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历史学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事业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宁波和上海两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两地之间联系的密切,学术界对宁波帮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内外对其均有较多研究。近年来,随着史料的发掘,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更具有针对性,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加。总体而言,学术界的研究越来越具有学术价值,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客观。同时,随着政府经济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的提高,政府也开始日益重视宁波帮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开始发挥政府的优势,组织编纂相关史料和著作,学术界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了一大批的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虽然对宁波帮和
2、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没有专门研究宁波旅沪同乡会的著作。很多著作有的根本没有涉及到它,有的只是泛泛而谈,对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教育事业更没有单独的研究和论述。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宁波帮在上海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组织,对它的深入研究与宁波大学历来重视宁波帮研究相符。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宁波帮在上海地区的重要影响,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各方面合作。对它的教育事业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它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促使新的宁波帮人士进一步发扬它的爱国爱乡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作为顺应史学界的一个研究,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对相关方面更全面和针对性的研究。二、研
3、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试图以史料为基础,结合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和成果,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事业的沿革、概况和过程;2办学成绩、办学特色、社会评价;3对上海宁波帮巩固和发展的作用。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到中国期刊网了解这方面研究的学术动态;2搜集原始资料,整理相关论文和著作;3确定大致框架和文章主要内容;3结合史料和相关论文及著作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做到史论结合。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2011年12月完成资料的相关收集;2011年3月完成初稿;2011年4月修改并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孙善根申报宁波旅沪同乡会
4、社团史料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2金普森,孙善根宁波帮大辞典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年3李缄上海的宁波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4李缄宁波旅沪同乡会百年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5陈守义宁波帮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乐承耀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徐季子宁波文史资料(第五辑)M,1987年8任茹文,陈春玲宁波帮志教育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陈厥祥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5、社,1994年12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13王熹,杨帆会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14郭绪印老上海的同乡团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15RICHARDBELSKYLOCALITIESATTHECENTERNATIVEPLACE,SPACE,ANDPOWERINLATEIMPERIALBEIJING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616GOODMANBRYNANATIVEPLACE,CITY,ANDNATIONREGIONALNETWORKSANDIDENTITIESINSHANGHAI,18531937MBERKELEYU
6、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517于珍民国时期上海的“移民子弟”学校以“宁波旅沪同乡会各小学”为个案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2009年18郭绪印评老上海同乡团体的社会功能C“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2002年19萧小红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城市的社会团体(19351941)C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2000年20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21于珍,金林祥对近代上海同
