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 要 .1关键词 .1Abstract.1Key words .1引言 .1一、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人物形象比较 .31.性格方面的比较 .32.社会地位的比较 .43.经济条件的比较 .4二、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婚姻悲剧比较 .5三、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 爱情悲剧比较 .6结语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1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之比较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追求真 挚爱情的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而包法利夫人是 19 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追求浪漫爱情的女性形象,二者的人生都充 满了悲剧色彩,有着同样的并不十分完美的家庭生活、为爱而死,用自己的
2、生命来祭奠各自的爱情。同为悲剧,即有她们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不同之 处,不同的追求方式体 现 了她们不同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安娜之死,死于爱情的精神层 面;而包法利夫人之死,死于爱情的物欲层面。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包法利夫人 悲剧 比较引言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从小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是一个富有正 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的过 程中,清醒又迷惘、奋斗又彷徨、呼喊又苦闷。他 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是正值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俄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经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 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起来,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尖锐与激化。旧的 农奴制度正在日 趋崩溃,资本主义
3、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新的社会思潮已经出现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同时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也随之变化。人们开嘲笑由父母作主 ,中间人作媒的俄国婚姻 风俗,年轻人则希望恋爱自由,婚姻作主,安娜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安娜 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俄国上流社会的一位非常优秀而又极其复杂的女性形象。小 说中安娜不仅美貌惊人 ,娴雅大方,而且心地纯洁、真 挚、聪慧、富有洞察力和同情心。她对真正生活的 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 执著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作为十九世纪法国重要的一位作家,小说家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福楼拜就是这样写小说的。他继承了巴 尔
4、扎克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 主义传统,以小 镇和巴黎农村为背景,写了很多发生在七月王朝时期和第二帝国时期外省和巴黎的生活力图通过作品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认为人对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都是无法满足的,资产阶级社会虽有一定发展,但社会生活的特点式新时代的人物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充斥卑劣龌龊的欲望。在 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中,他将人物包法利夫人的性格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 显得客观而又真实 。包法利夫人有着女性的一切特 质:美貌、善良、母性,不满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 爱情的婚姻, 追寻着理想的 爱情和生活, 试图超越现实去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爱情,然而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导致她最终走向毁灭。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主
5、人公都生活在十九世纪,一位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阶层的女性,另一个是法国的小资产阶层的女性,但她 们的悲剧都是起因于追求各自的 爱情,安娜 为了伏伦斯基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自己显赫的社会地位并且被她的交 际圈所抛弃;包法利夫人 为了赢得莱昂失而复得的爱情, 经营她们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她背 负了巨额债款,她 们最终都为爱 而死,用她们的生命来祭奠她们各自的爱2情。两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女性,都是为爱而执着, 为爱而死。因此,将她们的悲剧进行比较,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安娜卡列尼娜是 19 世纪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贵族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安娜的美是美貌和气质的结合,我 们用她给
