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城市女性书写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够充分的地方,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女性书写出现了新局面,诞生了王安忆、卫慧、朱文颖等都市女性作家,其中王安忆无疑为代表,王安忆的长恨歌叙写了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命历程,变幻的命运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兴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谈到长恨歌的创作时,王安忆说“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我是在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城市的影子。”她多次叙述自己对上海的切身感受“我觉得上海是个奇特的地方
2、,带有都市化倾向,它的领域性、本土性不强,比别的城市更符合国际潮流。”长恨歌集合起王安忆以前所有对上海的经验与想象,用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经历,在叙述上海历史的同时,也叙述了都市与女性的关系。在王安忆看来,女人与城市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关系,城市和女人都没有历史,城市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间,女人体力的弱势在这种人为地空间内转化成一种优势,女人和城市一样一下子可以跳到历史舞台上光艳夺目。选题意义本篇论文以王安忆的长恨歌为主体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经历的分析和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展现女性与都市的关系。一方面,对长恨歌这篇小说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命运变幻体现出
3、城市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神特征和文学内涵,组成了一部上海的民间史。同时,对同时期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另一方面,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对思想意识进行升华,阐释都市中的女人们在城市世俗生存的缝隙中执着地守望着她们的情与爱,城市使女性再生,女性又对城市做了新的理解和诠释。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以长恨歌为主体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王琦瑶一生的命运变化来体现都市的兴衰史。首先,对20世纪90年代文坛“女性文学”现象的出现进行阐释,然后引出王安忆的“女性文学”观,阐释女性与都市的关系;其次根据长恨歌作品中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命运与上海这个城市兴衰的密切关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具体
4、分析;再次与王安忆同时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王琦瑶这个人物的突出特点与长恨歌的出众之处;再次与同时期的作者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进行比较,在对都市与女性的关系的阐释中,王安忆的突破之处;最后总结长恨歌中王琦瑶与上海都市的关系,从而表现女性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的重要地位,升华文章思想内容。依此思路,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对90年代文学出现“女性文学”及王安忆的“女性文学作品”进行阐释11主要介绍90年代文坛“女性文学”的出现的现象及影响。12介绍王安忆的背景资料及对“女性与都市”的关系的理解。13引出长恨歌这篇作品主要思想内容,概括描述其中女主人公王琦瑶与上海这个城市之间的
5、关系。2从长恨歌这个作品具体分析都市与女性的关系21概述作品依据的线索,以王琦瑶一生的经历串出一幅上海的兴衰史。指出王琦瑶变幻的命运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兴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2从40年代的王琦瑶的命运来显示当时上海的形态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和改变。23从50、60年代的王琦瑶的命运来体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与特征,从而阐释女性与都市的关系。24从70、80年代的王琦瑶的情绪变化和剪不断的伦理纠缠来体现城市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呼吸。25总述王琦瑶的一生命运和都市兴衰和伦理道德观念有密切的关系。3通过长恨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与王安忆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长恨歌里所体现的思想与内容的