7、乡组织兴办移民子弟教育的考察移民自组织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9(2)22乐承耀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百年纪念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2)23邱国盛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陈厥祥,余雪华,卢美芬试论“宁波帮”与宁波同乡会组织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25虞和平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3)26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27郭绪印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特点J学术月刊,2003
8、(3)28宗震益,王宾如旧上海中小学办学类型一瞥J近代教育科研,1993(6)29谢忠强试论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中同乡组织的民间介入以清末民初上海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0刘祖云,胡蓉中国社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学术论坛,2004(1)31李瑊转化与传承四明公所与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比较考察J东岳论丛,20091132李瑊朱葆三的实业活动J档案与史学,2003633丁言鸣张继光与宁波旅沪同乡会J宁波通讯,20101234曹骏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4)35宋钻友民国时期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社会关系初探J上海社会科学院
9、学术季刊,1996(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事业研究本文做到材料来源广泛,既有报刊资料,又有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引文来源包括报刊、著作、论文等。为了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本文力求材料来源广泛、准确,通过各种途径,对资料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搜索。获取资料的方式主要有图书馆、阅览室和资料室,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汇集,对现有史料的应用和采纳,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参考和引用。图书和期刊来自老师提供的著作,自己购买的相关书籍,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的书籍,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向上海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中国期刊网和超星百万图书等中西文数据库下载的图书和期刊,以及通过其他学术网寻找到的相关资料。本文力求
10、材料广泛、真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了各种力所能及的手段。但颇为遗憾的是,限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本文对于上海档案馆所藏的同乡会会刊和月刊未能大量采纳,只能通过部分史料汇编和相关著作来弥补。本文所引用和大量参考的基本史料和文献来源主要有申报宁波旅沪同乡社团史料(孙善根,宁波出版社),宁波帮大辞典(金普森、孙善根,宁波出版社),上海的宁波人(李缄,上海人民出版社),宁波旅沪同乡会百年纪(李缄,中国文史出版社),宁波文史资料(第五辑)(徐季子)。本文主要参考的相关著作有宁波帮研究(陈守义,中国文史出版社),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乐承耀,人民出版社),宁波帮志教育卷(任茹文、陈春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1、社),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于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陈厥祥,浙江大学出版社),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虞和平,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会馆史(王日根,东方出版中心),会馆(王熹、杨帆,北京出版社),老上海的同乡团体郭绪印,文汇出版社。同时,本文还多次引用和较多参考了两本杰出的外文著作,它们是LOCALITIESATTHECENTERNATIVEPLACE,SPACE,ANDPOWERINLATEIMPERIALBEIJING(RICHARDBELSKY,HARVARDUNIVERSITYPRESS)和NATIVEPLACE,CITY,ANDNATIONREGIO
12、NALNETWORKSANDIDENTITIESINSHANGHAI,18531937(GOODMANBRYN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这两部著作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同乡组织的看法,后面那本著作对宁波旅沪同乡会有较多介绍,并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为了尽量采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本文引用和采纳了大批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民国时期上海的“移民子弟”学校以“宁波旅沪同乡会各小学”为个案(于珍,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评老上海同乡团体的社会功能(郭绪印,“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
