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脑 Diencephalon,山东大学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李振华,间脑的位置,间脑diencephalon 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被两侧大脑半球掩盖,仅腹侧部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和乳头体暴露于脑底。两侧间脑之间腔隙称第三脑室。,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 Doral thalamus后丘脑 Metathalamus上丘脑 Epithalamus底丘脑 Subthalamus下丘脑 Hypothalamus,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外形卵圆形灰质团块前端为丘脑前结节anterior thalamic tubercle
2、后端为丘脑枕pulvinar 两侧丘脑借丘脑间粘合interthalamic adhesion相连内侧面的下方有一不明显的浅沟,称下丘脑沟hypothalamic sulcus,是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线。,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分部: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内侧核群,前核群,外侧后核,内髓板,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外侧核(VPL),腹后内侧核(VPM ),枕核,内侧膝状体(MGN),外侧膝状体(LGN),腹后核 (VP),外侧背核,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根据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背侧丘脑又可纳为非特异性投射核团、特异性中继核团和联络性核团3类。
3、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在进化上比较古老,又称古丘脑。包括中线核和板内核和网状核等,主要接受来自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主要至皮质下结构,如下丘脑和纹状体。丘脑网状核和腹前核有直接投射到大脑新皮质的弥散纤维,这种纤维把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的“非特异性冲动”传入到大脑皮质,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2特异性中继核团:又称旧丘脑,为背侧丘脑进化中比较新的部分,包括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包括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腹前核和腹中间外侧核主要接受小脑苍白球、黑质和小脑齿状核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主要的功能与运动控制有关,
4、是皮质下的运动的整合中枢。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由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上述传入纤维在腹后核中有严格的定位关系,即传导头部感觉的纤维投射至腹后内侧核;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投射至腹后外侧核。由腹后核发出的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中枢及相关的其它中枢。,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3联络性核团:又称新丘脑,为背侧丘脑进化中最新的部分,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侧组及前核群。与大脑皮质及丘脑其它核团有大量的往返纤维联系,汇聚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及
5、运动信息,似乎与情感意识和记忆有关。,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由于背侧丘脑有多个神经核团及广泛的纤维联系,因此其功能十分复杂。背侧丘脑不但是皮质下感觉中枢,接受来自皮肤、本体感受器、内脏、视觉和听觉的感觉冲动,还接受来自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的冲动,背侧丘脑作为一个中继站,将这些冲动传递至大脑皮质。所有这些冲动都经过背侧丘脑到达大脑皮质才能产生意识,所以背侧丘脑被称为“意识闸门”。 除此之外,背侧丘脑对来自身体各部分不同的感觉冲动进行协调和整合,并使这些传入具有情感色彩。痛苦、不愉快、安全及其他各种基本情感也都先到达背侧丘脑,然后产地到大脑皮质。一些基本感觉,例如疼痛、冷和热
6、可能在背侧丘脑产生感觉,因此,切除感觉皮质后仍有疼痛意识。背侧丘脑和大脑皮质有往返纤维联系,所以背侧丘脑也接受来自皮质的信息,通过与锥体外系之间的侧支环路联系起着类似小脑调节运动的作用。同时在对疼痛和其他影响情感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表情和情感运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要点 丘脑综合征 thalamic syndrome,(1)对侧肢体感觉丧失:由于一侧丘脑接受对侧半肢体的感觉冲动,因此,一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的损伤导致对侧完全性半身感觉缺失,包括轻触觉、位置觉、辨别觉、形体感觉及复合运动觉等感觉的丧失、过敏和失常,深感觉障碍较浅感觉为重。(2)剧烈的自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在那些丘脑梗塞后恢复的
7、患者身上。损伤侧的对侧半肢体出现激烈的自发性疼痛,这是由于丘脑内髓板核群受累所致。刺激阈升高,当刺激量达一定程度时发生强烈不适的反应。冷刺激,特别是强冷刺激时,发生强烈血管反应,即所谓丘脑性痛觉过敏thalamic hyperpathia。丘脑疼痛为一过性的,难以定位,常为弥散性的,且受情绪的影响,情感反应过强。用强止疼剂也无法镇痛。,二、上丘脑 Epithalamus,上丘脑epithalamus 位于第三脑室顶的周围 丘脑髓纹;主要来自隔核、下丘脑前方的视前区、苍白球等,止于同侧缰核,有些纤维经缰连合至对侧的缰核。缰三角habenular trigone内含缰核habenular nucl
8、eus,接受经髓纹来自隔核等处的纤维,发出纤维止于脚间核。因此,缰核是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缰连合松果体:属内分泌器官,产生褪黑素,抑制性腺功能,16岁以后钙化。后连合,临床要点 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可压迫中脑水管,致其梗阻,或引起双眼不能在上下转动(Parinaud综合症)。 发生于儿童的松果体肿瘤(生殖细胞瘤)可引起性早熟,中断后联合,破坏光同感反射。,三、后丘脑 Metathalamus,外侧膝状体(LGN),内侧膝状体(MGN),三、后丘脑 Metathalamus,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束的视觉纤维,发出视辐射视觉中枢
