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0 ,大小:1.26MB ,
资源ID:228348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83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辨证护理中医操作班.ppt)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辨证护理中医操作班.ppt

1、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张月娟,一、八纲辨证二、临床常见病症辨证施护三、危急证临床症候的辨证施护,一、八纲辨证,概念: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质难中。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八纲辨证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伤寒正脉,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2、表里的相对性:表躯壳、腑、经络里内脏、脏、脏腑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 、表寒证;2、伤风表证;3、表热证。表证的两个特点: 1、外感时邪;2、邪浅病轻。,里证,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成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七情、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临床表现: (症状多种多样,取其一

3、,以与表证相鉴别)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 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特点:1、病位深在;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附:半表半里证,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 段,又称为“少阳病证”。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表里证的关系,(一)表里同病 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 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 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

4、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二)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失治,误治; 2、里邪出表:如发热中的出疹等。,表里证鉴别表,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 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寒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 自身阳虚虚寒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 白,口淡不渴,肢冷 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热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

5、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 阴虚生内热虚热临床表现: 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 不宁,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实热,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证与热证的关系,(一)寒热错杂: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性 质的症状。1、上热下寒: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证。 “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见尿频 尿痛,小便短赤。3、表寒里热: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人参汤主之。”(二)寒热转化:1、

6、寒证转化为热证2、热证转化为寒证,寒热真假,1、 真热假寒内有真热,外现假寒。产生机理:邪热内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临床表现:高热伴四肢厥冷,恶寒或寒战,神识 昏沉,面色紫暗,脉沉;又见口鼻气粗, 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苔黄而焦干。,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格阳)。临床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 又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脉浮大 但重按无力。,表里与寒热的关系,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咽痛,咳黄痰里寒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里热证:面红身热,喜饮冷,小便短黄,大便结治则简介表寒证辛温解表 表

7、热证辛凉解表里寒证温里散寒 里热证清泄里热,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素问 通评虚实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景岳全书 传忠录:“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通俗伤寒论: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虚, 血有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虚证,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 的病理概括。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实证,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 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成

8、因:外邪入侵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堆积。(痰饮、水湿、瘀血等)临床表现: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虚证和实证鉴别表,虚实的错杂、转化和真假,(一)虚实错杂(二)虚实转化(三)虚实真假1、假实:“至虚有盛候”2、假虚:“大实有羸状”,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鉴别表,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阳证表、热、实阴证里、寒、虚“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景岳全书,阴证与阳证,阴证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

9、证。 临床表现: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阳证概念:是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临床表现: 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饮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洪大滑实均为实热之征。,阴证与阳证鉴别表,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真阴不足 虚火时炎,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燥,舌干红无苔,咽干心烦,头晕眼花,耳鸣,腰腿酸软无力,骨蒸盗汗,恶梦遗精,二便秘结,手足心热,脉数无力等真阳不足 形面色恍白,唇舌色淡,口中和,喘咳身肿,自汗,头眩,不欲食

10、,腹大胫肿,肌冷便溏,或五更泄泻,阳萎精冷,两足萎弱,脉大无力等,亡阴证与亡阳证,亡阳证概念: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成因:大汗、大失血等亡阳;久病阳气衰微。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亡阴证概念:是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严重烧伤。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亡阴亡阳鉴别表,临床常见病症辨证施护,一 咳嗽 二 呕吐 三 腹痛 四 失眠,咳 嗽,指由于六淫外邪浸

11、袭,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证。 有声无痰称为咳 有痰无声称为嗽 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病因外感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 气郁化火 气火犯肺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阴伤气耗 肺气失常 病机病机关键: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病性:外感咳嗽多属实,内伤咳嗽有虚有实,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 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痰的色、质、量、味,辨证论治,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

12、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施护要点(风寒袭肺证)1 观察记录 患者神志、表情、生命体征及咳嗽、咳痰情况,年老患者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痰鸣音,应考虑发生窒息的可能,及时采用机械吸痰,做好抢救准备,积极配合抢救工作。2 深呼吸 有效咳嗽的方法 湿化或雾化 促进有效排痰 体位引流排痰 负压吸痰。,施护要点(风寒袭肺证) 3 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4 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药后略加衣被

