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师,您好! ,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听说这是个朗读水平高,知识面广的班级,上课前,我把在以往教材上的备课记录拿出来,本想再结合教参加工一下后进行教学,可转念一想,我面对的已不是上一届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于是,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我准备在课堂上见机行事。结果,我改变了原有的教法,突出班级特点,加大了朗读的训练,并融入和补充讲解了现代诗与古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和难以理解的重点诗句加以探究。同时,将诗歌在结构上相同的两小节对比起来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突出重点。在两课时内完成了教学任务,自我感觉-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2、 老师,您好! 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与开学第一节课相比,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这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些错误没有犯。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 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 旁敲侧击 ?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
3、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
4、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 。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 -。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以后的教学特
5、别要注重学生的注意力的训练,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效率。 习作 1 教学反思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写,实际上很难。 教学这一习作,要以激起习作兴趣为指导思想。指导习作技巧也是不可少的。 开课,以刚刚度过的教师节为点,展开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话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讲节日的来源和节日的主要活动说清楚。着重抓住三年级曾经写过的端午节来说。这一环节使学生明了了节日都是有起源的,都有各式各样的活动。也明白了,节日的设立都是出于人们美好的愿望的。 4 接着,我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们自己设立节日,这个节日设立得好。我们就一起过这样一个节。请学生说说你想设立一个什么节?为什么?准备开展那些活动? 在学
6、生叙述的过程中,我加强了设定节日原由的指导,强调思考:是通过什么事或者什么现象引发你设定这个节日的?在写事的时候,我们要讲事情说清楚、讲具体。针对学生讲述的过?安静节?的原由,拓展了他的内容, 同学们你们如果展开想象,节日那天的每个镜头都会在你的脑子中出现。 习作 2教学反思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学生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
7、 95 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
8、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得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
9、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这样教学后,学生再写习作二,水平就明显的提高了。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 ?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
10、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教学时,我先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话题,看看学生们预备怎样和家人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有了兴趣,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畅想如何与家人团聚时,我问:你们知道,千年以前,同一轮明月下的苏轼却在忍受着思念亲人的痛苦吗?我以为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那种痛苦,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学生并不能很
11、好体会到苏轼的感受。 课后我仔细总结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写词背景渗透不够深入 在课前就让学生查一下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在课上请学生起来介绍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们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了全面而又比较深的认识后,再让学生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痛苦,那样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 2 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中秋,是一个花好月圆、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苏轼与弟弟却手足分离。这里的情境比较没有达到反衬的效果。 (2) 、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13 A、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和家人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学生都说的是?预期? 怎样过,预想到的快乐。而不是
12、在说他们体验过的欢度节日的幸福。这和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关。B、很多学生不能体会手足情深的兄弟分离的心境。应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例子或者是了解到的别人的事例。 C、在讲到?人有悲欢离合?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有什么快乐和悲伤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人一生都不是那样顺心的。而不是理解为:有的人是快乐的,有的人是悲伤的。学生理解上有偏差。 以上问题有待在教学中逐步改进。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情感被调动起来,这时,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课内延伸。教师引导:在今天这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
13、给谁?(建筑工人、解放军叔叔、莘莘学子、海外华侨等)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学过这两古诗,而今年又是第一次教四年级,所以刚开始翻开这一课是觉得有点措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内容呢?后来经过反复品读,查阅资料帮助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对?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双重比喻句的理解,告诉我对不懂的地方不能妄加猜测,而要去细细体味。10 在教学是我想学生刚学习时可能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诗意难懂。我试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难懂的地方,再一一攻破的方法,事半功倍 4.秋天教学反思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
14、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
15、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 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15 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
16、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 上精当讲解;在? 一字?上进行? 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学以至用,及时巩固: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
17、味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 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臵了一个? 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
18、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 ,而应该是更
19、多的? ??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17 我给江主席献花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 ?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将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欢迎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这个反问句高度概括了 ?我? 和欢迎队伍热烈欢迎江主席的动人场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兴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香港百年来被英国人统治丧权辱国的历史,知
