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11KB ,
资源ID:2420918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4209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糊糊版主记事帖医按整理.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糊糊版主记事帖医按整理.doc

1、一大块金子整理 黑糊糊版主记事帖医按整理 因为我 用药 可能和大家有很大区别,特开一个帖,专门发点有可能引发争议的帖子,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都是平时的病案记录,且当做是日记,希望能进到这里来的朋友多多指教 :handshake 2006 年 12 月 6 日 尊某,男, 35 岁,四川人,十年前来云南,原在家时就 “火气重 ”,经常开些清热泻火药吃,来云南后更感觉自身热,从老家拿来 10 多公斤黄连都吃完,到处看了不见好转,不吃药就大便不通。找过 医生 上百,最后到昆明一家大 医院 诊为干燥综合症。 现见面白身瘦,形质虚,口干、眼干、鼻干、大 便干,自感发热,无汗。口渴多饮,饮后即渴,小

2、便多,夜间要起夜小便一到两次,头时痛,胸腹无压痛,背部酸重,偶有夜里退抽筋,舌燥白干裂,质红嫩,脉左小右大,浮取微涩,尺脉无力,阴弱而阳浮。 从所见证看,整体是个燥病,太阳阳明两经同病,当清阳明之实,化太阳之气,苦燥伤阴在所不宜,以五苓散合增液汤,前人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说,这里正好反过来 白术 20 茯苓 30 桂枝 10 泽泻 20 石膏 100 知母 20 山药 30 红参 10 生地 30 玄参 30 麦冬 30 甘草 10 两副,冷水泡透,文火煎 30 分钟服 10 日 患者 来看,稍有好转,上药再开两剂 今天 病人 又来,吃完四副药,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各种干燥症状都有好转,唯尺脉无力

3、而偏浮,腰酸,肾气虚象显露较多,本考虑张锡纯的来复汤,但无汗,且 咳嗽 有痰,仍以前方加味 熟地 60 白术 20 茯苓 30 桂枝 10 泽泻 20 石膏 100 知母 20 山药 30 红参 10(另炖 ) 生地 30 玄参 30 麦冬 30 天冬 20 南沙参 30 甘草 10 2006 年 11 月 29 日 郭某,女 36 岁,腰痛及腿一个月,去医院检查,做 CT 显示第二、三、四腰椎间盘突出,诊时见腰痛及腿,走路就痛,休息只酸,面色红,血压平时就高,现为 145/95mmHg,舌边有瘀斑,苔少,脉之,左弦右缓,来急去迟,两尺浮底取均弦,中取微涩,尺后涩,涩者营气弱,弦者卫气不行,责

4、之少阳不通,少阴无津熟地 60 川断 30 杜仲 50 狗脊 30 牛膝 30 秦艽 30 独活 30 威灵仙 30 红花 10 当归 20 乌梢蛇 30 赤芍 30 甘草 10 蜈蚣 3 条 (另研 )三副,开水加酒煎 15 分钟服,两日一剂,蜈蚣一次半条,一日三次。 12 月 10 日 三副药吃完,中途有一次 腹泻 ,血压降至 130/80,腰腿痛均告消失,舌边瘀斑退尽,脉涩不见,仍以上药去红花两副。 2006-12-12,天气突冷 马某,男, 2 岁半,一天前发热咳嗽,到卫生院输液无好转, (用药为利巴韦林、头孢一大块金子整理 噻肟钠、清开灵和氨茶硷共四组 ),家长说 小儿早上只是轻微发

5、热,中午突发高热,不发热时也哭闹,身体不让触摸,偶有汗出,时发抖。 来时见 小儿咳嗽 喘息,鼻翼扇动,紫绀,两眼发直,咽部扁桃体 度肿大,舌淡嫩,苔水滑。手足厥冷,身热若炭,指纹直透三关,紫蓝色,手微颤,有抽风征兆,体温 40.3 ,心率124 次 /分钟,呼吸 35 次 /分钟,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广泛湿性罗音,脉轻触即得,浮紧而数。 从所见来看,高热可能引发抽搐, 先物理降温,等体温下降后以中药喂服,考虑三阳受邪,解太阳,清阳明,和少阳: 桂枝 10 柴胡 10 防风 10 前胡 10 苏叶 10 蝉蜕 15 薄荷 10 石膏 20 连翘 10 蚤休 6 甘草 10 大枣 10 一剂,开水煎

