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 1 目 录 目 录 . 1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 1 1.1 基本情况 . 1 1.2 基础设施 . 3 第二章 工程设计依据 . 5 2.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初步设计依据 . 5 2.2 行业技术标准 . 5 2.3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 6 第三章 规划设计标准 . 6 3.1 综合标准 . 6 3.2 水利措施标准 . 7 3.3 农业措施标准 . 7 3.4 林业措施标准 . 8 3.5 科技措施标准 . 8 第四章 项目规划 . 9 4.1 建设规模 . 9 4.2 规划布局 . 9 第五章 工程设计 . 12 5.1 水利工程设计 . 12 5.2 农业工程规划布
2、局与设计 . 33 5.3 林业工程措施 . 38 5.4 项目建设科技措施应用 . 38 第六章 建设内容 . 39 6.1 水利措施 . 39 6.2 农业措施 . 39 6.3 林业措施 . 39 6.4 科技推广措施 . 40 第七章 项目工程投资概算 . 40 7.1 编制依据 . 40 7.2 定额采用 . 41 7.3 基础单价 . 41 7.4 费用标准 . 42 7.5 其他费用 . 43 目 录 2 7.6 预备费 . 43 7.7 工程投资概算 . 43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1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1.1.1 地理位置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边陲,地理坐标
3、为东经 115 19 -43,北纬 35 23 -43。东与郓城县接壤,南邻牡丹区,北隔黄河与河南省相望。全县总面积 1032km2,现有耕地面积 98 万亩,辖区大部分位于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属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全国绿化先进县。 鄄城县 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鄄城县的西部。项目区在鄄城县苏泗庄引黄灌区内,位于引黄灌区的上游,北临鄄城至葛庄公路,南至育英公路,东临西环城公路,西至北总干渠。 总面积 1.20 万亩,耕地面积 1 万亩。 涉及鄄城镇的袁庄、 褚 庄、宋楼、刘庄、宁业村、赵堂、胡窑 8个行政村,土地面积 1.2 万亩,
4、耕地面积 1万亩,全部为中低产田。 1.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干湿明显,湿热同季,干冷同步、光照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境内光热资源充足,具有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的特点。年降雨量为 686.9mm,湿润指数为 0.6。年均日照时数2534.3 小时,日照率为 57%,年平均气温 13.5,无霜期 205 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能、热能资源充足,能满足多种粮食作物、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2 经济作物的生长。 1.1.3自然条件及土壤 项目区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土壤为黄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一般为 200-400m,海拔 4
5、7-55.5m,地势 平坦,地面坡度自西向东递降,坡降 1/5000-1/8000,历史上黄河曾在鄄城县境内决口,受河水流向流速的影响,微型地貌较为复杂,地貌主要有河滩高地和背河槽洼地,土壤多为中壤和重壤, PH 值为 7 左右,有机质含量为0.8%-1.3%。地下水埋深 1.4-2.8m,矿化度小于 10g/L。 1.1.4 水资源 项目区属于苏泗庄灌区的一部分,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黄客水。 目区现状年可供水资源总量对应 50%和 75%的保证率分别为 410.6万 m3和 404.3 万 m3;需水量 保证率 P=50%和 P=75%分别为 348.03 万m3和 478.63
6、 万 m3。 分别盈余 71.83 万 m3、缺水 71.78 万 m3,现状 年( 2010 下无法满足 75%的灌溉保证率;项目建成后,预计设计水平年( 2020)在 P=50%、 P=75%时需水量分别为 278.65 万 m3、 378.36万 m3; 可供水资源总量对应 50%和 75%的保证率分别为 420.16 万 m3和406.85 万 m3; 分别余水 141.41 万 m3和 28.49 万 m3,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 1.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鄄城县境内耕作层多为壤土,部分为粘土,表层质地基本是南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3 部沙土,中部壤土, 北部粘土。据最
7、新普查结果显示,全县耕地面积中,高产田面积为 21 万亩,中产田面积为 34 万亩,低产田面积为 41万亩。本次划入项目区的 1万亩耕地中,中产田面积为 0.4万亩,低产田面积为 0.6 万亩,均以小麦、玉米、棉花生产为主。项目区由于土壤质地较好 ,土质通气性能适中,调节水、肥、气、热能力较强。因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在增强农业基础的同时,按照“区域化经营、外向型发展”的格局,优化结构调整,促进项目区的良性循环。区域内 1 万亩中低产田通过综合开发治理,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 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势必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1
8、.6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以旱涝为主,其特点为先旱后涝,涝后又旱,旱涝频繁交替发生,期间 7 8月汛期多发生涝灾,这与其降水量集中,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干热风、冰雹、龙卷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病虫害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1.2 基础设施 1.2.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在鄄城县苏泗庄引黄灌区内,主要渠道有北总干渠、四干渠,三支沟、四支沟,排涝灌溉能力较强,只是田间工程不配套,有待于下一步的开发利用 。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4 1.2.2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田间大部分沟、渠与北总干渠、四干渠,三支沟、四支沟相连,干、支级沟渠、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灌排渠
9、道共长 10km,但不规范,且老化失修。项目区内现有生产桥 8 座,机井 25 眼,项目区内沟渠路桥涵闸机井配套很不完善。目前项目区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为 70%,田间工程配套率为 20%,灌溉保证率为 50%,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55%,有效灌溉面积 0.5 万亩,除涝面积为 0.15 万亩。 1.2.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利用机械作业的越来越多,目前项目区所在乡镇现有农 业办公室 1 处,负责全镇的农技推广、水管、种子、林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16 人,农民技术人员75 人,科技普及率 55%,良种推广率 85%。项目区拥有拖拉机 36台,农机具 70
