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风病防治知识,南江县卫医院赵倨正15983972905,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麻风病是由麻风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与其他传染病一样,麻风病的传染也需要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个体三个环节,自然和社会两个因素。传染源主要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MB)患者,其皮肤及粘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长期密切接触或经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病人人易感人群。易感个体麻风菌侵入人体
2、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自然因素指气温、湿度、紫外线的强度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卫生状况、文化教育、人口流动、交通状况、风俗习惯等。,皮肤和周围神经的症状与体征出现最早也最常见,且是麻风病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麻风病分型,五级分类法是以光谱概念来分的,即在免疫力最强的TT和免疫力最弱的LL麻风之间,存在着很多免疫力和稳定性不同的界线类麻风。从TT、BT、BB、BL到LL,像一片连续的光谱,各型类麻风之间是连续移行,可以演变。,TT 的免疫力强,使感染局限,仅12条神经受累,但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迅速,神经受损往往较早、较严重。,BT型麻
3、风的皮肤损害可有红斑、浅色斑或斑块,边缘清楚,大的皮损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有的皮损呈环状,内外缘均较清楚,中央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免疫区”。数目较多,但分布不对称,浅感觉障碍明显。神经干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神经粗大明显,较硬,畸形出现早而重。皮肤涂片常规查菌阳性(12),BB 的免疫力介于二者之间,其神经损害既似LL广泛,又具有T那样早而严重的受损;,BL型麻风的皮肤损害多数类似瘤型麻风,有斑疹、斑块、结节等,呈淡红或棕褐色,表面光滑,但没有瘤型麻风皮损那样光亮多汁,有的皮损呈环形,内缘较清楚,边缘模糊,皮损分布广泛,但不完全对称,浅感觉障碍出现较迟且较轻。周围神经损害多发,均匀粗大,
4、质软,但不如瘤型麻风完全对称,畸形出现迟且不完全对称。皮肤涂片查菌阳性(45)。,LL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如,组织反应轻微、缓慢,然而感染易扩散,神经受损广泛,但不像TT那样出现早而严重。不过,LL晚期也可出现严重的多条神经损害。,麻风病可疑症状,皮肤出现久治不愈,不痛不痒皮损(红斑、白斑、浅色斑、丘疹、结节等)。皮损的感觉丧失或减退,麻木闭汗。眉毛稀疏、脱落。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面部或耳垂出现水肿或肿块,面如醉酒。爪形手、虎口肌肉萎缩。手、足麻木或有麻刺感。手、足或眼睑肌无力。垂足。发生无痛性伤口或溃疡,久治不愈。周围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符合上述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排除其它疾病的,作为可
5、疑症状报告。,皮肤症状,一、斑疹,定义:斑疹与皮面平行,仅为皮肤局限性的色素改变见于各型麻风。,特点:麻风的斑疹往往伴有浸润、闭汗、毛发脱落、浅感觉障碍和(或)萎缩。临床分为:红斑、浅色斑、色素缺乏斑、色素沉着斑、靶型斑。,靶型斑:为红斑与浅色斑一圈圈相互环绕镶嵌而成,呈靶状或称“徽章样斑”。主要见于界线类麻风,特别是BB患者。,二、丘疹,丘疹为高出皮面针头大小限界性坚实的突起,位于表皮及真皮乳头层,主要见于TT麻风。,损害呈暗红色或皮色,密集成簇或排列成一环形、半环状,也有发生于斑块的边缘上。局部有显著的浅感觉障碍、闭汗和毳毛脱落,查菌阴性。LL如有此类损害称“丘疹状小结”,查菌阳性。,三、
6、结节,结节为高出皮面,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黄豆至胡桃大小之损害。消褪后留有萎缩、瘢痕或色素沉着。此类损害主要见于LL麻风。,常发生于弥漫性、浸润性损害的基础上,数目多少不一。初起的结节位置浅,呈玫瑰色、黄红色、暗红色或肤色,质软有弹性,表面光滑多汁,有的破溃,覆盖痂皮,浅感觉障碍、闭汗不明显。日久结节呈棕褐色或紫黑色,附有细小鳞屑,扪之坚实,位置较深,略突出皮面或藏于皮下,浅感觉障碍与闭汗均明显。,四、斑块,斑块呈局限性浸润性高出皮面较明显的损害,面积较大,扁平状,环状或不规则形。斑块位于整个真皮,甚至皮下组织,见于除未定类以外的各型麻风。,五、弥漫性浸润,弥漫性浸润是指广泛地累及身体某一
