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两汉女性婚姻理念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以今人视角看,中国女性婚姻理念总体上趋向于独立、自主。而从整个历史宏观角度看,女性婚姻观念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古道女性婚姻形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诸多的成果问世,但是旨在讨论婚姻缔结的过程、目的、风俗等内容,忽视了对女性婚姻的动态性研究。而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是我国婚姻观念和时间的确立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对于当今学者在这各方面领域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且比较片面,在研究两汉时期妇女婚姻观时,或者单方面的认为两汉时期妇女贞节观念比较淡
2、薄,风气开放,或者单方面的认为妇女遵从“从一而终”的观念。而且在对于两汉时期造成女性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也各有说辞,而忽视了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全面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二)选题意义对于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研究探析,有利于我们全方面的了解两汉时期妇女婚姻观念的过程,从而由此看到整个汉代的历史进程,促使我更了解我们汉代的历史。更进一步的说,也能更清晰的理解儒家思想在汉代妇女婚姻观念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两汉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为历史线索,来阐述两汉婚姻女性婚姻观念变化的具体体现,以及当时盛行的儒家思想对于当时女性婚姻观念的影响。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基本内容论
3、文分为四部分,主要以两汉妇女婚姻理念为主题,来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一部分引言总的概论本论文要写的主要内容,从该问题研究的目的、动态、方向入手,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两汉妇女在婚姻关系上其地位是从宽到严,由高渐低的变化,在此进程中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尤为深刻。第二部分由两方面介绍两汉妇女婚姻理念表现,分为西汉中期以前以及西汉中期以后两方面。第三部分对上述两汉妇女婚姻观念趋势的原因分析,重点在于儒家思想对于两汉妇女婚姻观的影响。第四部分总结。具体如下2一、引言二、两汉妇女婚姻理念表现(一)西汉中期以前,贞节观相对淡薄1、汉代女性的结婚权2、汉代女性的离婚权3、汉代女性的再婚权(二)西汉中后期至东汉,贞节
4、观逐渐世俗化1、贞洁烈妇的增多2、从上层社会开始,逐渐被诸多人接受三、两汉时期妇女婚姻观念形成原因(一)社会背景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二)社会遗风的影响(三)统治者态度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四)儒家思想对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影响1、董仲舒三纲五常等思想2、刘向烈女传3、班昭女戒四、结语(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难点理解汉代“一夫一妻”制的真正含义,对于汉代贞节观的定义以及区分整个汉代的历史长河中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变化是本论文的难点。该如何掌握好对于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该变化的区分,是需仔细斟酌的。2、重点拟在解决儒家思想在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它的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本论文的
5、难点之一,而我也是要通过对两者之间的描述与步步分析,来达到解决该问题的最终成就。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法研究法通过传世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2、史论结合法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作指导,从社会史视角研究汉代女性婚姻观的嬗变问题。3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一)2010年11月与导师进行沟通,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关材料,撰写开题报告;(二)2010年12月20日提交开题报告;(三)2010年12月26日开题答辩;(四)2010年月日2010年月日完成初稿;(五)2010年月日2010年月日修改初稿;(六)2010年月日2010年月日进一步修改论文;(七)
6、2010年月号2010年月日完成论文;(八)2011年月日参加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汉司马迁史记M湖南中华书局,19943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4汉刘向列女传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45汉班超女诫M三秦出版社,19906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7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8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D湘潭大学2003,39439刘厚琴论汉代妇女的地位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3505610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606311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
