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平面解析几何26.直线系方程:1)平行直线系: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可以表示为( ) ,其中 为待定系数。2)垂直直线系: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其中 为待定系数。3)过两条直线 : 和 : 交点的直线系为: (其中不包括直线 ) 。27.圆的相关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3)圆的参数方程:4) 为圆的充要条件是: ,且,且 ,且该圆圆心为( ) ,半径为( ) 。5) 点 点 ( )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是:6)等圆方程: ( 为常数, )7)同心圆方程: ( 为常数, )8)过圆上一点(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9)过圆外一点( )向圆 所引的切线的切线长为 。10)直线被
2、圆所截得的弦长为:11)设两圆 和 ,则圆系方程是: + 若令 =-1,则 其中:1)若 和 相交,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圆,但不包括 ;表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2)若 和 相切,表示两圆的公切线方程。3)若 和 相离,则上的点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12)若以点 ( ) ,点 ( )为直径端点的圆过原点,则有 ( )。28.椭圆相关性质:1)椭圆的第一定义:2)椭圆的第二定义:3)椭圆的参数方程:4)共同焦点的椭圆系方程: ( 0, 0)或( 为常数, ) 。5)设椭圆方程为 ( ) 。其中椭圆的顶点坐标为( ) ,椭圆的对称轴为( ) ,长轴长为( ) ,短轴长为( ) ,焦点坐标为( )
3、,准线方程为( ) ,焦半径为( ) ,焦距为( ) ,离心率为( )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 )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 ) ,两准线间的距离是( ) ,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 ) ,焦点到顶点的最长距离是( ) ,过焦点垂直于长轴的通径长为( ) ,焦点弦长为 2 。6)已知 ( )为椭圆 ( )上的两点。为线段 的中点,则 ,直线 的方程为( ) ,过点 做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 。7)设点 在椭圆 ( )上,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角形 之中, = =。当 时, = 。 =,当 =( )时, 有最大值为( ) 。8)若点 在椭圆 (
4、)上,则过点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29.双曲线的相关性质:1)双曲线的第一定义: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3)若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 轴上) ,则 () ,显然 ( ) ;若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 ,则 ( ) ,这时有 ( ) 。当= 时, 的轨迹为以 或 为端点的射线。当时, 没有轨迹。4) “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是“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的( )条件。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渐近线方程为( ) 。5)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 )具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 , 为常数) 。6)设双曲线方程为 ( ) 。其中双曲线的顶点坐标为( )
5、,双曲线的对称轴为( ) ,实轴长为( ) ,虚轴长为( ) ,焦点坐标为( ) ,准线方程为( ) ,焦半径为( ) ,焦距为( ) ,离心率为( ) ,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是( ) ,中心到准线的距离是( ) ,两准线间的距离是( ) ,渐近线方程是( ) ,焦点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 ) ,焦点到顶点的最长距离是( ) ,过通径长为( )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半轴长,焦点弦长为 2 。7)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双曲线 的共轭双曲线是 ,即两组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有相等的焦距。它们的离心率 满足关系式: 和 。8)已知 ( )为双曲线 ( )上的两点。为线段 的中点,则 ,直线 的方程为
6、( ) ,过点 做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 。9)设点 在双曲线 ( )上, 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其对应的两条焦半径,则在焦点三角形 之中, = =。当 时, = 。 =,当 =( )时, 有最小值为( ) 。10)若点 在双曲线 ( )上,则过点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 。30.抛物线的相关性质: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 为参数) (其中 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3)对于抛物线 ( ) ,其焦点为( ) ,准线为( ) ,对称轴为( ) 。4)已知 为抛物线 ( )的焦点弦,且 ( ) ,点 是抛物线的焦点, 为原点, 直线 的倾斜角, 为抛物线的准线,且,
7、 轴于点 , 与 分别交 轴于点 , 。则 =( ) ,=( ) , =( ) 。 , ,=( ) 。以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以 (或 )为直径的圆与 轴相切, = =( ) 。以 切 于点 。点 , , 四点共圆, 为直径。若 轴,则 抛物线的通径,长为 。5)已知 ( )为抛物线 ( )上的两点。为线段 的中点,则 ,直线 的方程为( ) ,过点 做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 。6)若点 在抛物线 ( )上,则过点 的抛物线的切线是。31.直线 ( ( ) ,斜率为 )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的弦长公式为 = 。五、空间几何32.线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
8、, 3) , , , 4) , , 5) , 6) , , 7) , , , , , 8)平行公理 4:33.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 , 3) , 4) , , 34.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 , , , 3) , 4) , 35.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2) , , , , , 3) , , , 4) , , , 5) , 6) , , 36.面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法:2) , 3) , 37.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法: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中,点 为面 的中心。如图,以点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 (0,0,0) , (2,0,0) ,(2
9、,2,0 ) , (0,2,0) ,(0,0,2) , (2,0,2) , (2,2,1) , (0,2,2) , (1,1,0) 。=(1 ,1,-2 ) , =(-2 ,2,0) ,因为 =0,所以 ,所以 。 (线线垂直)2) =(1,1,0) , =(2,2,0) ,因为 =2 ,所以 ,所以 ,所以 平面 。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线面垂直,只用证直线的向量和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向量的乘积为 0即可。4) =(1,1,-2) , =(-1 ,1,2) , = = ,所以 和的夹角为 ,所以 = 。 (注意找准向量的顶点)(线线夹角)5)因为 =(1,1,-2) , =(-1
10、,1,2) ,所以面 的法向量(即垂直于平面的向量) =0, =0,所以 =(2,0,1) 。易证 为面的法向量, =( 0,0,1) 。所以 = ,所以= 。 (面面夹角,转换为法向量求夹角)6)因为面 的法向量 =(2,0,1 ) , =( -2,2,0) ,所以= = ,所以 ,所以 和面 的夹角为(线面夹角,转换为法向量和直线的夹角,但要注意线面夹角是所求出角的余角)7)线面垂直,可以转换为直线和平面的法向量平行。面面平行,可以转换为法向量平行。面面垂直,可以转换为法向量垂直。8) =(-1,1,0 ) ,面 的法向量 =(2,0,1) ,所以点 到面 的距离 = = 。9) =(1,
11、1,-2) , =(-2 ,2,0) ,设 与 和 都垂直,得(1,1,1) ,所以异面直线 和 间的距离 = = 。10)面面距离和线面距离都可以转换为点线距离求解。38.二面角的几种求法:1)定义法:2)垂面法:3)三垂线法:4)射影面积法:5)空间向量:39.点面距离的求法:1)转换成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求公垂线段;2)等体积法;3)空间向量。六、排列组合40. =( )=( )41.二项式定理的相关性质:1)内容:2)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 ) ,即 ( ) 。3)如果 是偶数,则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 ) ;若 是奇数,则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 ) 。3)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 ) 。4)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关系是( )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