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卷一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凌誚。余乃假之以湘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聲,競賞豪(毫)末之奇,罕議峯(峰)端之失。猶惠侯之好偽,似葉(sh,或 y)公之懼眞。是知伯子之息流波,蓋有由矣。释文:我曾用全部心思来作书,自以为写的很不错。遇到世称有见识的人,就拿出来向他请教。可是对写得精巧秀丽的,并不怎么留意;而对写得比较差的,反被赞叹不已。他们面对所见的作品,井不能分辨出其中的优劣,仅凭传闻所悉谁为名人,即装出识别的样子评说一通。有的竟以年龄大地位高,随便非议讥讽。于是我便故弄虚假,把作品用
2、绫绢装裱好,题上古人名目。结果号称有见识者,看到后改变了看法,那些不懂书法的人也随声附和,竞相赞赏笔调奇妙,很少谈到书写的失误。就像惠侯那样喜好伪品,同叶公惧怕真龙一样。于是可知,伯牙断弦不再弹奏,确是有道理的。卷二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衆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hu) ,若行若藏;窮變態於豪(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释文:若把多个笔画摆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应各不相同;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起首的第一点为全
3、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走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这样,自然可以背离羲之、献之的法则而不失误,违反钟繇、张芝的规范仍得工妙。卷三卷四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直者則俓(徑)侹(挺)不遒,剛佷(hn)者又掘(倔)強(jing)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pi o)迫,狐疑者溺於滯澀,
4、遲重者終於蹇鈍(ji ndn),輕瑣者淬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释文:即使宗师学习同一家书法,也会演变成多种的体貌,莫不随着本人个性与爱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来:性情耿直的人,书势劲挺平直而缺遒丽;性格刚强的人,笔锋倔强峻拔而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用笔过于拘束;浮滑放荡的人,常常背离规矩;个性温柔的人,毛病在于绵软;脾气急躁的人,下笔则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则沉湎于凝滞生涩;迟缓拙重的人,最终困惑于迟钝;轻烦琐碎的人,多受文牍俗吏的影响。这些都是偏持独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离规范所致。卷五卷六节制章第十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
5、)。不宜伤密,密 则似疴瘵(kezhai)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 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肢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虾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此章论述字的结体、布局、笔画长短、疏密等形式美问题。译文:学习书法时,在字之结体方面必须遵守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法则。一个字不要写得上宽下窄(这样则显得头重脚轻,不相胜任)。不要伤于密,密则好像一个人久病缠身(身体不舒服)。也不宜伤于疏,疏则好像是落水的禽鸟(各个部分都无力气)。笔画不宜过于长,长则好像是死蛇挂在树上(腰肢无力)。不宜过于短,短则好像是被踏死的蛤蟆(是说被压扁了)。这些都是书法大忌,要谨慎小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