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脚本 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暨总规修编 三亚 崖城,一座 堪称“两千年建制史,八朝州郡治所” 的南海古城,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于 2007 年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挂牌,重新迎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 上篇 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规划背景 2007 年 5月 31 日 ,崖城 被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授予 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这是海南省首批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填补了海南省此项空白。 作为中国最南的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海上边陲重镇的重要代表,其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品牌吸引力毋庸置疑。 近来, 世界旅游组织指 出,世界遗产地的文化旅游预计将会成为增长最快的旅游产业之一 。
2、在三亚旅游从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向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式旅游发展的 过程中,崖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必 将为三亚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三亚继美丽文化、时尚文化之后, 传统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龙头。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机遇的背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带给我们的还有沉甸甸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明确规定: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 1 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 市、县人民政府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直接责任 。 按照条例要求, 2008 年 8 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三亚市名镇管委
3、会委托,开始进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及概念性城市设计的 编制 工作。 二、工作方法 我们的工作按照以下方法和框架展开。 即文化挖掘 -案例研究 -规划措施 三、文化挖掘 我们仔细研读了崖州志、正德琼台志、崖州史话、三亚史迹叙考等历史文献,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入户调查、座谈,深入挖掘崖城镇域范围内丰富的文化遗产。经考证提炼,将崖城历史文化特色概括如下: 琼崖边邑古风悠长 名仕贬谪天 涯道远 儒道佛学文化深厚 海上丝路商贸名港 热带田园山环水绕 棉纺故里贡品丰饶 民族融合黎汉友好 红色革命英雄辈出 1. 琼崖边邑古风悠长 崖城位于南海之滨,境内拥有大弄遗址、二弄遗址等 7 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
4、,是继落笔洞后三亚境内重要的古人类活动 见证 ,将崖城 境内 人类活动 历史 定格在 近 1 万年前。自汉武帝设珠崖郡始,历朝多次在此设州、县等行政首府,是琼南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平等地的炮台遗址更彰显了崖城作为 南国要疆 、 边陲重镇 的重要地位;清代时,崖城已被作为政府开发南海诸岛的重要基地,林缵统等多次从此出发,至 南海诸岛宣示主权。崖城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见证。 崖州古城建设经历了 宋前的水南古城、 宋庆元四年 宁远河北的 土城 及南宋末年 两拓城址 ,最终形成了现存的这 座周长约 1770 米,面积约 20 公顷,拥有三座城门、月城和护城河,形制完整的城池