6、其他人留下的印象来找 寻她的美;花花公子伏伦斯基在火车站见到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整个姿 态所展现出来风雅和妩 媚彻底征服了伦伏斯基,正是被安娜的美 丽所征服,伏伦斯基才对安娜展开了 爱情攻势;还有吉娣在第一次 见到安娜卡列尼娜,就 对她产生了好感,并且时刻关注着她,尤其是在舞会上对安娜的注视。由此可见,安娜的美貌对男性又致命的吸引力,而让其他的女性十分嫉妒的。而包法利夫人身段苗条、皮肤白皙、拥有一双迷人黑眼睛,小家碧玉式的美貌和忧郁的气质吸引了为其父亲治疗腿伤的乡村医生平庸木讷的夏尔包法利,她的第一个情人莱昂和第二个情人罗多尔夫都是被包法利夫人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包法利夫人同 样是一
7、个年轻貌美,她们的美貌吸引着周 围的人。但安娜要比包法利夫人更为成熟,稳重。安娜的美除了容貌的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她那优雅的气质是她美的源泉。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因素。本文从人物、爱情、婚姻三个方面做以比较。一、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人物比 较1.性格方面的比较安娜是一个美丽、妩媚、智慧、善解人意并且追求完美,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温柔、感情 细腻、善良的女人,不切实际,生活在幻想之中是包法利夫人的主要特点。追求完美和猜疑的性格是安娜的性格。对于我们来说,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可安娜把爱情当作自己唯一的精神食粮,她明知道伏伦斯基为了她牺牲了
8、自己的“锦绣前程”不感到后悔,她自己也想补偿他为她牺牲均一切。但是一旦白己的爱情得不到满足就用猜疑、嫉妒、蓄意挑衅去折磨伏伦斯基,使伏伦斯基跟她一天天疏远,伏伦斯基对她的冷淡,也与她自己的无来由的嫉妒有关。她对爱情缺乏信任,对伏伦斯基缺乏信任,这徉的爱情由于缺乏永久的精神基础,所以不是 爱情战胜了卑鄙的社会,而是社会的卑鄙和恶习“ 把她心灵里最好的部分都扼杀了”.她的视野变得狭窄了,生活变得更加自私了,在生命中只关心自己,只关心伏伦斯基对她的爱情。为了维 系伏伦斯基对她的爱情,不惜违反自己的本性,企图用外表的修饰,肉体的魅力吸引握伦斯基。把自己装扮成一个 轻挑的女人,来 获 得伏伦斯基的高兴。
9、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好不容易追求来的爱情,她珍惜她的 爱情,珍惜伏 伦斯基,但是她不知道怎么面对情人对她的逐渐冷淡,猜疑和嫉妒充斥着她的内心。她也是十分痛苦的,想要挽回从前的爱情,折磨自己折磨伏伦斯基,却不知道用一种比较理智的方式来处理!正是安娜过于追求完美和猜疑的性格,使得她在面 对爱情逐渐消逝的时候,变的多疑、自暴自弃,甚至可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变态的心理,最终导致她走上了自杀的3道路。包法利夫人受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幻想着充满激情的 伟大爱情。作品的作者 对于包法利夫人追求爱情中的真、善、美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她的悲剧命运则是同情的,但她不切实际的幻想,远离现实,追求梦幻理想,则把她的人
10、生推向了悲 剧的边缘。包法利夫人一生的经历和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自始至终,她的幻觉远远要比她的能力强大,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欲望蒙蔽了她,支配着她,令她透支了自己的能力和激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整天都是在不停地幻想着美好的生活,却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实。虽然她出身普通 ,没有任何的遗产夜没有 显赫的地位,却偏偏又出落得明艳照人,举止优雅,还有几分才气,少女时期在修道院的寄宿生活,培养了她贵族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这就更令她顾影自怜,抱怨生活对她如此不公。 为了实现理想中 贵妇人式的奢靡生活和巴黎式的浪漫爱情,包法利夫人不惜血本,不光挥霍了丈夫的财产,还借了高利贷。包法利夫人
11、固然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 ,但精神世界的浪漫与自由和单纯激烈、盲目真 挚的爱情,对她来 说更为重要。 1李健吾在福楼拜评传一书中这样评价包法利夫人:“她的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她的反抗意识,她有一个强烈的性格,天生骄傲,是一个纯粹的自私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自己当作一个贵族妇人,切盼有奇遇,她相信将来总会是好的,她的一生只是一部谎言。 ”22.社会地位的比较安娜卡列尼娜生活在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地位尊贵,生活奢华,出入在达官显贵之间,交往于社会名流之中,社会地位十分尊贵 。安娜 卡列尼娜的丈夫是沙皇身 边的红人,经常出入于皇宫之中,接触的人物都是俄国当时的政治首脑,因此安娜 卡列尼娜社会地位