13、或同时进热饮料,以助于药力,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5 咳嗽较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咳嗽合剂,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不滥用药物,有排痰困难者勿擅自服用强镇咳药。,辨证论治,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 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施护要点:1、同上2、同上3、室温不宜过高,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风。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5、中药汤剂宜温凉服。,辨证论治,外感咳嗽 燥热伤肺 症状: 干咳,连声作呛,

14、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施护要点:1 室内空气宜清新、潮润,扫地时须洒水。2 饮食宜多用清凉润肺之品,如梨等。忌辛辣温燥之品,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中药汤剂宜武火轻煎,少量多次服用。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用梨膏糖加川贝粉调服。干咳痰中带血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色白 或带灰色,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 大便时溏,

15、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施护要点1、同上2、同上3、病室干燥通风,注意保暖。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用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如苡仁粥、山药粥、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及甜食、糯米等滞脾碍胃之品。5、中药汤剂宜温服。,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促、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痰中带血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方药:清金化痰汤。施护要点1、同上2、同上3、室温宜略低,空气新鲜通风。4、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5 中

16、药汤剂宜凉服。,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肝火犯肺症状:气逆暴咳、咳时面赤、痰中带血,咯之难出, 量少质粘,痰如絮条,咳引胸胁胀痛、口干 苦、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施护要点:1 加强精神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忧郁伤肺。2 室温宜略低,湿度相对偏高些。3 饮食宜清淡,可服冬天炖梨汁以泻肝火滋肺阴,减轻咳嗽。4中药汤剂宜凉服。,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肺阴亏耗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痰中带 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方药:百合固金汤。施护要点:1 干咳痰

17、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2 室温略低,空气新鲜。3 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如黑芝麻、桑椹、银耳等,忌食辛辣、酒醇之类。可配食补养肺阴质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4 中药汤剂宜温服。,二、呕吐,呕吐是指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前人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往往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合称呕吐。干呕在辨证治疗方面与呕吐基本相同,故一并加以讨论。西医学中很多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神经症、消化道肿瘤、颅脑疾病、内耳眩晕症、尿毒症及药

18、物影响等,若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篇辨治。,(二)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邪侵袭,胃失和降 2)饮食不节,伤胃滞脾 3)情志失调,肝气犯胃 4)体虚病劳,胃虚失和 2、病机呕吐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呕吐总的发病机制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的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者因邪气所干,胃气痞塞,上逆作呕;虚者由于脾胃气阴亏虚,无力行使和降之职。一般说来初病暴病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情志所伤,而呈现虚实夹杂之象。,辨 证 施 护,寒邪犯胃证证候表现 突然呕吐,可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痛 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护治法则 解表疏邪

19、,和胃降逆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施护要点1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舌象、脘腹部及呕吐物的变化,若有体温持续升高,呕吐呈喷射状,剧烈头痛、两侧瞳孔不等大,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快等现象,是邪毒内陷于脑之征,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2 病室宜温暖向阳。3 呕吐剧烈者暂予禁食。病情好转散寒、温中、降逆作用的食品,如生姜、苏叶、萝卜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若呕吐量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4 中药汤剂宜热服5 呕吐频作可用鲜生姜煎汤加红糖适量热服,以温中止呕。,饮食停滞证证候表现:呕吐酸腐食物,吐出为快,大便秘结或秽臭不爽,嗳气厌食,脘痞腹胀,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护治法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代表

20、方:保和丸)。施护要点: 1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气味、 数量及呕吐的频率,二便是否通畅。若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呕吐粪臭样物,并伴腹痛拒按,无大便、无矢气者,为腑气不通并立即采取措施。 2 大便秘结,宜通腑降浊,也可用萝卜煎汤服用,调顺胃气以止呕吐。3 呕吐时不宜止吐,鼓励呕吐。探吐后待胃中感觉舒适进食流质半流质、软食。忌硬固不易消化之食物。限制食量食物以偏温热为好。可给消食化滞之品,如山楂、萝卜等4 可遵医嘱针刺内关、合谷、中脘、脾俞、足三里等,也可运用推拿疗法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达到消食导滞的作用。,痰饮内阻证证候表现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满,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眩心悸,

