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0 页 共 28 页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JXXXXX-2010 DGJXX/XXXX-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10-XX-XX发布 2010-XX-XX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审定 发布第 1 页 共 28 页目 次1 总则 22 术语和符号 321 术语 322 符号 43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531 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532 设计水量与水质 533 工艺流程 74 污水预处理 841 一般规定 842 预处理构筑物 843 设备及控制系统 95 人工湿地 1151 一般规定 1152 工艺形式 1153 设计参数及公式 1354 结构设计 1
2、455 防渗设计 1556 人工湿地填料 1557 植物选配 1658 布水与集水方式 1759 强化吸磷 18510 消毒及中水回用设计 186 施工和验收 1961 一般规定 1962 施工 1963 质量验收 207 运行管理 21附录 A附录 B附录 C第 2 页 共 28 页1 总 则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 ,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1.0.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
3、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1.0.4 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 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3/日处理水量。1.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 3 页 共 28 页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
4、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1.2 表面流人工湿地 free 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2.1.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subsurface horizont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
5、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2.1.4 垂直流人工湿地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2.1.5 孔隙率 porosity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2.1.6 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2.1.7 表面污染物负荷 organic surface load
6、ing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2.1.8 表面水力负荷 hydraulic surface loading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2.1.9 水力坡度 hydraulic slope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2.1.10 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或防渗层中,单位时间内流动通过的距离。第 4 页 共 28 页22 符号BOD5 五日生化需氧量;COD 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SS 悬浮固体物含量;NH4+-N 污水中氨氮含量指标;TN 污水中总氮含量指标;TP 污水
7、中总磷含量指标;DO 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B/C 可生化性指标值,即 BOD 与 COD 之比值。第 5 页 共 28 页3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 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3.1.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居住区、村镇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 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2 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 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 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
8、小于 10m;5 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3.1.2 人工湿地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当地地质、气象、水文特征等因素,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勘察,避免人工湿地池裂损、淹没、河水倒灌、排水不畅等情况发生。3.1.3 人工湿地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满足各构筑物的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填料装填、湿地池疏通及日常管理的要求。3.1.4 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3.54.0m,双车道为 6.07.0m,并应有回车道;2 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 6.010.0m;3 人行道的宽度宜为 1.52.
9、0m。3.1.5 对并行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超越管渠。3.1.6 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计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3.1.7 农村地区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32 设计水量与水质3.2.1 生活污水水量宜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量经调查后确定,或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 80%-90%采用,采用埋地塑料管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取高值。居民生活用水量可参考下表:第 6 页 共 28 页表 1 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
10、值(升/人 日)卫生设施类型 农村居民用水量 城镇居民用水量经济条件好,室内卫生设施齐全 90150 150180经济条件较好,室内卫生设施较齐全 60120 120150经济条件一般,有简单的室内卫生设施 50100 90120无卫生间和沐浴设备,主要利用地表水、井水洗涤 3090 -3.2.2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尾水水量,按实际处理量确定。3.2.3 设计污水水质应经实地监测资料确定,或参照相同性质居住区、污水处理厂或乡镇污BOD5 水的水质确定。如缺乏相关资料时,可根据下表数据确定:指 标 BOD5 COD SS NH4+-N TN TP住 宅 230-300 455-600
11、 155-180 20-50 25-70 3-6宾馆饭店 140-175 295-380 95-120 20-40 25-60 2-5办公教学楼 195-260 260-340 195-260 25-50 30-70 3-5公共浴室 50-65 115-135 40-165 10-30 15-50 1-3城市生活污水 100-400 250-700 100-300 20-50 20-80 2-6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0C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0C 时的控制指标。3.2.4 人工湿地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出水排