6、可取之处和有待发展的空间。31王琦瑶与纪实与虚构中的女主人公的比较。32王琦瑶与米尼中的女主人公的比较。33总结长恨歌处在两篇作品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对女性和都市的关系的可取之处。4将长恨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主人公进行比较,体现王琦瑶的进步之处。41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倾城之恋中的流苏们的比较。42分析比较王安忆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与都市之间的关系。5总结长恨歌中体现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从而指出其作品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拟定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为1、分析长恨歌作品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命运与上海都市的兴衰史的密切关系。4O年代的王琦瑶在偶然获得的机遇中成为“沪上名媛”、“上海小姐”,被
7、政界要人金屋藏娇,不久后却因时势变迁落人市井陋巷;50、60年代的王琦瑶已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旧人,但她褪去铅华,也能找到了属于她的情感和乐趣,有声有色地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70、80年代一切过去的杂树繁花又开始复苏,王琦瑶也再度浮出城市世俗生活之上。王琦瑶微妙的情绪变化和剪不断的伦理纠缠,其实也是这座城市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呼吸。王琦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地看世事的云起云舒,但她却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出悲剧的主角,王安忆在对女性城市赞赏的同时也流露出莫名的迷惘与难言的伤感。2、分析王安忆同时期作品中对女性与都市的关系的描述。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从个人经验入手来写自身与城市的关系,她做为“同志”的后代,
8、身为一个城市人却无法融入城市之中,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疏离的居住者,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王安忆以虚构家族神话和传统的方式重塑了现代人的历史。而长恨歌尽管残留王安忆个人经验,但她尽可能把这些经验客体化,描述王琦瑶女人一生的命运,她的素淡和不动声色的平常心却是旧上海繁华美梦的真正底色。米尼叙述空间的开放更加充分,在都市的流通中,整个都市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空间形式,人物在其汇总无间隔的进行着活动。3、分析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的流苏,对女性与都市的关系阐释不同的比较。王琦瑶从小就生活与社会化的大都市中,所以奠定她生存的基础不是家族,而是都市,她在中学时代就搬到同学家去住,然后出入于具有象征
9、意味的都市现代空间中,去片场、私人摄影室、晚会等,她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对于一个社会化大都市来说,“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一种传统的资源浪费。而流苏的生存基础却是都市中的家族。流苏们的走出家族时有着双重的担忧,一是家族对她们的看法,一是都市的大社会使她们恐惧,她们很担心自己在那里是否会成功。一个女人流通到杂志封面或者橱窗上去,对她生活于其中的家族来说可能都是耻辱,但对于王琦瑶来说却是成功。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的方法有系统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手段主要分为(1)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文摘笔记和
10、文献综述资料以及报刊资料。文摘笔记是平时在上课过程中以及阅览书刊杂志所作的有关记录,内容简短,条理清晰,方便查阅;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网上数据库(CKNI系列数据库与中国知识网)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任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客观的事实衣服。文献资料在研究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研究者一般通过查阅公开出版物及有关组织或个人的档案来获取,文献资料比较权威可信,涉及面广泛,研究深入。(2)分析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主要方法是综合法与比较法。综合法是从宏观把握,综合资料反映的总体情况,目前存在的现象及发展趋势;比较法包括与同时期作者的作品的比较,同时期同作者作品的
11、比较,从微观把握,比较相似点与不同点。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第一阶段2010年11月中旬1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第二阶段12月初12月底,阅读并收集文献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第三阶段2011年1月3月上旬,继续收集相关文献,研读作品与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初稿;第四阶段3月上旬4月底,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对毕业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提交论文二稿;第五阶段4月初4月底,毕业论文修改,最终定稿;同时打印、装订毕业论文,参与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82012杜沁王琦瑶城市的
