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
3、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2 /
4、 23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基础练习1以下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变曲3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5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
5、。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6化学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有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 )性质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金块抽成金线 B干冰升华 C可燃冰燃烧 D蔗糖溶解于水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瓷碗破碎 D湿衣晒干10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在
6、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11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12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制成冰雕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13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 烛炬成灰 C. 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14 “全球变暖”列为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15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
7、的是( )A无色气体 B易燃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6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17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3 / 23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18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用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变化是发光发热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照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如图所示,下列
8、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的是( )A B C D20物质的性质决定着他们的用途。如由图所示是一只小猫踩在被大火灼烧的高分子材料上,则这种高分子材料具备的性质是( )A耐高温、隔热 B硬度大 D传热 C导电21 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做 ; 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 、 、 、 、 、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的性质叫化学性质。22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酒精燃烧、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木棒受力折断232008 年初,我国南方遭受 50 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雪。大型铲雪车
9、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这说明锰钢的 大,它属于(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24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25请用直线把下列对物质的语言描述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连接上。酒精是一种无色液体 物理变化 白纸是一种白色固体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撕碎白纸 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 白纸容易被撕碎 酒精燃烧 化学性质 白纸燃烧酒精能燃烧 白纸能燃烧油水水的沸腾 研碎胆矾 油水混合 蜡烛燃烧4 / 23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
10、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 CuSO4(白色)+ 5H 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燃烧时: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木条处于外焰
11、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 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点燃前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
12、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点燃蜡烛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熄灭蜡烛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5 / 23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
13、、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 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
14、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
15、多的水蒸气四、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五、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6 / 23基础练习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伴随有熔化的现象 B只有一种生成物C生成物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有水生成2人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含量高 B氧气含量高C组成完全相同 D水蒸气含量高3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
16、灰水 D蔗糖水4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6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7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
17、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8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9.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10.
18、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A 实验法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 类比法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1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
19、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7 / 2312.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除外) ,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13将所给反应现象的序号填入下面空格中。将燃烧着的木条伸入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燃烧着的木
20、条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烧更旺 燃烧无变化 立刻熄灭 燃烧过一会儿熄灭1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具有 的性质。(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所示,把三层火焰的名称填在图中括号内。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l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碳化。(3)再将一支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 。结论:石蜡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一定有 、 。15小宇
21、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图 1-4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叙述小宇同学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观察到的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 。红墨水向 移动(填“右”或“左” ) 。结论 动物吸进 ,呼出 气体。16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请根据以上假设进行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
22、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17将两根粗细、长短一样的木条同时点燃,然后将一根木条燃着的一端竖直向上,这时发现木条燃烧一会儿便会熄灭;将另一根木条燃着的一端竖直向下,木条将会继续燃烧。你能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 )( )abc8 / 23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
23、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 、细口瓶(液体) 、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 、量筒(量液体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 、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试管(1 ) 、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 ) 、注
24、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 1/3 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 ,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 ,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2。2、烧杯 (1 ) 、用途:a、溶解固体物
25、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b、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2 ) 、注意事项:a、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b、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a、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b、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 用途:a、加热液体,b、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c、 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9 / 23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注意事项:a、盛液量不
26、能超过 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b、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c、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6、胶头滴管:用途:a、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b、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a、先排空再吸液 b、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c、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
27、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a、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b、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 0.1 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
28、塞 )用途:a、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b、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a、不能加热 b、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c、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 (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29、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 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注意事项:a、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 1/3) (防止杂质落入试管)b、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10 / 23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a、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30、。b、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c、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2/3,也不应少于 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e、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f、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g、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h、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
31、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i、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a、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b、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二、药品的取用规则1、 “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即:a、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b、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c、 不 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a、液体取 1-2ml;b、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剩余药品:a、不放回原瓶;b、不随意丢弃;c、 不 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