5、。古城内 “三通、四漏、七转、八角 ”,对研究我国海南地区城市建设规制具有重要价值。 2. 名仕贬谪天涯道远 由于崖州地处天涯,自唐代至元代,贬谪至此的朝廷官员有 30 余人,仅皇子、宰相、内阁大臣就达 14 人 ,如:唐相李德裕、卢多逊 等 。 贬谪官员到崖州后多人被崖州美丽的风光和淳朴 的民风所打动,言传身教,传播中原文化,加上 周康阝、毛奎、范云梯等名宦、钟芳、林缵统、何秉礼等明贤 的悉心治理,逐渐形成了极具琼南地方特色的“天涯文化”,这是中国边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三亚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3. 儒道佛学文化深厚 崖州孔庙是我国最南的孔庙,其位于古城中心,与南城门 文明门处在同一轴线上,
6、直指南山, 尊经阁于同治 11 年曾置于南城楼上 ,儒学在城市中如此高的礼遇除曲阜外中国古城中仅此一例。除 学宫 外,崖城还建有若干书院(如鳌山书院、保平书院等)、私学(如三姓义学等),形成 中央 -地方 -民间 三级、 极为 完 整 的教育体系。 在此基础上,崖城形成了尊礼重教的优良传统,还金寮等礼教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 崖城还拥有 南宋 时 由毛奎开辟的小洞天 ,这是 中原地区道家在海南岛发展的重要见证 ,至今 仍为三亚重要道家文化景区 。 崖城 佛教发展的历史则可上溯至唐朝。著名高僧 鉴真第五次东渡漂至崖州,在大疍港上岸后晾晒经书,留下晒经坡遗址 。 鉴真此后在崖州传道一年之多,修缮、重
7、建并住持大云寺,崖州成为琼岛佛教中心 。此外, 城西 迎旺塔旁还曾有 清代所建佛寺 广度寺。现代新建的 南山寺 则是 当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文化寺院 。 4. 海上丝路商贸名港 宁远 河入海口的大疍港为古代中国最南端的天然良港 , 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 。 曾在大疍港出土的大量陶瓷文物 彰显出其昔日商贸的辉煌。 大疍港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贸易、海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 5. 热带田园山环水绕 崖州志记载:崖州居琼极南,其地多高山大林。左据回风之旋,右揖龙栖之险。南山雄压重溟,鞍岭远连五指 。 州城整体选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十分符合中国古代理想城市选址
8、的原则,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绝佳环境。 周边热带自然景观优美,历代文人还赋予其独特的文化意味,如: 王仕熙的旧崖州八景: 鳌 山白云,鲸海西风 边城斜照,水南暮雨 稻陇眠鸥,竹篱啼鸟 南山秋蟾,牧原芳草 吉大文的崖州新八景: 鳌山叠翠,抱郭双流 洞天幽胜、落笔凌空 镜湖秋月,玉井温泉 灵山腾云,峻岭回风 6. 棉纺故里贡品丰饶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崖城就种植棉花,使用先进的机具和技术纺纱织布 。 黎锦历朝以来都是重要的朝廷贡品,龙被等黎锦成为今天收藏家收藏的重要可移动文物 。 黄道婆是历史上重要的棉纺织技术改造与推广人,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她在崖州水南村居住过近 40 年,后前往上海地区,将其总结
9、改进的棉纺织技术在大陆地区推广 。这 对研究我 国棉纺织技术发展历史、黄道婆生平及其贡献、黎族传统民族纺织技术与艺术品具有重要价值 。 不仅如此, 自汉武帝始,崖州就是历代封建王朝贡品的重要产地 , 包括玳瑁、槟榔、沉香、燕窝、南珠、花梨等 。这 对研究我国珍稀物种、产品的历史、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 7 民族融合黎汉友好 冼夫人 是我国 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俚人领袖,一生致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黎民族融合,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影响力,被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隋文帝为表彰其功绩,把临振县赐封予她,从此被尊称为崖州“郡主” 。 崖州“郡主冼太夫人庙” 始建于宋代,位于崖州
10、古城中街孔庙以东 100 余米,是岛内纪念冼夫人的重要古迹,现已不存 。 民间习俗“妆军”在崖州拥有上千年历史,是纪念冼夫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除冼夫人外, 传播中原文化,仁教当地黎民百姓的南宋抗金名相胡铨 在宁远河畔兴建洗兵亭 ,表达了体恤百姓,息兵安民,化解民族矛盾之愿 。 在城内西北,光绪 34 年曾建有 时雍小学 ,用以教育黎族儿童 ,是黎汉友好的重要见证。 在黎汉友好的背景下,崖城呈现出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相辉映 的图景。 起源于崖城郎典村的“打柴舞” 以及汉族的 “崖州民歌” 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锦 等黎族民族纺织品,雕刻、剪纸、制陶等民间工艺品 , 琼南汉族 的
