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我国“剩女” “剩男”现象【摘要】 “剩女” “剩男”现象是最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一种现象,因为其不仅仅体现了当今社会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同时也体现出了在社会转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本文立足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剩女” “剩男”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做出分析,给出一些解决此现象的方法,以期理性的思考和对待之。关键字:社会性别、 “剩女” 、 “剩男” 、高等教育、社会压力、性别不平等、比例失调等。自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后,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成果走入公众视野,
2、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700 万,一成 90 后男生将单身”, “10 年后婚龄男性比女性多 2000 万”等报道也层出不穷。同时,随着我国当今教育的不断发展,受到高等教育的男女比例也不断上升。 “剩斗士” 、 “白骨精”、 “3S”等描述和概括未婚大龄男女的新词语也不断见诸报端。为什么“剩女” 、“剩男”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状况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谈一谈“剩女” 、 “剩男”现象在我国社会中所体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一、关于“剩女” 、 “剩男”的由来以及原因。1、 “剩女”: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
3、高智商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她们待遇把男人的要求是“宁缺毋滥” ,所以,在用亲等方式找男朋友,可是,因为眼光高的原因,就成了“剩女” 。 “剩女” ,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成为“3S 女人”: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不过现在很多 80 后也自称为剩女、Stuck(被卡住了)-单身,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2、 “剩男”:所谓“剩男”是指现在比较流行的,称呼年龄在 30 岁以上还是单身的男性。 “剩男”的称呼相较于“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龄在 30 带 45岁之间,仍处于单身状态的男士。目前,
4、“剩男”群体的特色在于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涉及的行业以及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也非常广泛。无论那些渴望结束单身生活的待娶男士,还是希望享受单身生活的男士, “剩男”群体虽然没有“剩女”那么引人注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关注。3、从社会性别视角以及我国发展历程来看,之所以出现“剩女” 、 “剩男”这样的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受中国传统制度的不断潜移默化,我过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人们普遍认为生男比生女好,导致了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随着社会教育的飞速发展,女性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的提高,却在“婚姻梯度” (男高女低)中成为了劣势。与此同时,
5、 “剩男”在我国现阶段所表现的自身条件也是参差不齐。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 “男尊女卑”的思想在我国已深入人心。在父权社会中,男子一向被视为家庭的靠山。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子压迫者的形象虽然有所淡化,但保护者的角色却在不断加强。以往这种保护以权利和体能作为后盾,如今则以经济地位作为支撑。而女性也容易滋生寻求男人保护的心理。知识与才能之于女子,无疑加大了她们的文化主体性,这实际上也增加了依附困难。那些以家庭“主心骨”自居的男性,对高知识、高才能的女性产生了恐慌感,产生了“说话不算数”和“管不住”的心理负担,为此他们宁愿退而求其次,或是无谓的等待。由此, “剩男”便剩下了。而才高一斗的女子们由于受的就
6、是依附文化的熏陶,也对相对“弱化”的男子不放心。所以在男女制度较为明显的中国社会,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这一群女性,就自然而然的不能妥协,被迫“剩下”了。二、 “剩女” “剩男”面临的双重挤压。1、婚姻挤压所谓婚姻挤压,指的是在婚姻市场上,婚龄男女人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导致一部分男性或女性不能按现行的择偶标准找到配偶的现象。根据男女数量上的差异,如果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会出现男性过剩和女性短缺,即为男性婚姻挤压;反之,当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小于需求时,就会出现女性相对过剩和男性短缺,也就是女性婚姻挤压。虽然有学者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统计值偏高所导致的婚姻挤压问题的严重程度提出过质疑,但是,
7、因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特别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择偶的社会阶层分析中,教育、职业和收入通常是最重要的变量,男性和女性在择偶时往往遵循了“择偶梯度”的原则。择偶梯度会对婚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男性和女性人数产生影响,年龄差越大,男性可供选择的范围越广,特定年龄段的女性就会遇到婚姻挤压;择偶的这种“男高女低”的模式,往往会使得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遭遇婚姻挤压。 “剩女”已作为一个新词用来指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不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理想配偶,而成为“剩下”的大龄女青年。2、社会积压随着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一定程度上地缘血缘关系被业缘
8、代替 。家庭人口减少,使可以依赖的最亲近的人减少,而且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 “剩女”与上辈年龄差加大,对父母的责任重于亲情感的依赖另外以前的同龄群体,如现在所说的 “闺蜜” ,在都是单身的时候,互动的频度、深度相当可观 。而随着“闺蜜”逐渐进入婚姻,角色发生变化,即使是努力维持,关系仍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已婚的同龄群体成员的增多,稳定的家庭三角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地会对“剩女”群体产生挤压,使她们逐渐边缘化,需要另外寻找新的交往群体,以缓解这种人际压力。“剩男”的产生与“剩女”是不可分割的,与此同时,因为当代女性对择偶要求的提高,也让同期甚至是上辈男性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就整个社会而言
9、,职场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准则,常常使女性与正规就业机会产生冲突,加上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也逊于男性,于是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处于不利地位。另外,社会文化氛围的保守以及社会配套措施的不齐备等,仍在持续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机会与质量,由此看, “剩女”比“剩男”的压力要明显很多。三、总结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将不再是社会必然的细胞,婚姻家庭应该是根据自身需要可选择的生活形式 。当然,让这种选择平顺自然并不容易,其中必定充满了冲突 、矛盾与不满 。这需要社会的宽容 、群体的支持和个人的正确选择。因此对于 “剩女” 群体,既要为她们创造进入婚姻的机会,也要给她们足够的社会空间,
10、这样才能她们理性而理想地选择进入家庭生活 “剩女”不应该被看成是“弱势群体” ,在现在的社会中,她们依然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足够自我发展,不能以是否“婚了”来单一评判女性价值。“剩男”相对“剩女”来说,有主动也有被动。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下,女性更倾向于挑选条件好的男性,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注定一部分的男性是要“被剩下”的。但同样,不能以此来评判一个男性的价值。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来改变我国的这一现状。参考文献:1 干宁.“ 剩女”现象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解读J.社会观察,2008(10):322 谭琳.陈卫民.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年:473 徐安琪. 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国际比较J.社会,2004(1):50.50.534 刘政.走进大龄未婚的女性们J.今日南国,2006(9).5 潘金洪.出生性别比失调对中国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7(2).6 张翼.中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J.决策与信息,2007(3).7 宁鸿.“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理论界,2008(1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