12、代言人J新西部,200836383王安忆长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20034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124185许陈颖都市与女性浅议长恨歌的历史演绎J安徽文学,2007346486林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鉴赏华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271297吴芸茜论王安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陈小花一颗弄堂的“心”一个都市里的“魂”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200749李丰绫弄堂女儿的繁华梦长恨歌中王琦瑶的艺术形象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63810白晓华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悲剧命运J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0511傅建安,季丹一颗悬浮的心王安忆长恨歌中张永
13、红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92512刘彦华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评王安忆的长恨歌J集宁师专学报,200813RICHARDSTEVENSEXISMINENGLISHANDFEMINISMMOVEMENTJFEMINISTLIRETATURERESEARCH200814JELLYSTONEFEMINISTLITERATUREJLITERATUREPAPERNO7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不同视角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寻常女性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面对城市的琐细与世俗,王安忆让女性登上了舞台并成为主角,由女性的生活辐射至整个人类。女性作为现实处境的诉说者,与城市互
14、相缠绕,拥有共同的焦虑、不安、失望和希望。从8O年代的庸常之辈、流逝,到9O年代的米尼、长恨歌,再到本世纪的富萍、桃之天天等,上海的女性构成了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主体和英雄。在谈到长恨歌的创作时,王安忆说“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我是在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城市的影子。”这些创作一方面展露她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温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通过小说中城市女性的吃穿住用、生计理想等等世俗细节真正体会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长恨歌浓缩了大上海4O多年岁月的整体风貌,王安忆把故事写成了她关于上海的评述,把她所见过的和所
15、能想像的所有上海女人的典型风范一起赋予到王琦瑶身上。这个女人几十年间的命运变幻,恰好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心魄和灵魂,她的生活历程就是一部上海的兴衰史,她简直成了旧上海的象征。王安忆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和敏锐,以王琦瑶的命运变幻体现出城市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神特征和文学内涵,写成了一部上海的民间史。4O年代的王琦瑶在偶然获得的机遇中成为“沪上名媛”、“上海小姐”,被政界要人金屋藏娇,不久后却因时势变迁落人市井陋巷;50、60年代的王琦瑶已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旧人,但她褪去铅华,也能找到了属于她的情感和乐趣,有声有色地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70、80年代一切过去的杂树繁花又开始复苏,王琦瑶也再度浮出城市世俗生
16、活之上。王琦瑶微妙的情绪变化和剪不断的伦理纠缠,其实也是这座城市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呼吸。王琦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地看世事的云起云舒,但她却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出悲剧的主角,王安忆在对女性城市赞赏的同时也流露出莫名的迷惘与难言的伤感。王安忆多次叙述自己对上海的切身感受“我觉得上海是个奇特的地方,带有都市化倾向,它的地域性、本土性不强,比别的城市更符合国际潮流。”长恨歌集合起王安忆以前所有对上海的经验与想象,长恨歌里尽管仍留有王安忆极端个人的经验,她尽可能把这些经验客体化。王安忆找到了一个叫王琦瑶的女人,王安忆写了这个女人的一生,王琦瑶的历史就是上海的历史。在王安忆看来,女人与城市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
