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32.50KB ,
资源ID:231397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313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2017整理).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2017整理).doc

1、地理必修 2 复习材料第 1 页 共 16 页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基数;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注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变为零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多。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的。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增长很快 增长缓慢影响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重。原因 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社会、经济、文化

2、、教育等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 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变化趋势 人口增长趋缓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甚至负增长4.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2)类型及特点:原始型(“高高低”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低高”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低低” )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现阶段,判断“三率”高低的参考数值,如下:(4)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

3、比重大金字塔形状人口增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现代型地理必修 2 复习材料第 2 页 共 16 页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多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较多。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2)发达国家: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已经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6. 人口老龄化问题(1)衡量指标: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4、口的比重为 10%以上或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7%以上。(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青壮年负担过重。(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2.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

5、动。 ()19 世纪以前: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二战以后: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流向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洋洲)和西亚、北非等石油输出国影响因素: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等石油资源的开发(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二战前 大洲 二战后 亚 洲 非 洲 欧 洲 大洋洲 北美洲 拉 美 4.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人口迁移(

6、1)建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迁移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迁移方向:东部西北、东北地区、海南(支援边疆建设)地理必修 2 复习材料第 3 页 共 16 页迁移特点:有计划、有组织。(2)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现在:迁移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迁移方向:中、西部东部;农村城市。迁移特点:自发性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频率加快。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

7、人才流失; 劳动力不足;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恶化)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2)社会经济因素:为了寻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更多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4)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

8、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1)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地区的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的生活及文化消费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3.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合理值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

9、农业用地地理必修 2 复习材料第 4 页 共 16 页2.城市功能分区(1)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土地。(2)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等。(3)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收入阶层 建筑面积 位置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面积大,有些有独立的庭院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完善,生活方便 优美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缺乏,生活不方便 较差(4)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中心商

10、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 CBD)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存在明显分区;(5)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3)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 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

11、,土地租金就越高; 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 社会因素:如收入状况、知名度、种族宗教和人种等; 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自然因素 主要影响 影响结果 举例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减少成本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城市群高原 热带地区的高原上气候较为凉爽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高原地形山区 地表崎岖 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 汾河、渭河谷地气候适宜 适宜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

12、区城市众多气候 气候恶劣 干旱、寒冷、过于湿热,不利于居住,经济落后 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河运起止点 赣州河流交汇处 宜宾(岷)、重庆(嘉陵)、涪陵(乌)、武汉(汉)河口 广州、上海河流运河两端人流、 物流量大, 货物集散、中转地,变更交通运输方式易形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规模较大塞得港2.农业可有效进行农事安排;3.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牧羊,即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南方农业资源具有多样化,但市场结构具有单一性,潜力巨大可鉴之处: 可鉴之处: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加速产品更

13、新换代。生态农业体系: 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 防止水土流失。 多样化经营: 南方应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 市场灵活性和适应性: 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 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经济, 提高经济效益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我国油菜优势产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分类:(1)按性质分 重工业;轻工业(2)按主导区位因素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