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60KB ,
资源ID:2361613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3616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全集.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全集.doc

1、1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应用农药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方法。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一样,都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化学防治的优点:高效(用量低,每亩有效成分用量可低于 1 克) ;防效高(杀虫剂一般高于 90%,杀菌剂高于 70%) ;速效(杀虫剂药后几小时即可见效) ;使用方便、适应性广;节省劳动力(特别是除草剂) ;经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 1:5 10) 。1970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Borl

2、ang 说:“ 我们优先要考虑的是吃饱并保持健康,为此必须有农药,没有农药,全世界一半人口将挨饿”。化学农药引起的问题:农药是人类有意识地投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毒物质。因此,必须对其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高度重视。1962 年,美国海洋科学家卡尔逊(R.Carson)在她的著作“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中首次报道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寂静的春天是一座丰碑,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环境保护的开端。由于它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被列为“改变美国的书”之一。 “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

3、”(戈尔- 美国副总统) 。在寂静的春天中,作者主要是关注农药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1996 年,美国科学家 Colbor 在“Our Stolen Future”(痛失未来)一书中,将农药归为“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激素的危害与其他化学毒物不同,痕量的环境激素就可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就是环境激素为什么更可怕的原因所在。1、 “3R”问题:1)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resistance)。所有生物都存在着对农药产生抗性的潜在能力。抗药性可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用药量增加,缩

4、短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加重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等;2)害虫的再猖獗发生(resurgence)。农药大量杀伤害虫的天敌,导致害虫失去自然的天敌控制作用,引起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更加严重,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农药残留(residue) 。农药使用后残留于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生态。2、 “三致”问题:指农药对高等动物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由于加强了农药的毒理安全性评价研究,目前使用的农药品种基本上不存在“三致”的风险。3、 “急性中毒”问题:我国每年有 10 多万人农药中毒,死亡人数近万人。生产、运输过程、 使用过程(缺乏保护措施、环境条件) 、农产品中的残留(高毒品

5、种、不按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准则使用) 、误服(农药产品包装越来越像食品包装) 、自杀(有机磷、百草枯) 。4、药害问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对农作物的伤害,导致农作物生长受抑制、落花落果等,甚至绝收。除草剂的药害问题最为突出。农药的定义与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第一,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林、牧、渔业中种植业的有害生物;第二,防治仓储有害生物的;2第三,调节植物生长的;第四,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如

6、水果保鲜剂) ;第五,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养殖业中的动物生活环境的有害生物(如蟑螂、蚊虫、苍蝇、老鼠等的防治药剂) ;第六,危害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如白蚁防治药剂) 。以下几类药剂不属于农药: 用于养殖业防治动物体内外病、虫的药剂属于兽药; 为农作物提供常量、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品属肥料; 用于加工食品防腐剂; 用于杀灭人或畜禽生活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药剂属卫生消毒剂。假农药:以非农药冒充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说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劣质农药: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失去使用价值;混有导致药

7、害等有害成分的。农药名称:农药名称分为化学名称、通用名称、试验代号等化学名称:指农药有效成分的化学名称,是根据化合物命名原则来确定的。较复杂,除登记材料外,一般不必采用。通用名称:为了便于交流,由专门机构拟定和颁布的农药有效成分的名称。包括中文通用名和英文通用名。中文通用名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拟定颁布。在产品说明书、试验报告、登记材料等都必须使用我国认可的英文、中文通用名。我国从 2008 年 7 月 1 日起取消农药的商品名。在农药产品标签上必须显著标出农药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但经注册的商标可以标出。农药产品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1)有效成分含量(固体制剂用质量分数%表示,液体制剂用质量分数

8、%或质量浓度 g/L 表示;2)通用名称;3)剂型名称。如 2.5%溴氰菊酯乳油。混配剂:1)单剂有效成分含量之和; 2)两单剂名称的第一个字,含量高在前;3)剂型名称。如 40%辛阿乳油( 39.5%辛硫磷+0.5%阿维菌素) 。农药的分类:农药品种繁多,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必须对农药品种进行分类。 根据原料来源分类无机农药:石灰、硫磺、硫酸铜、磷化铝等有机农药:天然有机农药(生物源和矿物油农药) 、人工化学合成农药 根据作用对象分类 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除草剂:用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杀螨剂:用来防治蛛形纲中有害种类