21、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护治法则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施护要点1 室温宜偏热,阳光充足,干燥而不潮湿。2 饮食宜细软温热,以素食为主忌生冷、肥甘生痰之品,不宜多饮水3 生姜有止吐化痰之效,可煎汤服或鲜姜片含服4 无明显热证时,中药汤剂宜热服;痰饮证兼热者,则宜温服。,肝气犯胃证证候表现 呕吐泛酸,口苦嗳气,脘胁烦闷不适,嘈杂,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护治法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代表方: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施护要点1 室温可偏凉,光线要柔和。2 饮食宜清淡疏利,多用蔬菜,少给油腻,忌辛辣、酒类、黏滞助火之品。金橘行气解郁,柑橘健脾和胃,可以进食,以助疏肝理气

22、,和胃止呕。3 做好情志护理。,脾胃虚寒证证候表现 呕吐反复,迁延日久,劳累过度或饮食不慎即发。神疲倦怠,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色胱白,舌质淡或胖,苔薄白,脉弱。护治法则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施护要点(脾胃虚寒型) 1 室温应偏高,避免感受风寒。虚证患者宜多休息以培养正气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2 饮食宜细软,清淡偏热性,给半流食或软饭,少食多餐。 山药、莲子等健脾益胃 生姜、红糖祛寒止呕 3 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或热敷胃脘部,以达到温中散寒止呕的目的。,胃阴亏虚证证候表现 时时干呕,呕吐少量食物黏液,反复发作,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

23、少津,脉细数护治法则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方:麦门冬汤)。施护要点1 病室宜凉爽背阴(阴虚生内热)2 饮食宜细软多汁,少食多餐。 豆浆、鸡蛋、白菜、瘦肉、藕等 滋养胃阴 患者口燥咽干如绿豆汤、 梨汁、藕汁等。 忌辛辣燥热之品,以免助热生火,更伤阴津3 大便秘结者,宜多进蔬菜以通便。不宜给泻剂,以防阴津更伤。4 中药汤剂宜温服。,腹 痛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的症状而言。 西医学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等,当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并能排除妇科疾病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辨 证 施 护,寒邪内

24、阻证证候表现 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更甚,多有受寒病史,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大便不通,手足厥冷,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护治法则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施护要点1 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2 疼痛发作时热敷或热熨胃脘部,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温中止痛)3 安全防护(防止坠床,周围不要有危险物)4 病室应温暖向阳5 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腹带、护腹保健品,腹部放置热水袋,施护要点(寒邪内阻证)6 饮食以温热为宜 姜、葱、胡椒、大蒜等作调料 羊肉、扁豆、山药、莲子、大枣、豆制品、乳类等_温中益气 忌食生冷与烈性酒浆

25、7 中药汤剂宜热服。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的缓解 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如心动过速。9 帮助患者认识压力与疼痛的关系,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肠胃积热证 证候表现 腹痛拒按,胀满不舒,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护治法则 泄热通腑(代表方:大承气汤)施护要点(肠胃积热证)1 观察病情,若出现腹胀硬满疼痛,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发热或寒战,为急腹症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腹部疼痛时,禁忌用热水袋热敷等温热疗法。2 病室温度宜偏低。3 腹痛重者可暂禁食,好转后或症轻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忌食膏粱厚味及辛辣之品,戒烟酒4

26、中药汤剂宜温热服。6 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为主。,中虚脏寒证证候表现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劳累后更甚,神疲气短,怯寒,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弱。护治法则 甘温补养,益气散寒(代表方:小建中汤)施护要点1 病室温度应偏高,避免风寒。2 饮食宜温热、易消化、营养丰富,应少量多餐。牛奶、鸡蛋、龙眼、大枣等温中健脾之品忌生冷、寒凉及肥腻之品。3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药后宜进热粥或热饮(助药力)4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穴。,气机郁滞证证候表现 脘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嗳气后减轻,遇恼怒加重,与情绪波动有关,伴胸闷,纳呆,善太息,矢气后痛减,苔薄白,

