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读必会多得 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靠教师的讲解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还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只有他们自己多读才会引发他们多思,多思便会多学,多学才会多得。“读”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读”便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又是用心在读,读得多了,收获也就多了。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争吵这一课,我深切体会到“读”的重大意义,“读”带给学生的巨大收获。 初读知大意。在预习课文时我便布置了“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要求,所以,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结果怎
2、样?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意,为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这是“读”中第一得。 再读理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感受到词、句、段之间的层次,体会文章的基本思路。弄清争吵这课是通过三个不同地点来叙述这件事的,分别是学校、放学路上、回家后,并且弄清了这三个地点分别发生的事:在学校发生争吵,放学路上和好,回家受到父亲的教育。 三读察语情。学生在朗读比较熟练的基础上,三读这篇课文,收获就会更大 ,学生可以 通 过捕捉语感,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我”与克莱蒂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蒂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
3、产生报复的念头,而我产生报复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并不是只是他碰了我胳膊肘这么简单;我与克莱蒂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蒂,觉得自己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地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向他认错,嘴里却又说不出请他原谅。这便是三读这篇课文之所得。 四读品词句。在弄清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后 ,再次朗读,学生会更深入地体会到一些关键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如:课文中克莱蒂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根据不同的语境,这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在克莱蒂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所要表 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前一句是克莱蒂对于“我”的无礼而十分气愤时 说出的,有
4、找我打架的意思;但后一句通过“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们知道克莱蒂有跟 “ 我 ” 重归于好的意思。还有 “ 我 ”说:“我也等着你”,跟克莱蒂的“等”也是截然不同的, “ 我 ” 是等着克莱蒂的报复。文中“终于挨到了放学”中的“挨”用的很精妙,把 “ 我 ” 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便是四读这篇文章之所得。 五读释疑。 通过读,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又是通 过读,学生又能自己解决问题。在读争吵这课时,学生发现课文三处 引用了父亲的话,到底父亲的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提出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将这三处话找出来读了后,了解到 “ 我
5、 ” 前面之所以那么矛盾,是因为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应该知错认错”;后来我只是想到防御,没想跟克莱蒂打架同样是因为父亲的教导:“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我以为我这一切做得很好 ,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亲,本想让父亲高兴一下,却得到了父亲更严厉的批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通过读知道了父亲的这句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二是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对方原谅;三是要是错了,别人对你你不要还手只是防御;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通过一遍遍的读,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细想,课文中又有哪一个问题不是通过读来解决的呢? 总而言之,每一篇课文,只要学生用心去读了,每读 一次都必定会有所收获,也只有指导学生多读,才会使学生自己亲手将知识装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