13、论文集),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于珍、金林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对近代上海同乡组织兴办移民子弟教育的考察移民自组织的视角(于珍、金林祥,教育学报),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百年纪念(乐承耀,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邱国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试论“宁波帮”与宁波同乡会组织(陈厥祥、余雪华、卢美芬,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虞和平,中国经济史研究),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朱英,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
14、特点(郭绪印,学术月刊),旧上海中小学办学类型一瞥(宗震益、王宾如,近代教育科研),试论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中同乡组织的民间介入以清末民初上海地区为中心的考察(谢忠强,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刘祖云、胡蓉,学术论坛),转化与传承四明公所与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比较考察(李瑊,东岳论丛),张继光与宁波旅沪同乡会(丁言鸣,宁波通讯),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曹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郑晶晶的硕士论文社会转型中通向组织的发展与民间介入,于珍的博士论文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圭一聋至的博士论文上海的宁波人研究(1843
15、1937)等学位论文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同乡会以地区为单位,在外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但与它地位不相称的是,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并逐渐取得长足的进步。宁波旅沪同乡会是由一群在上海的杰出宁波帮人士组成的同乡互助组织。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对宁波帮的研究开始起步并且得到不断成长。同时,随着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学术界开始关注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学术界对它的评价越来越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和著作。上海地区高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常以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随着学术界对它的重视,史料的不断开放和挖
16、掘,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日益改善,对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但作为一个地区性的组织,学术界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多为宁波和上海人士。同时,由于政府和学术界对宁波帮和对同乡会研究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研究宁波帮人士及其活动。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宁波杰出商界人士在上海组织的同乡会,在维护同乡利益,增进同乡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宁波籍人士在上海艰苦创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宁波帮也成为近代闻名的商帮之一,对上海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深深的影响了上海,至今仍能在上海人的精神、语言、文化等方面中感受到。正因为宁波旅沪同乡会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
17、是宁波同乡之间互助的桥梁和纽带,集中代表了宁波商人的精神,并对上海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宁波和上海学术界对其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宁波帮的研究经常附带着联系到宁波旅沪同乡会,对上海的宁波人的研究也涌现出了一批著作。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尚无对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教育事业进行专门的研究,仍没有集中于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事业研究的论文和著作。较早重视旅沪宁波人的是1906年杨荫杭发表在商务官报上的上海商帮贸易之大大势,作者对在上海有着作用的一些商帮进行了研究,并肯定了宁波帮的作用。开始涉及宁波旅沪同乡组织的是上海通社在20世纪30年代编辑的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上的上海四明公所研究,这是较早研究宁波旅
18、沪同乡的组织的早期文章,为后来宁波同乡的研究起了开创性作用。20世纪40年代,窦季良的同乡组织之研究一书对宁波旅沪同乡会进行了研究。随后,50年代日本学者根岸佶在上海的行会中对宁波旅沪同乡会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和考察,这是国外学者较早对其进行的研究。90年代以来,曹峻在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宁波旅沪同乡会研究对宁波旅沪同乡会进行了深入研究。虞和平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等均对对宁波旅沪同乡会进行的深入和单独研究。同时,各学校也有大量硕士生和博士生试图从这方面进行选题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于珍的博士论文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圭一聋至的