6、 10 分钟,每小时服 20ml,出汗热退后减半,每两小时一次,随时观察,出现异常再看。 12 月 13 日 因这是一家从贵州来的到云南做生意的,就住在我后面不远的地方,吃药后当天没来说,第二天来,说吃药三次后,小孩身上出汗,四肢回温,身上热退,咳嗽减轻,不喘,面色回。天 冷小孩没带过来,问要不要再开药吃,我把剩下的加姜再煎服。今天见到其家长,说小孩已经不咳了,现流鼻涕,就暂不开药,明天再看。 11 月 13 日 卢某,男, 35 岁,据检查为 “甲亢 ”,西医治疗了两个多月,想吃中药辅助治疗,来诊时见面白皮松,眼突,体瘦多汗,气喘不足息,体力极差,口渴多饮,尤喜冷饮,多食易饥,饭量超常,心悸

7、手抖,口苦,便干尿少。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两皆大,异于常人,按之满指,促而来急去迟,中取无力,右寸前独大而滑,宽副增大,振指有力。 从以上见证看,当属消渴,责之中上二焦,整体来说,阳明之热为盛,壮 火食气,中气被耗,当清阳明,和少阳,养太阴,兼顾少阴之外越,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味: 石膏 100 知母 10 山药 30 黄连 10 茯苓 20 柴胡 20 党参 30 黄芪 60 白术 20 白芍 30 山萸肉 30 牡蛎 50 甘草 10 两剂。 上药吃后的十多天没见病人来,一天他老婆来说,吃后好多了,现在已经去打工了,并且停了西药,这把我吓了一跳,怎么就把西药停了呢?上方又开两剂。 12 月 1

8、0 日 病人自己来看,各方面和上次相比都有很大改变,水量和饭量都降了一半,也有力气了, 汗出仍多,表气不固,大便干结,小便黄少,面有微红,舌苔仍有微腻,脉大有所减弱,仍洪大中取不足,但尺脉微涩,阴弱而阳浮本为顺,考虑肾中真阴亏虚,少阴浮越于外,水火同治,仍以前方加味: 石膏 100 知母 15 黄连 10 茯苓 30 山药 30 红参 5 克 (另炖 ) 黄芪 60 党参 30 白术 20 白芍 30 山萸肉 60 牡蛎 50 一大块金子整理 甘草 10 两剂。 发一组小儿病,最近看了好多的小孩病,以前全是西医治疗的,今年全改为中医治疗了,效果相对于西医来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中医 治疗下来,

9、多数在一副药就好了,少数的也就两副中药,发到这里大家共享。 2006-12-3 赵然,女, 2 岁,发热咳嗽两天,体温 38 ,咳嗽微喘,湿性咳嗽,咳时会呕,身上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数,指纹在风关,紫暗,大便干,小便黄少,太阳受邪,以疏散为主: 麻黄 10 桂枝 10 苏叶 15 炒枳壳 15 蝉蜕 10 防风 10 杏仁 6 浙贝 6 前胡 10 甘草 6 一剂。自加生姜三片,开水煎 10 分钟,每次服 20ml,一小时一次,汗出减量服。 12 月 12 日 朱珠,女, 5 岁,咳嗽流鼻涕十多天 ,打过几次针,吃药无数,大体为止咳消炎药,不发热,咳咳嗽有痰,痰稀薄,恶心,怕冷畏风,舌淡苔

10、薄白,脉浮而迟,寒伤阳,进寒药阳更伤,故咳嗽不愈。有外证,当先解外: 麻黄 10 桂枝 10 苏叶 15 蝉蜕 10 干姜 6 浙贝 10 枇杷叶 10 五味子 6 枳壳 10 甘草 10 一副,加生姜 20 克,水煎 10 分钟,每服 30ml,两小时一次。 14 日来诊,服前药病好了大半,上方不变,一副。 2006-12-3 赵某,女, 7 个月,发热,咳嗽,流鼻涕一周,到妇幼医院住院五天,无好转 ,且有 腹泻 ,来诊时见面寒,皮肤起粟粒,现不发热,咳嗽气喘,腹泻一天多次,泻下物为黄白粘液,夹有未消化乳块,太阳表证仍在,太阴已经见,为外寒夹食滞。麻黄汤去杏仁加味: 麻黄 6 桂枝 6 白芷

