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及反思(2010-10-24 13:51:4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常规反馈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张燕【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识“炕、虐、踞、淤” ,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重难点】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
2、信息,解决疑难。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设流程】一、导入课文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1.自读课文师:1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 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生:瘦小、让人同情、敬
3、佩、伟大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生:1外表:旱烟 瘦小2年龄:65813居住环境:孤独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受老人的壮举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预设一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师生: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
4、少泪水读十五年,他失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读十五年,多少次梦中惊醒,多少次泪如雨下,却无助孤独读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 15 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想象出老人战
5、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2) “8 条沟、七条带、3700 亩”的顽强多少崎岖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绿化了3700 亩,那是一条一条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绵延多少坡,怀抱多少坎啊!读(3)升华:这就是一个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来的一个奇迹,读预设二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师: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生:(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预设
6、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师:你体会到什么?预设:树的茁壮、顽强、勇敢生:一层层的树经历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袭,一层层的梯就是他们与泥沙抗争的有力证明。老人铁锹下的孩子,就像这老人一样顽强而永不言弃。师: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感受老人的悲情四、照应前面,总结课堂,领悟“青山不老”师:老人已是 81 岁高龄,看着他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
7、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师: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吗?师: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
8、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 ,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中“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
9、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这节课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青山不老-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青山不老 2008-10-26 手机版 教学目标:、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
10、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教学准备:教学 PPT课前学生预习: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 、 “晋西北老人” 、 “晋西北风沙防治” 、 “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 15 课
1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16 课青山不老 ,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1)65 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
12、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3)他已经 81 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3、 2)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1、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
14、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B、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 、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瘦小老头创造绿洲)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
15、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1、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 ,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
16、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 、 “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第二课时:领悟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一、写作特色领悟: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你如果是作者,从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想象:作者此时此刻走在归去的山路上,看着这满山的绿树,想起“晋西北风沙防治” 、 “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你心潮腾涌,你有一种冲动
17、,很想也给这位老人在这青山之际留下像詹天佑一样的铜像。说起詹天佑,我们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这篇文章如果变换一下写作风格,比如学习詹天佑作者的叙述风格,再写为铜像写一篇文章呢? 你还得搜集哪些材料呢?而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头上有吗?你现在手头上只有什么材料?于是你放弃了学习詹天佑一课作者叙述风格,改用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附两课对比提纲詹天佑概括介绍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描述 受命于危难之际(造京张铁路的背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开线路 铁路提前竣工 詹天佑的塑像青山不老绿树浓浓的山林景观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 干部介绍、老
18、家陪同参观作者的心灵感触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2、巩固小练笔: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青山不老老弱的身躯 险恶的大环境 创造绿洲,创造奇迹艰苦的小环境 另一种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
19、一体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5作者: 加入日期:12-07-18 A 案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 ,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 学 过 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
20、: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 肆虐 盘踞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
21、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 1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 2 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 3 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
22、内容。(杭州市大关苑第二小学 沈建炬)B 案课前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 81 岁的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揭题读题。2、自学课文。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3、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语。(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1)65 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
23、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3)他已经 81 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81 岁)(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预设交流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2)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 667 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