9、,听辐射,视辐射,四、底丘脑 Subthalamus,底丘脑subthalamus位于间脑与中脑被盖的过渡区。主要的核团为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红核和黑质的上端也伸入底丘脑。底丘脑核与黑质、红核和苍白球等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属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临床要点底丘脑核受损可引起偏身投掷症hemiballismus,表现为一侧手臂或小腿不自主的大幅度地挥舞(引起双侧肢体挥舞少见),肢体的猛烈挥动可严重的外伤或骨折。,五、下丘脑 Hypothalamus,位置:背侧丘脑的腹侧 境界上界:下丘脑沟。下界: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下连垂体)、乳头体前界:终板后:续中脑被盖,五、下丘脑
10、Hypothalamus,下丘脑的分区及核团 视前区preoptic region位于视交叉前缘与前连合之间,内含视前核等核团;视上区supraoptic region位于视交叉上方交叉上核suprachiasmetic nucleus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下丘脑前核anterior hypothalamic nucleus结节区tuberal region位于灰结节上方,漏斗核infundibular nucleus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背内侧核dorsomedial nucleus乳头区mam
11、milary region位于乳头体上方,内含乳头体核mammilary nucleus。,五、下丘脑 Hypothalamus,传入纤维:来自端脑的边缘系,如前脑内侧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自隔核经下丘脑外侧区至中脑被盖;穹窿fornix起自颞叶的海马,止于乳头体。来自脑干和脊髓的躯体和内脏信息主要经网状结构中继到达下丘脑。,五、下丘脑 Hypothalamus,传出纤维: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视上核分泌加压素沿视上垂体束supraopticohypophyseal tract输送到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室旁核分泌催产素,沿室旁垂体束paraventriculohypop
12、hyseal tract输送到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再经神经垂体的血管运送至靶器官。,五、下丘脑 Hypothalamus,传出纤维: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另一些细胞和漏斗核可分泌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如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经结节漏斗束tuberoinfundibular tract运送至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通过垂体门脉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加压素)视上垂体束视上核 神经垂体 (催产素)室上垂体束室旁核 神经垂体 (促激素释放激素等)垂体门脉系统漏斗核 腺垂体 乳头体核:发出乳头丘脑束、乳头被盖束等,与背丘脑、端脑、脑干、脊髓之间有广泛的联系。,五、下丘脑 H
13、ypothalamus,传出纤维:起自室周灰质的背侧纵束dors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至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乳头丘脑束mammillothalamic tract和乳头被盖束mammillotegmental tract,自乳头体至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五、下丘脑 Hypothalamus,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够使机体内环境平衡的最重要的部位,控制着与内脏相关的各种活动,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为一体,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活动。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
14、系,参与对情绪行为的控制。下丘脑与人类睡眠和觉醒等各种活动的昼夜节律有关。,临床要点,下丘脑的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下丘脑的肿瘤(例如神经胶质瘤、错构瘤、生殖细胞瘤)或毗邻结构肿瘤(例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丘脑神经胶质瘤)引起。两侧下丘脑外侧部及其网状结构损伤可导致嗜睡或昏迷。甚至对下丘脑极小的损伤就可引起相当严重的功能丧失。抗利尿激素缺乏可导致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通常由肿瘤、外伤、血管瘤或感染造成下丘脑的损伤而引起(有25%的病人原因不明)。尿崩症的症状是多尿和剧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DH section(S
15、IADH) 最先由Schwartz与Bartter于1957年提出,本征系在无肾脏及肾上腺疾病的情况下,因多种病理因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体液中水分潴留,肾脏排钠增多,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组病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综合征可由颅内损伤、脑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下丘脑神经元不适当性分泌过多的抗利尿激素而引起,或是由于各种组织的成瘤细胞,包括肺的组织不适当的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以及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或增强起作用的药物如氯磺丙脲等。,六、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位置:两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境界顶:第三脑室脉络组织tela c
16、horoidea of third ventricle,张于两侧丘脑髓纹之间,突入室腔形成第三脑室脉络丛choroid plexus of third ventricle,脉络丛呈左、右两排下垂,前端在本侧室间孔处各与本侧的侧脑室脉络丛相接,后端至松果体上方。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在漏斗处,室腔延入漏斗,构成漏斗隐窝。下壁主要与交叉池、桥池、脚间池和环池等相毗邻。前界:终板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侧壁: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连通 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思考题,简述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简述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组成及纤维联系。简述下丘脑的位置、主要核团的名称及纤维联系。简述第三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