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高中数学 周渚华学员姓名 周渚华 学员单位 东方市民族中学 观察时间段 2014.1.6观察对象 苏灵翠 授课内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同学们知道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画图工具以小组为单位画图,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师生互动画图体验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绳、铅笔,把细绳的两端都固定在硬纸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这时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
2、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硬纸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又是什么曲线?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画椭圆的过程。优点:通过实验探索及多媒体展示,不仅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对椭圆的图像有了理性的刻画,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不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能真正通过画图理解其深刻涵义。最好两人一组合作画图,并共同分析图形特点,讨论归纳图形共性。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分析实验,总结规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归纳椭圆定义做铺垫:(1)在画出一个椭圆的过程中,细绳的两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2)在
3、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3)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优点: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了椭圆的概念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椭圆概念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对于“常数大于”的限定条件,|21F提示思考,并引导学总结归纳,形成概念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1F2数(大于 )的点的轨1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 、1F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2F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椭圆能出现在哪些方面?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椭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从改变绳长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不足:
4、问题过多且比较抽象,学生思维能力差,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问题最好设计得简单一些,学生思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对于两个椭圆标准方程的区分说出下列椭圆方程中的, 的值,并写出焦点坐ab标:2156xy29解: ,5,43abc1230F ,,124例题 1 如果椭圆上一点 到焦2036xyP点 的距离为 6,那么点1F 优点:通过这两个例题,我们要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在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需注意两点:首先要根据题意判断焦点位置,再设出相应的方程;其次注意充分运用 三者之间的关,abc系.不足:例题容量有些 例题设
5、计容量小一些,数据简单,尽可能方便计算。到另一个焦点 的距离是P2F多少?解:因为 所以10a12即 ,所以6PF24.即点 到另一个焦点 的距2离为 14.例题 2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 ,(,0)并且经过点 ,求其53标准方程.解: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 =12aby)0(由椭圆的定义知 225353()()10所以 10a又因为 ,所以2c246.b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1.0xy总结求椭圆方程的一半方法:一定焦点位置;二设椭圆方程;三求 a、b 、 的值.大,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理解难于跟进。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分组完成下面的问题:1 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149)(2yx)0()(2m2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 、 ,椭4,圆上一点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 10,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3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4 ,b 1,焦点在 x轴上;(2) ,焦点,5c=在 轴上. y分组解决问题,是学生能共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知识运用的方式。学生计算能力差,数据设计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