17、关系,城市和女人都没有历史,城市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间,女人体力的弱势在这种人为地空间内转化成一种优势,女人和城市一样亦喜爱可以跳到历史舞台上光艳夺目。这个女人是王琦瑶,也是上海。四十年的历史沉浮中的繁华与荒凉,光艳与暗淡,如同张爱玲常说的那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王琦瑶的素淡和不动声色的平常心却是旧上海繁华美梦的真正底色,四十年后当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到来之后,王琦瑶这条埋在地下的河又流出来,她是旧的,又是新的。四十年后的上海好像在无限追忆着四十年前的繁华梦,发型、服装、舞会、派对、交往,一切都好像在旧梦重温,一切却都变了样。可是在城市迷乱的形象下面王琦瑶的那颗上海心却没有变,那颗心里包蕴
18、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一粒米一棵菜的景致,面市一碗一碗下出来,胡萝卜是细细地切成丝,再撒一层细细地椒盐。上海心是家常的,有肌肤之亲和贴血贴肉的近切,她是一切繁华的底色。上海的这层底色其实并没有褪掉,它隐退在每家弄堂的窗帘后面,上海因此成为上海。王安忆以冷静、细腻的女性视角,透视了王琦瑶四次爱情的悲剧根源,它既不是社会的原因,也不是政治的原因,而是作为爱情主体的一方,女性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是王琦瑶对爱情的功利选择,使她很难拥有完满的爱情结局。这是因为,功利主义者始终把利益放在首位,一旦利益受到损害,必然会舍弃其他,甚至包括爱情,所以王琦瑶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爱情挫折。而王琦瑶对爱情的功利态度,又是欲
19、望化的都市造就的。光怪陆离、声色犬马的都市生活,使女性的欲望空前地膨胀,而城市生活的自由度,又给了女性实现欲望的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欲望,是都市女性的自主抉择。王琦瑶是通过做李主任的外室,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是得到便会有失去的生活法则,又让这次选择成为了她不幸人生的起点。而都市女性对待不幸的态度,同样是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王琦瑶又开始了第二次爱情,当她意外怀孕后,她同样没有去纠缠康明逊,而是让他一走了之,由她来化解危机。王琦瑶利用程先生对她的真爱,收拾残局,度过了难关;又利用老克腊年少无知的盲目怀旧,来慰藉自己寂寞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王琦瑶生存的智慧。无论岁月如何变化,
20、王琦瑶始终主宰着自己的情感和命运。而王琦瑶又是不幸的,这不幸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在王安忆看来,女性对自己欲望的放纵,盲目顺应外部环境的引诱,终究会将自己陷入毁灭的深渊。这是欲望化都市中女性生活的悖论,也体现了王安忆对女性的反省意识。从王安忆刻画王琦瑶的日常生活看出,长恨歌疏淡了意识形态。正如有评论者说“当一个城市的精神由市民的生活细节来呈现时,她的主角很可能是由女性来充当的。”因此。女性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比男人细腻,这在王琦瑶身上表现很突出。作家欣赏他们在困难时期,依然挖空心思寻找日常生活点滴之美。这种以物质为生存载体的女性,表达的不是时代声音,而是悠远的历史见证。解读长恨歌后,我们可以感知王安忆
21、的审美取向。王安忆写女人在城市中成长,这是城市小说的创新之处,也是创作的重要动力。王安忆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和女人的独到见解“城市比人类出生地更富有生存源泉,因而也更适合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城市不再像农业社会那样苛求女性像男性一样具有强健的体魄,而是更为看重女性的灵巧和智慧。透过城市,我们看到女性的幸福与苦涩。曾有人认为,王安忆很多作品适合用女性主义观点解读,但王安忆否认自己和女性文学评论主义的关系。她说“这些观点都太理论化,写什么,怎么写,只有一个理由审美。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我觉得女性更为情感化,更为人性化,比男性更具有审美价值。”作为一个女
22、性作家,她把自己的眼光聚焦于城市女性,是自觉选择。女性文学生命意识的叙事注重日常生存的生命感觉,灵肉、生死、爱欲所构成的生命张力与精神冲突的对立关系。王琦瑶的生命有上述矛盾,作家在展现他们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生命意识。这逐渐逆转了男女,主体客体,自我他者两性分化的二元性的叙事结构与人物之间的不平衡,性别观念的平等意识在女性文本中开始表露与展现。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彰显是试图把男人和女人放在同一平台上来展现,在她写男女恋情时的作品,男人和女人大多没有名字,暗示性别泛化。作家对女性人生与现代城市的构想,肯定了女性的主体性,认为她们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的命运显得飘移不定,但却展示了她在历史
23、的变迁中一种坚韧的生命意识。王安忆的创作始终真诚的面对社会和人生,她笔下产生许多具有坚韧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解读长恨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女性对待生活的赤子之心,也清晰于作家在创造人物形象所彰显的生命意识。长恨歌的故事时间跨度很长,差不多将近半个世纪,故事终结在2O世纪8O年代。用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来演绎一个城市的历史命运,这在小说中已经有几次暗示。那么,王琦瑶的死。其实也就意味着一个特定时期上海历史的终结,一种特定的上海生活、上海风情以至于上海市民精神及其生存方式的消失。这里要注意的是两点,一是王琦瑶死于当代的2O世纪8O年代,主人公和上海的历史都终结于当代的现实;二是王琦瑶之死属于非正常、