12、在当 时俄国来说是相当尊贵的;而包法利夫人的社会地位与安娜不同,包法利夫人的丈夫包法利只是法国一个小镇上的普通医生,充其量只能算是法国社会当时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一般;同 时包法利夫人又只是一个普通 农民的女儿,没有十分尊贵的血统和地位,因此二者的社会地位相差十分悬 殊。二者 悬殊的社会地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因素之一。3.经济条件的比较安娜卡列尼娜显赫的社会地位就决定了她优越的经济条件,她不会为物质条件而奔波和苦恼,也不会成为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而是 经常参加皇室的宴会等活 动。 这样的生活使她的物质生活相当富足,但精神生活相当贫瘠,也就是 说她此时最在意是填充她的精神生活,直到她遇到伏伦
13、斯基,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庭和丈夫。而包法利夫人的社会地位与安娜不同。她是个农民的女儿,了解农村生活,婚后的乡村小 镇医生家庭也与安娜所处的上流社会有着天壤之 别, “没有美丽的城堡、漂亮的家具,也没有缠绵的舞曲、华丽的衣裳”或许包法利夫人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差的吧,她还能够吃得上洋葱汤和小牛肉、穿漂亮衣服,并且终日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能够有知足的心,包法利夫人的生活还真没糟糕到了她要怨恨上帝的份儿上。但包法利夫人的生活环境与安娜的不能比较,包法利夫人正是4因为还不起贷款才自杀,可以 这么说, 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她 选择了自杀。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安娜的身上,安娜不会为还不起高利贷
14、 的钱而自杀。包法利夫人在就是到要死了, 还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 “这才是个餐厅, 包法利夫人心里想, 这才是我需要的餐厅。 ”而安娜就是到死,也从来没有 为钱发过愁,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从来没有 认为自己生不如人。二者相差较大的经济条件也是导致各自悲剧发生的因素。二、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婚姻悲 剧比较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她们悲剧的起因都是不幸的家庭生活。安娜 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是忍受不了家庭无聊的生活氛围,家庭生活中缺乏 爱情的气息令她 们窒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比安娜大整整 20岁,如此大的代沟使二人无法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拥 有浪漫和爱情,同 时卡列宁是一个政府的工作机器。在
15、别人看来,卡列宁地位显赫,前途无量,但作为他的妻子,安娜更在意的是丈夫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然而这些正是卡列宁所缺乏的!包法利夫人也是如此,小时候贵族学校的生活已经在她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浪漫的爱情、奢 华的生活。 这些就是她所想要的生活,而她的丈夫包法利是一个老实、木讷的人,他每天尽职尽责的给别人看病,对于妻子,他认为只要让她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对于他的妻子所想要的爱情和精神生活却是他无法给予的!正是因为缺乏,所以安娜和包法利夫人才会 觉得爱情给了她们新的生命,她 们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追寻。在安娜卡列尼娜她还是贵族小姐的时候, 就由其姑母包办嫁给了一个大她 20岁的官僚卡列宁先生, 一 朵
16、鲜花被配给了毫无活力的卡列宁,在前八年里,富足优裕的生活使她整天无事事。尽管有种种不如意, 然而她毕竟过了八年安 稳而平静的日子, 和丈夫 虽然说不上恩爱, 但也己经有了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深深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有了一个漂亮的儿子谢辽 沙。我 们现在说的是相差三岁的人就有代沟,二十岁,多么大的差距!尽管 这样前八年里,她当着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然而我们都说,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面对着如同机器一般的丈夫,不懂得任何体贴和浪漫,当然这也不怪卡列宁,像他那样的年纪是不会有年轻人的浪漫的思想,他已 经过了浪漫的年 龄。 包法利夫人生活的时代,是法国 历史上一个新旧力量激烈搏斗,社会大转变的时期。
17、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势已去,可是他 们精神上的影响依然存在,整个社会对贵族的仰慕仍然不止。包法利夫人在修道院接受贵族式教育,没有培养起包法利夫人对 宗教的热情,而是激 发了她对神秘事物的想象,太爱幻想由修道院陶铸出来的包法利夫人, 怀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 结了婚,成了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嫁给包法利医生之后,很快 发现“ 欢愉、 热情、迷恋 这些字眼 ”并未随着结婚而到来,婚姻的实际和爱情的理想真是相差太大了!包法利和包法利夫人没有卡列宁和安娜卡列尼娜年龄差距那么大,但是包法利和卡列宁都是那种只会埋头工作的一类人,他们 两个没有背着妻子在外面有 轻浮的举动,所以我 们可以说他们是对家庭负
18、5责的丈夫,对妻子的不体贴,或许是本性如此,或许是觉得没有必要。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 彻底的封建卫道士,在安娜像卡列宁提出离婚时,他一直不同意,而且用安娜最心 爱的儿子作威胁;同时他定时到安娜住的公寓里去看望安娜并且给她送去生活费。这一切表面上看是卡列宁出于 对安娜的爱,其 实是他只想维持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不要让别人看到他的家庭破裂,知道他离婚了, 仅此而已。相比之下,包法利夫人是比较 幸福的,因 为包法利虽然不善于表达 爱,但是他是真正爱他的妻子包法利夫人的。在包法利夫人自杀不久之后,他也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亡之前,他还思念着他的妻子。三、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 爱情悲剧比较安娜卡
