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肥料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 学时 /学分 40/2.5 开设学期 第 三 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 为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 学、农业气象学 的基础上 , 系统地介绍 土壤 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形成、 分类、分布、土壤培肥 与 土壤污染 、植 物营养与施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 肥 技术。 通过课堂讲授 与 课堂讨 论 , 实验 与 实习 ,课堂提问与课外 作业 相结合的 教
2、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为 以后开设的相关专业 课 奠定 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 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给予说明; 2.学生能 对 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作出系统的归纳 ; 3.学生能能举例说明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4.学生 能 依据施肥 原理, 制定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 章题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小计 绪 论 2 2 1 土壤固相组成 4 4 2 土壤物理性质 3 3 3 土壤化学性质 4 4 4 土壤肥力因素 4 4 5 土壤形成分类分布 4 4 6 河西地区土壤 2 2 7 土壤培
3、肥及土壤污染与防治 2 2 8 作物营养与施肥 4 4 9 氮素营养与氮肥 2 2 10 磷素营养与磷肥 1 1 11 钾素营养与钾肥 1 1 12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 1 1 13 复合肥料与新型肥料 1 1 14 有机肥料 1 1 15 测土配方施肥 4 4 合计 40 40 四、教学教法建议 土壤肥料 学 所 涉及 的内容 较多 ,由于受学时数的限制,应以 土壤肥力为突破口 ,侧重于 土壤肥力因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植物营养与施肥 的讲授 。 对于 土壤的组成、性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 , 拟定 适度的自学提纲,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学生的
4、阅读自学能力。 根据现代农业 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补充, 使学生 及时了解土壤肥料学 发展 前沿 动态,使其成为未知领域的开拓者 。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 法、 演示 法 、 课堂 讨论 法 、启发 法 、 自学指导法 , 使教学 效果 生动活泼。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 2.成绩评定 计分制 百分制( );五级分制( );两级分制( ) 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成绩 (10%)+期中成绩 (20%)+期末成绩 (40%)+实验成绩 (30%)。 本文 绪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举例说明国外土壤学的代表人物; 2.学生能对土壤肥料
5、学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给予说明。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 料 ;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 土壤是农业生产三大环节作用的基地 ; 土壤是农业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 ; 土壤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作用的基地 ;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 第二节 土壤肥料学基本概念 土壤 ; 自然土壤 ; 农业土壤 ; 土壤肥力 ; 肥料的概念 和 分类 。 第三节 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自学) 我国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 世界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 教法建议 讲授 与 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识记土壤、土壤肥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
6、国外土壤学的代表人物; 3.了解土壤肥料 学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一章 土壤固相组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自然界的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识别; 2.学生能 分析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的异同点; 3.学生能对土粒、质的进行系统分级; 4.识别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的类型 ; 5.学生能对 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给予说明。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土粒 成土的矿物和岩石 ; 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 土壤母质的形成及土母质类型 ; 矿物质土粒分级 ; 土壤质 地 ; 不同质地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来源及组成 ; 土壤
7、有机质转化过程 ;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腐殖质 ; 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 ;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 教法建议 讲授 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识记土壤质的、土壤有机质的定义; 2.了解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的肥力特点; 3.识别 8-10 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 4.掌握 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 土壤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 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结构 类型 给予说明 ; 2.学生能区别 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的异同点 ; 3.学生能依据 土壤宜耕期的原则提出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 ; 4.学生能分析 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3 学
8、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孔隙性质 土壤孔隙类型 ; 土壤密度和容重 ; 影响土壤孔隙度的因素 。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质 土壤结构类型 ; 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 ; 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必备的条件 ; 团粒结构的恢复措施 。 第三节 土壤耕作性质 土壤耕性的概念及衡量土壤耕性的标准 ; 土壤耕性的力学性质 ;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 土壤宜耕期的原则及土壤耕性的改良 。 教法建议 讲授 与自学相结合 。 考核要求 1.识记 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结构的定义; 2.根据给定的参数能够计算土壤 容重和 孔隙度 ; 3.结合生产实际提出 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 ; 4.区别 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的异
9、同点 ; 5.举例说明 土壤容重在生产中的用途 ; 6.能够综合分析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 第三章 土壤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土壤胶体种类 、土壤产生酸碱和缓冲性的原因给予说明 ; 2.学生能 区别 五大吸收类型各自的特点; 3.学生能依据 土壤胶体的构造总结出土壤胶体的主要性质; 4.学生能认识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在保肥和供肥方面的重要性 ; 5.学生能分析总结出 离子交换作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胶体性质 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种类 ; 土壤胶 体的基本构造 ; 土壤胶体的性质 。 第二节 土壤吸附性质 土壤的吸附性能的一般概念 ; 土壤
