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9.50KB ,
资源ID:2270630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70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doc)为本站会员(ng****60)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doc

1、小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金逸凡 3090102170“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反映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古训,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法律甚至是延续千年的中华法系的根本法律思想。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仍存在争论。本文就着眼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中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当时社会情况,法律制度来谈一谈我的理解。一、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出处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1那么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我们理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至关重要。翻译为:国君坐车和大夫坐

2、车相遇,国君扶式致意,大夫则需下车行礼。大夫坐车和士坐车相遇,大夫扶式致意,士下车行礼。而庶人不必拘于这种礼法,污辱性的刑罚不能用在大夫身上,行刑的人不宜适逢国君左右。这句话的字面上看是君王与大夫乘车相见时的礼仪规范,这种礼仪规范对于庶人来说没有必要,也享受不起,同时下文又介绍了几种车的特点,都属于礼的范畴。下面我们针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中几个重要概念来详细谈谈其中意义。二、刑和礼的所指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四大特点,分别是“礼源于祭祀”、“刑起于兵”、“礼刑结合”以及“家族本位”。“礼源于祭祀”说的是“礼”这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源于祭祀行为,而祭祀行为是由于人们对“天”的敬畏以及信仰,这在

3、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看天吃饭的情况下可以理解。而之后人们称帝王为“天子”,“天子”之下的人又被分为三六九等,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在人们所称“礼”的思想中反映了出来。“刑起于兵”讲的是古代的刑最早来自于军队,对军人违反法纪的惩罚,是一种较为严厉的刑罚,与现在的“刑”意思相近,而又有不同。古代特别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早期,刑多指肉刑,手段较为残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刑”讲的是所有成文法律,当然,这里不下庶人的“刑”自然不是这种意思。在周朝,刑法的作用在于处置乱政:“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九刑实为九刑是一部刑罚制度,也有两种看法,或认为是周公所作“刑书九篇”,或认为是墨、劓、宫、刖、杀、流、赎、

4、鞭、朴九种刑罚。1 中国法制史 叶孝信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2 月第二版 第 29 页2 左传昭公六年 资料来自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 王立民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第 9 页根据上文所述,用最为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刑是不好的东西,对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人身的损害;礼是好东西,它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三、上大夫、下庶人的意思这句话最关键也是最受争议的地方在于“上大夫”、“下庶人”是什么意思,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一种影响深远,也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刑罚,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于大夫这种贵族、官员来说没有作用,对于大夫、贵族犯法,刑法不予处罚(当时

5、如果有刑法的概念的话);礼,这种高尚的行为规范对于平民百姓等地为低下的人来说没有适用的必要,对于庶人,特别是贵族对于庶人不需要以礼相待。这里对大夫、庶人的解释就是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不上”是指向上不起作用,同理,“不下”是向下不起作用之意。这种解释使得现在的人们对儒家的这种思想大为反感,特别是在那个阶级斗争搞得热火朝天的年代,“批林批孔”更是进行得有声有色。抛开时代背景,现在还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比如对“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后半句的翻译:“礼不为下面的庶人而制,刑不为上面的大夫而制。” 3另外一种看法则与上面那种看法完全相反,这种观点的解释是“大夫不能因为身份的高贵而

6、逃避刑法的规范,平民不能因为身份的低下而不受礼的熏陶和约束”。这里把“上”解释为“以之为上”,把“下”解释为“以之为下”,从而完全推翻了第一种看法所持观点。比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钱文忠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讲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正确的了解这句话的涵义,关键在于“大夫”与“庶人”的定义。在周朝奴隶制仍然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大夫”就是非“庶人”的奴隶主阶级,而庶人则是奴隶主阶级中的底层,在庶人阶级的下面只有奴隶。由此可见,庶人的

7、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不是我们字面上看到的平民百姓即是庶人,根据时代背景来看我们就很明白的看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那么,既然都是奴隶主阶级的一员,虽然阶级差别大,难道刑罚就不适用了么?答案是否定的,不是不用刑罚,而是对于“大夫”阶级不用残忍的肉刑,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九刑”,这也是出于对大夫阶级脸面的考虑。而对于庶人,则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当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这句话的涵义。“大夫”阶级对于立法者或者统治阶级来说是“自己人”,而“庶人”则是外人,“大夫”只有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被贬为“庶人”被排除在自己人的群体,才需要用肉刑来惩罚。否则,根据家族本位的思想,对于自

8、己人有所宽宥也在情理之中。肉刑来自于战争,适用于异族俘虏和奴隶,极具侮辱性质,对于士大夫这样地位的人,“士可杀不可辱”恰如其分,不宜适用肉刑,或是在公共场合收处罚。但是,这样是否太“便宜”这些触犯法律的3 礼记译注 杨天宇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大夫”了,当然,还有社会舆论的存在,人们的非议也极具杀伤力。“人类学上的材料告诉我们,在一接触密切的社会里,讥嘲的言词或歌唱对于被嘲弄的人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惩罚,予以极端的难堪和痛苦,无地逃避,最严重时使人失去社会生活,无异于被社会放逐” 4。而对于庶人,这样的处理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庶人阶级属于社会较低层的群体,长期受社会的排挤也就不会有社

9、会舆论的压力(或者说社会舆论对他们不起作用),适用于士大夫的“礼”也对他们毫无意义。“礼不下庶人”不是说庶人之间没有礼,作为庶人一级的人,平常忙于劳作,没有时间去学习礼,也无暇留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的要求。况且庶人之间的礼与大夫之间的礼存在本质差别,“礼不下庶人”是从贵族阶级来讲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样的处理有益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社会的安定,以及等级制度的长久存续。这种观点也是我所赞同的,联系西周社会背景这显得非常合理。四、“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所体现的法学思想及意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相关的讨论层出不穷是因为这与周礼影响

10、春秋时期儒家思想有关。而后儒家思想又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存续数千年,影响深远。它所体现的法学思想正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尊礼”,刑不上大夫是为了稳定统治阶级,礼不下庶人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他们安心从事劳作。与儒家思想一样,这种法学思想在社会稳定时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君王为了所谓的“千秋万代”而选择这样的治理国家的方式。归根结底,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采用鲜明的阶级制度无疑是最为牢靠的。读历史是为了以古为鉴,从而在现在不犯相同的错误。距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已有整整百年,封建制度也被新的、相对民主的制度所代替,没有了大夫与庶人之分。社会的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显而易见,先进的文化也占据着主流的思想,法律发展日渐成熟,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当然,我们研究它并不是完全的批判和否定,像“批林批孔”一般,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要根据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制定人们都乐于接受的法律,这才是它最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理解和讨论,我更好的认识我国古代特别是西周的法律思想以及它的长远影响,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形成了这篇感想,收获颇丰。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 著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第 201 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