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腧穴各论,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教学目的,1.掌握足厥阴肝经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了解其余穴位。,教学内容,1.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2.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主治概要与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与刺灸方法。,m2,(二)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 (三)主治要点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本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足三阴经主治比较,本经共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
2、章门、期门。(重点掌握8穴),足厥阴肝经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m3,腧穴(共14穴,左右28穴)1、大敦* (LR1)井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1)疝气,遗尿,癃闭,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2)癫痫。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m4,2、行间* (LR2)荥穴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1)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肓,口喎。(2)崩漏,月经过多,经闭,痛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尿痛。(3)癫痫, 中风。(4)胁肋
3、疼痛,急躁易怒,黄疸。刺灸法直刺0.5-0.8寸。,m5,3、太冲* (LR3)输穴 原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1)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喎,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2)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3)小儿惊风,癫痫,中风。(4)胁痛,郁闷,急躁易怒。(5)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0.5-1寸。,m10,4、曲泉* (LR8)合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屈膝。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主治(1)小腹痛,小便不利,淋症,癃闭。(2)遗精,阳痿,阴挺,阴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3)膝股疼痛。刺灸
4、法直刺0.8-1寸。,m15,5、章门* (LR13)脾募穴 脏会穴 足厥阴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仰卧。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主治(1)腹胀,泄泻,痞块。(2)胁痛,黄疸。刺灸法直刺0.81寸。,m16,6、期门* (LR14)肝募穴,足厥阴、太阳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仰卧。在胸部,当乳头下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1.胸胁胀痛。2.腹胀,呃逆,吐酸。3.乳痈,郁闷。刺灸法斜刺0.5-0.8寸。,足厥阴肝经小结,1、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沿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止于乳头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
5、肝,络胆,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顶。支脉从目系下颊部,环口唇。肝部支脉上膈,注入肺中。 联系脏腑器官:肝、胆、胃、肺、阴器、目、咽喉、口唇。,2、取穴要点: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取大敦。 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行间。 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取太冲。 当膝关节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取曲泉。 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取章门。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期门。,3、主治要点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本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4.操作要点: 大敦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期门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小结与反思,1.本次授课结合生动的图片设计让学生找穴位变得简单快捷。2.结合临床与现代研究丰富了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复习思考题,1.足三阴经的主治特点如何?2.太冲、大敦、期门、章门的定位、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