11、 迈歌、军歌 , 铁具打铸技艺 、 端午龙舟(保平为盛)等文化习俗 极为丰富。 此外, 梅山八人轿坡伊斯兰古墓群遗址表明,宋元年间就有大量回民从占城等地随海上丝路进入崖州,为地区带来伊斯兰文化 。 它们 对研究我国陆域最南地区民族发展政策、民族融合历史、发展特色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8. 红色革命英雄辈出 崖城 、保平、梅山均建有 革命烈士纪念碑 及陵园,它们 对研究我国海南地区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与红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尽管崖城 的文化遗产足以能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 游目的地,但从现状来看,其遗产保护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遗产虽然丰富,但现状知名度不高,较为分散 : 黄道婆
12、、鉴真等国内国际知名人物在崖城的历史缺乏宣传 ; 崖州古城、孔庙、骑楼街、水南村等 影响仅限于省内 ,亟待 做大做强; 文化遗产未成片、成线,分布分散;尚未构筑成为遗产网络,保护与利用难度较大 其次,文化遗产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未得到科学利用 由于 对遗产重视程度不够,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破坏严重,如盛德堂 。 遗产利用方式缺乏研究,大多数具有极高文化及旅游价值的遗产未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如崖州古城墙、古护城河等 。 重要地下文物可能埋藏点缺乏考古发掘,未来建设性破坏可能性极大。如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大疍港、鉴真东渡日本重要遗产地大云寺等地区未进行考古发掘,
13、未来创意新城建设可能对其严重破坏 。 再者,传统风貌日益消失 , 崖城境内风貌不协调建筑已占到 60%以上,传统风貌建筑破坏速度仍在加快。 崖城 人口众多、层次较低,保护与合理利用压力巨大 镇域总人口为 10.6 万人,其中城区范围内 5.6 万人,存在大量农村人口、且崖城居民中不少仍从事农业生产 , 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造成城镇环境较差 , 人口素质较 低造成对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认识错误,不少村民将传统民居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大量拆毁传统民居兴建现代住宅现象屡见不鲜 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镇发展 道路等级较低,不能满足瓜菜运输及旅游进入需求 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缺乏,城镇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是护
14、城河被填埋的重要原因之一 , 道路排水系统未精心设计,不少老街雨水 倒灌现象严重,极大影响未来遗产的开放利用 。 四 、经验借鉴 为有效指导崖城未来科学发展,我们选取了四个发展较好的历史文化城镇作为案例进行借鉴研究,即丽江、宏村、周庄、库车。 经过深入研究,将其发展经验总结为 如下几点: 1. 打造一个 特色明晰的 差异化文化品牌 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品牌是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关键。丽江在 1997 年成功申遗后,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为依托,以其独特的 大研古城、玉龙雪山、纳西文化等为核心,建立起 “天雨流芳、梦幻丽江” 的文化品牌,这使其旅游收入从 1995 年的 2.8 亿增长到 200
