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2、;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1 课时板书设计: 第 5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甲骨文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和青铜时代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著的尚书中的句话(投影):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学生先讨论,教师解释)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来记录当时的事件?(学生回答:文字)那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字呢?(学生回答:不 是,是甲骨文。 )那什么是甲骨文?它与今天的汉字又
3、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的神秘世界。 讲授新课 第 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 一、甲骨文(板书) 1、定义(补充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散片(投影) ,经考古专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仔细辨认,破译了其记载的内容,从中知晓:记载的时间 是商朝时期,当时社会占卜之风盛行,王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 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我们称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2、发现的意义(可由学生归纳)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
4、开始的。 3、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样的关系?(游戏:将事先准备好的 5 个甲骨文和 5 个对应的现代汉字制成的 10 张小卡片,分发给 10 个同学,请他们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同学。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的派对是否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板书)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那么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呢?(启发学生回答:金文) ,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以加深印象。 )那么青铜器又是
5、什么?它又是怎样铸造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什么是青铜器那么什么是青铜器呢?与今天的铜器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回答,总结)它是由铜、锡、铅这几种金属按照需要,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合金。 那古代人又是怎样将这几种金属铸造青铜器的呢?有谁能讲讲铸造的过程?(视频) 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下,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投影,启发学生从种类、工艺、规模来归纳。 ) (投影当时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学生观察) 2、司母戊鼎这是我国考古学家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
6、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它高 1.33 米,长 1.10米,宽 0.78 米,重 800 多公斤,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归纳)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充分体现了商朝精湛的冶铸技术,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3、青铜器的现实意义商朝青铜器的种类之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并视频播放青铜器的种类。 )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因而它产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商朝青铜器的制作精良、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商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状况,青铜器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由此可看出当时国力的强盛。 同学们有哪位知道我们铜陵被称为什么之都?(学生回答:中国古铜都)那我们铜陵有哪些古铜矿遗址?(启发学生回答:凤凰山金牛洞大练渣。 )同学们若有时间,可一定要到金牛洞看看,体会一下,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而且著名的诗人李白曾有诗形容铜陵古铜矿的冶炼场面:铜井炎炉焰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布置作业:练习册 P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