12、入 GB3838地表水III 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 、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应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出水排入GB3838 地表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 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作为中水回用的出水水质应达中水回用水质指标。各水质指标如下:指 标 BOD5 COD SS NH4+-N TN TP一级 A 标准 10 50 10 8 15 1一级 B 标准 20 60 20 15 20 1.5二级标准 30 100 30 30 3.0城市杂用水 1020 - - 10-20 - -景观用水 610 - 1020 5 15 0.51第 7 页 共 2
13、8 页33 工艺流程3.3.1 人工湿地类型应根据污水特征、区域环境、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设计内容应包括湿地池结构设计(面积、集配水系统、防渗等) 、填料选择、植物种类选择、预处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3.3.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典型工艺组合如下: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2 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3.3.3 当人工湿地的流量在 100m3/日以上时,人工湿地池不宜少于 2 组。3.3.4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或不用提升设备而达到排水通畅、降低能耗的要求。3.3.5 应尽可能利用建设地地形落差进行污水自然充氧,减少或不用曝气设施。3.3.6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污
14、水处理厂及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人工湿地预处理 排放或回用生活污水排放或回用人工湿地污水厂尾水第 8 页 共 28 页4 污水预处理41 一般规定4.1.1 为保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 生活污废水应经预处理方可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4.1.2 预处理系统的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 去除悬浮物,漂浮物以及降解有机物的能力;2 具一定水量平衡能力;3 污泥处理和容纳能力。4.1.3 预处理程度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与水质要求,选择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等适宜工艺,以达到协同削减有机污染物的目的。4.1.4 污水进入预处理系统前应
15、设格栅拦截。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人工清除格栅,处理量较大时用自动清除格栅。食堂和餐厅的含油污水,应需隔油池处理后方可进入预处理系统。4.1.5 预处理设施应设置排臭系统,其排放口位置应避免对周围人、畜、植物造成危害和影响。4.1.6 对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出水、二级处理出水或类似污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可不需预处理,直接进入人工湿地。42 预处理设施 4.2.1 化粪池有效容积应为污水部分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放,化粪池体积应按有关公式计算确定;如生活污水单独排放,则根据使用人数选用相关规格化粪池。采用化粪池预处理时,应符全下列要求:1 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20m ,距离
16、地下水取水构筑物30m 。2 化粪池可作污水一级处理构筑物时,BOD 去除率可按 20%计算。3 污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宜采用 1824h;污泥清掏周期宜采用 612个月。4.2.2 调节池主要在待处理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变化较大时设置,停留时间设为 48 小时,起到调节水量、均恒水质作用。4.2.3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24 小时,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停留时间可适当延长。厌氧池作为预处理设施时,应注意:1 接触厌氧池内宜用固着型弹性填料,填料间宜保持 1030cm 间距以防堵塞,水力停第 9 页 共 28 页留时间宜18 小时。2 沼气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加以利用, 可改建成厌氧滤池
17、,将生活污水直接接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3 用化粪池、沼气池改建为厌氧池时,应检查池体的防渗状况,存在渗漏现象的应加以改造。4.2.4 当采用鼓风曝气时,曝气池的超高为 0.51.0m,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供氧量应能维持混合液达 2mg/L 的溶解氧量。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4.2.5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设计应符合:1 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每池可分为两室,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2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 、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 ,填料应分层安装。曝气装置安装宜根据填
18、料的布置形式布置。3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碳氧化宜为 2.05.0 kgBOD5/(m3d),碳氧化/硝化宜为 0.22.0 kgBOD5/(m3d)。4.2.6 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1 好氧生物过滤有曝气生物滤池与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两种,农村地区处理规模低于150m3/d 宜采用自然充氧生物滤池。2 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自然充氧生物滤池宜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或穿孔管布水系统,沿滤池池壁四周下部设置自然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少于池表面积的1。3 生物滤池滤料应具有强度大、不易磨损、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
19、物附着性强、比重小和不易堵塞的性质。4 生物滤池的容积负荷宜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无实验资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 3-6kgBOD5/(m 3d) ,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 0.3-1.0 kgBOD5/(m 3d) 。43 设备及控制系统4.3.1 当预处理构筑物出口与人工湿地排水口高差小于 0.5m 时,预处理设施应采用污水提升设备保持出水口一定的高度,保证人工湿地的水力条件。4.3.2 污水提升泵宜采用潜污泵,应至少设一台备用泵。水泵安装于池底时应进行固定,同时要保证污水泵吸水口距污水池底面 0.2m 高度。4.3.3 鼓风曝气系统中的曝气器,应选用有较高充氧性能、布气均匀、阻力小、不易堵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