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在 “ 算法初步 ” 这一章节分为三个考点: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 高考要求: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结合近几年算法在高考的命题来看,主要分成两种考察形式,一种是直接考察对框图的理解,另外一种是结合统计考框图。算法考察热点是以程序框图形式直接考察对框图的理解,分析框图的功能。教材用了大量的例题帮助同学们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 思想。 如何做好算法的教学,下面是一些建议: 1. 要学好算法和程序框图,需要了
2、解基本的计算机语言知识。课本中给出的语句形式和语法规则与basic 语言非常类似,只要对 basic 语言的基本语句比较熟悉的话,看懂书上的那些框图和程序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采用 basic 语言作为计算机语言,便于学生编写程序和上机实践。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写出来的程序不知道对不对,只要上机验证一下,马上就可以知道了。 2. 理解数学中的变量和计算机算法中的变量的区别。数学中的变量指的是一个字母代表一个未知的数或者式子,而算法中的变量实际上是计算机给一个预定的字母预留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值可以不断被改写,从而达到一个变量可以被多次利用的目的。例如,在数学上,对于变量 i,
3、i=i+1 是不可理解的。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理解,其实只是把原来的变量 i加 1之后再重新赋给 i。如果知道计算机对变量是如何处理的,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3. 在学习算法这一章的时候,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程序框图、并将程序框图转化成程序语句。这其实是一个 思维转换的过程。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发散的,是多条路径的。而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却很简单,只能按照程序,一句一句执行下去。现在的计算机其实只能算作一个执行者,而不能算一个思考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能把人的思维方式转变为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此时,解决问题就需要一个流程,这就是程序框图。奇妙的是,这种看似复杂的转换,居然只需要三种结构就够了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人的想法,用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实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