19、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她们的爱情都放弃了很多,首先她们都为爱放弃家庭。安娜和伏伦斯基相爱后,在伏伦斯基 爱的强烈攻势之下和再三催促下,尽管她内心十分的矛盾,但最 终她还是为爱情而放弃家庭,并且要和卡列宁离婚。而包法利夫人在爱上罗尔多夫后,她自己提出要和他私奔,态度是十分的坚决。而作为情 场高手的罗尔多夫只是想随便玩玩而已,没想到包法利夫人会当真。他最终欺骗了她,在他们约定的时间 和地点, 罗尔多夫并没有出 现。在包法利夫人和莱昂的约会过程中,家庭对于包法利夫人来说真的是名存实亡,家庭 对她来说只是拿 钱和养精蓄锐的地方。她 们在爱情面前,都放弃了自己早已厌倦的家庭。安娜和包法利夫人最后都用
20、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安娜认为自己在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和放弃了自己的地位、家庭和她的儿子之后,伏伦斯基却不爱她了,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既然没有真挚的爱情,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 灭了,心力交瘁的她只能选择自杀。而包法利夫人是在维持她和情人的奢华生活时在高利贷那里欠下了巨款, 这巨额的款项让 包法利夫人自己单独承担, 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加之她和情人的丑闻随之暴露,她也是能选择自杀。我们都说安娜不顾一切的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但作 为那么善良的安娜,她会在和别人偷情后觉得理所应当吗?在她和伏伦斯基短暂的幸福之后, 现实的种种令她痛苦,她变得羞愧难当,她呜咽着说:“上帝呀,饶恕我吧!” 她觉得自
21、己罪孽深重,除了请求宽恕,没有别的办法,丈夫虽然虚伪但对她还是不错的,儿子也成为牵绊她的最重要的障碍。在我看来当她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也忍受着内心对自己的深深的谴责的。但包法利夫人对于家庭的愧疚文中提到的似乎很少,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了她们真实的一面,安娜是一个特别善良和脆弱的人,她在追求爱情的同 时,考虑到了其他无辜的人如丈夫和儿子,而包法利夫人没有。为了追求理想的爱情,安娜和包法利夫人 对于现实无爱、乏味婚姻的反抗和对理想爱情的执着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我感受更多的是安娜和包法利夫人对 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的方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平平淡淡过完八年的好无意思的婚后生活后,遇到了
22、伏 伦斯基,当她与伏 伦斯基6邂逅后, 她那沉睡多年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被唤醒。她 对伏伦斯基的爱是她找到了她的从未体验过的、真正的爱情生活,激起了她对 真正有价值生活的强烈渴望 , 她勇敢地向丈夫和过去的生活决裂, 她说: “ 我不能再欺骗自己, 我是活人 , 罪不在我, 我要爱情, 我要生活。 ”她不止一次对伏伦斯基也对自己说:“对你我来说,重要的一点,我们是不是彼此相爱,别的用不着考虑。 ”4但是 19 世纪 70 年代的俄国, 封建统治仍占优势, 教会准许离婚, 但条件苛刻。在神圣的婚姻外表下, 腐朽的俄国贵族上流社会容忍男子沉溺于一切情欲, 也容许妇女苟且偷情, 只要维持表面的体统。但
23、是安娜她的行动忠于自己的直觉,她并不像当时其他贵族都有各自的情人但都是背后的偷偷摸摸。她不能接受卡列宁的条件 , 维持外表的体面来保全他的名誉。她把自己与伏伦斯基的结合 视为崇高的爱情而不是情欲的苟合。事 实也的确如此,她和伏伦斯基之间的 爱情就是安娜的精神世界中最崇高的!而包法利夫人她的身份和地位与她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差距太大,身为农民女儿的她却“ 心比天高”。在修道院受教育期间,也接触到一些消极浪漫主义的思想。总之,修道院的生活不但没有把她 带 入克制肉体、拯救灵魂的境界,反而激起她的欲求和对新生活的热望。因此在追求 爱情生活时,她也 摆 脱不了物质的束缚。她为了经营她的爱情小屋,不惜向高利
24、贷借钱,并且越来越频繁。在选择一块窗帘布的时候,她也是仔细斟酌,最后还是决定用最好的金丝绒窗帘,莱昂用钱买 花、 车,他们两个用金钱买来一块“和外界隔绝,沉浸在快乐里”的天地。而金钱在保证了包法利夫人行动自由、制造梦幻的同 时,也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她破 产了,她欠下了巨额债务,没有了钱,所有的一切都要结束。她的爱情也结束了,最可悲的是包法利夫人欠下的所有债务都是为了维持她和莱昂的奢侈生活而赊欠的,但当高利贷逼债,包法利夫人向莱昂 说明情况并且让他筹钱的时候,莱昂却退却了。最后只能是包法利夫人独自承担所有的结局。包法利夫人和莱昂爱情破裂的导火线就是物质层面,物 质破产导致了他们感情的破 产和
25、悲剧的发生。安娜生活在上流社会,地位尊贵,生活奢 华,朋友都是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社会地位十分尊贵。正是这样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安娜不会为物质条件而奔波和苦 恼,同 时她也不会成为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 这样的生活使她的物质生活相当 优越,但同 时精神生活是相当的 贫瘠的,在此时,伏伦斯基的出现就为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她 这时才真的爱情是多么的美好和珍 贵,因此她 对于真挚爱情的渴望是发自肺腑的。安娜对于伏伦斯基的 爱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她不贪图一时的放纵与快感,而是需要天长地久、亘古不变 的永恒的爱情。拜 伦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 爱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安
