者抽象的形象如上帝等26。成人依恋(ADULTATTACHMENT)是从对婴幼儿依恋研究衍生出来的研究课题,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成人期依恋可能是再现早期依恋模式,并影响其人际关系、亲密体验等。但是直至目前,对成人依恋的内涵都没有统一定义,一般学术界认为成人依恋的研究分为两派分别是以MAIN、GEORGE等为代表的发展和认知学派和以SHAVER、BARTHOLOMEW等为代表的人格和社会学派15。前者倾向于将成人依恋定义为“成人关于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假设个体早期的依恋关系可以在后期得以再现;后者则倾向于定义成“个体与目

9、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倾向于通过自陈测验得到个体成人依恋模式16。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研究角度、测量方法上的不同,在分别得到可以证实自身解释的大量研究支持的同时,都曾受到部分实证研究的质疑。232测量方法成人依恋的测量方式之一是成人依恋访谈(AAI),编码者通过分析反映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的言语表达来对依恋类型进行编码,成人可以划分为安全型、冷漠型或专注型等有组织的依恋风格,另外还表现出无组织的依恋。另外一种测量方法是自陈式问卷(ECR,RSQ)。加拿大学者BARTHOLOMEW运用基于“成人依恋是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这个定义,以及两份自陈式问卷关系问卷(RQ)以及关

10、系测量问卷(RSQ)将依恋分成四类安全型、专注型、冷漠型和害怕型。三、研究现状31“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现状在社交恐惧症的病因学研究中,有人提出了从遗传因素、病前素质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的方向。国内外有研究认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起了很大作用。季益富、许又新(1998年)的研究7表明,社交恐怖症是多种不良教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父母的惩罚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可能为一特异性的因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评价其父母对他们惩罚较多P005。王文娟,叶培结,王立金20008年的研究8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水平对医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有一定的影响。社交焦

11、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自尊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偏爱被试呈正相关关系P005。吴超等(2009)的研究2表明,社交恐惧症的发生有其个性基础,其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在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评价其父母对他们惩罚、拒绝否认较多,对他们过分干涉,而缺乏情感温暖各因子T385,P001。32“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现状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个体在婴幼儿期与主要扶养人的密切接触中会形成对自我、重要他人及相互关系等的一种稳定认知,这种稳定的内在心理表征会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影响到人际

12、交往中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30。而社交焦虑作为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的一个方面,不但国外关于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研究很少,而且多为理论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很少。WARREN等人对172名青少年长的追踪研究表明,不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率高于安全型依恋,且发生社交焦虑的青少年中不安全型依恋者占大多数30。ENG等人发现,与安全型依恋相比,不安全型依恋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情绪、社交苦恼和回避,其自我满意度也更低30。国内吴薇莉、张伟在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及其心理特征与个体早期、父母的依恋

13、情感联结有关,不同的成人依恋类型有不同的人际关系表达33。吴薇莉、刘协和对社交焦虑障碍组成人依恋类型和正常对照组的依恋类型进行对比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组的成人依恋以不安全类型为主,不安全的成人依恋类型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34。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情绪、认知影响最大31。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依恋水平相关显著,社交焦虑在依恋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2。33“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现状社会拒绝理论主张17,由于人类不能在集体的环境之外单独生存和繁衍,此时焦虑就成为对拒绝,排斥经历作出反应的进化产物,焦虑的这种负面影响会激发某种认

14、知,这种认知会促使个人终止不合适的行为,发展出更可能被他人接受和融入的其他行为。通过体验焦虑,个体学会什么种类的行为会导致拒绝,从而避免此类行为。这种人际威胁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被他人,甚至是完全的陌生人认为过度肥胖时而感到内心不舒服,若被他人认为是不理想的社会成员,个体就会遭受潜在排斥的威胁。BERMAN等人的研究表明,肥胖的病人倾向于经历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在面谈中报告出对外表的过度在意和对拒绝的高敏感性17。也有实证的研究证明拒绝与焦虑的直接联系,TOMBER和LEARY在1993年的研究中,构建了两大描述性情景,聚会和第一次约会,在读完情景后,想象自己在这种情景下被别人接受和拒绝的情况,