15、7年的 58.24 亿元 ,增长近 21倍。库车,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边陲城市,其旅游发展一直趋缓。 2005 年,库车开始提出“龟兹文化”品牌 战略 ;通过一系列品牌建设与推广活动,2006 年其旅游收入比 2005 年增长 10 倍, 从 0.37 亿增长至 4 亿元,创造了“龟兹文化”奇迹。相反,在经历了世遗品牌优势带来的旅游大发展后,周庄最近却因为和周边水乡趋同性问题导致旅游发展缓慢,这更进一步体现出品牌独特性、差异性对于文化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形成一片具有传统风貌的旅游中心区 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式旅游。一定规模、具有传统风貌的中心区是让游客形成体验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丽江
16、 3.8 平方公里的大研古城、宏村 19.17 公顷的古村落、周庄 47 公顷的水乡古镇都是这种中心区的代表。在这些区域内,必须严格保护传统风貌建筑、街巷格局、水系、铺装、古 树等,重点控制新建建筑的风貌、高度、色彩、体量,形成统一而有一定变化的传统风貌,加之传统文化元素 如传统商业、手工艺品、曲艺表演等的加入,为游客提供体验地方文化的氛围。 3. 打造若干 个依托重要文物的 旅游亮点 如果说传统风貌中心区提供的是旅游感知的面,那么,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及历史建筑则是文化旅游体验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如丽江的木府、四方街 , 宏村的 南湖书院、承志堂、汪大燮故居 ,周庄的双桥、沈厅、张厅等。它们具有
17、悠久的历史、典型的格局、精美的雕饰、深厚的文化,是古城镇最为宝贵的真实的文化遗产,是极具旅游号召力 的景点,必须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修旧如旧,并适当引入与之密切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合理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亮点的真实性必须得以保障,一味修建毫无历史积淀的“假古董”,到头来只会像以河南焦作黄河文化城为代表的影视城一样,门庭冷落。 4. 营造一片独具风情的 旅游服务消费区 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中的吃、住、购、娱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功能的解决,一部分可在古城内结合文化展示解决。但由于古城保护的诸多限制,大规模的活动并不适于在古城内展开
18、。因此 ,不少古城 采用新建一片以风情为主的旅游消费区做法。如丽江束河古镇外围的旅游消费区等。这种消费区一般靠近古城兴建,风貌上应与传统风貌积极协调,引入大量消费功能 如特色商品售卖、酒吧、餐馆、特色旅店等,为游客全天候、多层次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生活,增加旅游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5. 精心组织几条 主题各异的 旅游线路 有了面和点,如何用主题各异的旅游线路将其串连就成为重要问题。从宏观上,应组织若干连接古城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游线,形成联动效应。如以丽江大研古城为依托,组织玉龙雪山、束河古镇、泸沽湖等多条特色游线,丰富游客体验内容,增 加游客停留时间,充分体现出“大丽江”旅游的概念。再者,对于古城内
19、的旅游,也应组织主题各异的游线,如周庄以桥为主题的水上游线,以及以故居、景点为主的水乡文化游线等。 6. 建设一个承接老城功能转移的新城区 对于文化旅游来说,老城区 是其重要依托,必须严格保护与控制;而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城市化的进程对老城的保护必然带来压力与挑战 。当保护与发展在空间上并置,矛盾就难以避免。为了为旅游发展提供基础,同时满足城市发展与扩张需求,成果的案例均采用了保护老城、假设新城的做法。如丽江早在 1958 年总规时就确定了这样的发展方向,在拆除古城内不协调单位与建筑过程中,均通过新城土地实现异地安置;周庄对古镇区严格保护,相关产业用地等则放在古镇之外的新城解决。通过这样的策略,
20、容易实现新老城协调发展,同时为老城发展旅游提供功能疏解的有力支撑。 7. 建立 若干 统筹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协调,实现文化旅游的科学发展,必须以一系列制度化的 长效机制作保障。首先在机构方面,应成立一个拥有一定事权、涵盖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各部门联合参与的管理机构,如丽江的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 ;在法律方面,必须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并有执法队伍进行有力执行;在经费方面,研究“以城养城”的保护与发展联动制度,如丽江的古城管理费, 2001-2007 年间共征收 4.9 亿元, 对古城保护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品牌营销方面,通过大型活动,