24、非自然的死亡,贪婪、猥琐、邪恶和暴力是导致她被杀致死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其中充分暗示了主人公和上海的历史终结于当代现实的特定原因。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两点,因为那是在我看来它们所构成的故事终局隐含了作者对于上海的历史和现实一种基本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她的基本哲学。并且,在王琦瑶之死以前,她的历史命运早已注定,也十分清楚地表现出来,那便是她与老克腊之问没有结果的亲密关系。有一个细节极具震撼性地表现了这一点,王琦瑶取出了一直被她视为命根子的雕花木盒,哭诉着哀求老克腊再陪她几年,但他终于不堪承受,仓惶逃走,再也没有回头。这时,王琦瑶的命运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上海的一段历史也到了落幕的时刻。可以把长恨歌理
25、解为是一部历史的终结,而当代的现实则是作为历史的对立面出现和存在的。主要参考文献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82012杜沁王琦瑶城市的代言人J新西部,200836383王安忆长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20034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124185许陈颖都市与女性浅议长恨歌的历史演绎J安徽文学,2007346486林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鉴赏华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271297吴芸茜论王安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陈小花一颗弄堂的“心”一个都市里的“魂”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200749李丰绫弄堂女儿的繁华梦长恨歌中
26、王琦瑶的艺术形象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63810白晓华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悲剧命运J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10511傅建安,季丹一颗悬浮的心王安忆长恨歌中张永红的人物形象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92512刘彦华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评王安忆的长恨歌J集宁师专学报,200813RICHARDSTEVENSEXISMINENGLISHANDFEMINISMMOVEMENTJFEMINISTLIRETATURERESEARCH200814JELLYSTONEFEMINISTLITERATUREJLITERATUREPAPERNO74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不同视角
27、下的女性生活论王安忆的长恨歌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序言3一、上海的变迁生存环境的变化4(一)四十年代上海女孩形象4(二)五六十年代的淡然生活的形象5(四)七十、八十年代的“边缘人”形象6二、男性眼中的王琦瑶独特的视角7(一)程先生眼中的“仙女”7(二)李主任眼中的“金丝雀”7(三)康明逊和老克腊眼中的“怀旧”工具8(四)萨沙“虚荣心”的满足9三、女性眼中的王琦瑶站在同性别的视角上来剖析10(一)蒋丽莉眼中的女神形象10(二)张永红心中的知音形象11四、时尚女性日常生活的话题12(一)王琦瑶身上的旗袍12(二)薇薇时代和张永红的时尚12五、王琦瑶的自在形态14六、结
28、语15参考文献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了王琦瑶一生的起落,如同一曲长恨歌,在歌曲的高潮时尽情享受人生风华,而曲终人散时却又透着丝丝悲凉的气氛。本文以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各个时代女性的主要特征与表现,依据长恨歌文本的内容分析,让我们了解女性在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爱情和友情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王琦瑶对生活坚韧和执着。【关键词】视角;王琦瑶;女性生活;王安忆;长恨歌【ABSTRACT】WANGANYISCHANGHENGETELLSTHESTORYOFHISLIFEWANGQIYAOFLUCTUATIONS,ASONESONGSONG,THECLIMAXINTHESONG,ANDE
29、NJOYLIFEPFFINALIZINGTHEBUTAGAINAPPEARINGFILARSILKDISMALATMOSPHEREBASEDONDIFFERENTANGLETOANALYZETHEMAINCHARACTERISTICSOFEACHAGEWOMENWITHPERFORMANCE,ACCORDINGTOCHANGHENGETEXTCONTENTANALYSIS,ANDLETUSKNOWINTHEFACEOFWOMENLIVINGENVIRONMENTCHANGESOFLOVEANDFRIENDSHIP,LETUSSEEWANGQIYAOCHOICEOFLIFETOUGHANDDED