7、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354012蔡和芳论女性在封建家庭建设中的角色要求J皖西学院学报20094869013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14崔瑞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1999212112615刘伟杰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人的贞节观J民俗研究,2007120421716刘利利对班昭贞节观的再认识J兰州学刊,2006(8)585917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576018王丽英论刘向烈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2002(2
8、)2125419HERSHATTER,GAILWOMENINCHINASLONGTWENTIETHCENTURYMGLOBAL,AREA,ANDINTERNATIONALARCHIVE,200720CHEN,SHUANG,CAMBELL,CAMERON,LEE,JAMESINSTITUTIONAL,HOUSEHOLD,ANDINDIVIDUALINFLUENCESONMALEANDFEMALEMARRIAGEANDREMARRIAGEINNORTHEASTCHIANMCALIFORNIACENTERFORPOPULATIONRESEARCH,2008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两汉女性婚姻理念研
9、究一、前言以当代人的角度来看,女性对婚姻的理念,总的来说已经趋向于独立、自主。而从整个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女性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相对自由走向束缚的变化。婚姻形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诸多的成果问世,但是旨在讨论婚姻缔结的过程、目的、风俗等内容,忽视了对女性婚姻的动态性研究。而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是我国婚姻观念和实践的确立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本文以两汉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为历史线索,阐述两汉婚姻女性婚姻观念变化的具体体现,以及当时盛行的儒家思想对于当时女性婚姻观念的影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从对资料的整理情况来看
10、,不难从文献和各位学者的研究总结中解读和了解到两汉时期女性对于婚姻存在的理念。由于两汉时期包括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该研究也是从宏观的历史观来解读当时女性的婚姻理念。对于两汉时期女性在婚姻关系上地位由宽到严,由高渐低的具体体现,可以从以下学者的言论中呈现出来。贾丽英在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刘厚琴在论汉代妇女的地位中都认为,从整个历史宏观角度来看,汉代比后面的各个朝代更具有开放的婚姻关系。而从西汉到东汉,对女性婚姻关系也从宽到严,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由高渐低。西汉前期社会相对开放,在自主选择夫婿、离婚再嫁、婚外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自由。从上层社会到市民阶层,都可以看到妇女改嫁,自主选择夫婿的
11、现象。郭玉峰在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中认为,从西汉中期开始,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在婚姻等方面对女性提出了种种要求,导致从上层社会到市民社会,女性贞节观和“从一而忠”的婚姻观的思想逐渐世俗化,逐渐为诸多女性所接受,并效仿。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逐渐受到约束,因而出现所谓的贞节烈妇。2、而对于产生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作了以下的总结。汪荣和荣霞在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中认为,西汉中期以前,由于社会相对开放,思想还不是很统一,礼教对于女性的要求还处于松散的时期,同时妇女在6手工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显著的经济地位,所以贞节观相对较为淡薄,女性对于婚姻能够明确的表露自己的追求与向
12、往,因此,当时妇女的贞节观相对较为淡薄。而到了西汉中期以后,由于思想的逐步统一,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刘向的烈女传、随之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其妹班昭的女诫等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束缚,统治者为了从上而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贞洁烈妇进行嘉奖,导致女性贞节观世俗化。3、而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封建正统思想的确立,以及统治者出于维护中央集权的考虑。那么董仲舒、刘向、班氏兄妹在当时的思想以及所形成的体系,在当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治者对于当时女性所推出的一些列法理也成为推动女性贞节观世俗化的动力。闵家胤在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中认为,董仲舒根据他的神学“阳尊阴卑”的理论,认为夫
