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周次 第 1 周,第 1 次课 2 学时章节名称 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的1.掌握解剖常用术语2.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教学重点 讲述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教学难点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新课导入:人体是神秘的,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机器。 人体解剖学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偷是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前景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授课: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
2、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医学中 1/3 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故该学科也是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一般而言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由于研究的角度、手
3、段和目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又可分出若干门类。如临床解剖学,X 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或年龄)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心、肝、肺、肾等。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脉管、感觉器和神经等系统。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四、人
4、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2. 方位:近头顶者为上,近足底者为下;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以附着点为准,距其近者为近侧,反之为远侧。对空腔脏器,距其腔内近者为内,远者为外。以体表为准,近者为浅,远者为深。3. 轴:冠状轴:呈左右位;矢状轴:呈前后位;垂直轴:呈上下位。4. 面: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的切面。通过正中线的为正中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切面。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半的切面。器官通常用纵切面(与长轴一致)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
5、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1.进化论的观点2.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3.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 -课程讨论与练习1. 如何区分矢状轴与冠状轴?2. 看图选择题(多媒体练习) 。作业思考题1.正确的解剖学姿势应该如何描述?2.说出人体的方位术语。本课小结- 4 -周次 第 1 周,第 2 次课 2 学时章节名称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颅骨教学目的1.掌握骨的构造、功能;掌握颅骨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脑颅与面颅了解其分部。教学重点 骨的构造、功能;颅骨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
6、骨的名称、位置。教学难点 骨的构造;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2.新课教学内容: 第三章 骨学第一节 概述骨是一种器官, 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韧而有弹性,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成人骨共有 206 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 29块、躯干骨 51 块和四肢骨(上肢骨 64 块、下肢骨 62 块)三部分。一、骨的形态分类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1. 长骨呈长管状, 分一体两端。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 体内的腔称骨髓腔, 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
7、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骨干与骺邻接的部分称干骺端。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2. 短骨呈立方形,位于连接牢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3.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髓骨等。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等。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1骨膜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称骨内膜。骨膜呈淡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2骨
8、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较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主要分布于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内。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3. 骨髓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黄骨髓一般 57 岁以后开始出现于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上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5 -辅助手段和时
9、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由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它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不断变化,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四、骨的发生和生长以两种方式发育成骨:膜化骨,软骨化骨。第二节 颅 骨一、颅的组成颅位于脊柱的上方,由 23 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 共 8 块,围成颅腔, 容纳脑。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
10、舌骨, 共 15 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二、颅的整体观 1.颅上面观:颅的上面称颅盖。有三条缝,即位于额骨与两侧顶骨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矢状缝以及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人字缝。2.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侧面中部有外耳门, 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即乳突。在颞窝内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翼点。颞窝下方的窝称颞下窝, 窝内有三角形裂隙, 其深部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3.颅前面观:前面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 下方为由上颌骨、下
11、颌骨围成的口腔。(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眶下壁有眶下沟、管、孔。(2)骨性鼻腔外侧壁有向下突出的三个骨片, 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 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 分别开口于鼻腔。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4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前部由上颌骨和腭骨水平板围成的部分称骨腭,中部是蝶骨的翼突,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其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构。5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三个窝。(1)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正