9、的化学物质。 杀鼠剂:用来防治害鼠的化学物质。 杀线虫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化学物质。3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杀软体动物剂:用来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治疗性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植物或发病以后施用,可抑制病菌生长或致病过程,使植物病害停止发展或使植株恢复健康的药剂。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1、输

10、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植物的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2、触杀性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 ,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3、选择性除草剂: 即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对杂草有效而对作物安全的药剂。 4、灭生性除草剂: 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 5、土壤处理剂:施用于土壤,对杂草起封杀作用的药剂。6、茎叶处理剂:施用于杂草茎叶而起杀草作用的药剂。农药的毒力、毒性与药效:任何化合物对于生物体来说都是有毒的。判断一种化合物毒性大小,必须以剂量来衡量。剂量是毒理学的第一重要的概念。任何化合物对生物的致毒效应都与剂量有关。农药的毒

11、力、毒性和药效都是用剂量来衡量的。毒力:是衡量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生物所具有的内在致害能力。毒性: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杀能力。毒力和毒性只反映农药与生物之间的直接关系,而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毒力和毒性必须在室内一定的控制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等) ,采用精确的器具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标准化培养或饲养的供试生物群体进行测定,作为评价或比较药剂对有害生物的毒力或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大小的标准。毒力和毒性的大小常用致死中量(杀死供试生物群体 50%个体所需药剂的剂量, LD50,单位为 mg/kg)或致死中浓度(杀死供试生物群体 50%个体所需药剂的浓度,

12、 LC50,单位为 mg/L) 。 药效:衡量药剂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在各种环境因素下,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效果。也称防治效果。药效是在田间条件下测定的,对指导生产防治更具有实际意义。药效的表示方法一般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种类等而不同,常以调查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作物受害程度、产量等评价药效大小。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测试农药的毒性主要用大白鼠来进行,毒性大小用 LD50 表示,单位为 mg/kg。农药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高等动物体内而引致中毒。从消化道进入称为口服毒性,从皮肤进入称为经皮毒性,从呼吸道进入称为吸入毒性。高

13、等动物农药中毒类型: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类型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这主要根据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类型来划分的。1、急性毒性指对动物一次大剂量给药或 24 小时内多次给药后,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甚至4死亡。一般以 24-48 小时受试动物的 LD50 表示。急性中毒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抢救,即有生命危险。2、亚急性毒性指农药对动物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害作用。 试验的给药时间 1-4 周(口服) 21 天(经皮 ) 3-4 周(吸入)。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迟发性毒性-

14、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 8-14 天出现的症状(有机磷杀虫剂)3、亚慢性毒性高等动物连续接触一定量的农药,经一定时间后,才表现出中毒症状的现象。动物测定,一般需要 3 个月以上的时间,观察各种生理生化指标来确定4、慢性毒性农药长期低剂量对高等动物作用后,所产生的毒害作用。慢性毒性测定,主要是对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项目做出判断。一般用微量农药长期喂养,1-2 年,观察 4 代以上,来鉴定农药对当代和后代的影响。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为了便于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必须对农药产品进行毒性分级。农药产品的毒性分级决定了农药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者对其的注意程度,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如果农药的毒性

15、分级标准定得过于严格,将限制许多农药产品的使用范围,影响其生产、使用和销售,甚至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药行业的发展。但如果农药分级标准定得过松,就会造成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者对农药的毒性意识淡薄,甚至将一些高毒、剧毒的农药产品不合理地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而引起人畜中毒。我国根据农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来分级。我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卫生部)给药途径 (高毒) (中毒) (低毒)大鼠口服 (mg/kg) 500大鼠经皮 (mg/kg24h) 1000大鼠吸入 (g/m 3h) 10我国农药毒性分级存在的问题:1)在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中农药分级标准不统一。卫生部分 3 级(高毒、中毒和低毒)

16、 , “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分 5 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 ,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案”国家标准则分 4 级(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 ;在“农药包装通则”国家标准中,要求农药产品的包装箱按“剧毒” 、 “高毒” 、 “有毒”和“有害”进行标示。这样,将会给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者带来许多麻烦。2)农药毒性分级没有明确是以原药或是以制剂来分级,不利于农药管理。比如,在“农药管理条例”中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瓜类、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 ”,但不明确是指原药还是制剂。如按这样的规定,阿维菌素等高毒原药就不能用于蔬菜等作物。鉴于我国农药使用者的防