7、部位,如耳、面或上、下肢等,主要见于LL与BL患者。按病变部位的深浅分为:,浅在性弥漫性浸润,变累及真皮,常见于面部和四肢。LL面部有此损害时,表面光亮,略带粉红色或腊黄色,无明显边缘,看上去似“酒醉状”或“水肿”样,眉毛稀疏或部分脱落,浅感觉障碍与闭汗轻微,查菌阳性。如发生在四肢,可使患者手、足似肿胀样。BL麻风的弥漫性浸润皮损中往往伴有“免疫区”。,深部弥漫性浸润,病变累及皮下组织,可以由浅在性弥漫性浸润发展而成,也可系斑块、结节融合所致。浅感觉障碍与闭汗明显。查菌阳性。多见于中、晚期LL和BL患者,以面部、四肢为主。呈灰褐色或棕黑色。皮肤肥厚、肿胀、皮纹增生,表面凹凸不平,质硬,用手指不
8、能捏起,在面部则呈“狮面”。治疗后该损害逐渐消褪,呈边界不清的萎缩,皮肤干燥,鳞屑,鱼鳞病样外观,尤以小腿伸侧为甚。,六、ENL(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为LL和BL患者II型麻风反应的主要皮损表现。早期损害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结节。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有时结节形成水疱或脓疱,常有破溃。ENL好发于面部、四肢及臀部。损害常此起彼伏,持续数天或数十天之久。,七、溃疡,因皮肤病变或损伤致使真皮及皮下组织缺损或破坏称之为溃疡。麻风溃疡有两种:麻风性溃疡和肢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溃疡,麻风性溃疡,由于麻风细胞高度浸润所致的原发性溃疡。,肢端神经、血管功能
9、障碍性溃疡,继发于局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皮肤麻木、无痛、局部循环不良以及各种物理性损伤所致的继发性溃疡。,好发于足底,手指及小腿等肢端易受压、受损的部位。溃疡往往久治不愈或时愈时发。继发性感染导致骨髓炎、淋巴管炎、血管炎等,使肢体呈橡皮肿样或严重破坏,有的需要截肢。久治不愈的溃疡还可发生癌变。,八、疱疹,疱疹为局限性腔内含透明或稍混浊浆液的高出皮面的损害。,九、萎缩,萎缩是麻风病多种皮损消褪后的一种继发性退行性变,主要由于真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浸润吸收和结缔组织的破坏所致。,十、瘢痕,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十一、其他损害,麻风除上述损害外,还有风团样、苔藓样、角
10、化过度、皮肤钙化或鱼鳞病样改变等表现。,神经症症状,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眉外三分之一处脱落,足底溃疡、垂足,少数病人可仅有神经症状而无皮损称“纯神经炎麻风”。在麻风初发表现中,也多以神经症状为主,甚至在疾病治愈后,部分患者仍遗留神经症状,因此麻风也可认为是一种神经科疾病。,有的病人不知不觉的功能障碍与畸残加剧,称之为无痛性神经炎(silent neuritis),应高度警惕。一般情况下受累神经敏感性高,有麻胀或触电感,但部分病人在反应时急速发生神经疼痛,出现功能障碍而加剧与恶化,应及早诊治。,一、形态变化,神经粗大 神经粗大是麻风重要、常见的特征之一,它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重大
11、价值。,粗大的神经常无自觉症状,亦可有放射性麻痛与压痛。可呈现均匀形、梭形、结节形或念珠状粗大。临床上神经粗度与功能障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神经纤维化,毁坏的神经纤维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修复取代,原来粗大的神经变细、变硬、功能障碍也趋明显。,二、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含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纤维,受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感觉、运动、营养及循环等系列的相应功能障碍。,浅感觉障碍,浅感觉障碍是麻风重要的症状和体征,系感觉纤维受损所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浅感觉障碍较运动障碍出现早,包括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和感觉缺失,但以缺失为最重要。麻风浅感觉障碍先为温度觉,次为痛觉,最后为触觉,也有例外者。深部感觉和震动觉一般不受累。,神经痛,神经痛是各型麻风病人常见的有时又是难以忍受的自觉症状。主要见于急性反应期。严重时,局部皮肤可红、肿、热、痛;病情稳定或反应消褪后,疼痛缓解或消除;病情活跃或反应时再现。,请各乡镇公卫人员加入“南江县麻风防治交流群”,方便工作交流、可疑线索报告、下载课件、业务指导等。,QQ群:192692073,请注明:单位+姓名。,谢 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