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2品析诗句,体会诗人“ 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诗句,体会诗人“ 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2初步感受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3结合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说说收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信息。师引导:这样一个洒脱、浪漫的诗人,在四十二岁时得到了做官的机会。但两年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入背景,为下面的学
2、习作铺垫。)二、和诗人相遇,看“行路难”1读诗,划分节奏。生自由读,指名读。(设计意图:本诗为七言,也有三言,且对偶句较多。关注诗句音律的节奏,便于学生对以上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也为下面改诗做准备。)2以诗改诗,晓其意。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多数七言诗可缩为五言”。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七言诗改为五言诗。要求:语句要通顺,不改变诗句的原意。以同伴互助组为单位活动,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改诗,促使学生理解诗句之意,提取关键内容,知晓诗人“行路难” 难在何处,为赏析语句做准备。)三、和诗人对话,品“行路难”1感受“仕途难行”。师引导:本诗题目中的“难” 字,有艰难、困苦之意。本诗中哪些句子
3、能体现“难” 之意?生读诗,思考。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示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此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茫然,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仕路难行” ,反复吟唱,反问诘责,唱出了李白无限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生自由朗读诗,读出艰难之意。个别学生示范读,师指导。2感受“壮志之心”。师引导:“难” 字的右边是 “隹” ,即“隼” ,食肉猛禽,本义为鸟;而李白也曾作诗以鹏鸟
4、自比,渴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喻指自己有大鹏展翅之志。本诗中哪些语句可读出这份壮志豪情?生读诗,思考。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自由朗读诗,读出壮志之情。个别学生示范读,师指导。全班齐读。3以诗比诗,解其味。比较原诗和改后的诗,体会被删去的字的意味。4感受“壮志难酬”。追问:诗人有壮志,有理想,可现实能不能如他所愿,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呢?明确:不能。诗的题目和诗中慨叹的句子都表明诗人壮志难酬。(设计意图:在读中品味诗句,以“读”带“品” ;在品中加深理解,帮助朗读,以 “品”促“读” 。同时,此环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其他诗句,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四
5、、和诗人前行,思“行路难”1深读全诗,感受情怀。著名古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评价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只要把心中那口气喷涌而出就行了。 ”那么为了强化情感的宣泄,拆读可否? (和原诗比较)出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提示:“茫然”一词有“失意”之意,还有“迷茫,不知所以” “模糊不清,不知所措”之意。明确:迷茫与追求,失意与振奋,两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才是诗人矛盾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从古至今,中国文人理想与现
6、实矛盾不可调和的映照。也许“矛盾”真的是李白诗的一个代名词。引入:元代杨载评论李白的七言古诗“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设计意图:拆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以及诗人矛盾的心情。 )2.知人论世,解读其人。(1)引入:诗人在行路难(其二)中写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也曾直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面对残酷的现实会做何选择?(2)思其人。出示李白生平资料(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关于李白的生平资料) 。纵观诗人李白的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努力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确信。这份心怀理想的豪情真是难得。3学生激情
7、读诗。先自由读,然后个别学生示范读。(设计意图:李白晚年经历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诗人,也有助于理解本诗中虽有哀叹但仍以激昂为主调的特点。)五、课堂总结,师生诵读【板书设计】行路难(其一)金 樽 清 酒 、 玉 盘 珍 羞 欢 乐 气 氛停 杯 投 箸 、 拔 剑 四 顾 内 心 苦 闷坚 冰 塞 川 、 大 雪 满 山 道 路 艰 险闲 钓 碧 溪 、 乘 舟 梦 日 相 信 希 望长 风 破 浪 、 挂 帆 济 海 信 心 坚 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正确解释“酬”“ 弃置”“空吟 ”“翻似”“歌”“ 长”等词的意思。2简要评析“用典”在诗中的作用。3正确理解诗人的
8、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4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刘柳贬谪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生答“柳宗元”) 柳宗元有个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 ,这个好朋友是谁呢?(生答“刘禹锡”) 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二、朗读白诗 感受大意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歌大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斟
9、满酒,咱们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敲击碗碟吟唱诗歌。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三、辨体解题 朗读探究1久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可知哪些信息?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指名读,集体朗读。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四
10、、朗读探究 理解诗意1朗读前两句。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写诗人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们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明确:运用了“向秀作赋” 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
11、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此联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明确: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两句而言。(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3)显然本诗不是以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 “沉舟”和“ 病树”指什么呢?明确:“沉舟” 和 “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4朗读八句诗。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针对白诗的哪两
12、句而言?此联有什么作用?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诗人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气概。5总结。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充满同情和悲叹,而本诗前四句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为:沉郁、愤慨、哀叹、愤懑。后四句的感情基调为:雄健、昂扬、雄浑、豪迈。五、缘情探旨 刚健有力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给刘禹锡起的别名是什么吗?“诗豪” 。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 “从低沉到高昂”的情
13、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这正是: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学习酬赠诗有感 )【板书设计】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席 上 见 赠 首 联 : 抒 情 凄 凉 、 弃 置 辛 酸 愤 懑颔 联 : 用 典 向 秀 作 赋 、 王 质 烂 柯 悲 痛 感 叹颈 联 : 比 喻 沉 舟 、 病 树 开 朗 豁 达尾 联 : 点 题 歌 一 曲 、 长 精 神 坚 韧 不 拔 寓 理 于 景寓 情 于 叙水调歌头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
14、和想象能力。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诗词的方法。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
15、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2)诵读品味法: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 课件、配乐 FLASH 动画等。3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同学们是怎样过的呢?中秋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中秋咏月的诗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2交流诗人
16、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出示相关课件)(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2)解题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
17、“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本词小序中的“中秋” “兼怀子由” ,透露出了词人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中秋” ,即 1076 年中秋,当时 41 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词人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于是写下此词。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词。2学生自由试读。3学生齐读。4播放配乐 FLASH 动画水调歌头 ,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及音乐美。( 可以边看画面边想象词的意境)5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大意。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边点拨边出示相关 PPT 课件) :(1)
18、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酒:端起酒杯。宫阙(qu):宫殿。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起舞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何似:哪里比得上。上片大意: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月宫里美玉砌成的楼宇,经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回到月宫) 哪里比得上在人间。(2)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19、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不该。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千里:相隔千里的人。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下片大意: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 不该(对人们) 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三、品赏探究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
20、,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 PPT 课件边点拨:丙辰年(1076)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相随,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夜色渐渐地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唉!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
21、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圆满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2品味词句,体会诗情。(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出示课件: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 今夕是何年” 的疑问。这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明确: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确:“我欲乘风归去” ,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 )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