30、ICATION【KEYWORDS】PERSPECTIVEWANGQIYAOFEMALELIFE序言徐坤曾说过“王安忆以她丰厚的创作实绩,在当代无论是女性文学写作还是整体文学创作中都组成了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她所标示的高度和厚度几乎就是后来者无法逾越和企及的。”在第二次女性文学的高潮中,王安忆是一位较出色的代表作者,而长恨歌的问世,更将女性文学提升到一个高度,王安忆用她自己的方式,对生活琐碎的描述和对人物心境的描述,将王琦瑶这个主人公展示出来。让我们在王琦瑶一生的隐忍、顺从和退让中,看到了一份对爱情安静从容的固守,对生活的坚韧与执著。长恨歌以不同视角的切换描述了女主人公的一生,从年轻的风华靓丽到
31、中年的平静淡然再到晚年的孤独终老直至生命结束,用她独特的视角向我们道出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在这个女人的一生中,上海这个都市的变化伴随着她的爱情友情的起起落落,仿佛人生就像一曲长恨歌,在歌曲的高潮时尽情享受人生风华,而曲终人散时却又透着丝丝悲凉的气氛。一、上海的变迁生存环境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化是长恨歌叙述王琦瑶形象的第一个视角,作为弄堂女儿的王琦瑶,在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繁华,五六十年代的没落与平淡,七八十年代的“边缘人”,她一生命运的变化是随着上海这座城市在时间的漂流中,不断的翻滚中获得的。一个城市历史阶段的改变的同时,也开启了王琦瑶在面对不同时代变迁的不同人生,她复杂的人生印象便在这时代的变迁
32、之中得以展现。”(一)四十年代上海女孩形象1946年前的上海,有着别致的繁华与热闹,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欢乐的气氛,它是“创造荣誉的城市,不拘一格,想象自由。它是唯恐不够繁华,唯恐不够荣耀,它像农民庄稼一样播种荣誉,真是繁华似锦”1。夜晚的来临更是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姿色”,舞会成了这个城市夜晚的主题,洋溢着灯红酒绿,风情万种都在无言之中,是一种骨子里的艳。王琦瑶进入了这座充满诱惑的城市,开始了她对欲望的书写。竞争“上海小姐”是那个年代每个女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她和所有女孩一样,认为2“竞选上海小姐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是给女性社会地位的。”而当她最终得到了“三小姐”的荣誉,却是伤感而又失落的,这
33、个时候的王琦瑶就如同城市的虚假繁荣一样,在夜幕降临时期待融入城市的繁华顶端,当真正到达繁华之中时,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与美好,当繁华落尽,自己还是了然一身。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这就是四十年代的上海女孩追梦与实现梦想的一个缩影。王琦瑶在得到了“三小姐”的称号后,却成为了这个城市繁华落尽的一个孤影,她成为了“日常图景”,即使三小姐是最体现民意的。王琦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这座城市的认可,但也在这座城市的“风情和艳”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最终在利益的权衡下,成为了李主任的外室,成为了守候在爱丽丝公寓中的一员,每天都在等待中度过。“正当王琦瑶光彩夺目的时候,社会却以另一种姿态整体转型,三小姐的历史成
34、为可供追忆的一个符号,这种变化莫测的错位讥讽了这座城市的虚假。”3“1946年前的上海的繁华,其实就是具有女性风采的繁华,她们追求时尚、名利,街1王安忆长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20032同13同1道里有女性香水的味道,橱窗里的女装比男装还要多,连上海街道两旁的梧桐树都散发着女性的风情,而院子里的夹竹桃丁香花,也都是女性的象征,就如潮湿的梅雨天气也像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四十年代的和平又歌舞升平的上海,给了王琦瑶一个少女的梦,在憧憬努力的梦想途中,她体验着不一样的人生,获得了上海三小姐的称号,成为了李主任的外室,在繁华落尽的时候体会着荣誉与名利的人生。(二)五六十年代的淡然生活的形象五十年代的上海经
35、历过动荡,王琦瑶曾经为了避乱去了邬桥,虽然那里有着俗世里最最底处的快乐,对于弄堂生活来说,可能还更单纯些,那里的快乐是从生生息息里迸发出来的,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可以洗净人们远离尘嚣那颗浮躁世俗的内心。但是即使生活在这么纯粹的环境里,王琦瑶还是忘不了旧上海的繁华,那是她的梦,足够她一生回忆的梦,于是她有重返了弄堂生活,住进了平安里。五六十年代后期的上海,已经褪去了四十年代的繁华,“第四场电影是这城市残留的一点夜生活了,是这不夜城还未冥灭的一点芯。第四场电影已经坐不满了,余着一半座位,也是寂寥。回来的路上是人意阑珊加寂寥。这不夜城如今到处写着夜字,梧桐树影是夜色,候车的人满脸都是夜色,电车进场
36、当当地敲着夜色,路灯霓虹灯全是夜的眼。不过,这城市再是夜,也有一些萌动的挣扎的光,河的暗流似的。全身心去注意,才可察觉出来。”4在经历过动荡的王琦瑶更懂得了生活,她们都是生活在社会的芯子里的人,整天埋头于柴米生计,“上海的市民,都把人生往小处做的,对于政治,都是边缘人,你再对他们说,共产党是人们的政府,他们还是敬而远之,是自卑自谦的,也是有些妄自尊大,觉得他们才是城市的主人。”即使在政治氛围浓厚的上海中,王琦瑶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旧上海生活的样式,穿着旗袍给人打针,喝下午茶和打麻将,这些欢乐让她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单调和无奈,也打发了无聊的时光。“日子很仔细的过着。上海