27、脉弦。护治法则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施护要点1 调摄情志,减少抑郁烦恼2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或忌食红薯、土豆、南瓜等,多食萝卜、橙子等理气消胀。3 中药汤剂宜温服。,瘀血阻滞证 证候表现 腹痛经久不愈,痛势较剧,痛 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腹部胀满,面色 晦暗或青灰,唇暗,舌质青紫,脉弦或涩。 护治法则 活血化瘀(代表方:少腹逐瘀汤)。施护要点1 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有无出血等。若出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应立即联系医生,积极救护。并随时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2 予以腹部热敷,以疏通气血,减轻疼痛。3 遵医嘱针刺阳陵泉、足三里、中脘

28、、内关等穴,以泻法为主。,饮食停滞证证候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臭秽难闻,或大便秘结,有伤食病史。苔腻,脉滑实。护治法则 消食导滞(代表方: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施护要点(饮食停滞证)1 控制饮食,腹痛剧烈时暂禁食,病情好转后再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陈皮、佛手、萝卜等饮食宽中和胃消食 忌肥甘厚腻及辛辣食物。2 保持大便通畅,可遵医嘱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大黄粉吞服。3 可遵医嘱针刺止痛,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失眠失眠指夜间不易入睡、或似睡非睡、睡而易醒。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

29、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由于其他疾病而影响睡眠者,不属于本篇讨论范围。,辨 证 施 护,心脾两虚证证候表现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 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可见于外伤 或产后失血过多者。护治法则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代表方:归脾汤)施护要点1、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嘈杂。2、睡前避免脑力劳动和过于兴奋。3、每晚可用温水洗脚,同时用双手交替按摩足心(涌泉穴)。4、可用王不留行子埋耳神门、心俞穴,以镇静安神。5、饮食宜消化补血健脾之品,如桂圆红枣汤、莲子汤、茯苓饼、山药粥等,以补脾养心。忌辛辣刺激之品。晚上忌茶、咖啡等兴奋

30、饮料。6、喜怒有节,消除紧张与疑虑。,阴虚火旺证证候表现 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护治法则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施护要点1、 睡前保持情志稳定,不宜看刺激性书刊,环境要安静。2、 烦热汗出者,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3、 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西洋参、杭甘菊代茶,核桃仁粥、莲子粥、百合汤等,以补肾滋阴,或以牛脑髓、红糖适量蒸熟食用,有益髓宁神作用。4、 劳逸结合,夜间工作时间不宜太迟。,痰热内扰证证候表现 :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护治法则 :清化

31、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温胆汤)施护要点1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2 临睡前2小时针刺风池、神门穴。3 晚上不宜饱餐 严格控制油腻、肉食、甜粘食品 进食萝卜、海蜇等,三、危急证临床症候的辨证施护,神昏的护理高热的护理剧痛的护理胸痹的护理,神昏的护理,神昏是指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病证。轻者神志恍惚或朦胧,重者不醒人事,又称为“昏迷”、“昏愦”或“昏不知人”。 现代医学的昏迷,即意识障碍,系指大脑两半球和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相互生理联系发生中断。这种联系中断无论是结构上或是功能上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和广度,均可导致昏迷的发生.这些损害可能为脑本身疾病,或全身代谢中毒性疾病所引起,临床上根据昏迷的程度分浅昏

32、迷、中昏迷、深昏迷。昏迷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卒中、脑占位性病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各种休克(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肺源性脑病、肝昏迷、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以及中暑、电击、中毒等病所出现的昏迷,均可参考神昏的辨证护理。,病因病机,1、外感邪热:六淫之邪,蒙蔽心窍,毒热灼伤营血而内陷心包,或热结肠胃,上扰神明,热郁气逆,闭塞清窍等,均可致神昏。2、风痰上扰:阴虚阳亢,风痰上冲,蒙蔽清窍而神昏。3、湿浊内阻:湿毒秽浊之邪,郁结于内,气机郁闭,蒙蔽心窍而神昏。4、阴阳俱虚:素体虚衰,病邪猖獗;病久体弱,邪盛正衰;或邪气内闭日久,阴精耗竭,阳无所附,阴阳两虚,以致阴阳离决,而出现神昏