19、博士论文上海的宁波人研究(18431937)均对其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孙善根等宁波帮研究专家经过长期辛勤搜集和整理,出版了申报宁波旅沪同乡社团史料,这对于广大对宁波旅沪同乡会感兴趣的广大学者来说实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对于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学术宝库和不可或缺的权威性史料来源。该书比较全面的将申报上与宁波旅沪同乡会有关的资料整理出来,涉及组织的成立和沿革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但总体而言,一般都视角单一、选题过广,资料来源也有限,还没有在同乡会的教育事业方面取得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成果。随着学术界
20、对资料发掘的深入,对选题角度的多样化,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具有的针对性,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研究将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因此,本文结合学术界对其的研究状况,试图对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教育事业进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1孙善根申报宁波旅沪同乡会社团史料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年2金普森,孙善根宁波帮大辞典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年3李缄上海的宁波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4李缄宁波旅沪同乡会百年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5陈守义宁波帮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乐承耀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徐季子宁波文史资料(第五辑)M,1987年8任茹文,陈春玲
21、宁波帮志教育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陈厥祥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13王熹,杨帆会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14郭绪印老上海的同乡团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15RICHARDBELSKYLOCALITIESATTHECENTERNATIVEPLACE,SPACE,ANDPOWERINLATEIMPERIALBEIJINGMCAMBRIDGEHARVARDUN
22、IVERSITYPRESS,200616GOODMANBRYNANATIVEPLACE,CITY,ANDNATIONREGIONALNETWORKSANDIDENTITIESINSHANGHAI,18531937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517于珍民国时期上海的“移民子弟”学校以“宁波旅沪同乡会各小学”为个案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2009年18郭绪印评老上海同乡团体的社会功能C“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2002年19萧小红抗战前后中共路线的转变与上海
23、城市的社会团体(19351941)C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2000年20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21于珍,金林祥对近代上海同乡组织兴办移民子弟教育的考察移民自组织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9(2)22乐承耀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百年纪念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2)23邱国盛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陈厥祥,余雪华,卢美芬试论“宁波帮”与宁波同乡会组织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25虞和平清末以
24、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3)26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27郭绪印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特点J学术月刊,2003(3)28宗震益,王宾如旧上海中小学办学类型一瞥J近代教育科研,1993(6)29谢忠强试论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中同乡组织的民间介入以清末民初上海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0刘祖云,胡蓉中国社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学术论坛,2004(1)31李瑊转化与传承四明公所与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比较考察J东岳论丛,20091132
25、李瑊朱葆三的实业活动J档案与史学,2003633丁言鸣张继光与宁波旅沪同乡会J宁波通讯,20101234曹骏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4)35宋钻友民国时期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社会关系初探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3)本科毕业论文(20届)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事业研究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1一、沿革、概况和过程1二、办学成绩、办学特色、社会评价3(一)办学成绩31重视普通教育,创建大量中小学和职业学校32设立奖助学金和贷学金,对学生进行补助73创办报纸,发行刊物84兴办公共文化设施,重视社会教育8(二)办学特色101学费低廉