37、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面目,倘若不是这样专心致志,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最具体最琐碎的细节上,也许就很难将日子过到底。琐碎的小日子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六十年代还发生过一场劫难。1966年的夏天里,这城市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弄堂,那些红瓦或者黑瓦,立有老虎天窗或者水泥晒台的屋顶,被揭开了。让隐藏在上海弄堂里的4同1内心,从此再也无躲藏,无遮无蔽。这些隐秘的内心,有一些就是靠了黑暗的掩护而存活着,而在这个夏天,程先生选择结束他的生命,终于也解脱了感情的牢笼,解脱了生活的一切枷锁。(四)七十、八十年代的“边缘人”形象1976年的上海,是属于薇薇时代的上海,薇薇是高一的学生,她却接受着这个城市
38、的时尚,商店橱窗是她们的日常景观,她们开始追求一些精神需求,称之为生活美学,播映老电影、高跟鞋、电烫头发,引领着这个城市的女性在追随这个城市所谓的潮流。此时王琦瑶已到中年,虽然她有一颗不服老的心,但是她与这个城市已经开始有了隔阂。她开始不适应这个城市的节奏和步伐,按照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思维习惯,似乎也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在当下的社会中反而显得太过保守和迂腐。此时的她是孤独的,“在薇薇的眼里看来,王琦瑶是走样的,而薇薇他们的时代,照王琦瑶看来,旧和乱已在其次,重要的是变粗鲁了。”交谊舞开始盛行了起来,王琦瑶没有选择融入其中,而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个城市变相的繁荣,而后在心底荡漾出一丝丝被这个城市
39、淘汰的涟漪。她越发的感觉孤独,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与自己的女儿也经常有感情上的冲突,而后遇到了老克腊开始的“畸形恋爱”,看得出一个中年女人在对生活认识上的脆弱,她曾经也渴望有依靠,可以有个港湾让她停留,而当她企图以金条来留住老克腊而失败的时候,身为“边缘人”的王琦瑶对生活彻底绝望,而最终长脚的怒杀反而是对王琦瑶的一种解脱,也象征着旧上海终究要被取代,在经历过40年的沉淀,无论是繁华沧桑或是光影流言,都让王琦瑶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中变得更加有韵味。即使她最终会被淘汰,她依然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生存。从上海女孩形象到淡然生活的中年妇女到薇薇时代的“边缘人”,王琦瑶的命运史仿佛就是与上海这座城市共存的
40、,让我们沉浸于王琦瑶个人的命运中,忽略了历史的烙印。二、男性眼中的王琦瑶独特的视角在长恨歌中,出现了与王琦瑶有感情关系的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5个男配角,他们代表着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男人,但是他们在选择女性为伴侣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透过他们,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王琦瑶每个时代的形象。(一)程先生眼中的“仙女”程先生是最早出现在长恨歌中的第一位男配角,在四十年代的上海,程先生是个二十六岁的男青年,爱好摄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阅人无数,拍照的时候懂得怎么抓住女性的美,但王琦瑶对他来说,是特别的,他觉得王琦瑶就像一张白纸,她的大方里又有一点谦逊和腼腆。他认为女性的好时光只有
41、十六岁到二十三岁这一段,是娇嫩和成熟两全其美的时候,自从给王琦瑶拍照后,“他第一次认识到对美的经验的有限,原来有一种美是以散播空气的方式传达的”,当王琦瑶走入了他的生活中时,仿佛点燃了他内心埋藏已久的热情与真爱,“他心里的那个真爱,似乎换了血,冷的换成热的,虚的换成实的,王琦瑶就是那个热和实。”程先生眼里的王琦瑶,就像仙女一样,是纯白无暇的,不可亵渎,因此他总是与王琦瑶保持着不远不进的距离,正是因为这份珍视与尊重,加上程先生本身性格的犹豫不决,使得王琦瑶最终选择了李主任而抛弃了程先生,即使这样,他对王琦瑶的痴心依旧,她觉得她就像仙女一般的存在,美丽善良需要保护,因此即使在后来重逢之后,王琦瑶已
42、怀有别人的孩子,他依然如故地对她好,而程先生对于王琦瑶来说,感恩之情远远大于爱情。(二)李主任眼中的“金丝雀”李主任与程先生不一样,虽然同生活在四十年代,但他是军政界一位大人物,有着雄厚的资产和权力,但同样他背负的压力也非常大。李主任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姨太也不少,他是在政治的舞台上做人的,反复无常,时明时暗,台上的台下的人都要防,同样他是个政治的机器,上进了发条,时刻都不能放松。他已经是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四十岁的男人是有怜惜心的,这怜惜心是对着自己来,再折射出去的5。“在李主任看来,只有和女人在一起,他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生活,他觉得女人是一点政治都没有的,即便是勾心斗角,也是游戏式的,带着孩
43、童气,是人生的娱乐。5同女人的诡计全是从爱出发,越是挚爱,越是诡计多端,那爱又都是恒爱,永远不变。女人还是那么不重要,给人轻松的心情,与生死沉浮无关,是人生的风景。”在李主任的眼中,女性在他眼里并不需要多么出众,但他需要一种贴心的感觉,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在王琦瑶的小世界看来,跟着李主任就等于过上了万人景仰的生活,不愁柴米油盐,不会沦落到弄堂妇人的贫乏生活,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而王琦瑶对于李主任来说,是一种爱的征服,她是他交际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她乖乖听话,服从他的话就够了,就如同一只在笼中的“金丝雀”,看似美丽却没有自由,李主任深知女人心,他觉得只要给王琦瑶足够多的