17、范意识比较差,应加强剧毒和高毒农药管理,建议毒性分级以制剂为主,原药为辅,当产品与原药毒性不一致时,要求同时标明产品和原药的毒性级别。3)农药毒性分级依据和方法不够完善。没有明确当农药产品的口服、经皮和吸入毒性不在同一等级时,以及不同性别试验动物毒性差别较大时,如何定级。建议按最高一种毒性定级。农药对作物的药害:农药施于作物后,由于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药害。药害是农药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它不但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死亡,也常常引起农民与农药企业和农药经销商之间的纠纷。如果有关部门对药害事故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群体事件发生。因此,农业技术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药对作

18、物的药害。5药害类型:按发生药害时期可分为:1)直接药害,即施用农药对当季作物造成药害;2)间接药害,即施用农药使邻近敏感作物受害。长效除草剂使下茬敏感作物受害或在前茬作物使用的农药残留造成本季作物受害。按症状性质可分为:1)可见药害,即可从作物形态直接观察到药害症状;2)隐性药害,即作物的形态无明显症状,但最终产量、品质受影响。药害症状:大致有 5 类:1)发育期改变。出苗推迟,生长受抑制或分蘖、开花、结果、成熟的时期推迟;2)缺苗。种子不能发芽或出苗后枯死;3)颜色变化。整株或部分组织颜色发生变化,如失绿、白花、黄花、斑点、叶片变褐色、根变褐、果实着色受阻等;4)形态异常。分生组织异常、植

19、株扭曲,叶片、花芽、果实、根畸形等;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药害原因:主要与农药品种的理化性质、农药质量、使用技术、作物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有关。药剂因素:农药质量差、混入有害杂质、有效成分分解成有害物质。技术因素:1)过量施药、不均匀施药、重复施药等;2)农药混用不当;3)选择施药方法不当;4)药剂漂移;5)土壤残留; 6)误用;7)施药器械清洗不当。作物和环境因素:1)任意扩大施用作物,用于敏感作物产生药害;2)品种差异,统一作物某个品种对药剂敏感而产生药害;3)不同生育期对农药敏感性有差异,施药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药,均会发生药害;4)环境条件不同会改变作物对农药的敏感性。在不利于作物生

20、长条件下施药,均有可能产生药害。药害诊断与药害事故处理:农业技术部门在接到药害投诉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考察现场,详细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包括药剂品种、使用剂量、施用时间、施药方法、施药器械、作物品种、作物生长情况、施药时的气候条件,农田周边的环境条件,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注意区分农药引起的药害与植物病害(主要是生理性病害和病毒病害) 、肥害、大气污染(二氧化硫、酸雨等)等症状的区别,必要时在完全控制条件下,在温室或田间小面积进行药害再现试验,结合作物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进行判断。在确定药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明确责任方,进行损失评估,提出药害补救措施,最后形成药害鉴定报告。农药的起源与发展:20

21、世纪 40 年代前 主要利用植物性和矿物性物质进行化学防治。19 世纪中期,三大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和烟碱成为世界性商品。19 世纪末,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广泛应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 随着 DDT 的发现和应用,农药进入了有机合成的发展阶段,并出现了农药工业。1874 年,瑞士,Zeidler 合成了 DDT 1939 年,Muller 发现 DDT 杀虫活性1948 年,Muller 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农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解决农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杀虫剂的发展里程碑的品种DDT有机氯类( 40 年代)对硫磷有机磷类(50 年代)克百威(呋喃丹) 氨基甲酸酯

22、类(60 年代)溴氰菊酯(敌杀死)拟除虫菊酯类(70 年代)6吡虫啉新烟碱类(90 年代)氟虫腈(锐劲特)吡唑类(90 年代)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鱼尼丁受体抑制剂(21 世纪)生物源杀虫剂:印楝素、苏云金杆(BT ) 、阿维菌素杀虫剂的三大支柱: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现状:1、高残留的品种已被淘汰:有机氯;2、高毒品种不断被取代: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 5 种高毒有机磷品种被禁用;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以前我国农药产品结构的三个 70%现象(70%农药为杀虫剂;70%杀虫剂为有机磷品种; 70%有机磷为高毒品种)得到根本改变。3、由杀生性向非杀生性发展