26、,内外有别102教学科目根据学校类型而定113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展现学生素质124举办征求会,募集教育经费135重视办学质量14三社会评价15三、对上海宁波帮巩固和发展的作用16结语18参考文献2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宁波旅沪同乡会是旅沪宁波同乡在上海的重要同乡组织,它积极从事上海地区的移民教育事业。同乡会创办了大量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和贷学金,创办报纸和发行刊物,兴建公共文化设施,重视社会教育,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其在办学方面学费低廉,不绝对排斥外乡但在学费方面内外有别;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育经费由举办征求会募集
27、而成;重视办学质量。同乡会因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效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同乡会进行的教育事业对上海宁波帮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宁波旅沪同乡会;教育;宁波帮。II【ABSTRACT】NINGBONESEASSOCIATIONOFSHANGHAIISANIMPORTANTASSOCIATIONOFFELLOWPROVINCIALSWHICHWASFOUNDEDBYNINGBOPEOPLERESIDINGINSHANGHAITHEASSOCIATIONISACTIVELYENGAGEINMIGRANTEDUCATIONINSHANGHAIAREABYESTABLISH
28、INGALARGENUMBEROFMIDDLEANDPRIMARYSCHOOLSANDVOCATIONALSCHOOLS,SETTINGUPSTIPENDANDSTUDENTLOAN,FOUNDINGNEWSPAPERSANDPUBLICATIONSANDBUILDINGPUBLICCULTURALFACILITIESSOCIALEDUCATIONISVALUEDANDMULTILEVELSCHOOLSTRUCTUREHASBEENFORMEDINSCHOOLS,THETUITIONFEEISVERYLOW,WITHADIFFERENTCHARGEBETWEENNINGBOPEOPLEANDN
29、ONNINGBOPEOPLETHETEACHINGCONTENTANDCURRICULUMISDIVERSIFIEDSTUDENTSPLAYANACTIVEPARTINEXTRACURRICULUMACTIVITIESANDHAVEHIGHCOMPREHENSIVEQUALITIESTHEASSOCIATIONRAISESTHEEDUCATIONFUNDAND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QUALITYOFSCHOOLSWITHITSDISTINCTEDUCATIONALCHARACTERISTICSANDREMARKABLEACHIEVEMENTS,NINGBONE
30、SEASSOCIATIONOFSHANGHAIISWIDELYACCEPTEDANDHIGHLYREGARDEDBYSOCIETYITSEDUCATIONALCAUSEPLAYSANIMPORTANTROLEINNINGBOPANGSCONSOLIDATIONANDDEVELOPMENTINSHANGHAI【KEYWORDS】NINGBONESEASSOCIATIONOFSHANGHAIEDUCATIONCAUSENINGBOPANG1引言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使上海开埠为通商口岸,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的频繁和上海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宁波人开始大量涌入上海。为了维护同乡利益,增强同乡团结,1909年
31、宁波慈溪人洪宝斋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四明旅沪同乡会”,后因洪宝斋离沪而会务中断。1910年4月,鄞县人施嵋青、朱葆三等人商议重建,改名为“旅沪宁波同乡会”,成为“上海最早的新型同乡组织”1。1911年2月,宁波旅沪同乡会在四明公所召开成立大会,公推沈仲礼为会长,虞洽卿、朱葆三等人为副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成立,“标志着旅沪宁波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旅沪宁波人的团结,增强了他们的影响力,同乡会“积极致力于保护乡人,排纷解难,普及教育,职业介绍等为同乡服务的事务,不仅受到同乡的信任与褒扬,而且也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3。同乡会的会务活动大体上有“同乡职业调查及
32、统计、同乡子女教育及社会教育、救济、改进习俗、提倡学术、调解、促进本乡建设和其他福利事项”4。教育方面是宁波旅沪同乡会进行的诸多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一、沿革、概况和过程宁波旅沪同乡会“以敦睦乡谊、图谋公益为宗旨5”,成立之初,同乡会成员即已注意到教育方面。1911年3月,同乡会在召开成立大会时,来宾李怀湘的演说即提到“宁波人在上海,惜无教育机关,如能兴学,以鼓舞其忠爱之心,则有益于社会国家,良匪浅鲜。6”成立后,同乡会先以处理经济等日常事务为基本职能,后开始重视教育事业,这由同乡会的机构组成可以看出。同乡会刚成立时,“下设审查、评论、文牍、经济、会计、调查六课,分别处理日常事务。”71920
33、年,同乡会成立学务董事,次年改成教育委员。1928年以后“根据会务扩展的需要新设基金委员会、建设股、教育股、评事股、调查股、土物陈列股、社交股。”8从而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足够的组织支持。1929年,同乡会改定办事组织,设会务、学务二主任。1930年,废学务主任,组织校董事会。同乡会所办学校学生毕业后,“多半升1李缄上海的宁波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42李缄上海的宁波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483于珍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北京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2009,7544徐季子宁波文史资料(第五辑)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2,125沪宁波同乡