13、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妻、子、臣”完全附依于“夫、父、君”的思想体系成为束缚妇女的枷锁。他还制定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调整这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他的这套专制主义理论体系,在东汉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吴郁在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王丽英在论刘向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中认为,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影响逐渐的深入,儒家的纲常礼教也逐渐影响汉代的婚姻家庭形态。而刘向编纂了中国第一步女性传记烈女传,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批恪守妇节、遵从妇道的妇女形象,“妇人之义,一往而不改,以全贞信之节念”的主张,为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做了广泛的规范,使女性地位进一步沦落,女性权利进一步丧失。郭玉峰在两汉时期贞
14、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中认为,班氏兄妹对董、刘的主张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班固在白虎通中,谈到“失妇“时说“失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是对原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观念的进一步阐发。蔡和芳论女性在封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角色要求、吴郁在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以及刘利利在对班昭贞节观的再认识中都认为,东汉时期“女圣人”班昭和女教伴随着贞节观念的强化,从专制主义“三纲五常”理论出发,对妇女的进行规范教育的“女教”在这个时期也颇为流行。班昭坚持“从一而终“的观念,是当时儒家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任务。崔瑞在浅论中国汉代独女在婚姻中的地位、郝连昌在试论汉代妇女贞节观、刘伟杰在由汉代妇女离异
15、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代人的贞节观中认为,两汉时期女性婚姻观的转变和汉代政府给予妇女精神和物质上的褒奖、赏赐是分不开的,使妇女或被迫或自愿成为封7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最为根本的就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化。妇女恪守贞节,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道德操守,而是关系到地主阶级巩固其封建统治的大问题,是统治阶级的“基础工程”建设。三、小结综上所述,对于汉代女性贞节观的研究,我所持的态度是从西汉到东汉的历史进程中,汉代妇女的贞节观不能简单的说淡薄或是深刻,而应以历史为鉴,随着时代的变迁,汉代的女性婚姻理念也从宽到严,妇女地位也由高渐低的趋势转变。而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最为重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化,统治者为了控制社会人
16、民,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而对妇女的人生自由加进了控制,从女性对婚姻的观念中可以明确的看出端倪。因此,可以说,在女性婚姻观念的演变过程中,汉代儒家思想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主要参考文献1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汉司马迁史记M湖南中华书局,19943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4汉刘向列女传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45汉班超女诫M三秦出版社,19906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7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8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D湘潭大学2003,39439刘厚琴论汉代妇女的地位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
17、943505610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606311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354012蔡和芳论女性在封建家庭建设中的角色要求J皖西学院学报20094869013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14崔瑞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1999212112615刘伟杰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人的贞节观J民俗研究,2007120421716刘利利对班昭贞节观的再认识J兰州学刊,2006(8)585917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J石家庄师范
18、专科学校学报,200015760818王丽英论刘向烈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2002(2)212519HERSHATTER,GAILWOMENINCHINASLONGTWENTIETHCENTURYMGLOBAL,AREA,ANDINTERNATIONALARCHIVE,200720CHEN,SHUANG,CAMBELL,CAMERON,LEE,JAMESINSTITUTIONAL,HOUSEHOLD,ANDINDIVIDUALINFLUENCESONMALEANDFEMALEMARRIAGEANDREMARRIAGEINNORTHEASTCHIANMCALIFORNIACENT
