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1 ,大小:399KB ,
资源ID:2253434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53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方剂学笔记.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方剂学笔记.doc

1、100 绪论绪言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五十二病方 。4、 黄帝内经 载方 13 首。5、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共收载方剂 314 首。 “方书之祖”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前者载方 5300 余首,后者载方 2000 余首。王焘外台秘要 ,载方 6000 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7、宋代,翰林医官院 组织编著 太平圣惠方 ,载方 16

2、834 首。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 297 首,后增补到 788 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严用和济生方 。8、金元时期。9、明清时期, 明朱橚普济方 ,载方 61739 首,是我国 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10、方论方面,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其后又有明吴昆的医方考 ,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方剂与治法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畅通

3、其血,调和营卫。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因其轻而扬之”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 “其高者,因而越之”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 “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 ”温法:通过温阳、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祛阳复,用治里寒证的治法。 “寒者热之” , “治寒以热”清法: 通过清解热邪

4、的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法。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等。 “热者寒之” , “治热以寒”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坚者削之” ,“结者散之”补法: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法。 “虚则补之”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剂的分类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后又有“十二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寒热。方剂的组成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不可缺少的药物。2、臣药:一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

5、药物。其药力小于君药。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当病人不拒药时就不必用反佐药。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5、常见的引经药:桔梗(载药上行)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羌活太阳经柴胡少阳经白芷阳明经川芎厥阴经细辛、附子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 )牛膝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6、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

6、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7、方剂的组成变化: 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01 解表剂总论一、 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同称为解表剂。二、 用途 解表剂主要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三、 分类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四、 注意事项1、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煎煮不宜太久。2、 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取汗,以遍身微汗为佳,不可发汗太过,也不可发汗不彻。 (因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阴,甚则造成亡阴亡阳的危候。 )3、 若表邪未尽,而又出现

7、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俱急者,当表里双解。4、 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以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宜使用。5、 服解表剂后,应注意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取汗。6、 服解表剂之同时,应注意禁生冷、油腻之品。2第一节 辛温解表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9g 桂枝 6g 杏仁(去皮尖)6g 炙甘草 3g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功用:发汗解表(为主) ,宣肺平喘(为辅)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方解:麻黄汤主要用治外感风寒表证。本方关键之处在于宣肺气。表实证的症状皆是由于肺气不宣所致。

8、肺主气,合皮毛,通腠理。外感风寒之邪束表,导致毛窍闭塞,卫阳被遏,不能达外,故而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又由于毛窍不透,故而肺气不能宣通,则上逆而为咳喘。故治疗本病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宣通肺气。而本方之中,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正可以治疗本病的主症;此外,由于本病卫强营弱卫气与邪气交争于外,导致卫气的病理性的亢盛,故但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表的桂枝为臣药,以助麻黄发汗之力,且可以调和营卫。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升一降,以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即可调和麻黄杏仁的宣降特性,又能缓和麻黄桂枝合用的峻烈之性,使汗

9、出不致过猛而伤及正气。“治肺不忘宣降” “麻黄无桂枝不温” “附子无干姜不热”使用:1、一般冬季使用; 2、青壮年多用; 3、北方多用;4、有咽痛者不能使用麻黄汤。咽痛则表明有热,热证复用热药,则必然加重病情,故如此。附方: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原方加白术 12g,白朮: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苍朮:燥湿健脾,祛风湿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 (即风寒表实证挾湿)注意!本方中的白术可以用苍术代替。东汉时期,苍术和白术是不分的。麻杏苡甘汤:麻黄 6g,杏仁 6g,甘草 3g,薏苡仁 12g。功用: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所剧者。这里不是阴虚潮

10、热,而是湿邪所致的潮热。日晡:下午三点到七点大青龙汤:麻黄 6g,桂枝 6g,甘草 6g,杏仁 6g,石膏 18g,生姜 9g,大枣 3g。服后,取微似汗,汗出多者,用温粉扑之。温粉:龙骨、牡蛎、黄芪、麻黄根,共研细末。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外有表寒,内有里热)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用大青龙汤治之,中病即止。三拗汤:麻黄(不去节)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不炙) 。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华盖散: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者。桂枝汤组