12、中线上由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2)颅中窝内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其两侧,有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6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3)颅后窝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等构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还有枕内隆 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三、新生儿颅的特征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早,故脑颅远大于面颅。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发育明显,新生儿颅顶呈五角形。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充满纤维组织,间隙的膜较大称为颅囱,主要有前囱和
13、后囱。前囱在生后 1-2 岁闭合。新生儿面颅中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无牙,鼻旁窦未发育,眉弓、乳突不明显,故新生儿面颅短,口鼻较小。- 7 -课程讨论与练习1. 在形态上,骨可以分成几类?2.在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哪些部位?3简述新生儿颅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作业思考题1.骨的构造有哪些? 2成对的面颅骨有哪些?3颅底内面的主要有哪些孔、裂?4新生儿颅有哪些形态和结构特征?- 8 -本课小结成年人共有约 206 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类。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和改建起重要作用。骨髓分为红骨髓
14、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人,红骨髓存在于扁骨、短骨和长骨两端骨骺的骨松质内。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成分组成,有机质赋予骨的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质坚硬挺实。颅由 23 块颅骨组成。其中脑颅骨 8 块,面颅骨 15 块。颅侧面可见外耳门、乳突、颧弓及翼点。眶尖经视神经管通向颅中窝;外侧分别有眶上裂和眶下裂;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骨性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有相应的鼻道。顶经筛孔通颅腔。鼻旁窦有 4 对,上颌窦、额窦和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垂体窝、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舌
15、下神经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和内耳门等。颅底外面可见枕骨大孔、枕髁、颈静脉孔、动脉管外口、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等。新生儿颅有颅囟。前囟呈菱形,生后 12 岁闭合。周次 第 2 周,第 3 次课 2 学时章节名称 第三章 运动系统、第三节 躯干骨教学目的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结构和功能。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部分。2.熟悉躯干骨的重要体表标志。3.了解第一肋骨和末二肋骨的形态特征以及肋软骨的一般形态。了解椎骨、肋的数目变异、脊柱裂等畸形。教学重点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椎骨的
16、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结构和功能。胸骨的形态结构与部分。教学难点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肋骨的一般形态部分、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与内容1.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2.新课教学内容: 第三节 躯干骨教学内容成人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 1 块尾骨、12 对肋和 1 块胸骨构成。一、椎骨椎骨在未成年前有 3234 块,即颈椎 7 块、胸椎 12 块、腰椎 5 块、骶椎 5 块、尾椎34 块。成年 5 块骶椎融合成 1 块骶骨,尾椎融合成 1 块尾骨。1. 椎骨的一般形态
17、 椎骨为不规则骨 , 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端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椎体呈扁圆柱形 , 表层为密质, 内部为松质。椎弓左右对称, 前部缩窄的部分为椎弓根 , 其上、下缘为椎骨上、下切迹。后部较宽的部分为椎弓板。上、下两个相邻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根通过。从椎弓板上发出 7 个突起即椎弓正中向后伸出的一个棘突,向两侧突出的一对横突,两侧向上的一对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一对下关节突。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9 -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 颈椎 :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第 6颈椎棘突较短
18、,未端分叉。第 1 颈椎又名寰椎 s, 呈环形, 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 侧块有上、下关节面第 2 颈椎又名枢椎,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第 7 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2)胸椎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3)腰椎: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4)骶骨:由 5 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 4 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 ,有 4 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
19、接成骶管。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二、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共 12 对。上 7 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第 8-10 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软骨,形成肋弓, 称假肋。第 11、12 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肋骨可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叫肋头, 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方有肋结节, 其上有关节面, 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上、下缘和内、外面。内面下缘处一浅沟称肋沟。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三、胸骨属于扁骨, 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
20、部分。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 称胸骨角, 两侧连第 2 肋软骨。相关新内容- 10 -骶管穿刺麻醉术:骶管穿刺麻醉术是硬膜外隙最下端的麻醉,常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1.骶管裂孔的体表定位 (1)两侧骶角连线中点上方(一般不超过 3cm) ,皮肤呈三角形凹陷处。 (2)左髂后上棘与右坐骨结节做连线,右髂后上棘与左坐骨结节做连线,两连线交叉点处。2.穿刺角度 当处于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并降低时,骶管与穿刺点皮肤在男性约为1530角,女性约为 3045角,穿刺角度过大或过小均不易进入骶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上缘, 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 第 2 胸椎体下缘线平齐。2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 两侧接第 2 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 4 胸椎体下缘平齐。3肋弓由第 8-10 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左右肋弓。是临床上腹部触诊的重要标志。4骶管裂孔和骶角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 左右两骶角之间, 为骶管向下的开口, 齐脊髓硬膜外腔的终点。5第 7 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 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