44、物质需要,满足她的虚荣心,就能够把王琦瑶征服,而这些物质需要都是在他的权利和金钱范围之内,因此,王琦瑶在李主任眼中,无外乎是一种征服的象征,对美丽物质的女人的一种控制,就像金丝雀一样关在笼中,只供观赏,只属于自己。王琦瑶就是这么被牢牢地束缚在了爱丽丝公寓,成为了爱丽丝公寓中守候女人的一员。(三)康明逊和老克腊眼中的“怀旧”工具康明逊虽然是大户人家的独子,但他和老克腊一样,对于旧上海的繁华都有一分自己的憧憬,似乎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旧气息,而与王琦瑶的相识,这种怀旧气息在王琦瑶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因此他们靠近王琦瑶,一半是成全自己对旧上海繁华的怀旧,另一半也是因为心理上的互相需求,也
45、就是模糊的爱。若是自己早生十年,他们也许与王琦瑶就没有了交集。“康明逊在王琦瑶的素淡里,看见了极艳,这艳洇染了她四周的空气,云烟氤氲,他还在王琦瑶的素淡里看见了风情,也是洇染在空气中,他懂得欣赏王琦瑶的美丽,也迎合他的旧情,他遗落的心,”他其实和王琦瑶是同类人,都是夹缝中生存的人,都有些难以言表的苦衷却又爱莫能助,但那同情的力量却又很大,引动的是康明逊最隐秘的心思。与老克腊的相识时,王琦瑶已经迈入晚年,老克腊是向往旧式情调的,他在王琦瑶身上看到了往日上海的繁荣,有时候走在马路上都觉得自己仿佛走回到旧上海上,老克腊是对王琦瑶是充满好奇的,但是当这种好奇心和欲望都消失之后,即使王琦瑶用一辈子的金条
46、祈求老克腊留在身边,老克腊却仓皇而逃,此时的王琦瑶已经成为一个风干的历史人物。在老克腊和康明逊的眼中,他们不过是与王琦瑶互相利用的关系,王琦瑶成为了他们怀旧情怀的一个工具,而王琦瑶也希望在他们身上找到依靠,不再漂泊,可惜康明逊迫于家庭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惧而离开了王琦瑶,而老克腊也发现自己对王琦瑶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错乱之感,最终所有的一切都无疾而终。(四)萨沙“虚荣心”的满足“萨沙是革命的混血儿,是共产国际的产儿,他是70年代的新主人,可萨沙的心其实是没有归宿的。萨沙对女人,则是当做衣食父母那么来喜欢的。他喜欢女人的慷慨和诚实,还喜欢女人的简单和轻信,她们总是有一得就有一还的。”女人有时那么一
47、种虚无的东西,将温情看的无比的重,简直不可思议。其实她缺少的是母性的关怀,他在与女性交往中都是被照顾比较多。在萨沙的眼里,王琦瑶只是战胜康明逊的满足感,他对康明逊有一种男性的嫉妒,他知道王琦瑶和康明逊的关系,还选择和王琦瑶继续在一起,在后来知道王琦瑶隐瞒了她怀孕的事实,他是有恨的,他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被王琦瑶伤害了,于是最终他选择了远离,到了一个新的城市重新开始。从男性的视角来纵观王琦瑶的一生,可以看出她对男人的依靠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王安忆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命运的曲折,渗透了悲剧意味。李主任不能给她永远停留的港湾,程先生不能成为她人生的终点站,康明逊无力为与她共筑美好未来,与
48、萨沙也只是游戏一场,而老克腊却让她对爱情彻底失望。三、女性眼中的王琦瑶站在同性别的视角上来剖析女性生活在都市中,都缺少不了友情或者知己角色的女性,长恨歌围绕王琦瑶为主人公描写了几位女性,她们有的与王琦瑶成为了朋友,有的是知己,无关年龄,却都与王琦瑶年轻时的梦竞选“上海小姐”有关。(一)蒋丽莉眼中的女神形象对于少女时代的王琦瑶,蒋丽莉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她们之间的友谊并不像普通友谊那么简单,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如果没有蒋丽莉的一味付出帮忙,王琦瑶无法取得上海三小姐的桂冠。蒋丽莉是在吴佩珍出现的,她像迷恋一个偶像一般迷恋王琦瑶,她像其他大小姐一样任性又专断,却对王琦瑶百依百顺。在蒋丽莉的眼中,与
49、王琦瑶认识是幸运的,而能与王琦瑶结交朋友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在她的眼里,王琦瑶就像女神一般的存在,她给王琦瑶写了十分做作的诗,虽然王琦瑶不喜欢,但也不忍心将她这份爱意之情残忍抹去,她们之间的友情,不同于一般女学生的要好,同进同出,叽叽喳喳,交往都是私底下的。这样不交往是各自有原因的,在王琦瑶,是不愿给人们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内心深处,是有着对吴佩珍的顾恤;而在蒋丽莉,却是为了与众不同,她凡是都要反着大家来,她做人行事的原则最简单,就是这一个公式。蒋丽莉眼中的王琦瑶,是真心美丽的,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取得王琦瑶的欢心,她觉得拥有王琦瑶这样的朋友是一件骄傲的事情,和她待在一起仿佛所有事情都变得美丽的,她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跟王琦瑶分享,也没有理会王琦瑶的想法。但是她们在准备竞选上海小姐却是志同道合的,蒋丽莉拼劲全力为王琦瑶拉票准备服装等一切杂事,这就是她对友情的诠释,是给予而不是倾听,虽然最后因为程先生的关系这段友谊最终破裂,但王琦瑶却得到了解脱。与蒋丽莉为友,王琦瑶学会了八面玲珑,懂得如何与富贵人家相处,也见识到了都市富贵人家的生活,在强大的金钱外表下其实都过着不快乐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残缺,虽然她得到了上海三小姐的荣耀,但是也让她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无论怎样,在蒋丽莉与王琦瑶的友情之中,蒋丽莉的一味付出是得以维系这段友情的唯一基础,王琦瑶在精神上并没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