15、拒绝组的被试比融入组的被试报告更多的焦虑18。在对儿童及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拒绝敏感性能够预测社交回避和痛苦,以及边缘人格障碍或者抑郁症状LONDON,DOWNEY,BONICA,BERENSON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与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中父亲过度保护对成人依恋的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环境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28,个体成人依恋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22。35“父母教养方式与拒绝敏感性的关系”研究现状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童年期家庭暴力,情绪上的忽视,严格的纪律以及父母有条件的爱(CO

16、NDITIONALLOVE),同伴的拒绝等,这种外显的拒绝(身体的虐待)或者隐蔽的拒绝(情绪上的忽视)的早期经历导致人们产生对拒绝的焦虑的防御性(焦虑或者愤怒)的预期,表现出对拒绝很敏感。(DOWNEY,G,KHOURI,H,DOWNEY,G,BONICA,C,DOWNEY,G,BONICA,C,LEVY,AYDUKDOWNEY,2001)四、研究不足与改进41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OWLBY的依恋理论中提出了“内部工作模式”。BOWLBY认为,个体早期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婴儿每天在与养护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渐发展

17、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最后转变为一种无意识、自动化的运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用已有的内部工作模式去理解新的信息,早期经验就是这样对个体日后的发展起作用的35。成人与不同对象之间的依恋关系,都有不同的内部工作模式。它会引导个体去思考自己应该得到何种对待和关注、给他人怎样的信任和支持、对他人的需要给以怎样的关注,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交往策略等35。据此可以看出,个体照料者早期对其的抚养行为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成人依恋,成人依恋的类型又与社交焦虑有显著的相关,那么成人依恋作为一种特定的人格特征反应,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三者放到一个模型中进行讨论,

18、忽略了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的作用。42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童年期家庭暴力,情绪上的忽视,严格的纪律以及父母有条件的爱(CONDITIONALLOVE),同伴的拒绝等,这种外显的拒绝(身体的虐待)或者隐蔽的拒绝(情绪上的忽视)的早期经历导致人们产生对拒绝的焦虑的防御性(焦虑或者愤怒)的预期,表现出对拒绝很敏感。而社会拒绝理论18主张,由于人类不能在集体的环境之外单独生存和繁衍,此时焦虑就成为对拒绝,排斥经历作出反应的进化产物,焦虑的这种负面影响会激发某种认知,这种认知会促使个人终止不合适的行为,发展出更可能被他人接受和融入的其他行为。

19、通过体验焦虑,个体学会什么种类的行为会导致拒绝,从而避免此类行为。由上述研究和社会拒绝理论可以自然得出推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了对拒绝很敏感,即个体拒绝敏感性高,而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较容易产生焦虑的体验。以往研究表明,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之间有显著相关,但到底是拒绝敏感性导致社交焦虑还是社交焦虑导致拒绝敏感性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如果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那么拒绝敏感性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起到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还有待研究。43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社交焦虑障碍的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的研究在遗传基因、气质特征、父母影

20、响、早期创伤、认知倾向等方面都有不少进展,而且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明,但是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中,较稳定的人格特征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中介或调节作用,以往研究并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将成人依恋、拒绝敏感性这两个较稳定的人格特征加入进来,试图建构四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参考文献1蒋奖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11931962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JSHANGHAIARCHIVESOFPSYCHIATRY,2009,2128

21、6883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84864郭中然,王金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72735汪隽,樊嘉禄,潘和平社会支持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3,2932956刘东台,李小健社交焦虑障碍发展成因探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763817季益富,许又新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强迫症等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147498王文娟等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其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446