19、ERFORPOPULATIONRESEARCH,20089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两汉女性婚姻理念研究10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引言1(一)选题目的及意义1(二)研究动态1(三)研究思路及重难点31、研究思路32、本文研究重难点4二、两汉妇女婚姻理念的表现5一西汉中期以前贞节观相对淡薄51、妇女的结婚权52、妇女的离婚权63、妇女的再婚权7(二)西汉中期之后贞节观的强化81、贞洁烈妇的增多82、贞节观从上层社会开始逐渐被人接受9三、婚姻理念变化的原因10(一)社会背景10(二)社会遗风10(三)统治者态度及法律政策111、皇帝褒奖贞节112、文人褒扬贞节12(四
20、)儒家思想影响121、董仲舒三纲五常理论122、刘向列女传133、班昭女诫13四、结语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两汉女性婚姻理念经历了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过程,也是古代传统婚姻观念确立的时期。西汉时期,以刘向、班昭为首的论说家提出正统婚姻理念。至东汉,女性开始有意识地自觉践行儒家规范。因此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可谓对妇女婚姻观念的改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就这一问题做了论述。【关键词】两汉;妇女;婚姻观;婚姻行为。II【ABSTRACT】HANWOMENEXPERIENCEDAMARRIAGEBYTHELIBERALIDEAOFBECOMINGMETICULOUSPROCESSOF
21、DEVELOPMENT,THETRADITIONALCONCEPTOFMARRIAGEISESTABLISHEDINTHEANCIENTPERIODWESTERNHANPERIOD,LIUXIANG,BANZHAOLEDTHEORTHODOXDOCTRINESOFMARRIAGEPROPOSEDIDEAOFHOMETOTHEEASTERNHANDYNASTY,WOMENBEGANTOCONSCIOUSLYCONSCIOUSLYPRACTICETHECONFUCIANNORMSTHEREFORE,INTHEHANDYNASTY,CONFUCIANISMCANBEDESCRIBEDASTHECHA
22、NGEOFCONCEPTOFMARRIAGEFORWOMENHASASIGNIFICANTIMPACTTHEARTICLEDIDDISCUSSTHISISSUE【KEYWORDS】HANWOMENMARRIAGEMARRIAGEACT1一、引言(一)选题目的及意义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妇女研究是世界性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直接结果,是20世纪妇女角色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妇女走上社会后,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的传统结构,诱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对妇女的历史处境、现实生活乃至对整个文明史进行反思。”1基于如此考量,女性史研究也就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两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
23、时代,其妇女问题研究引起学界关注亦在情理之中。近30年来,秦汉妇女史研究成果颇丰,一些主要问题如女性婚姻、家庭、礼俗、学术贡献以及法律地位等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但是仍觉学界忽视了对汉代女性婚姻的动态性的研究,因而觉得关于汉代女性婚姻观念方面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两汉时期与宋明相比,妇女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相对较高,婚姻自由度较大,婚恋观较为开放,贞节观念也相对淡薄,并认为这一时期是古代女性婚姻观念的过渡时期。但是,我认为,对于汉代女性贞节观念淡薄的说法,不能笼统的归结于当时的女性本身,因此真正的了解两汉时期女性婚姻观念的具体变化,以及了解对于这种变化的社会原因是
24、至关重要的。故尔,笔者尝试从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分别进行剖析,并以两汉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为历史线索,对这一时期的女性婚姻观念做宏观把握的同时进行微观探赜,以厘清这一历史时期女性婚姻观递嬗的轨迹,并对其社会原因作一探讨。(二)研究动态中国妇女史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已取得不少成果,此阶段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妇女受压迫及女性解放问题,未能跳出女性角色的具体研究,更未进行多角度、宽视野的考察。20世纪70年代后,学者们逐渐把女性作为独立社会群体进行研究的同时,把女性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诸如婚姻家庭礼俗等方面的研究就是典型,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1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