34、会暂定章程N申报,19113166旅沪宁波同乡大会纪事N申报,19113207乐承耀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百年纪念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2)1138邱国盛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092学,其由学校介绍出就工商业者亦颇多。1”由此可见,“宁波旅沪同乡会摈弃了传统同乡团体运棺、祭祀等旧职能,突出了同乡互助及社会教化等职能。”2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教育事业始于1913年创办的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公学,此后同乡会又“建议新会所内设立商业中学校,以造就同乡子弟商界人材。3”到1927年,同乡会已经创立了从第一小学到第十小学共十
35、所同乡会小学。同时,同乡会还于1947年创办了安心中学。除创办中小学外,同乡会还于1947年创办了宁波同乡会商业职业学校,“主要用于旅沪宁波同乡会子弟补习商业及文化知识”。此外,同乡会还创立民众夜校和识字处,以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4总之,“宁波旅沪同乡会在兴办我国近代教育,尤其是创办普通小学教育方面的成就蔚为壮观,沪上各地同乡会可谓无能出其右者。5”由此可见,同乡会对于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均极为重视,对学校的创办,教学内容和设置均有独特的见解和重视。同乡会除了直接创办中小学外,还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和贷学金来鼓励和支持同乡会人士完成学业并努力取得优秀成绩。1921年,同乡会支持留法宁波学生,
36、首开助学金之先河。19世纪30年代,因设立四明大学的计划未成,同乡会于1934年设立四明大学奖学金,用来奖励那些成绩优秀、品行端正、体格健全的甬籍学子。1941年同乡会设立了奖学金,以奖励贫困同乡子弟求学。1942年,同乡会又设立了贷学金,分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组,为考试合格的贫困学子提供学杂费。同时,同乡会还在中小学为贫寒学子设置免费生和减费生。这些学务活动“不仅有益于提高旅沪同乡后代的文化素质,而且开创了中国民间教育基金制度的先河。”6同乡会创立的众多奖助学金和贷学金,为促进优秀宁波学子努力学习,促使贫寒宁波籍学生正常学习并取得较好成绩提供了经济上的条件。此外,同乡会还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文化的
37、普及和教育的进步。随着各小学的先后创立,“同乡会本身变成了一个教育机构,每周提供一系列以科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主题的讲座。7”同乡会还设立图书馆和阅览室,举办演讲会和讲座,创办会刊以普及文化知识。同乡会于“1922年迁入自建会所后,就于三楼专辟房室,办起了图书馆、阅报室。”8从19271甬同乡会历年会务之报告N申报,1924362曹骏近代上海宁波帮的经济与组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4)1463宁波同乡会募捐消息N申报,19188124宋钻友民国时期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社会关系初探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3)1625陈厥祥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
38、7,516虞和平清末以后城市同乡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3)777BRYNAGOODMANNATIVEPLACE,CITY,ANDNATIONREGIONALNETWORKSANDIDENTITIESINSHANGHAI,18531973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5,2298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43年起“在会所内为同乡举行通俗演讲会,聘请社会各界名流来会演讲。抗战时期停办,但1944年后又以道德讲座的形式开讲,向同乡灌输道德
39、知识,以期乡人能于民族危亡之时,不致失却中华民族国格族性。”1演讲的内容丰富多样,“从1921年6月到1923年1月期间共举行50多场演讲的内容来看,其中涉及科普知识、卫生常识、社会常识、教育知识、商业知识、国际形势等等各个方面”2。同乡会于1921年开始编行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刊,“在向同乡汇报会务情况的同时,也借此普及现代科学文化和社会知识,以期提高同乡的素质。”3二、办学成绩、办学特色、社会评价(一)办学成绩1重视普通教育,创建大量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913年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公学成立后成效不错,同乡会于1918年建议“就甬人聚居繁盛之处,分设小学校,并就将来新筑会所兴办商校,以争学问于世界。
40、4”在随后召开的宁波同乡会募捐团大会上,“提议新会所内设立商业学校,经众讨论,全体赞成,决议将来新会所内准设立商业学校,以造就同乡子弟蔚成商界人材。5”同乡会人士踊跃捐款以助学校之创立。除了创办小学外,同乡会还意识到了中学的重要性,提出“同乡会急于兴办之事业,为义务学校,使我甬商人多得教育,而于商务上得有进步,尤望以后多办此种学校。非但义务学校,此后尤当兴办中学,以培养我甬子弟。6”1920年,同乡会总务董事方椒伯,提出筹办教育事业计划书,提出办学计划,“宜分期进行,第一期,先设单级小学五所,每校学额一百名。(地点)英界、法界、美界、南市、闸北。第二期,设初等小学校五所,地点,同上。第三期,设
41、高小学校二所,用多级制,兼备膳宿,地点南市、北市。第四期,设甲种商业学校一所,(地点)择僻静处。以上分期进行,使学生得逐期升级,而经费亦堪逐渐筹备,无窜等之虞。”7方椒伯提出分四期办学,分别为单级小学、初等小学、高小和商业学校,分级而成,以使学生能够逐其升级并使经费充足。计划书对于聘请学务主任,教科1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5862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63于珍,金林祥近代上海同乡组织的移民成人教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74
42、宁波旅沪同乡会宣言书N申报,19188165宁波同乡会募捐团大会纪N申报,19188186宁波同乡会征求会宴会纪N申报,19204177甬同乡会董事筹办教育计划N申报,1920654划一,经费及其募集方法均有详细计划。由此计划可见,同乡会在筹办教育方面的雄心和全局计划。根据此计划,同乡会改组和新创而成四所学校,分别为第一至第四小学。1921年同乡会又于南市建成了第五小学。当年,同乡会新会所开幕时,方子卫发表演说指出“普及教育为立国最要元素,欧美各国能够到今日地步,即普及教育的结果。1”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今日有五公学,将来而十而百而千,非但有十百千,而且自小学而中学而大学,使吾民得受高等教育