23、:控制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化合物、生物源杀虫剂受重视4、新的作用靶标不断被发现,新的化合物也不断被开发出来;5、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杀菌剂的发展 杀菌剂的发展相对比杀虫剂和除草剂慢。目前,有近 300 个杀菌剂品种。20 世纪 70 年代前,只有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福美双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内吸性杀菌剂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前只能于病原物侵入前使用药剂进行保护的用药技术,可以在病害发生后起到治疗作用,有效控制了一些重要植物病害的流行危害。如:乙膦铝 甲霜灵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相继开发出一批超高效的杀菌剂。如丙环唑(敌力脱) 、烯酰吗啉(安克) 、氟菌唑(特福灵) 、氟硅

24、唑(福星) 、嘧菌酯(阿米西达)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爱苗) 。由于专一性很强的内吸性杀菌剂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非常突出。采用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可延缓抗性发展和延长内吸性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除草剂的发展40 年代 ,2、4-D 用于大豆除草,从此,除草剂工业迅速发展。70 年代以来,由于 1)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除草剂需求大;2)除草剂的研发来自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小;3)转基因的抗除草剂作物品种(主要是抗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广泛应用。因此,除草剂的用量增长最快,已超过杀虫剂。1971 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出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是除草剂的重大突破。80 年代后相继开

25、发出超高效、高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磺酰脲类,每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 1 克;精恶唑禾草灵(威霸) 、精吡氟禾草灵(高效盖草能) 、啶嘧磺隆(秀百宫)等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啶嘧磺隆甚至可以杀除草坪上的杂草,而不伤害草坪。90 年代以后,除草剂安全剂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如丙草胺+解草啶(扫弗特) ,用于水稻直播田。农药的发展方向:1、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开发是主攻方向。2、农药剂型朝着有利于环境的方向发展。水基化(由于乳油中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已于 2009 年起不再审批乳油产品项目) 、粒状化和省力化是农药剂型的主流。3、大力发展高效药

26、械。我国落后的农药施药器械造成农药的大量流失(农药利用率低于 40%) ,严重影响防治效果和污染环境。开发和推广高效药械的应用是当务之急。7第二章 农药剂型加工和施用方法定义: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原药一般含有有效成分、异构体和杂质。固体原药称为原粉,液体原药称为原油。制剂:经过加工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制剂一般包含原药和助剂。剂型: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农药加工形态。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等。一种剂型可以制成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品(也就是农药制剂) 。助剂:在农药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用于改善药剂的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称为农药助剂。助剂本身一般并无生物活性,但能明显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在某些情

27、况下,助剂对药效的发挥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剂型加工要求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类型的助剂来实现剂型加工的要求。农药加工的必要性:1)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兑水使用。经过加工的原药,才能兑水使用;2)单位面积所需的农药量很少,未加工的农药很难在大面积上均匀撒施。经过加工可提高药剂的分散度,有利于均匀撒施;3)农药经过加工后,可改善其理化性质,便于使用、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其对靶标的粘着性、穿透性,从而提高药效;也可提高药剂对人畜、作物的安全性。助剂的种类及性能填料:固态农药剂型(可湿性粉剂、粉剂等)加工时,为调节成品含量和改善物理性状而配加的固态物质,如滑石粉、高岭土

28、、陶土、硅藻土等。填料一方面可以作为原药的稀释物,提高原药的分散度;另一方面可作为原药的载体,使原药便于机械粉碎。但也常被不法分子用于假冒农药加工。溶剂:用于溶解农药原药的助剂,如甲苯、二甲苯等,主要用于乳油加工。由于甲醇价格便宜,也常被当作农药的溶剂,但由于甲醇易吸水,很容易导致有效成分分解和破坏乳油的乳化性能。表面活性剂: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并显著降低液-液或液- 固表面间界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是农药助剂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包括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粘着剂等。润湿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药剂易于被水润湿的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可使不溶于水的药剂