25、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782两汉时期的婚姻问题是女性社会史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的领域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彭卫汉代婚姻形态1。该书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对汉代婚姻形态的等级性、地缘结构、婚龄、婚俗及妇女的婚姻地位作了相关阐述,并对汉代婚姻法规及理念中的婚姻思想也作了一定研究。同时把汉代现实婚姻状况与上层理念中的婚姻思想作了对比,有助于相关研究者更全面地掌握汉代婚姻形态。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2、顾鉴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3等书中,也都分别对两汉时期的婚姻形态、结构、以及妇女婚姻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同时,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26、、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一书中也指出,董仲舒根据他的神学“阳尊阴卑”的理论,认为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妻、子、臣”完全附依于“夫、父、君”的思想体系成为束缚妇女的枷锁。他还制定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调整这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他的这套专制主义理论体系,在东汉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同时研究两汉时期女性婚姻理念的论文成就也颇丰。郭玉峰在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4中认为,从西汉中期开始,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在婚姻等方面对女性提出了种种要求,导致从上层社会到市民社会,女性贞节观和“从一而忠”的婚姻观的思想逐渐世俗化,逐渐为诸多女性所接受,并效仿。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逐渐受到约束,
27、因而出现所谓的贞节烈妇。汪荣和荣霞在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5中认为,西汉中期以前,由于社会相对开放,思想还不是很统一,礼教对于女性的要求还处于松散的时期,同时妇女在手工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显著的经济地位,所以女性对于婚姻能够明确的表露自己的追求与向往,因此,当时妇女的贞节观相对较为淡薄。而到了西汉中期以后,由于思想的逐步统一,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刘向的列女传、随之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其妹班昭的女诫等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束缚,统治者为了从上而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贞洁烈妇进行嘉奖,导致女性贞节观世俗化。崔瑞在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6、郝连昌在试论汉代妇女贞节观、刘伟杰在
28、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代人的贞节观7中认为,两汉时期女性婚姻观的转变和汉代政府给予妇女精神和物质上的褒奖、赏赐是分不开的,使妇女或被迫或自愿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最为根本的就是1彭卫汉代婚姻形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2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4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35405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6崔瑞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1999212112
29、67刘伟杰由汉代妇女离异与再婚的状况看汉人的贞节观J民俗研究,200712042173儒家思想的正统化。妇女恪守贞节,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道德操守,而是关系到地主阶级巩固其封建统治的大问题,是统治阶级的“基础工程”建设。蔡和芳论女性在封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角色要求1、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2、刘利利对班昭贞节观的再认识、王丽英论刘向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郭玉峰在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3、刘厚琴论汉代妇女的地位4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为两汉时期妇女婚姻理念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因子,也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帮助。而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资料的考证分析
30、,拟以两汉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为历史线索,来厘清两汉期间妇女婚姻观递嬗的轨迹,并从思想文化、经济及民族因素、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婚姻观递嬗的原因作初步探讨,力求对两汉时期妇女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作有益补充。(三)研究思路及重难点1、研究思路纵观两汉时期,西汉中期以前的妇女婚姻家庭观念处于自发状态,离婚、改嫁等现象被视作理所当然,无论在观念之中还是在社会现实里都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从西汉中期开始,随着儒学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正统婚姻观初步形成,“从一而终”的观念对女性及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理念中的婚姻观念等同于实际生活中妇女自身的婚姻观,也不能机械地将其等