26、娜卡列尼娜悲 剧命运的根源就在于她作 为一个女性,在 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爱情,追求完美、理想而又浪漫的爱情,成了束缚她一生的镣铐。 4 可以说爱情是安娜生命的全部和终极目标。她最 终选择了以死亡去追随祭奠她那真 挚的爱情。然而,包法利夫人追求的爱情与安娜相比,差 别很大。包法利夫人更多地是把爱情、物质生活和生理的需要连在一起,少女时代贵族学校的教育和她本身的善于幻想的性格,让她向往上流社会的男欢女爱、纸醉金迷,7梦想得到热闹、奢侈的爱情生活。爱情在她那里成了改变自己命运、满足自身欲望、融入上流社会的工具。从她经历与莱昂相爱而又分开等一系列等待和挫折,到她与流
27、氓地主罗尔多夫一拍即合,再到她私奔不成,又与莱昂旧情复燃,包法利夫人最终一步步陷入肉欲、物欲和虚伪的陷阱中,逐渐变成了一个肉欲、物欲和虚荣心猛烈膨胀 的荡妇。由此可 见,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在追求上还是有着极大不同的:安娜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情,而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除了浪漫的爱情外,更有欲望的充分满足。对于包法利夫人,社会的道德、舆论并不生效,为了情欲的满足,她可以不顾一切,舍生忘死,并将丈夫、女儿、家庭抛在脑后。爱情是引起两者悲剧命运的主线,然而造成悲 剧的深层原因却是不同的。安娜的死是惨烈的、凄美的、震撼人心的,安娜追求爱 情、敢于反抗社会、 寻找真挚 、纯粹的爱情。安娜的悲剧既有爱情的幻灭、自
28、身的性格,又有社会因素。最主要的是安娜和伏伦斯基爱情的幻灭,要是她们的爱情依然如初,他们的生活会很幸福。安娜为爱情而生 为爱情而死。而 对于包法利夫人来 说,爱情的幻灭只是造成包法利夫人悲剧的一部分,她的悲剧的 导火线是物质的破产,不切 实际 的想法和物欲的驱使不仅导致了她爱情的悲剧,也使她的人生蒙上悲剧 的色彩。 5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安娜之死,死于爱情的精神层面;而包法利夫人之死,死于爱情的物欲 层面。结语两位女性的悲剧给我们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娜 对于爱 情的执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学 习她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启示。安娜的悲 剧提醒我们女性在追求 爱情时,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
29、时培养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样才能在达到自己的 奋斗目标后,快 乐的去享受。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对那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的女性以及追逐名利、 贪求欲望的世人 ,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8注 释:1刘丽琼.戴着镣铐跳舞论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的追求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P36.2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4:P54.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8:P37.4Machael Sheehan.The Balance of Power: History and TheoryM.London:published
30、 by Routledge,1996,3:P78.5司马双龙. 安娜与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悲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0):p55.参考文献:1杨笛.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爱情悲剧比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2欧阳琼晖.永恒的冲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试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实质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03).3贾晓玲.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成因探析J.作家,2009,(02).4丽娟.爱的轨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再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2).5张俊丽.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探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96金莹.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5).7李朋.三位女性之悲歌苔丝、包法利夫人、安娜“自杀”原由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8司马双龙.安娜与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悲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0).9夏爱元.安娜与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悲剧比较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10孙睿超,何江胜. 包法利夫人的爱情与悲剧原因解析J.译林,2008,(02)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