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有哪些?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 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率和死
2、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二、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 2 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 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 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
3、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家庭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除按照“个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的方法做外,家庭所有成员还要做到如下十点: 1、间使用过农药的蔬菜要在用药 15 天后才采食; 2、所有蔬菜先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以上并反复冲洗后再食用; 3、腌制食品时不投亚硝酸盐等防腐 剂或色素,家中不存放亚硝酸盐,以防不慎而误食;腌菜时选用新鲜菜、多放盐,至少腌 30 天以上再食用; 4、农药、化肥、柴(煤)油、灭蚊(蝇)剂等有毒、有害物品不放在粮食仓库里,而且要关锁好,不让小孩接触到,以防造成意外污染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按板需保持清洁干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
4、应分开使用。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 6、正确烹调加工食品。隔夜食品、动物性食品、生豆浆、豆角等必须充分加热煮熟方可食用。 7、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如果超过 3 个月最好不要食用。 8、不要采集、购买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 9、在外面吃饭,尽量不要到无证饮食场所。 10、家庭自办宴席时,主办者应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并临时隔离加工场地,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四、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因素有:
5、1、 不适当地冷藏食物( 冷藏温度不够); 2、 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 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 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 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 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 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 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 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怎样进行急救?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
6、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 1 至 2 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 20 克 ,加开水 200 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 100 克,捣碎取汁用 200 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 30 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 20 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 15 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 100 毫升,加水 200 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 30 克、生甘草 10 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