20、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 句子? 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句子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6.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第 1-3自然段: 初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
21、文第 1-3 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位臵各在哪儿?请分别用?和? ?画出。 当学生分别汇报标画出? 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及它们的具体位臵后,我让学生同桌借用文具构建天安门的模型图,让学生在圈、画、议、摆中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同时完成课后练习 4,最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按课文介绍的顺序介绍这些建筑物及特点。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5、读写结合。 学习按照方位顺序方法?以教学楼为中心?介绍我们的校园。 在实际的教学中
22、,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各建筑物位臵理清了,初步感受到各建筑物的特点,在小练笔中学生也懂得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教学楼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尝试错误?教学法。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故意把?励志?的? 励?写成了?立?字,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并笑着说:老师,你把?励志?的?励 ?写错了。话音一落,很多同学都笑了,还悄悄的说:? 看,老师也出错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故意去看看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哎,老师真的错了!看来不管是谁只要粗心大意,都是会犯错误的呀。以后你们可得仔细点,千万不要
23、像老师这样做个马大哈哟!?学生听了又善意的笑了。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立志和励志 ,两个词的读音都相同,为什么课文不采用立志一词,而采用的却是励志呢?它们在这儿能够互换吗?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提问了:老师,是不是他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窃喜:学生找到点子上了。于是请学生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 则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两个词能够互换吗?光从题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学生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为
24、课文重点讲述的是徐悲鸿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画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讲他立下当大画家的志愿。就这样,通过我的故意出错,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开课讨论,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尝试错误?教学法这一说法,只是在备课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一是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细心,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二是利于区别?立志?和? 励志 ?的含义,让学生不混8 用;三是便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现在,通过对?尝试错误? 教学法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一教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不过,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8.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记叙了 1839 年 6 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
25、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进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 6 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详略分明,重点是写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无庸臵疑,这是一篇文质皆美的好文章!可课文上完了,我连感
26、觉都找不到!究其原因如下: 一、 史文底蕴不厚 文质皆美的课文,当然是名家名师的首选!我曾经亲耳聆听大师的执教风采,还在网上欣赏许多优秀教案,自我感觉教好这课不难,很有把握。 就凭着这点印象,就去依葫芦画瓢,结果是走样! 学生需要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教台上能挥洒自如的大师们,没有一个不是饱读史书、诗书的。激情玫瑰窦桂玫曾经说:?没有大量的积累,教师何谈语文??她在语文教坛上的霸气,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支撑着她。她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诗,一起谈书真因为有了深厚的积累,她在讲台上能旁征博引,能滔滔不绝 一贵对史书不感兴趣的我,仅凭着还是读书时代对历史的浮光掠影,凭着从电视剧中了解到的一点印象
27、,就去讲课,教学效果会好吗? 做语文老师的,没有一个不对学生、对家长讲:要学好语文,只有博览群书;我也真该对自己讲:要教好语文,只有博览群书。 多读史书,让自己明理;读点小说,让自己有情;读点诗文, 假如让我再去上虎门销烟 ,我首先会把林则徐的一生做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再把鸦片战争的历史了解个大概 博览群书,经验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让自己丰盈饱满起来。 二、学生估计不足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更不了解。可上课前,这几点我都没估计到,因为我看到人家上的公开课上,学生对鸦片、对外国侵略者个个是义愤填膺,对林则徐是敬佩得五体投地。而我教的学生,
28、对我的提问是很茫然,很平淡。课堂结束时,我提问:?站在林则徐的画像前,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口号式地喊了几句?你真伟大!?你真是了不起!?言不由衷! 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前应该安排看林则徐的电影,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臵,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进行一次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竞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上虎门销烟 ,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了。 三、 教材把握不准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9、,通过场面烘托描写突出反映事情的壮观以及意义非凡。在教学过程中,我过多拘泥于抓词扣句理解?壮观?,拘泥于复述课文,又牵制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约束,把教育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与远离毒品、强身健体的教育浮光掠影,一闪而过。文质皆美的记叙文很多,为什么编者偏偏选入这篇?联系这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而且教的时间是国庆前。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虽然语文课,不是思品课,但语文的人文性还是不可以忽视的。 所以,在欣赏文章语言精妙的同时,还不应忽视它的思想性。这是我本课教学的第三点遗憾。 博览群书,方能挥洒自如;吃透教材,就能游刃有余;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30、。 只有这样,遗憾才会少点,成功就会多点。但愿能与同仁共勉!9.泉城教学反思 (第一课的导入 昨天上了第一课时,我以问答的形式导课,学生兴趣很浓。 问:我们的家乡是哪个省?学生:强着回答山西省。接着问:要求举手回答,你知道我们山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哪个城市吗?(就是我们山西省的省会是哪里?)有两个学生举手,其他学生在思考,叫起一位回答:太原。 对我们山西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太原,太原背称为?龙城? 。那你知道山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吗?有人抢着回答,是济南。你听说过济南吗?学生答:济南是泉城,有 72 泉。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第 9 课泉城 ,齐读课题。 今天上第二课时,在复习词语导入后,让学生读第一
31、自然段,刚读完,我还没有开口,却有一位女生说话了:老师,我知道这段话里有个排比句,连用了四个?有的?。我马上对其进行表扬:这位同学已经学会读书了,通过自己的读,能找到应该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在读书时就应该边读边想。接着我又让这位学生读了这段。就在她读后,又有学生说话了,他们也读出了一些内容。一位学生说:?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好像 ,两次听起来如?。我随机加以引导去理解比喻句的写法。指导朗读,并思考写了泉的那些特点?(形态和声音)谁能通过读体会和感悟泉的特点?指名进行赛读。谁能通过读把同学们带到济南去欣赏和聆听济南的泉水?指导读,带进去吗?过渡:你最想去看的泉是什么泉呢?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比较有名