43、。2”同乡会先后设立五校,虽然解决了众多旅沪宁波学生的入学问题,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众多学生的要求。1922年五校开学后,“学生异常发达,超越定额之半。限于校舍无法容纳,经将教职员卧室迁让,改作教室,仍患人满。3”同乡会“因限于学额,以致向隅者颇不乏人。兹闻该会理事事务监学务董事诸君,自明年起,拟组织校董会,筹集学款,在南市法界提篮桥等处添设数校,以便就近同乡就学。4”公学校员会“议决考察学生成绩方法及施行新学制、添办第六公学问题。5”1922年第六小学成立后,同乡会又“预备创办义务小学暨诗文社、科学研究社各项6”,“区区六校尚无大补于实际,该会正拟筹集经费,绘图扩充7”。1924年,“一至开学
44、,报名者仍络绎不绝,教师以无法安插,只得婉词拒却。揆诸情势,殊有添办之必要。8”因此7月召开的理监事联席会议通过扩充义务学校案,公决“下学期在闸门宝山路附近,添置宁波旅沪第七公学一所。9”第七小学如期成立。1926年,因“虹口一带同乡甚多,所设势难充分容纳同乡子弟。10”决议添设第八小学并按时成立。1927年同乡会改组委员制后,“对于会务力图发展,其已决定者,添设第九公学于闸北青云路恒裕里,第十公学于劳合路宁波里11”。1928年同乡会筹备第九和第十公学时,因教学需要,同乡会又提出,“宜附设夜校,使失学者得以补习。若为深造工商业之人才计,又宜于相当地点设立中等职业学校,授以工商学之知识,藉图其
45、远者大者。12”1929年4月同乡会举行的常年大会上通过了邹福庆提出的1宁波同乡会新会所开幕纪N申报,19215162宁波同乡会新会所开幕纪N申报,19215163宁波同乡会近闻N申报,19222134集会汇闻N申报,1922115宁波同乡近讯N申报,1922736宁波旅沪学会聚餐会纪N申报,192212117宁波旅沪六校之发展N申报,1923358甬同乡会历年会务之报告N申报,1924369甬同乡会讨论三要案N申报,192472510各同乡会消息N申报,19267611宁波同乡会筹备征求会N申报,19282412宁波同乡会征求会员大会宣言N申报,1928285在会内创办英文夜校案1。1929
46、年6月举行的第八次执行委员会通过开办中等商业学校及平民夜校的议案2。1931年颁布的章程正式规定,各小学一体附设同乡问字处,各小学酌设民众夜校。1935年,同乡会召开会员大会,会员董世庭提议,设立补习夜校案,校董会办理多数通过。31931年,同乡会“为提高民智,扫除文盲起见,遵照市党部社会局训令,开办识字学校4”,创立三所识字学校,分别为一四零、一四一、一四二校,分设于第一、四、十小学内。同乡会所创识字学校在文化普及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其询问或指导范围包括“(1)询问字音字义(2)询问短句或成语的意义(3)请求解释文件的意义(4)请求指导相当的读物。5”凡是宁波同乡均可询问或请求指导,这对于提
47、高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和认可。1947年同乡会设立同乡会商业职业学校,主要用来旅沪宁波同乡会子弟补习商业及文化知识。从而,“为陶冶同乡子弟,以生活必要之知能,使其有一技之长,一艺之能,即或无力更求深造,亦足以自立为人。6”此外,同乡会还创办了宁波七邑教养所,对有劣迹的宁波闲杂人员和流落外乡的宁波同乡提供教育,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宁波旅沪同乡会创办的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学校名称创办时间校址7首期人数8学校类型备注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1913年美租界七浦路百七十余人9小学原名宁波旅沪公学,1920年改此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二小学1920年虹口邓脱路百四
48、十人小学初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二公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三小学1920年法租界打铁浜八十余人小学初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三公学,1928年改此名1宁波同乡会举行常年大会N申报,1929422甬同乡会昨开委员会N申报,19286123甬同乡会昨开会员大会N申报,19355204宁波同乡会设立识字学校N申报,1931645宁波宁波旅沪同乡会同乡问字处办法J宁波旅沪同乡会月刊,1931(7)366本会筹募教育经费启J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刊,1947(5)77为创办时校址,对于今后搬迁状况未作叙述8数据来源均为申报9为1920年改成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时人数6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四小学1920年浦东陆家嘴百三十余人小
49、学初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四公学,1930年改此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五小学1921年南市大东门50余人小学初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五公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六小学1922年大东门浙宁会馆近百人小学初名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六公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七小学1924年闸北组七十余人小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八小学1926年虹口小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九小学1928年闸北青云路恒裕里五六十人小学前身为1925年的恒裕学校,1928年由同乡会接办,改名为第九公学,1930年改名为第九小学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十小学1927年劳合路宁波里75人小学一四零校1931年七浦路识字学校设于第一小学内一四一校1931年浦东识字学校设于第四小学内一四二校1931年劳合路识字学校设于第十小学内安心中学1946年中学宁波同乡会商业职业学校1947年西藏中路初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