11、成:桂枝 9g 芍药(白芍) 9g 甘草 6g 生姜 9g 大枣 3 枚 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使邪从表而出)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鉴别症状,又如小便自利。这里主要用于与外感风热证相比较。 ) ,脉浮缓或浮弱者。方解:本证是由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外感风寒表虚证, 伤寒论中称之为太阳中风,其病机为卫强营弱(是卫气与邪气交争的应急状态) 。外感风邪,风性疏泄,卫气失去其固护之性,不能固护营阴,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汗者,阳加于阴谓之汗也。风寒在

12、表,应以辛温发散之品以解表,但本证属于表虚,腠理不固,故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营为阴,卫为阳,调和营卫也即是调和阴阳,即祛邪调正兼顾治之。方中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络,助阳化气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邪。 (解肌与解表是有区别的,用词解肌主要有两种情况:1、病人汗出表证,由于腠理疏松,邪在腠理,用解肌。2 、透疹亦可用解肌,一般有解肌作用的药物都有透疹的作用。而解表则是一个含义范围较宽的一个词,解表包括解肌,而解肌的主要位置在于腠理。 )用芍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为臣药,是由于芍药有宜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的作用。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

13、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以和胃止呕。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甘平,可以补中益气滋脾生津(颇有滋养营阴之意)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使本方中除了桂枝芍药以外的第二对调和营卫的药对。炙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使用:现在常用于半身汗出,效果颇佳;成人遗尿,加龙骨、牡蛎;以及遗精早泄等证。讨论:本证属外感风寒表虚以有汗出,为何复以桂枝汤发汗?本证之汗是由于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出不能止。桂枝汤一面用桂枝轻微解肌发汗以使邪

14、从表而出,另一方面有使用白芍敛阴固营,使营阴不得继续外泄,以达治病的目的。此外, “病汗”和“药汗”是有区别的,“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 ”附方: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原方中桂枝加至 15g。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过多而发奔豚。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原方中芍药加至 18g。功用:调和气血,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阳,腹满时痛者。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 9g 细辛 2g 川芎 白芷 生地黄黄芩 甘草各 3g简捷记忆:羌风白草细,芩川有苍生。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

15、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方解:本方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的病证。风寒束于肌表,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湿邪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兼有里热之象。治则亦以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3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防风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可以发汗除湿;防风、苍术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为臣药。细辛性甚走窜,又搜剔筋骨之力,与白芷、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合用以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之疼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其中

16、生地养阴生津凉血,二者合用防止诸药辛温燥烈之性,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升散药与清热药结合使用;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本方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证者。以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有里热之象)为证治要点。川芎“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 ”“凡带有风邪者,既可用防风.”注意:治口苦黄连多用,是因口苦多饮胃火所致,本方中用黄芩是由于本方所治病症皆属上焦,故如此。附方: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 6g,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 3g,蔓荆子 2g。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肩背疼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者。香薷饮组成:香薷

17、9g 白扁豆微炒 厚朴姜制各 6g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方解:本方所治为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阴暑证。夏月感寒,邪滞肌表,则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风寒表实证;夏月喜冷饮,湿伤脾胃,气机不畅,则胸闷泛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则是寒湿之候,治之以外散肌表之寒邪,内化脾胃之湿滞。香薷辛温芳香,可解表除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 (故香薷又称“夏月麻黄” )厚朴行气除满,内化湿滞,为臣药。又用白扁豆健脾和中,祛湿消暑,为佐药。加入少许酒同煎,意在增强散寒通经之力。注意:1、 “有湿时一定要注意理气 ”2

18、、 “有汗者禁用香薷散 ”3、方剂中含有香薷的一定要冷服,以防格拒(引起呕吐) 。4、胖人多湿,故本方对于夏季胖人的感冒多用。5、厚朴、枳实常相须为用消除痞满,其中厚朴除满,枳实消痞。 (痞:堵塞,面积较小;满:胀满,面积较大。二者时常兼见。6、阳暑与阴暑的区别:阳暑恶寒发热,大汗淋漓,忽然昏倒;阴暑阳被阴遏所表现出的暑证。附方:新加香薷饮:香薷 6g,银花 9g,鲜扁豆花 9g,厚朴 6g,连翘 9g。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小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 9g 芍药 9g 细辛 6g 干姜 6g 甘草炙 6g 桂枝去皮 9