31、同于现实中女性的婚姻生活状况即使妇女在实际生活中仍可以享受较多的自由,但在理论上、观念上已不能获得承认,贞节观念也逐渐地加强。一般认为妻是夫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人身权利,在现实社会中,上层统治者对女性的规范力度也比前期有所加强,社会舆论重新回归正统,而女性也一改西汉中期以前的放纵姿态,渐趋温顺并退出传统礼教禁止她们涉足的领域,回归传统的家庭角色。1蔡和芳论女性在封建家庭建设中的角色要求J皖西学院学报2009486902吴郁汉代婚姻形态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60633贾丽英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57604刘厚琴论汉代妇女的地位J聊城师范学院学
32、报,19943505642、本文研究重难点第一、对两汉时期涉及女性婚姻伦理规范的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两汉时期女性婚姻理念的变化发展状况以及原因。但是要在此类资料有限的基础上,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概括整理和分析,理清线索,这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考证记载两汉时期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实践状况的史料,并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寻女性在现实中的婚姻状况,关键是要明确儒家思想与当时女性婚姻理念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是又一需解决的问题。第三、依据史料分析、理清两汉时期内女性婚姻观的递嬗规迹,由于在分析其原因的初步探讨中,还涉及相关的经济制度、法律、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只是,不易驾驭,这也是需要解
33、决的问题之一。5二、两汉妇女婚姻理念的表现两汉时期的婚姻观念问题,已有专文论及。但这些研究成果多将“两汉”作为一个大的时段来考察,难以窥见婚姻观念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变化。笔者认为,在长达四百多年的两汉时期,婚姻观念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趋势。所谓“世俗化”,是指某种观念或信仰被人们逐渐接受,并自觉的指导其行为的过程。因此,在这里,笔者将把“两汉”分为两个部分,来探讨两汉女性婚姻理念的变化历程。一西汉中期以前贞节观相对淡薄秦始皇吞并六国,实现天下统一后,虽然他以法家主张作为治国根本策略,却并没有忽视儒家所倡导的礼仪教化对维护统治的作用,但总的来说,秦始皇在位日短,并没有制定一套制度或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约
34、束、规定女性婚姻,因此先秦儒家的道德说教并没有为社会所真正接受,先秦时期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淡薄。而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出身于贫民之家,他的开国元勋也多是布衣,所以,西汉初期的门第观念尚不严格。反映在婚姻观念上,西汉中期以前呈现出不论贵贱,不重贞操的特点。虽然一般人都认为古代女性丧失了婚姻的自主权,但实际在西汉中期以前,女性还是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的,包括结婚权、离婚权、再婚权。而且汉代女性这种婚姻权利和自由,也是远远大于后世妇女的。只从两汉来看,在中期以前也会比中期以后要相对容易实现。但是总的来说,她们的婚姻自主权还是备受限制的,她们所拥有的自由也是相当有限的,根本无法跟男性相比。1、妇女的结婚
35、权汉代婚姻成立时,在贯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同时,汉代女性也享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因为礼教在后世对法律的影响远大于汉代,后世的法律儒家化越来越明显。在汉代,父母的主婚权只是一种世俗做法,但后世将其上升为法律条文。汉代法律没有设定这些条条框框,所以,于后世相比汉代女性在婚恋上自由很多。众所周知,在西汉前期社会相对开放,女性对爱情、婚姻能够明确的表露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选择伴侣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利和自由。史载汉高祖所娶薄姬原是魏豹6之妻。汉初时的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己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妇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于请,嫁之张耳。”1张耳的妻
36、子在嫁给张耳前曾嫁给一个才智都很平庸的人,她对丈夫很不满意。当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张耳后,为了追求理想中的伴侣,与前夫离婚嫁给了张耳。2汉书陈平传记载陈平之妻曾经“五嫁而夫辙死”,最后嫁给陈平。虽然陈平之妻嫁过五次,但是“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但没劝其守节,还时刻为她物色佳婿。嫁过几次的女子也有男子喜欢,寡妇的尊长并不以女儿是寡妇而降低其择偶的标准。”3由此也可见,西汉中期以前妇女拥有相对平等的夫妻关系,她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追求,可以选择理想的伴侣,而且这些女性的尊长、亲朋好友还积极主动的为她们选择佳婿。也就是说,西汉中期以前妇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敢于表达内心的追求与选择,而社