29、表面被水润湿而分散悬浮于水中,提高药剂用水稀释后在药液中的悬浮率;也可使药液喷洒到靶标表面上易于液珠的展布,从而提高药效。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油/水) ,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地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液,起这种作用的助剂称为乳化剂。主要用于配制各种乳油、浓乳剂等。分散剂:可提高或改善药剂分散性能的助剂。分散剂主要是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来阻止固- 液分散体系中药剂粒子的聚集,使制剂不凝结,或提高药液的悬浮率。主要用于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微乳剂、水乳剂等剂型加工。8增效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与药剂混用时,可大幅度提高药剂的毒力和药效的助剂。农药剂型及其性能:

30、目前,已开发出的农药剂型有 60 多种。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是农药的四大基本剂型。这些剂型应用时间长,范围广,产量大,但这些传统剂型存在着不少缺点。因此,开发新型环保剂型在克服传统剂型的缺陷,延长农药老品种的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1)水基化。近年来,对农药制剂中使用有机溶剂的限制日益严格,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有被禁用的趋势(在欧盟已被限用) 。我国已于 2009 年起不在审批新的乳油产品项目。因此,以水部分或全部代替乳油中有机溶剂的剂型越来越受重视。如浓乳剂、微乳剂、水乳剂等。2)粒状化。传统的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在生产和使用时存在飘移问题,液体剂型存在不便于包装和

31、运输的问题,剂型的粒状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近年来兴起的干悬浮剂和水分散性粒剂。3)省力化。省力化的剂型可以不用施药器械,施用效率高。如撒滴剂、泡腾剂。这些剂型只需徒手定点将药剂撒施(每亩 8-10 个点) ,药剂就可以依靠优异的分散性能,均匀地分布于田间。主要的农药剂型:1)乳油。是目前大多数杀虫剂的主要剂型。主要由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等成分混合而成。具有药效高(耐雨水冲刷,渗透性强,持效期长,是目前药效最好的剂型) ,使用方便(可按任意比例兑水稀释成乳浊液,供喷雾、毒土、拌种等使用) ,易加工、耐储存等特点。技术质量指标主要有外观性状(均相透明,无浮油无沉淀物) ,乳化性能和乳浊液的

32、稳定性等。2)可湿性粉剂。大多数农药均可加工成可湿性粉剂,特别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品种。杀菌剂以可湿性粉剂为主。主要由原药、填料和润湿剂等组成。特点是使用方便(兑水成悬浮液,可供喷雾、毒土、拌种等) ,不需有机溶剂,但药效一般。质量指标主要有粒度、润湿性能、悬浮率等。3)颗粒剂。由原药、载体和助剂加工成的粒状农药剂型。具有使高毒农药低毒化,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很多高毒农药品种都加工成颗粒剂。4)水分散性粒剂。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悬浮液的粒状农药剂型。5)悬浮剂。固体原药分散、悬浮在含有多种助剂的水相介质中,能流动的高浓度粘稠剂型。具有粒度细,悬浮率高,药效好,制剂臭味小,无有机溶剂,使用

33、方便等特点。6)种衣剂。种衣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剂型,通过改地上施药为地下用药,改田间施药为播前用药,可减少药剂流失,提高药剂利用率,最突出的优点是对作物苗前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好,既能省工省药,又能保护天敌,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种衣剂的配方是根据种子类型和防治对象而定的,另外添加一定量的粘着剂,使种子处理后药剂在种子上形成要膜。 农药的施用方法:为了把农药施用到靶标生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是科学使用农药的重要环节。农作物上防治病虫杂草所需要的有效药量很少,但要求分布均匀。我们应根据有害生物的特点,作物的种类、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药剂和剂型的性能,选用适当的施用方法,才能把少量的农

34、药喷撒均匀,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并且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有益生物的危害程度。1、喷雾法用喷雾器械将液体药剂雾化并均匀覆盖在靶标生物上的方法。喷雾法是农药最常用的施药方法。可供喷雾使用的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水剂等。9这些剂型需要兑水稀释成乳浊液或悬浮液后,才能供喷雾使用。油剂、超低容量油剂不需兑水稀释,可直接喷雾使用。喷雾的器械:液力喷雾机具;风送液力喷雾机;气力喷雾机具(背负式气力喷雾器,手动气力喷雾器) 。最常用的是背负式气力喷雾器。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药剂防治失败,主要是喷雾质量不好所致。喷雾质量就是药液在田间是否分布均匀,喷出药量有多少击中靶

