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 16 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 用口诀算乘法 用乘法解答应用题” 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 中“记”,在“ 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
2、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 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应用 1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5、在整理 16 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三、课时划分:共 12 课时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
3、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
4、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三、课时安排:共 3 课时: 认识多边形 2 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 课时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 1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
5、,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 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
6、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
7、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三、课时安排:共 6 课时: 平均分 3 课时认识除法 3 课时第五单元、厘米和米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
8、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2、注重 1 厘米、1 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 1 厘米、1 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 1 厘米、1 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
9、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 和“厘米”间的进率。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三、课时安
10、排:共 4 课时:认识线段 1 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 课时 认识米 1 课时量一量 1 课时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16 的乘法口诀和用 1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 7 的乘法口诀和用 7 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结合 7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乘、除法竖式;第二部分教学8、9 的乘法口诀和咏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二、学情分析:7 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中
11、,教材中创设了活动情景,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 ,安排了学生自主学生的空间。教学 7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以学生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推导 7、8、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 7、8、9 的乘法口诀,会用 7、8 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 倍” 的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当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4、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
12、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教学重点:掌握 7、8、9 的乘法并能用这些口诀求商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 7、8、9 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课时安排:15 课时7 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5 课时8 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3 课时9 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 课时整理乘法口诀1 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2 课时第七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材分两层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层,第 94 页的例题一和第 95 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第二层,第 94 页的
13、例题二和第 95 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活动场景,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二、教材简析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体验中培养空间感。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观察物体,到想象推理出观察物体后得出的平面图;这种由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
14、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四、教学措施。课前要为学生观察物体做好材料和组织观察活动的各项准备,实物、图片或照片等材料应保证易观察、易表述。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让学生经历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的过程。教学进程要适度。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比如第 95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缺乏联想的经验,教学时不要节奏太快,更不能以讲代看。可以引导学生以看到的壶把手去想象与之相对的同学可能看到什么。也可以制作茶壶旋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面后再做出判断。教学要求应适度。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或提出过高要求。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