33、。,一般护理,神昏病人意识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护理,防止发生意外。1、 病室环境:病室内及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病室内应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以便随时使用;设专人守护,并作好记录。2、生活护理:病人神志不清,应卧床休息,取平卧位。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档,防止坠床摔伤。待病人神志逐渐恢复后,可适当活动。若昏迷时间较长,应经常按摩四肢肌肉,活动关节,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喉间痰涎壅盛或伴呕吐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或分泌物,以防阻塞气道而窒息。重度昏迷病人常因舌根部后缩而阻塞气道

34、,应用纱布包住舌体将其轻轻拉出。为防止病人咬伤口舌,可用裹上纱布的牙垫或压舌板垫入上下牙齿臼齿之间。每次翻身时,应轻轻叩拍病人背部,以利痰液排出,预防并发症发生。伴喘促、紫绀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4、口腔护理:用两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于口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保护口腔粘膜。一日三次用2%黄柏水或银花甘草液清洗口腔,有口疮时,可用冰硼散或养阴生肌散喷涂。牙龈出血、红肿者可用黄芩或五倍子或地骨皮等煎水清洗口腔。有假牙者应将假牙取下,置清水中浸泡。伴抽搐时应留置牙垫,以防止咬伤口舌。 5、皮肤护理: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或因久病气血虚衰,血行不畅;或因二便浸渍,很容易发生压疮,故应作好压疮

35、的护理。因此要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帮助病人更换体位,定时翻身,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防止因压迫出现血瘀而生压疮。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燥。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床单,并经常用温开水擦洗臀部、背部,女病人要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对汗多的病人,出汗后要用毛巾及时将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 6、饮食护理: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神昏初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23天后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饲法供给营养。神昏初期以实证居多,鼻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果汁、牛奶、豆浆、鸡蛋等,后期多转虚证或虚实夹杂,可根据辨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待病人恢复吞咽动作,再

36、改用口服进食。,7、病情观察:神昏病人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舌苔、脉象等。如呼吸深大或浅数;或逐渐减慢以致暂停;或呼吸深大与暂停交替出现;或体温骤升骤降;或血压过高过低均为危重或濒死的危象,都要认真对待,及时报告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保护眼睛:对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每日须用生理盐水或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并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双眼,每日更换两次,以免因角膜长期暴露于外,使角膜干燥受损。 9、保持二便通畅:如病人三天未解大便时可给缓泻剂或灌肠通便。对尿潴留的病人,可进行小腹热敷、按摩或针刺。取穴水道、膀胱俞、中极等。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10、 针灸急救

37、方法 指掐或针刺人中、劳宫穴,对轻度昏迷初期者可能奏效。 高热神昏者,可十宣放血或针刺大椎、曲池、陶道等穴。,辨证护理对神昏病人,首先应辨明虚实,再根据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辨证护理。热毒内陷1、症候(1)热入心包证:神志不清,高热,烦躁谵语,面赤气粗或伴抽搐,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或焦黄,脉细数。(2)热结阳明证:躁扰不宁,谵语,伴大便不通,腹满坚硬,苔黄焦而燥烈,脉细实有力。 (3)热动肝风证:高热,面红耳赤,伴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质绛,苔黑而干,脉洪数。2、治法:(1)热入心包证:清心开窍、泄热护阴(2)热结阳明证:通腹泄热,急下存阴(3)热动肝风证:平肝熄风、

38、清心开窍,3、辨证施护(1)病人安置在背阳房间,病室安静,降低室温,光线暗淡。(2)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防止坠床;并修剪指甲,防止抓伤。(3)保持气道通畅,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利分泌物排出,有痰时及时抽吸,以免阻塞气道。口噤不开,用开口器,舌体后坠者可托起下颌,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使用口咽通气管。必要时给予上氧。(4)遵医嘱使用各种退热剂,或针刺合谷,十宣穴放血,以及风门穴拔罐,以助退热。里实热证可用物理降温法或中药保留灌肠(釜底抽薪)。(5)方药用牛黄清心丸加减,中药汤剂以偏凉服,抽搐时禁食及服药止后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绿豆汁黄瓜、西瓜汁,以生津止渴。,风痰上扰 1