10、 台,农有三轮车 189 辆,拥有农机总动力 510 千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病虫害监测、农机等服务体系,机械作业率 88%。 1.2.4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重要道路有葛庄公路、育英公路等,项目区内交通干线纵横贯穿东西南北,各村柏油道路紧密相连,交通方便,项目区村村早已通电通电话。项目区内农电线路基础较好,线路基本上已架设到田间 地头,个别村农电线路基础较差,亟待于解决。 第二章 工程设计依据 5 1.2.5农业科技技术服务体系状况 目前项目区所在乡镇现有农业办公室 1 处,负责全镇的农技推广、水管、种子、林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16 人,农民技术人员 75 人,科
11、技普及率 55%,良种推广率 85%。项目区拥有拖拉机36 台,农机具 70 台,农有三轮车 189 辆,拥有农机总动力 510 千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病虫害监测、农机等服务体系,机械作业率 88%。 第二章 工程设计依据 2.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初步设计依据 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试行标准 2、 山东省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方案 3、 山东省分区节水灌溉优化工程模式 4、 鄄城 县水利建设发展规划 2.2 行业技术标准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3、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
12、104-95) 4、机井技术规范 (SL256-2000) 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363-2006)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SL328-2005)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03-2004) 第三章 设计标准 6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73-95) 9、 山东省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1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16453.6) 11、 鄄城 县 2011 年材料市场价格表 2.3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鄄城县土壤志 2、鄄城县水利志 3、山东省鄄城县水利规划 4、鄄城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5、鄄
13、城县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报告 6、 山东省鄄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2010) 7、鄄城县“十 二 五”规划 第三章 规划设计标准 3.1 综合标准 按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 及水利部门有关文件相关要求,根据连片原则。项目区集中成一片进行规划设计, 清淤挖深灌排沟 ,做到 “引黄补源、 灌排结合、井黄双灌以井保丰” ,通过对田、路、沟、林、渠的综合整治及节水工程建设,有效改造中低产田,防风害、改善农田灌排和交通条件。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的农田综合标准。 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大于 75%,排涝工程设计标准不低于 5 年一第三章 规划设计标准
14、7 遇, 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 10 年一遇, 井灌区 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 0.82。 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顺直 通畅, 深翻土地 耕作层达到 30cm以上 。 3.2 水利措施标准 ( 1)灌排系统规划科学,灌溉水源有保证,排水出路畅通,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方田面积为 250 亩 以内 ,地面平整,灌排比降 1/5000。 ( 2)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不低于 75%,田间配套工程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基本平衡。田间灌排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定标准。用科学灌溉制
15、度指导灌水,采用先进实用的灌水方法与技术。 ( 3)项目区新 增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1 万亩,项目实施后,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1 万亩。 硬化渠和 PVC 管道布置符合设计规范 ,管道应短而直、水头损失小和管理运用方便。 ( 4)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 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 10年一遇。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和自然经济条件,按排水标准设计并经综合分析确定。 3.3 农业措施标准 ( 1)田间机耕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设计与水利工程设计、乡村道路相配套,道路宽 4-6m。道路要与乡、村公路连接 ,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 ,并配套
16、桥涵和 农机下田设施,第三章 设计标准 8 能保证农机进入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项目区主要生产路全部硬化(部分采砂石路面,部分采用混凝土路面) 。 ( 2) 土地深翻,耕作层达到 30cm。 3.4 林业措施标准 农田防护林是保护农田的重要屏障,也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所有开发项目区都按照农田防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际需要规划设计林网、林带。总的要求是项目区沟渠路边都植树造林,坚持适时、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 250亩 , 植树成活率达 98%以上, 林木覆盖率达到 26%以上。 3.5 科技措施标准 根据土地治理项目区发展高产、优质 、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项目区达到每村 1名科技主任,每 10 户一个科技示范户,科技贡献率 72%以上,科技普及率 97%以上,农民技术员达到 120 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