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通过写作教育微型化突破审题立意难点 古人说,“意犹帅也”。所谓“意”就是文章的统帅与灵魂,作文之人只有先将“意”立起来,方能谋篇布局,下笔成文。学生立意的高下深浅也一直是作文评分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由原来立意宽泛的话题作文改为学生“自选角度”和“自定立意”的新材料作文,这自然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因此,师生对审题立意也越发重视了。但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一些学生怕偏题,怕立意不够深刻、新颖和独到,畏难情绪常有流露。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而快速审题,分析材料立意呢?笔者认为, 对许多作文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写作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写作教
2、学微型化,重点突破审题立意这一教学难点。 一、用对立统一打破非此即彼 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割裂,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我们可以运用上述观点引导学生分析作文材料,从而展开审题立意的微教学。 作文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与其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勇于突破,活出精彩。也有人说,与其撞得头破血流,不如追随别人,也能成功。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指导:材料中的与其不如是选择关系,前后句分别2 强调了勇于突破、活出精彩与追随别人也能成功这两个截然对立的观点。一般情况下,
3、学生容易选定一个角度认同其中一个观点并作为立意;但假如从辩证思维角度深入分析整则材料会发现,这两个观点既是对立的,又完全可以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双方态度,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得出如下立意:( 1)既要追随别人,又要勇于突破;( 2)在追随别人中勇于突破;( 3)在继承中谋求发展和创新。两次 分析立意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从两句话的对立关系去立意显然有失偏颇,而从统一关系出发确定的立意更显高屋建瓴,达到了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之立意深度,也符合一类卷深刻、独到的评分要求。在以后审题写作中碰到类似包含对立统一关系的材料时,学生自然就能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审题立意也就更准确了。 此后,可以进入第二
4、个微写作教学审题立意环节。 作文题 2: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了两个年轻人弹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他们弹得很糟。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没有,没听过。” 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 :“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要求同作文题 1) 审题立意指导:首先,可以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年轻人“没听过”之幸运,而格拉祖诺夫 “都已经涉猎”之不幸展开原因分析。常人眼中不幸的两个年轻人,为何在著名作曲家眼里俨然成了幸运儿,而常人眼里极为幸运的名作曲家,为何又自认为是不幸者呢?在格拉祖诺夫看来,对照自己,年轻人拥有大量的
5、青春年华,可以不断学习;对音乐认知的粗浅,能让他们在以后广泛涉猎中感知音乐的美好,追逐自己的梦想。3 这两个条件造成 了年轻人的真幸运和格拉祖诺夫自己的不幸。其中,包含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确定立意:( 1)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趁着年轻,要自信,要勇敢地去发现美好事物;( 2)从格拉祖诺夫的角度来说,前辈对晚辈要多些呵护和鼓励;( 3)从材料整体的角度来说,世间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其中,第 3 个角度的立意就是我们运用了辩证思维得出的最佳立意,也是其中最具高度与深度的立意。同样,涉及祸与福、垃圾与资源、地震的弊与利等材料,我们都可以用对立
6、统一观点来分析。 二、用发展观点 代替僵化、死板 发展观告诉我们,自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是发展、运动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摒弃静止、死板,远离僵化和保守的思想。对下面材料的审题立意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写作微教学环节来完成。 作文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 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
7、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钻回水里,结果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要求同作文题 1) 审题立意指导:材料中有青蛙和摄影师两个对象,虽然从摄影师的角4 度,学生能够得出要善于发现美、悲剧也是一种美、要敬畏生命等立意,但我们也可以另辟蹊径,组织学生重点讨论探究青蛙为什么会被冻死。原来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青蛙没有认识到气温回升是表象,存在偶然性,就 贸然采取行动,没估计到气温同样可能突然回降,其被冻死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是死板、僵化。于是,我们从中可分析确定以下立意:( 1)我们
8、不能被表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看清事物的变化,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3)反对经验主义。这些立意比从摄影师角度分析得出的立意更深刻,也更新颖。 三、运用全面的观点,反弹琵琶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对思维对象进行考察。一些独到的发现往往来源于此。 笔者曾读到一则有关晏子的故事:齐国的国相晏子外出时,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 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国相,名扬诸侯。我看他外出时,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觉得很满足,趾高气扬的,我因此要离去。”从
9、那以后,车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不久,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对待这则材料,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就认定是一个古代励志故事,从肯定车夫妻子、批评车夫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立意有为人要谦虚谨慎、做人要低调等,从晏子识人的角度可以确立“改正错误 能使人进步”等立意。然后,我在肯定学生能准确而多角度把握材料确定立意的同时,抛出了这5 样一个问题:在同学们眼里,车夫“一改故态”前他身上就没有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吗?大家马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看法有两种:车夫没有尊卑贵贱观念,为自己能替国相驾车而感到骄傲,内心强大;车夫有高超的驾车技术,热爱自己的职业,快乐自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启用逆向思维,这种反弹琵琶法激活了学生思维,笔者认为这是作文立意的独到之处。 当然,教师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方法见仁见智,但教师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很有必要,哪怕在写作过程中是一个微教学目标,只需要一个微环节就能完成。但审题立意牵一发而动全身,整篇文章的成败由此开启。因此,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审题立意,对推进语文写作微教学化的实践研究是极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