21、扩大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宏村卧虎藏龙的拍摄,周庄陈逸飞画作、吴冠中写生、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 等。 五 、规划措施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与借鉴,结合崖城自身特色与现状,我们确定了如下主要规划措施: 1. 打造“天涯文化”核心品牌 极具特色和差异化的核心文化品牌是文化旅游成功的关键。自 2007 年三亚市委市政府推出“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的城市品牌以来,三亚知名度迅速提升, 旅游业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一城市品牌中,美丽文化、时尚文化是近来三亚着重打造的城市文化子品牌,为三亚树立了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迷人形象;但必须看到,以 3S 资源为重要依托的美丽文化、时尚文化与国际同类城市文
22、化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要想在国际热带 滨海旅游城市的竞争中占领高地,独具地方特色的天涯文化是形成差异性优势的“杀手锏”,而崖城,正是天涯文化传承、展示最重要的基地。 所谓“天涯文化”,我们认为,是指 以中国最南端海陆交接处及古城所在处为地缘特征,以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多样化文化为内涵,在中华民族心理中形成的具有遥远、极端等情感倾向及 一系列 可感事物的民族文化。“天涯文化”经过历史积淀,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但如何明确其内涵、形成品牌及一系列物化的可感知物是崖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 本次规划 结合崖城自身特色与现状,将“天涯文化”内涵概括为: 以崖州 古城为代表的天涯极点文化 以水南村为代表的
23、流放文化 以崖州学宫、大云寺、南山、大小洞天为代表的儒道佛学文化 以大疍港为代表的海上丝路商贸文化 以黄道婆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以 热带田园风光及 崖州八景为代表的文化景观文化 以黎、汉、回族民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 以崖城、保平、梅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以明确而丰富的“天涯文化”内涵为指导,精心打造各文化子品牌,必将能使崖城成为三亚西线旅游发展的龙头、三亚知名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起点。 2. 形成以宁远河为轴的四片旅游中心区 宁远河 作为崖城的母亲河, 串连起崖城多处文化遗产,规划提出以宁远河为轴,构建一轴四片的旅游格局。 一轴,是指宁远河文化景观轴。 规划根据宁远河沿线遗产分
24、布及景观资源现状,提出分 区 段概念性策划。 创意新城段 :包括 大云寺遗址 及 鉴真纪念馆 、 晒经坡遗址佛教文化园 、 游艇内港 、 会展中心 、 大疍旅游码头 、 滨河休闲街 、 休闲生态岛 、 滨河度假酒店 中心渔港段 :包括 保港骑楼商业街 、 大疍渔港休闲商业街 、 渔人码头广场 、 休闲码头 、渔港体验餐饮区 水南 村 段 :包括 椰林生态度假酒店 、 洗兵亭 、 水南滨水休闲带 、 逸贤峒 、 卢多逊纪念馆等 崖州古城段 :包括 迎旺塔景区 、 江亭 、 护城 河酒吧街 、 城南文化商业街区 、 河口观演广场 、 滨河休闲带 等 四片,是指崖州古城、水南村、保平村、保港骑楼街四
25、片 ( 1)崖州古城 规划 结构可概括为 “ 一 核 、一城、两轴、 五区 ”。 一核,是指以崖州孔庙为核心的崖州古城文化遗产核。包括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修复的崖州孔庙,拆迁现有学校及部分风貌较差建筑恢复的古崖州衙门、冼夫人庙、关帝庙 、御碑亭等 ,形成特色突出的古崖州公共建筑群,吸引游人前往。 一城,是指历史上的崖州古城 ,是“边城斜照”景致的重要元素 。由于古城墙及护城河对于中国最南古城可识别性的重要意义,规划提出两种保护方 案。一是借鉴北京明城墙及元大都城址保护经验,对现有南城墙及城门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风貌;而对于仅存遗址的城墙及护城河部分则采用遗址公园方式进行保护,以公园开放空间的形
