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3 1969
2、年 5 月 11 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 年 12 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4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5 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
3、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 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6 “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7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
4、国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中国 50 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C D 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9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10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
5、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1 1969 年 5 月 11 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 年 12 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12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
6、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4 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15 1978 年真
7、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16 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 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17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 10 克)邮资(元)亚洲各国 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
8、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航空其他各洲 080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18 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19 1950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
9、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20阅读表 5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 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10、C D21 1949 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加万隆会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 D 22 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23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24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
11、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5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
12、,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材料解析题(共 22 分)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
13、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 年底,中国与171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 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 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 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 年版)、2009 年 10 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2 分)(
14、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4 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 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材料五材料五材料五 1949 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4 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1949 年
15、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制定共同纲领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1.C 2.B 3.C 4.C 5.B 6.D 7.A 8.A 9.A 10.A 11.C 12.C 13 A 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 1947 年 5 月 1 日;西藏自治区 1965 年 9 月 9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年 10 月 1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 年
16、10 月 25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年 3 月 15 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A。14B 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解。A 和 D 项内容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 1954 年,故排除;C 项内容是在 1956 年,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B。15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选 B。16.A 时间是 1987 年,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九二共识”是在 1992 年达成,“和平统一”的口号在 1979 年提出,2009 年海峡两岸才真正实现三通。材料中的“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
17、一炷香”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17. D 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 1997 年回归,A 说法不正确;B 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 2005 年才加入欧盟,C 不正确。18. B 注意时间提示:1960 年。A 项提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 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它的成立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 项亦可排除;由于 1958 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
18、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 项正确。历史进程 新中国诞生新中国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一国两制实施标志性史实19. D 两国缔结什么性质的条约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决定,故此题不难。新人教教科书没有“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这一知识的明确表述。20. A 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 1969 年的 49 个到 1978 年达到 112 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1969 年到 1971 年,建交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 1978 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的选项。1970
19、 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 个,但到 1971 年和 1972 年迅速增至 69 个和 87 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 1969 至1978 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在 1979 年,无此信息,排除含有的选项21. A 重返联合国在 1971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在 1972 年;参加万隆会议在1955 年,加入世贸在 2001 年,故选 A。22. A 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安全共同体(security community)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同
20、的影响,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者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只有 A 是两者的区别,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区别所在,因此选 A23.C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 年 6 月 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 1972 年 2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 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年 9 月24. D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 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 B 错误;克林顿执
21、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25. C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26. A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 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 1955 年,可排除27D 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2
22、8(共 12 分)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1 分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
23、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1 分(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 1 分,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1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1 分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1 分(3)朝贡外交、1 分屈辱外交;1 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分。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1 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分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1 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 分)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 分
24、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1 分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1 分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1 分30(6 分)【解析】回顾所学知识作答,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对应表格“中国走向世界”的内容;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着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也得以确立,故对应表格“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内容。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是“一国两制实施”,故对应表格“一国两制实施”的内容参考答案: 每小题 2 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