32、的泉,分别是?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文的第 2、3、4、5 自然段,然后就你喜欢的泉多去读读,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同时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泉?你能说出喜欢的原因吗?(找出各个泉的特点)随后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读得比较到位,能说出喜欢的原因。 (即找准各个泉的特点,同时理解文中练习中关键字的用法)?涌、冒、喷汇成?这几个字在句子中用的好处去体会各个泉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觉这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10.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一课,课文教学内容并不难,但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个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想到
33、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一、利用信息知识的补充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在说出自己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以及找到、读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很好的辅助工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将文字内容以视觉感知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当学生说到自己最喜欢?雪峰?时,我给学生出示了我所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中有关?雪峰?的美丽图片,视听觉的参与使学生感受了? 雪峰 ?的美,? 雪峰?的高。再如:学生谈到自己最喜欢文中所写到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一句,我就出示了几张图片,图片中蓝色的湖水中许多小鱼,各色的石块一目了然。从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称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
34、色彩斑斓。 课件的介入很好地补充了信息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做了铺垫。 二、抓住训练时机,设计口语训练情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不仅介绍了九寨沟的景色美还告诉我们那里有很多珍禽异兽,我抓住这一训练点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提示学生:?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这时课件中我出示了一些那里的珍稀动物,图片的末尾处我画了省略号,意思是提示学生还有很多,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讨论发言,他们所说的动物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看我所出示的动物说的,考虑到有些学生不能马上说出那里会有哪些珍稀动物,我出示了显示着很
35、多动物的图片资料,根据我的提示他们纷纷举起了手。学生们借助老师出示的资料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说出了那里也许还会有些什么动物在做什么,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信息的一种收集、处理、运用的能力,会把了解到的拿来用。 本节课,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了很多那里的信息,同时也学习了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不少孩子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九寨沟一课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很好地服务于了课堂,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生命力的一种优化。不过,在课堂上我还有些慌乱,既要照顾学生这头,又要顾及电脑,手忙脚乱。但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多操作几次,多
36、上几堂这样的课,肯定会得心应手的。 11.田园诗情教学反思 24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风车之国而闻名于世。文章中着重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原野上的动物来进行教学,以突出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然后抓住其它几处句子,让学生体会水之国和花之国的美丽。 因为本课的内容较多,原本看荷兰风情的录像放在第一课时,可第一课时教室内没有媒体播放,只好在第二课时让学生感受体会荷兰的美丽、祥和、宁静,使第二课时的时间更加紧张,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环节在下课铃声响了以后才完成。 在教学奶牛图时,我能通过抓?极目远眺?这个词
37、,让学生一起跟着作者? 极目远眺?,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其它几句话的教学,有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各种姿态的奶牛,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从这些比喻句中体会这么美丽的草原是奶牛的天堂,体会荷兰不愧为花之国,并引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比开始接触时出色多了,好几位不太认真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 在教学骏马图时,我让男生读这一自然段,因为男生比女生更活泼,比较适合读出骏马的气势。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描写骏马样子的词语?骠悍强壮、腿粗如桩?,体会到骏马的强壮,从?随风飞扬?体会骏马奔跑的速度很快。在这里,我本想让学生说?骏 马在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文中有个什么词语告诉
38、我们了??从而引出?自由驰骋? ,可在课堂上却变成了引读,引出了 ?自由驰骋?,这样,学生对理解?自由驰骋? ,理解?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的深度不够。还有为了更好地感受骏马自由驰骋,准备出示的徐悲鸿的八骏图和奔马图,可在教学的时候忘了出示,影响了对?自由王国?的感悟。 在教学夜晚图时,我让学生体会了周围环境、人、动物的静,这是荷兰夜晚的特点。但这一部分的过渡衔接不是很好,部分句子理解的不够,只是引读或教师直接讲述过去了。另外由于自己的疏忽,课件上出现了错误,把?默默无言?写成了? 默默无语?。把五、六自然段连起来出示,让学生朗读时,才发现出示了四、六自然段。板书时也出现了问题,?祥和?
39、写成了?详和?。这些都说明我在做课件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够仔细,对教学设计还不是很熟悉,没有做到熟记在心。特别是过渡语和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需要向大家学习。 12.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摇桂花? 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
40、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 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反思这节课,我感到有一些不足: 一、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 在介绍桂花
41、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 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一环节效果没达到。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
42、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 二、将语文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时,不够深入形象 在体会 ?摇花乐 ?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 ?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孩子们体会得不够深。我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 缠? 父母的情景。这时有个女孩子提到了自己缠母亲带自己去市区玩的经历,我顺着那位女孩子的思路来深入引导体会,效果不错。但在
43、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让学生想象情境,显得不够深入。我想,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接着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心情,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 三、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的过程过于粗糙 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孩子,却始终没能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我想或许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的原因,越学到最后,就越担心课堂时间把握不住。所以这个环节显得过于急促而粗糙,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过少。应该多给点时
44、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会,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可是,学生预读、思考习惯不够好,课堂时间有限,这确实是一个矛盾。 我想,今后在课堂效益上要有提高,必须狠抓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 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