37、会也没有对这种较强自我意识予以谴责和压制,而给予了一定的包容和认可。妇女的自我意思和社会风气的开放与包容相结合又相互激发,是西汉女性的行动受到较小的束缚。与东汉相比,妇女有较多的自由和权利,这种自由和权力不仅在社会的平民阶层盛行,而且在当时享有特权的上层阶层也较流行,使当时的妇女有较多的自由和较高的地位。42、妇女的离婚权汉代女性不但在结婚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在离婚上也享有适度的权利和自由,只不过这种权利与自由远远无法跟男性相比。不是说西汉中期以后不存在妇女主动离婚的现象,只能说,在西汉中期以前,发生的此类事件会相对较多,而且西汉中期以前女子离婚也相对比较容易。淮南王刘安“生子迁为太子,取皇太
38、后外孙修成君为太子妃。主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终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之。”5在此例中,太子妃虽是由于淮南王与其太子定计故意冷落她,使她不得不求去,但此事也说明了汉代妇女在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可以主动提出离婚。6又如西汉朱买臣的妻子因为不能忍受丈夫的贫困而离婚。1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62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3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5李庆华从史记汉
39、书看汉代妇女地位D湘潭大学200312,39436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7汉书朱买臣传记载“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1当妇女对她们的婚姻不满意时,则可以提出离婚。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中期以前女子离婚比较容易,而且妇女离婚的情况也很多。不仅如此,汉代前期的法律也认同妇女主动离婚的现象,认为女子如遇男子恶疾、男子家中贫困、男子操行不良等可以“求去”。所以,汉律对妇女主动离婚的理由给予了
40、立法和司法上的保护,这与后世法律严禁妻子“背夫擅去”大不相同。23、妇女的再婚权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婚姻对女性的要求一向是“从一而终”的,但是在汉代,妇女尚有相当程度的再婚自由,当时广泛存在妇女再婚现象。西汉孔光曾说“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3“义”指的就是结成夫妻的情义,情义已断,妻子就可以改嫁或再婚。汉高祖的薄姬原是魏豹之妾;景帝王皇后先嫁金氏,已生一女又进太子宫;王皇后之母臧儿先嫁王仲,再嫁长陵田氏;宣帝外祖母王娼初嫁王更得,再嫁王乃始。不但上层社会的女性,民间女子的改嫁也非常的普遍。如汉初足智多谋的陈平娶“五嫁而夫辄死”的张负孙女。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于“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
41、敢娶”语后写道“按即左传成公二年巫臣论夏姬所谓是不祥人也”4“人莫敢娶”,是因为有尅夫的嫌疑,并非嫌弃她是嫁过几次的女子。中郎将苏武之妻在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改适他人,富人之女卓文君寡居后再嫁司马相如,朱买臣之妻在离异后也改嫁等。汉律也明确规定“夫死无男,有改嫁之道”,“夫死未葬,就嫁之妇,亦不干法规”。也就是说,妇女在丈夫死了后,家里没有儿子,妇女的改嫁是合乎道义的。另外一条则说丈夫死了即使还没有下葬那么妇女改嫁,法律也不会追究其法律责任。5由此可见,西汉中期以前妇女拥有相对平等的夫妻关系,她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追求、可以自己选择理想的伴侣,当她们对自己的丈夫、家庭不满意或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
42、待遇时,她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可以提出离婚、选择再嫁。而且妇女的尊长、亲朋好1班固汉书卷六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622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3班固汉书卷八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24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5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8友还积极主动地为要求离婚的妇女选择佳婿,甚至还主动为尚有丈夫的妇女选择“贤夫”。1(二)西汉中期之后贞节观的强化从西汉中期开始,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已经出现端倪。在婚姻问题上,女性也更多
43、的受到来自政治、社会的舆论等较多限制。与西汉中期前相比较而言,西汉中期以后,离婚再嫁的记录也较之前大为减少,当时社会恪守贞节的人数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而贞节观也开始从上层社会开始,逐渐的加强,并为世人所接受。1、贞洁烈妇的增多据后汉书卷八十四“吴许升妻者升少为博徒,不理操行容父吴升妻之父积忿疾升,乃呼容改嫁之。容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吴升的妻子拒绝父亲让她与丈夫离婚,改嫁他人的要求,认为“义无离贰”。2三国志魏志诸夏侯曹传注引皇甫谧列女传中记载,东汉人曹文叔在丈夫死后十分悲痛,不欲再嫁,以致于以刀断鼻,毁容自誓。3到了东汉末年,这种情形则更为突出。汉末荀爽的女儿荀采嫁给阴瑜为妻,
44、后来阴瑜死了,荀采“常虑为家所逼,自防御甚固”,后来荀爽诈称已病,荀采不得已回家探望,荀采发誓不嫁,时常怀刃以防不测,荀爽令傅婢夺其刃,强行嫁于郭亦为妻,新婚之夜,荀采屏去外人,关上房门,用粉在墙上写下“尸还阴”三字后,“自缢而亡”。4荀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东汉时“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变成了现实。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社会上妇女再嫁、改嫁的观念虽然还存在,但是这时的妇女已经自觉地将“从一而终”的观念内化心中,积极投身于“从一而终”的夫权观念。51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2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