35、标。喷雾质量的好坏最终由防治效果反映。1)器械方面:药液的雾化是靠喷雾器械来实现的,雾滴大小与器械的压力,喷孔的孔径等有关。雾滴过大,易造成分布不均匀,引起药剂流失;但雾滴过细,则易发生飘移,减少靶标上药剂的沉积量。我国的喷雾器普遍存在雾化差,易漏液等问题,提高改善喷雾器的质量,可使我国的化学防治水平显著提高。2)喷雾量:从技术发展看,工业化国家在 20 世纪中期就已从大水量粗雾喷洒向细雾喷洒发展,先后发展出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以及静电喷雾法等先进喷洒技术。施液量从每公顷600 升逐步降低到100 升、50 升乃至600 升的大水量粗雾喷洒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弊端是: (1)药液流失

36、量极大,在手动喷洒状态下流失量一般在 7080,若喷洒很粗放,甚至超过80。不仅损失大量农药,浪费了水资源,并且造成药液对土 壤、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2)工效很低;(3) 劳动量大,目前我国生产的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药液装载量为15 升,装机重量近 20 公斤,一般弱劳力难以承受。因此,我国应尽快推广采用低容量细雾喷洒技术,逐步淘汰大水量粗雾喷洒机具,并相应地引进和发展小型便携式低容量细雾喷洒机具。这是我国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和任务。2. 喷粉法喷粉法所需的药械是喷粉机,所用的剂型是粉剂。喷粉法在南方应用较少,主要在北方缺水的地方应用,如在棉花、森林上。山上经济林木病虫害防治,由于缺少水源

37、,也可以考虑用喷粉法施药。喷粉受风和上升气流影响很大。一是影响药效,二是增大污染。最好在早上有露水、无风田、条件下作业。3. 撒施法就是将药剂(大部分剂型都可用于撒施)与泥沙配成毒土,直接用手将毒土像撒肥料一样撒入田间。主要用于防治杂草(芽前除草) ,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也可利用药剂的内吸性,防治地上害虫。应用撒施法要做到施药均匀,否则易产生药害,影响出苗或使作物生长不良。毒土用量 10-20kg/亩。做毒土的泥沙,要注意湿度。施药要戴手套。4. 熏蒸法在密闭或半封闭的条件下,以气态药剂防除有害生物的方法。常见的有仓库、温室、土壤以及荫蔽的作物(甘蔗后期)熏蒸。一般用烟剂或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进

38、行熏蒸处理。5. 种苗处理法在种子播种前或苗木移栽前,用农药处理种子或苗木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经济、省药、省工,操作安全。10主要应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地上害虫,土传病害和种子带菌病害。很多剂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可用种苗处理法。种衣剂则是专门供种子处理用的剂型(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药膜) 。要注意药害、种子发芽率。6. 土壤处理法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喷雾、喷粉、撒施等)将药剂施于土壤的一种方法。应用:除草(封杀) ,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主要是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和我们在进行化学防治时,怎样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

39、农药的药害和对农产品安全、环境的影响。如何提高药效?影响药效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药剂,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实际上,药效就是药剂,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采用化学防治时,必须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充分掌握药剂的性能特点及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规律,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做到科学合理用药,才能获得好的防治效果。一. 有害生物的特点与合理利用(一)对症下药,适法施药首先要弄清楚防治对象在分类上的地位,然后依据种,属的特点来选择药剂和施药方法。就药剂本身而言,其防治范围是有限的,所谓的广谱性也是相对的,专一性农药的使用范围更有限。所以,要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类来合理选用药剂,要根据药剂的特性和药剂的作用方式来选择施用方法。1. 害虫方面主要是根据害虫的种类特点,结合口器类型,外表质地和发生为害习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选用适宜的药剂和施用方法。一般来说,不同类群的害虫,其有效防治药剂是不一样的。只有选用正确的药剂品种和适宜的施药方法,才能取得好的防效。如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等)只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蚜虫、飞虱等)有效;抗几丁质合成类药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甲氨基阿维菌素对夜蛾类害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特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