10、阳离子吸附与交换作用 ;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 ; 土壤离子交换作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 第三节 土壤供肥性质 土壤供肥性的表现 ; 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 ; 土壤供肥性的调节 。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质 土壤 酸度 ; 土壤碱 性 ; 影响酸碱度的因素 ;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 土壤酸碱性质的调节 。 第五节 土 壤 缓 冲 性 质 (自学) 土壤缓冲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土壤产生缓冲作用的原因 。 教法建议 讲授 自学相结合 考核要求 1.识记土壤胶体、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供肥性的定义; 1.分析 土壤产生酸碱性、缓冲性 的 的原因; 2.举例说明 五大吸收
11、类型各自的特点; 3.掌握 土壤离子交换作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第四章 土壤肥力因素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对 土壤养分、土壤热量来源、 水分的类型,土壤养分形态给予说明 ; 2.学生能依据 土壤含水量计算公式,计算各种土壤含水量 ; 3.学生能分析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的计算方法 ; 土壤水分的类型与性质 ; 土水势 ;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 土壤水的运动 ; 土壤水分平衡 ; 北方地区周年内土壤水分状况 ; 土壤水分状况调节 。 第二节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来源 ; 土壤养分的形态 。 第三节 土壤空气 (
12、 自学) 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的更新;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四节 土壤热量 土壤热 量的来源 ; 土壤的热性质 ; 土壤热平衡及其热量状况 ; 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教法建议 讲授 、 讨论 、自学 相结合 考核要求 1.了解 土壤养分、土壤热量的来源; 2.学会 土壤含水量、作物耗水量、灌水时间的计算方法 ; 3.掌握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4.识记 土壤水分的类型,土壤养分的形态、土壤的几个热性质 。 第五章 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 土壤分类系统和土壤分布规律给予说明; 2.学生能 区别 自然土壤与农
13、业土壤,矿物与岩石,土壤与母质; 3.学生能分析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学生能 对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划分依据给予系统的归纳; 5.识记土壤分类、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的定义。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形成 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 土壤的成土过程 。 第二节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概述 ;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 中国的土纲和土类 ; 河西地区的土纲和土类 。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 自学 )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律性;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 教法建议 讲授 、自学 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区别矿物与岩石、土
14、壤与母质; 2.综合分析 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3.掌握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划分的依据; 4.举例说明 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 河西地区土壤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祁连山地、 北山山地、 河西走廊的 地形地貌给予说明; 2.学生能 对灌漠土、潮土、盐土、风沙土的成土条件给予系统的归纳; 3.学生能够 识别灌漠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 4.学生能够分析 盐土、风沙土 的成因,制定出其改良方案。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河西地区地形地貌 祁连山地 ; 北山山地 ; 河西走廊 。 第二节 河西地区主要土类 灌漠土 ; 潮土 ; 盐土 ; 风沙土
15、。 教法建议 讲授法、讨论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 考核要求 1.了解祁连山地、 北山山地、 河西走廊的 地形地貌; 2.分析 灌漠土、潮土、盐土、风沙土的成土条件; 3.掌握 灌漠土、潮土、盐土、风沙土的划分依据; 4.识记 盐 土、风沙土的改良措施。 第七章 土壤培肥及土壤污染与其防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 我国 土壤 污染动态给予说明; 2.学生能 分析 化肥、农药对土壤污染的途径; 3.学生能制定出 土壤污染的防控措施; 4.学生能认识 土壤污染对植物、人类的危害。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培肥 肥沃土壤的特征;土壤肥力调节途径。 第二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的指标
16、判定的方法 ; 化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 农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 化肥农药污染控制 。 教法建议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考核要求 1.能够区别 化肥与农药对土壤污染的途径; 2.能够 制定 土壤污染的控制技术; 3.掌握 土壤污染的指标的判定标准; 4.识记肥沃土壤 的特征, 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八章 作物营养与施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分析大量必元素与微量元素间的关系; 2.学生能对营养元素失调症作出明确的判断; 3.学生能够制定出基肥、种肥、追肥的施肥方法; 4.学生能对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 进行系统的分析。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及养分
17、的吸收 植物体的营养组成 ;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 植物的非必需元素 ; 植物的根部营养 ; 、植物的叶部营养 ; 植物的关键营养时期 。 第二节 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自学) 基肥 ; 种肥 ; 追肥 。 第三节 合理施肥的几个参数 形成经济产量作物吸收 NPK 的量 ; 土壤供肥量 ; 不 同种类化肥有效成分 ; 不同种类有机肥有效成分 ; 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 ; 不同种类肥料利用率 。 第四节 施肥的要诀 及 施肥量计算 和 经济效益分析 作物合理施肥的 要诀 ; 主要作物施肥量计算 ; 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 教法建议 讲授 与 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 1.分析大量必元素与微量元素间
18、的关系; 2.具例说明作物缺氮磷钾的主要症状; 3.基肥、种肥、追肥施肥方案的制定; 4.肥料的 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 的分析。 第九章 氮素营养与氮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 对 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营养特点、同化过程的异同点给 予说明; 2.学生能 具例说明作物缺氮的主要症状; 3.学生能 分析超量施用 氮肥对农作物和人类的危害 ; 4.学生能根据不同 氮肥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施用技术 。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氮素营养 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 作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 ;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 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及其丰缺指标 。 第二节 土壤中氮素及其转化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质量分数 ; 土壤中氮的形态 ; 土壤中氮的转化过程 。 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铵态氮肥 ; 硝态氮肥 ; 酰胺态氮肥 ; 氮肥的合理施用 技术。 教法建议 讲授 与自学相结合 。 考核要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