45、993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4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95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92、贞节观从上层社会开始逐渐被人接受西汉中期以后,汉皇室成员的贞节观念也开始加强。据后汉书帝纪下所载,东汉时期,皇女夫死不嫁者四人,帝王后妃当中几乎没有再醮之人;东汉王侯的淫乱行为也基本上减少;东汉的公主们也几乎没有改嫁、再嫁之举。同时,也出现了公主守节不嫁的记载陵乡侯梁松尚光武帝之女舞阳公主,在梁松横遭诽谤下狱死后,公主并未再嫁。1这与西汉前期
46、后妃不重贞节的局面有明显区别。而出身官宦、儒士阶层的女性恪守贞洁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如西汉时期翟方进之后母,东汉时期鲁恭之母、冯勤之母、班超之母以及班昭、程文矩之妻都是守寡不嫁、扶孤成才的守节之妇。受上层社会影响,社会下层也出现了大量恪守贞洁的妇女,这种现象在东汉尤其明显。西汉时,东海有一孝妇,年少守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2东汉广汉杨文之妻李氏寡居守志,父欲其改嫁,乃投水以明志;广汉王辅之妻彭非、新都便敬之妻王和、人冯季宰之妻李进娥也都年少寡居,不惜残体以明守节之志。3可见,这些妇女遵循从一而终的教化,寡居守节不改适,甚至有的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反抗逼嫁。除此之外,有的女子
47、遇到兵荒马乱,为了保全自己的节操而不幸遇难。如前面提到的河南乐羊子之妻抗暴自刎;安帝永初年间,巴郡阆中人马妙祈妻义、王元愦妻姬、赵蔓君妻华,遭遇羌人作乱,惧怕被辱,三人同时沉水而没,号为“三贞”;4东汉灵帝时,越骑校尉曹破石爱慕越骑营五百之美妻而求之,五百不敢违,但其妻执意不从,于是自杀。5由此可以看出,东汉时期恪守贞节的女性人数较西汉后期有了巨大的增加,寡居守节、遇暴殉节已成为一种被社会所推崇的做法。61范晔后汉书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992班固汉书卷七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23常璩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44常璩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45范晔后汉书卷六十八M北京
48、中华书局,19996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354010三、婚姻理念变化的原因女性由西汉前期的自由放纵到西汉中、后期被迫收敛,再到东汉时期的自觉遵守,这一系列变化都说明一个问题正统婚姻思想渐渐内化为女性思想深处的意识,遵照并践行成为其自觉行为。汉代女性婚姻理念的转变,可以说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构成的,但总的来说,汉代儒家思想的确立,成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一)社会背景汉初女性婚姻观念相对较为淡薄,这是与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刘邦建立汉朝伊始,对亲身经历的那场如火如荼的秦末起义仍心有余悸,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他一改秦代苛政而采取了较为缓和的统治方式,令人
49、民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刘邦之后的惠、文、景几代皇帝,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当时,思想很不统一,道、儒、法、阴阳等各家学说并立,儒家的道德说教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具体到婚姻规范而言,儒家的贞节说教尚处于“坐而论道”的阶段,贞节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十分淡薄。1而从妇女的经济地位来讲,西汉前期,在手工业中女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初的女性没有脱离社会生产,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是家庭甚至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重要的经济地位也决定了汉初女性价高的地位,再婚恋上也会有较高的自由。然而经过休养生息,西汉中期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口大量繁殖,随着男丁的增多,妇女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相对减弱,男子的收入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女子的活动逐渐局限于家中相夫教子。2这样男女经济地位、生存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男女间等级的差别,也促使女性对于男子的依赖性增强,很难脱离丈夫而存在。所以西汉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婚姻观念的转变。(二)社会遗风汉初先秦遗留的自由之风仍然得到延续,所以受先秦自由之风的影响,西汉前期的妇1郭玉峰两汉时期贞节观念的世俗化趋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35402汪荣、荣霞两汉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汉代婚姻关系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520520811女在婚姻上还是拥有较多的自由,妇女的地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