26、式界定古城空间范围。这种方式充分尊重文物的真实性,属于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保护做法。但在吸引旅游者、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旅游意向方面有所欠缺。第二种方案是对城墙予以完全恢复,重建已不复存在的城墙,恢复护城河体系。这种方案易于形成中国最南端古城形象,但在复建城墙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历史资料及老城砖等历史材料,按照原有工艺进行高标准建设,避免 过新的、失真的 “假城墙”导致旅游者的反感。对城墙以内区域,规划划定风貌保护区,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风貌、高度、色彩、体量,形成风貌协调的古城区。 两轴,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南北向文化景观轴及东西向经济文化轴。对文庙、文明门、南山轴线,规划提出拆除四方百货超高建筑,并严格控
27、制轴线上新建建筑高度,重现文明门上遥望南山的“鳌山白云”景观。牌坊街、东门街、打铁街历史上就是崖州文化、商业聚集轴带,规划建议恢复部分文化、会馆等建筑,重新引入传统商业、手工业等体验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 游客体验古崖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五区,是指镇海门外核 心区 、 东门骑楼核心区、三姓义学风貌区 、 官塘 林缵统故居 风貌区和 迎旺怀古 风貌区。规划按照条例要求,划定城东、城西两片现状风貌较好的核心保护区,区内禁止拆除历史建筑 、禁止新建除必要基础设施外的 建筑,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筑保护、整治与改造,为游客提供两处具有真实历史风貌与文化积淀的体验区。另外三区则建立风貌保护区,严格控制
28、新建建筑,适度恢复文化景观,如建议恢复迎旺塔周边著名佛寺广度寺、纪念明贤的五贤祠等,形成分别以私学、林缵统事迹、迎旺塔广度寺历史为主题的三区。 ( 2) 水南村 素有“先有水南村,后有崖州城”之称 的水南享有“海南第一名村”的美誉。但由于水南村现状文化遗产所剩无几,水南村的保护利用应以风貌控制、名人文化展示为主。首先,规划提出新传统民居改造示意,通过示范性工程建设,在重塑风貌的同时,保护“上下人家林下门”的林中建筑景观。再者,利用水南村丰富的名人资源,如黄道婆、卢多逊、胡铨等,保护性修缮盛德堂,新建若干纪念堂馆,展示名人事迹及水南文化,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水南博物馆村。 ( 3)保平村 保平
29、村是三亚乃至海南难得的现状保存完好的明清风貌古村落,是崖城文化旅游最佳的启动点。规划提出 三片 、五点 、 “ 大 ” 字 型的 旅游路线 三“片” 是指: 村口“片” 即 配套商业服务片区: 建议 恢复保平书院 ,将现状条件较差的保平小学与临高小学合并,利用其土地新建旅游院落,展示保平历史,重塑村口广场及滨河景观,形成良好的村口景观。 中心“片” 及 古民居院落集中片区: 严格保护历史建筑及风貌建筑,整治风貌不协调建筑, 转化 部分 民居院落功能, 提供展示、接待等服务。 革命公园 “片” 修复烈士纪念碑、修建家书长廊、农军桥、何绍尧纪念亭 等, 弘扬红色文化 ,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具有文化氛围
30、的滨水公园。 五“点” 集地域文化、村民休闲、旅游观光的五个 小型广场开放空间。 充分利用广场周边建筑,展示保平村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崖州民歌。 “大”字旅游线 利用现有古村巷道,规划 “大”字 旅游 线路 ,营造 联系“点”与“片”的纽带, 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 形 成保平村的“骨架” 。 ( 4)保港骑楼街 严格保护保港骑楼建筑,恢复其传统商业功能,推动已建设的不协调现代建筑立面改造,形成完整的街巷风貌。疏解区内人口,打通若干联系东部港区的街巷,形成滨海广场,与渔港风情体验区形成有机联系,营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渔港商贸小镇风貌。 3. 打造若干个依托重要文物的旅游亮点 经
31、普查,崖城境内现有各级文保单位 21 处。它们 与众多的历史建筑一起,集中体现出天涯文化的内涵,具有极高价值。规划梳理现状文物分布,针对每处文物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例如,建议扩大崖州孔庙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明确孔庙三期明伦堂恢复风貌工程,建议拆除孔庙西侧不协调建筑,恢复原有关帝庙,形成一文一武的传统格局。孔庙内部建议纯化展示内容,将崖州历史、流放文化、冼夫人纪念等展示放回至古崖州衙门、名人纪念馆和五贤祠、冼夫人庙中,置入儒学文化、尊孔文化、科举展示等与孔庙密切相关内容展示,充分彰显中国最南端孔庙的品牌效应。 除此之外,由于崖城众多文化遗产在最近几十年间破坏严重,规划提出以纪念堂馆形式适度恢
