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 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3.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
2、酸的三条化学性质(与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和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难点: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原理三、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四、实验准备:(分组)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试剂、锌粒、铜丝、镁条、无锈铁钉、生锈铁钉、点滴板、
3、胶头滴管、试管、镊子、砂纸(演示)粗铜丝、稀硫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疑幻灯片显示: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均无标签,但已知是蒸馏水和稀盐酸,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分别请学生将不同的方法说出,教师将其记录在黑板上。例如: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的是稀盐酸;将铁钉放入两种液体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用到的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物质的性质呢?酸这类物质除了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1、将刚才提出的酸碱指示剂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变色反应动手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在导学案中的表格内。【学生实验】酸与指示剂作
4、用实验完毕,请一组学生进行小结: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教师板书)2、将锌粒、铜丝、镁条、无锈铁钉先进行打磨再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并做记录,最后将反应的方程式填写在学案中的表格中。【学生实验】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实验完毕,请一组学生说出现象,并说明哪些金属可以与酸反应。再请一组同学将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在黑板上。【思考】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演示实验】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 3cm 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 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思考】黑色的氧化
5、铜为什么消失了?生成的蓝色溶液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试着将反应的方程式写在学案上。再请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思考】(1)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还是非金属氧化物?(2)那么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铝是哪种氧化物?既然氧化铜能与酸反应,那么这几种氧化物是否也能与酸反应呢?【学生实验】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将现象填入表格中。实验完毕,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1)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2)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思考】那么
6、现在大家又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别蒸馏水和稀盐酸呢?(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稀盐酸、稀硫酸这些酸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 3 CHCl DNaOH 2、盐酸和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 能与金属反应 B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 能使指示剂变色 D 能溶于水 3、小明同学在做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放入铝片后并没有立即产生气泡,而是过了一会儿铝片表面才有气泡冒出,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五)布置作业将本节课出现的所有反应方程式写在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3、酸的化学性质:(1)能与指示剂发生变色反应:(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3)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