19、g 半夏 9g 五味子 6g桂枝去皮:是因桂枝毒在皮,故方中皆去皮用。 (证治准绳 )半夏洗:半夏汤洗七次以去其燥性。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此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痛重,头面四肢浮肿(后三者为内饮的症候) ,舌苔白滑,脉浮者。方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 “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本方用麻黄、桂

20、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1、痰饮的区别: “质稠者为痰,质稀者为饮。 ”2、白芍配麻桂,酸敛合营,防止麻桂发散太过,保护营阴。3、五味子配干姜、细辛,酸敛护肺肺为娇脏,因凡有水饮者,其正常之津液必定减少,故用白芍敛营。4、本方可用于素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复感风寒之邪。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 9

21、g,麻黄 9g,生姜 9g,细辛 3g,紫菀 6g,款冬花 6g,大枣 3 枚,半夏 9g,五味子 3g。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音。止嗽散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 9g 甘草炒 3g 陈皮去白 6g简捷记忆:止嗽散用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前:可为白前或是前胡,白前性温,故风寒遗留的咳嗽用之佳;前胡性凉,多用于风热遗留之咳嗽。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方解:本方证治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此时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恶风发热。故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22、。方中紫菀止咳、百部润肺止咳,虽苦但不伤肺为君药,二者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桔梗善开宣肺气、白前长于降气化痰,二者协同使用,一升一降,使气机运转,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的止咳化痰之力,共为臣药。荆芥可疏风解表,除在表之邪;橘红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1、 “治肺勿忘宣降 ”2、常用的药对组合:宽胸 桔梗、枳壳;止咳桔梗、白前或前胡、杏仁。紫菀、款冬花前者止咳,后者祛痰。3、祛痰用橘白,止咳用橘红。附方:金沸草散:旋覆花、麻黄、前胡各 9g,荆芥穗 12g、甘草、半夏、赤芍各 3g,外加生姜三片,枣一枚。功用:4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

23、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者。第二节 辛凉解表银翘散组成:连翘 15g 银花 15g 苦桔梗 6g 薄荷 6g 竹叶 4g 生甘草 5g 荆芥穗 4g 淡豆豉 5g 牛蒡子 6g,鲜苇根汤煎。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透表荆芥穗、淡豆豉性微温,开毛窍,助邪外出,表邪通过此二药透表而出。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方解:重用连翘、银花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有芳香避秽的功效。薄荷、牛蒡子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

24、豉有发散解表之功若无汗者,可以加大用量,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二者虽为辛温之品,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反佐用之,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热除烦清上焦之热,且可生津,芦根功在清热生津,桔梗可宣肺止咳,三者同为佐药。甘草和诸药。清热除烦的力量:栀子竹叶灯心草。桑菊饮组成:桑叶 7.5g 菊花 3g 杏仁 6g 连翘 5g 薄荷 2.5g 桔梗 6g 生甘草 2.5g 芦根 6g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方解:本方用治外感风热证。治之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君药桑叶味甘苦

25、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肺热重则用霜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桔梗宣肺利气止咳,一升一降,三者共为臣药。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三者共为佐药。甘草和诸药。1、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前者解表清热之力强;后者配伍杏仁,故宣肺止咳之力强。2、连翘善散胸膈之热。3、桔梗、杏仁配合使用其止咳之力逊于桔梗配白前。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 9g 杏仁 9g 甘草 6g 石膏 18g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需成比例,可用 1:3 (邪热闭肺、无汗)或 1:5(邪热壅肺、有汗) ,重用石膏制麻黄之温性,去性存用。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表邪未

26、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方解: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辅,共为君药。石膏倍于麻黄制麻黄温热之性,使整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与麻黄选降相因。甘草和诸药。现代应用以本方加清热解毒药治疗小叶性肺炎。附方:越婢汤:麻黄 9g,石膏 18g,生姜 9g,甘草 5g,大枣 5 枚。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一身悉肿,恶风,脉浮,不渴,自汗,无大热者。柴葛解肌汤组成:柴胡 6g 葛根 9g 甘草 3g 黄芩 6g 羌活 3g 白芷 3g 芍药 6g 桔