22、54679黄薛冰等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616310高文凤,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27627911王文娟,叶培结,王立金医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其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446546712曹海丽,姜紫龙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9,311711813赵勇中国社交焦虑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53815614HEIMBERG,RG,HOPEDA,DODGECS,ETALSOCIALPHOBIA

23、INGENERALHEALTHCAREANUNRECOGNISEDUNDERTREATEDDISABLINGDISORDERJBRJPSYCHIATRY19961681697415BARTHOLOMEWK,SHAVERPMETHODSOFASSESSINGADULTATTACHMENTDOTHEYCONVERGEINSIMPSONJA,RHOLESWSEDATTACHMENTTHEORYANDCLOSERELATIONSHIPSJNEWYORKGUILFORD,1998254516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论文,200417李霞拒绝敏感性的相关性研

24、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8PETERM,CORM,HARALDM,ETALWORRYINCHILDRENISRELATEDTOPERCEIVEDPARENTALREARINGANDATTACHMENTJ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2000,3848749719PETERM,CORM,MATTIJNM,ETALANGERANDHOSTILITYINADOLESCENTSRELATIONSHIPSWITHSELFREPORTEDATTACHMENTSTYLEANDPERCEIVEDPARENTALREARINGSTYLESJJOURNALOFPSYC

25、HOSOMATICRESEARCH,2004,5725726420杨红君,周世杰卫校女生成人依恋及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8919121刘琴,周世杰,杨红君,楚艳民,刘利青少年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1561922王倩倩,刘丹,车宣仪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及抑郁之间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353253323FRALEYRCATTACHMENTSTABILITYFROMINFANCYTOADULTHOODMETAANALYSISANDDYNAMICMODELINGOFDEVELOPMENTALME

26、CHANISMS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2002,6212315124王争艳,刘迎泽,杨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及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2963925徐艳丽,高志华,李建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28123026马姝娟,戴美林,陈霞高校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379427WARRENSL,HUSTONLCHILDANDADOLESCENTANXIETYDISORDERSANDEARLYATTACHMENTJJOURNA

27、LOFTHEAMERICANACACIENRYOF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1997,3663764428ENGW,HEIMBERGRG,HARTTAATTACHMENTININDIVIDUALSWITHSOCIALANXIETYDISORDERTHERELATIONSHIPAMONGADULTATTACHMENTSTYLES,SOCIALANXIETY,ANDDEPRESSIONJEMOTION,2001,11436538029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495730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

28、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618931吴薇莉,张伟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227127332吴薇莉,刘协和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障碍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82233BERMAN,WHBERMANER,HEYMSFIELD,S,FAUCI,M,ACKERMAN,S1992THEINCIDENCEANDCOMORIDITYOFPSYCHIATRICDISORDERSINOBESITYJJOURNALOFPERSONALITYDISORDERS,6,1681

29、7534TOMBER,ES,LEARY,MR1993PERCEIVEDEXCLUSIONASACOMMONFACTORINSOCIALANXIETY,LONELINESS,JEALOUSY,DEPRESSION,ANDLOWSELFESTEEMDUNPUBLISHEDMANUSCRIPTWAKEFORESUNIVERSITY35张秋凌,邹泓成人依恋研究在促进早期亲子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0630836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373937BRIDIEGALLAGHER,SAMCARTWRIGHTHATTON2008THERELAT

30、IONSHIPBETWEENPARENTINGFACTORSANDTRAITANXIETYMEDIATINGROLEOFCOGNITIVEERRORSANDMETACOGNITIONJ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22200872273338ABDLKADIRZTRK,TANSUMUTLU2010THERELATIONSHIPBETWEENATTACHMENTSTYLE,SUBJECTIVEWELLBEING,HAPPINESSANDSOCIALANXIETYAMONGUNIVERSITYSTUDENT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0,91772177639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40张晓,陈会昌等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的社会能力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09,41761362341温忠麟,张雷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42李旭,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733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