32、复部分文化遗产,增加文化旅游亮点。如衙署、冼夫人庙、广度寺等。对现有未发掘遗址,如大疍港、大云寺遗址建议择机进行考古发掘,建设博物馆,为创意新城提供真实的文化源泉。 4. 营造一片两带旅游消费服务区 古城内对风貌保护的要求使得大规模的旅游消费并不适合在旅游中心区内开展。 而崖城的重要地位使得它在三亚文化旅游中不能仅仅以观光景点的形式出现,它应当是类似丽江的周边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为旅游者提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度假等一系列服 务。为此,规划 在宁远河沿岸 营造一片两带的旅游消费服务区。 一片是 指文明门前半岛片。区内现有邮政、税务等办公建筑约 2300 平米,其它建筑约1.8 万平米。规划将
33、现有行政服务等职能疏解至新区,新建约 8 万平米商业、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功能建筑。文明门前以骑楼风格新建步行商业街,沿南城墙恢复复式河槽护城河,两侧辅以混合式建筑风格酒吧功能,并提供两处下沉滨水广场,为酒吧街增添户外文化观演功能。滨宁远河规划特色小规模酒店,于洲头形成文化广场,成为宁远河至古城区标志性景观。 两带是指在水南村北部开辟的滨水文化休闲带及保港东 部的 大疍渔港体验式商业餐饮街。水南村北部利用江亭、逸贤峒、卢多逊纪念馆等文化景观形成收放有致的滨水休闲空间。大疍港区则利用得天独厚的渔业优势,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渔村特色的滨海商业餐饮街。 5. 精心组织镇域范围及天涯古道旅游线路 崖城作为
34、三亚西部文化旅游的龙头,更应承担起西部旅游基地的职能。规划以崖城为中心,提出建立宁远河滨河旅游线路,南山、大小洞天与崖州湾滨海旅游线路,西部梅山红色旅游线路、北部黎族村落与山体景观旅游线路等多条旅游路线。同时,对崖城镇区,提出以贬官流放体验为特色的天涯古道旅游线路,从广济桥出 发,沿护城河公园至鳌山书院广场,到东门骑楼商业街,过阳春门,至衙署、孔庙,体验古城民居与城墙公园,至迎旺塔、广度寺、五贤祠,到水南盛德堂体验贬官历史,游黄道婆纪念馆、卢多逊纪念馆等,体验水南风光,最后至文明门南进行休闲消费。为游客提供距离适中、内容丰富的精品旅游路线。 6. “保护老城、发展新城”战略部署 为有效保护老城
35、,发展文化旅游,同时促进崖城城市化进程,借鉴先进理念,规划提出“保护老城、发展新城”的战略部署。改变原有以老城为中心,摊大饼式蔓延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宁远河为轴,以南部新城为中心,沿河发展的城 市发展模式。北部老城严格控制发展,疏解与文化旅游无关的产业及功能,南部新城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镇区旅游 及经济发展的经济中心,沿宁远河优势资源则发展旅游服务等核心职能,统筹严格保护与科学发展。 7. 建立若干统筹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促进崖城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 是关键。首先,从机构 上,现有 名镇管委会虽然集中各部门优势,但缺乏明晰事权,与文体局、镇政府、农场、创意新城
36、等关系不清,难以对今后名镇保护及文化旅游发展实行有效管理;从人员配置上,管委会虽有各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但缺乏 具体部门管理人员,现实管理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再者,从法律法规上,现在已公布名镇管理条例,但缺乏相应实施细则,应尽快以保护规划为依托,编制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各种建设活动的规范,并加强执法管理。从经费来源上,应建立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加强优势区域土地储备工作,研究村民、村集体、企业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机制,研究旅游开发与经营中古城保护相关税费征集办法,促进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有机协调。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发现,崖城文化旅游的发展光靠 上述措施 还远远不够,崖城的发展在文化旅游的引领下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考虑,而这一切,靠保 护规划与城市设计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崖城总规的层面进行思考。因此,受崖城镇政府委托,我院总体规划所承接了崖城镇总规的修编工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