27、梗 3g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略有寒热往来之意,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方解:本证为风寒表邪未解,又化热入里。病邪在肌表,为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合病。当以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治之。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羌活、白芷散表邪而治头痛,黄芩、石膏清泻里热,共为臣药;白芍、甘草酸甘敛营,以防疏散太过;桔梗宣利肺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佐药。甘草又能和诸药。1、合病与并病的区别 :合病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症状同时出现;并病一经的症状未愈又出现另一经的症状。2、本方的

28、证治要点在于: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3、方中柴胡、黄芩为和解少阳之药;石膏、白芷治疗阳明经;羌活、葛根治疗太阳经。升麻葛根汤组成:升麻 10g 葛根 10g 芍药 6g 炙甘草 13g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方解:麻疹为阳毒,以透为顺。升麻入肺胃经解肌透疹为君药。葛根入胃经,解肌发表,升津除热为臣药。芍药合营。炙甘草增强芍药益阴之力,又可调和诸药。现代应用治疗单纯性疱疹甚至是带状疱疹。附方:竹叶柳蒡汤:西河柳 6g,荆芥穗 4g,葛根 5g,蝉蜕 3g,炒牛蒡 4.5g,知母 3g,薄荷叶 3g,玄参 6g,

29、甘草 3g,麦冬 9g,淡竹叶 1.5g。功用:透疹解表,清泻肺胃。主治:疹出不透,喘咳,烦闷躁乱,咽喉肿痛。第三节 扶正解表败毒散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 9g 甘草 5g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简捷记忆: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荷羌攻。1 为何用炙甘草不用生甘草?生甘草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可助透疹解毒。生甘草同样有清热生津之力。5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方解:本证证治正气素虚,又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气虚外感

30、的病证。治之当以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用二活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气祛风,柴胡疏散解肌退热,为臣药,以助二活驱散外邪。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祛痰,茯苓渗湿,有宣有降,并以祛痰渗湿,以宣利肺气,皆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但意义有二:扶助正气以祛邪外出;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1、本方还可以用治 外邪里陷所致的痢疾 。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为“逆流挽舟”之法。2、本方又名人参败毒散。附方:荆防败毒散: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 5g,甘草 3

31、g。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证者。参苏饮组成:人参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前胡 茯苓各 6g 木香 枳壳 桔梗 陈皮 炙甘草各 4g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方解:苏叶、葛根为君,发散风寒,解肌透邪。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陈皮、枳壳理气宽胸,为臣。人参益气,扶正托邪;茯苓健脾,渗湿消痰;木香行气,醒脾畅中;甘草补气安中,和诸药。再造散组成:黄芪

32、 6g 人参 3g 桂枝 3g 甘草 1.5g 熟附子 3g 细辛 2g 羌活 3g 防风 3g 川芎 3g 煨生姜 3g。另枣二枚,加赤芍共煮。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简捷记忆: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方解:方中人参、黄芪、附子补气助阳,既能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可预防阳随汗脱;桂枝、细辛、羌活、川芎、防风疏风散寒,以解表祛邪。芍药合营,炒则寒性减,起佐制之功;煨生姜温胃,大枣滋脾生津,合以升腾脾胃生发

33、之气,调营卫而资汗源。甘草和诸药。1、细辛为阳虚外感之必用药。2、为防药运无力,故用川芎。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 6g,附子 9g,细辛 3g。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反发热,脉沉者。加减葳蕤汤组成:生葳蕤(玉竹)9g 生葱白 6g 桔梗 5g 东白薇 3g 淡豆豉 9g 苏薄荷 5g 炙甘草 1.5g 红枣二枚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功用:滋阴解表。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方解:葳蕤为君,入肺胃经,味甘性寒,为滋阴润燥的主药,长于养阴,且滋而不腻,用以润肺养胃,清热

34、生津。臣以葱白、淡豆豉、薄荷疏散外邪。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为宜。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大枣养血,甘草调和诸药。1、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而设。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证治要点。2、滋阴药:玉竹、麦冬、石斛、沙参气分滋阴药,滋而不腻,生津止渴;生地、玄参、天冬血分滋阴药,滋而微腻,养阴凉血。附方:葱白七味饮:葱白 9g,葛根 9g,新豆豉 6g,生姜 6g,生麦冬 9g,干地黄 9g。功用:养血解表。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感受风寒,头痛发热,微寒无汗。02 泻下剂总论一、 概念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