39、、症候:发热面赤,躁扰如狂,渐进神昏,呼吸气粗,喉间痰鸣,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2、治法: 清热化痰开窍。 3、辨证施护:(1)热证护理同上 (2)病室宜明亮、通风、干燥、温度适宜。 (3)宜清淡化痰饮食,忌甜黏、生冷、肥腻饮食,以防助湿生痰,可选用赤小豆、薏苡仁等化痰利湿之品。 (4)痰壅伴有恶心呕吐,服药时可用姜汁滴舌少量频服,并配合指掐内关止吐,湿浊内闭 1、症候:面色苍白晦滞,畏寒肢冷,浮肿尿少,嗜睡,口臭秽浊,恶心呕吐,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细。 2、治法:扶正化浊开窍 3 、辨证施护:(1)注意防寒保暖,室内温度稍偏高,阳光充足,四肢特别是手足部注意保暖。(2)水肿者控制

40、饮水量,观察二便及水肿消长情况,中药浓煎频服,饮食低盐或无盐,并可选用冬瓜汤,赤小豆汤、茯苓粥、西瓜以利水消肿。(3)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色和量,若呕吐频繁,呈喷射状,或呕吐物中有血,表示病情加重,应配合抢救。(4)中医治法为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方药用涤痰汤和苏合香丸。中药汤剂宜热服,昏迷者经鼻饲给予,若呕吐频繁,则暂停服用。注意药后病情变化。,亡阴亡阳 1、症候:(1)亡阴证: 神志昏迷,汗出、面红身热,唇舌干红,脉象数。(2)亡阳证:神昏不知人,手撒肢冷,大汗淋漓,目合口开,鼻鼾息微,面色苍白,二便失禁,唇舌淡润,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 2、治法:(1)亡阴证:救阴敛阳 ;生脉散(2)亡阳

41、证:回阳救逆;参附汤3、辨证施护(1)亡阴亡阳皆属危证,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2)遵医嘱鼻饲参附汤或生脉饮,以益气回阳固脱。(3)保持气道通畅,氧气吸入。(4)双眼不能闭合者,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5)可艾灸关元、神厥、气海、百会以回阳救逆。(6)阴血脱证,止血;失水者除补液纠正电解质外,宜频饮淡盐开水和饮料。,高热的护理,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至39以上为主证的多种急性发热综合症。是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热、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病因病机,高热常由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引起,临床以外感为多见。

42、1、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 2、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停滞而发热。,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2022左右。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时可使用加湿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2、饮食护理高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病人口渴时应

43、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汗出较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水,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高热病人应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以清淡稀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补充营养,要少食多餐。可选择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3、服药护理:高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如按常规每日服一剂效果不明显,可每日服23剂,每24小时服一次。服药困难时,可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服药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4、降温护理 :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辨证选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法: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

44、等部位;或用中药煎汤擦浴,如荆芥水、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病情变化,以免体温骤降而致虚脱。针刺法: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刮痧法:中暑高热病人,可在两胁部、夹脊部、肘窝等部位进行刮痧。药物降温:选用柴胡、银花、黄芩、大青叶等中药煎汤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芩注射液等。中成药可选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中药灌肠法: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也能够降温退热。,辨证护理,常见高热病情变化比较迅速,由表热证而发展至半表半里证,再向里传变而成里热证。因此,临床要针对不同的病人辨证护理。 表热证

45、 1、证候 (1)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咳嗽,无汗,脉浮紧或浮数,苔薄白。 (2)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口干咽燥,微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治法 (1)风寒表证:辛温解表,方药选用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表证:辛凉解表,方药选用银翘散加减。,3、辨证施护 病邪在表者,严禁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以免引邪入里而致热入心包。 用发散药时,汤药应热服,服后要加盖衣被,以微微汗出为宜。或进食少许热稀粥,以培汗源,助邪外达;并观察病人服药后汗出的多少,如汗出过多会引起津液损伤而致动风神昏。 如病人热已退,发散药即应停服,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津液。 外感发热如恶寒重时可给生姜红糖水或苏叶水、葱白萝卜水。风热型高热可给金银花、板蓝根水,并多饮清凉饮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