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5.50KB ,
资源ID:24035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40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明清之际儒耶两种对话模式探析—以利玛窦、龙华民的传教模式为例【开题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初)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明清之际儒耶两种对话模式探析—以利玛窦、龙华民的传教模式为例【开题报告】.doc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明清之际儒耶两种对话模式探析以利玛窦、龙华民的传教模式为例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交通、通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的交往沟通也更加方便频繁,但是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仍然不断,甚至爆发了局部战争。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市由于文化的冲突。异质的文化之间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尊重,一些人用粗暴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文化霸权,剥夺别人的话语权,这必然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弹、对抗和冲突。当前,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面临着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我国现代文化的建设与现代化进程应该是同步的,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把握我们文化的趋向

2、,一方面需要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洪流之中,充分参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还要把握当前时代的需要、中国实际的具体需要,根据这种需要中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以探析儒耶之间的文化交流模式,从而了解异质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这将对我们今后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文化或宗教上我们应该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全球文化和谐发展。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利玛窦传教模式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根据利玛窦的了解以及总结前人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儒教文

3、化对话的模式利玛窦适应性对话模式的表现,主要包括“合儒”和“补儒”两个方面利玛窦适应中国文化模式下的儒耶对话产生的结果利玛窦的对话模式的实质。二、龙华民对话模式龙华民一改其对话模式的原因。龙华民的对话模式的具体表现龙华民坚持天主教信仰纯洁性的对话模式造成的后果,引发了“礼仪之争”。“礼仪之争”的实质与启示。三、两种对话模式的对比及其实质。四、通过对两种模式的进一步思考分析和总结,了解异质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以及对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启示。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著作的理论阅读及研究分析,了解利玛窦、龙华民的对话传教模式,进而理解异质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思考对于我们现在和未

4、来的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启示。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通过阅读关于利玛窦与龙华民的专著,了解两个人的个人事迹,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话模式做好准备。2、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利玛窦模式与龙华民模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分析这两个不同的对话模式,了解异质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3、认真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文字,提请指导老师审查,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努力形成一篇具有大学生本科毕业学位要求的学术论文。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一)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9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

5、期工作。(二)开题阶段(2010年12月31日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13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写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7日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五、主要参考文献1田园从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来看“礼仪之争”J,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2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第075卷,明代宗教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3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

6、献馆西学东渐研究,第一辑,西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现代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4陈典松,浅论利玛窦补儒J,孔子研究,1993年,第2期5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6法沙百里JEANCHARBONNIER著,耿升、郑德弟译,中国基督徒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刘树森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高旭东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彭必成、章太长试论利玛窦的灵活性传教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10许苏民灵光烛照下的中西哲学

7、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1张铠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2刘芳黄嘉略在中国礼仪之争中一种基督教本土化的现象J,电影评介,2010年第1期13天爱“礼仪之争”的由来及历史教训J,中国宗教,2003年第2期14任继愈基督教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5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6段西宁,明末清初的“礼仪之争”及其不同结局J,求实,2006年第Z4期17孔令芹浅析传教士的上层路线与耶儒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18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9朱维铮,利玛窦中文著译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20KENNETHSCOTTLATOURETTE,CHRISTIANITYINCHINAJ,ANNALSOFTHEAMERICANACADEMYOFPOLITICALANDSOCIALSCIENCEVOL152,CHINANOV,1930,PP637121GNYESTEIGER,CHINASATTEMPTTOABSORBECHRISTIANITYJ,TOUNGPAOSECONDSERIES,VOL24,NO2/319251926,PP21524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