35、、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于“下法” 。二、 分类 寒下热结、温下冷结、润下燥结及用于体弱者、攻补兼施、逐水 2水饮五类。三、 注意事项1、使用泻下剂, 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 ;2、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3、若兼血瘀、虫积、痰浊,宜分别配伍相应的药物治之。4、对老年体虚,孕妇、产妇或正值经期,病后津伤以及亡血者,应禁用或慎用。5、泻下剂多易伤胃气,故得效即止,勿过;6、服药期间应忌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第一节 寒下大承气汤组成:大黄 12g 芒硝 6g 厚朴炙 24g 枳实 12g 先煮枳实、厚朴,在下大黄,芒

36、硝冲服。简捷记忆:黄厚枳实硝2 逐水与利水的区别:逐水为从大便而走,且力量较大;利水为从小便而走,力量较小。6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胃、大肠。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3 、里实热证治热厥因热引起的四肢厥冷、痉病或发狂。方解:本方为寒下的常用方剂。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消除治病之因为君药。然大黄泻下攻积之力强,而软坚之力欠佳,故以芒硝软坚润燥通便以为臣药。厚朴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共助大黄芒硝攻下热结。1、本方为“急下存阴 ”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

37、,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2、可用于单纯性的肠梗阻等病。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比较: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主治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实厚朴用量亦轻,其功轻下,主治痞满实的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其功缓下,主治阳明腑实证,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证者。附方: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之轻者。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气滞明显)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

38、斑,口齿咽痛等症。 (余热明显,而气滞不明显)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 12g 牡丹 9g 桃仁 12g 冬瓜子 30g 芒硝 9g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或阑尾炎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牵拉试验阳性,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方解:肠痈初起,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所致。大黄苦寒攻下,又可活血祛瘀,泻肠中之湿热,去肠中稽留之淤血;桃仁苦平,性善破血,与大黄为伍破瘀泻热,共为君药。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牡丹凉血化瘀,消肿, “疗肠痈”俱为臣药。冬瓜子甘寒,清肠利湿,排脓散

39、结, “治肠痈” ,为佐使药。1、丹皮内痈、外痈皆可治之。2、冬瓜仁 甘寒,较之苦寒之品,用量可大,治肺痈甘寒之品为佳,且不伤胃气。第二节 温下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大黄 9g 附子 9g 细辛 3g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方解:本方为温下之代表方。附子辛热,温里散寒,止付胁疼痛为君药;大黄泻下通便,荡涤肠胃积滞为臣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为佐药。方中大黄性虽苦寒,但有大量附子之辛热,则苦寒之性被制,而泻下之功尤存,此为去性存用。1、附子走而不守;细辛辛散走窜。故用之。2、大黄配芒硝 攻下热结;大

40、黄配桃仁 泻热破瘀;大黄配附子攻下寒积。温脾汤组成:大黄 15g 当归 生姜各 9g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 6g 简捷记忆:芒当,为姜大人附子甘杯。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方解:本方证治系由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性虽寒,但有附子之辛热,则去性存用。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干姜温中助阳;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且甘草又能调和诸药。本方诸药合用,有寓温补于攻下的配伍特点。三物备急丸组成:大黄、干姜、巴豆功用:攻逐寒积。主治:寒实腹痛。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大便不通。

41、第三节 润下五仁丸组成:桃仁 15g 杏仁 15g 柏子仁 9g 松子仁 5g 郁李仁 5g 陈皮 15g 简捷记忆:桃杏松柏郁陈皮。功用:润肠通便。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坚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方解:杏仁为君,滋肠燥,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而利大肠传导之职。桃仁为臣,取其润燥滑肠;柏子仁性多润滑, “润肺治燥治虚秘” ;郁李仁质润沉降,润滑肠道,专治胃肠燥热,大便秘结;松子仁润五脏,治虚秘;陈皮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济川煎景岳全书组成:当归 9 15g 牛膝 6g 肉苁蓉 69g 泽泻 5g 升麻 3g 枳壳 3g 方歌: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

42、,寓通与补法堪宗。简捷记忆:枳泻当用升牛肉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方解:方中用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养血润肠,牛膝补肾壮腰,性善下行,为臣药;枳壳宽肠下气而助通便,升麻此用升麻,是由于其入阳明清宣升阳轻阳得升,浊阴自降,有欲降先升之妙。肾虚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故用泽泻甘淡泄浊,又入肾补虚,配合枳壳,使浊阴降则大便同。本方适用于老年人肾虚以及产后血虚之便秘。1、 “益肾勿忘泽泻 ”72、方中无泻下之药,故须用升麻先升之,此为用升麻之意。本方泻下重在用药势。麻子仁丸(约脾丸)组成:麻子仁 20g 白芍 9g 枳实

43、 9g 大黄 12g 厚朴 9g 杏仁 10g 简捷记忆:麻仁丸用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主治:脾约证由于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为胃行其津液,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频数;燥热伤津,肠失濡润,则大便秘结。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方解:重用麻子仁因其质润多脂,滋脾润肠,润燥通便为君药;大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杏仁利肺降气,润燥通便;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共为臣药;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为佐;使以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诸药。1、证治要点:主治胃热肠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2、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秘、痔疮术

44、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3、便秘首选麻子仁汤 。第四节 攻补兼施黄龙汤组成:大黄 9g 芒硝 6g 枳实 9g 厚朴 9g 甘草 3g 人参 6g 当归 9g 外加姜三片,枣二枚,再入桔梗一撮。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方解:本方原治热结旁流而兼气血两虚证,后用治邪实正虚者。大黄、枳实、厚朴(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人参、甘草、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达邪,使之不伤正气;桔

45、梗宣肺通肠腑肺与大肠相表里;生姜、大枣养胃和中。如此攻下与扶正兼备。附方:新加黄龙汤:细生地 15g,生甘草 6g,人参 5g,生大黄 9g,芒硝 3g,玄参 15g,麦冬 15g,当归 5g,海参质润多脂,滋阴益气 2 条,姜汁 6 匙。功用:泻热通便, 滋阴益气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 30g 麦冬 25g 生地 25g 大黄 9g 芒硝 4.5g 方歌: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共,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主治: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方解:方中重用玄参滋阴泄热通便为君药。麦冬、

46、生地滋阴生津,为臣药。君臣相合即为增液汤,功能滋阴清热,增液通便。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泄热通便。共成“增水行舟”之剂。1、证治要点: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2、生地、麦冬、玄参增液汤,舌红少苔或无苔时用。第五节 逐水十枣汤组成: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分别捣为散,煮大枣十枚,纳药末。强人服 2g,羸人服 1g,温服,平旦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下半身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方解: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髓络脉之水湿。芫花辛温有毒,善消

47、胸胁伏饮痰癖。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邪。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用之,则攻逐水饮之功甚著。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意在益脾缓中,防止逐水过猛伤及脾胃,并可缓和诸药之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气。1、使用方法:一是三药 为散 ,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从小量开始,且于清晨空腹服用;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2、现代应用:治疗渗出性腹膜炎、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数形气俱实者。禹功散组成:黑牵牛 茴香 上为细末,以生姜汁调服,临卧服。功用:逐水通便,行气消肿。主治:阳水。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03 和解剂总论一、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

48、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专设,后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二、分类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三、注意事项1、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兼表者,散而和之;兼里者,攻而和之。2、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皆不宜使用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组成:柴胡 24g 黄芩 9g 人参 9g 甘草炙 6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 枚8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功用:和

49、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恶寒发热交替进行, 胸胁苦满为胸胁满而苦,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后觉舒,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热入血室胞宫。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柴胡与黄芩配伍用于疏散半表半里之邪。其中,柴胡 3偏于透散半表之邪;黄芩偏于清除半里之热邪。柴胡升散之性,得黄芩之清泄,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半夏、生姜 4 以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可扶正以祛邪,又可以益气以御邪内传;炙甘草调和诸药。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2、可以治疗偏头痛此为少阳经之分布、耳鸣如钟如潮、耳聋等症。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 4.56g 淡竹茹 9g 半夏 4.5 赤茯苓 9g 青子芩 54.5g 生枳壳 4.5g 陈皮 4.5g 碧玉散 69g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途,热重寒轻痰湿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