11、 10 苏叶 10 蝉蜕 10 前胡 10 防风 10 枳壳 15(炒 )建曲 10 干姜 3 枇杷叶 10 甘草 6 一剂,开水煎 10 分钟,每服 10ml,每小时一次。 一大块金子整理 这个小孩一副药没吃 完就好了。 12 月 5 日 赵某,男,半岁,腹泻 5 天,在医院输液三天,微有脱水象,但现在每隔半小时左右就要泻一次,阵阵哭闹,偶有吐,泻下物为粘液夹泡沫,黄色,偶有白色块状物,不发热,指纹紫滞,舌后部白苔稍厚,风泻夹食滞 建曲 10 麦芽 10 山楂 10 鸡内金 10 苍术 6 枳壳 10 上药黄炒黄,合下药 白芍 10 苏叶 10 砂仁 6 甘草 6 上药共放一起,自加生姜两片

12、,冷水泡透,煎开 5 分钟下火,放凉再煎开,每次服 10ml,一小时一次。 这个小儿只服完这一剂药就好了。 12 月 12 日 晏某,女, 1 岁,发病 3 天,发热,咳喘吐黄痰,咳盛,口干,舌红,脉浮数,咽痛,鼻流浊涕,畏风恶寒,胸闷腹胀,不思食,二便正常。此为太阳表证传里之象,太阳阳明同治,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 10 石膏 30 前胡 10 苏叶 10 浙贝 6 防风 10 瓜蒌壳 15 枳壳 15 陈皮 10 枇杷叶 10 甘草 10 一剂,煎 10 分钟,每次服 30ml,个半小时一次。 今日来不咳,唯喉中有痰,有时候会咯出,清稀。热象已无。上方去石膏、瓜蒌壳,加干姜 3 克,法夏 5

13、 克。 劳淋一例 某女, 39 岁,已婚,常尿频尿急尿痛 3 年多,西医中医治疗,找过医生无数,全看做是膀胱炎,但用药全是先有微效,继而无效,心灰意冷,来走亲戚时,被她的亲戚带来看,拿出的化验单有几十页,但里面没有找出个有阳性结果的。来诊时见,面色痿黄偏黑,体型瘦小,先诊脉,脉象见左小而细涩,双尺部均无力且偏浮,至数倒也和缓,寸脉弱,右脉关弦。舌体瘦嫩,中有一凹线,舌边有瘀斑,苔几乎没有。因是疑难病,于是按十问全部问一遍,无寒热之象,唯四末不温,很少出汗,但夜间会盗汗,饮食少,腹胀不舒,大便干,小便次数多,时有痛,时无痛 ,但数量少,平均每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腰部酸,小 腹痛 ,但按之一大块

14、金子整理 反舒,口渴喜饮,结婚二十年,生有一子一女,做过结扎手术,月经对月量少,偶见黑色血块,白带少。现诊为劳淋,因反复发作,多吃寒凉之药,胃气因药而弱,肾气不固则小便次数多,脉浮虽为瘦人常见,但尺脉相比前面两部来说,确实浮起,有肾气外越之征,固护肾气是当务之急,病虽不急,治当急治,以张锡纯的来复汤加减: 山萸肉 60 熟地 90 杜仲 30 仙灵脾 30 仙茅 15 川续断 30 补骨脂 20 菟丝子 20 丹皮 15 桂枝 15 北五味子 15 麻黄 6 当归 15 山药 30 降香 20 上方一剂,水泡透煎 20 分钟上,倒出药汁后,加足水,下次再煎开 5 分钟即可,不拘时服。 第三天来

15、诊,说服药后当天并无改变,但第二天就小便次数减少,不再起夜,说明前方对路,上方开六剂带回老家,布包后炖猪腰子吃。 此患者的亲戚接到电话,说吃完三副药,症状基 本上消失,现继续吃后面的药。这例病人是在看了李可的书后得到启发,以大量补肾药直入下焦,填补耗损的肾气,本想会有滋腻碍胃的副作用,但服药后没发生,说明病人的体质正是需要此类药物,不调胃而胃自调。 带状疱疹后遗症 在最近的几年中,每年要看几十个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按以往的说法,这种病多数为气滞血瘀,要么是火毒烁伤经络,要么是病失调治,余毒未清,从书上看到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是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加虫类搜风。在具体看到病人时,会按这个思路先入为

16、主,这样下来,后遗症的的治疗,就进入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套路 中,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哪种方 法可以做到药到病除,虽然最后或多或少有效,总是在时间上拖了很久 。这里提出个新的看法,就是这种 “证 ”的形成,以及在具体 表现上,有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从发病来看,借用西医的说法吧, 带状疱疹 的发生,就是一种伏邪发病的机制,经云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又云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人体正气是发病原因,至其发之时,以火毒为主证,以湿 热为标,急性期治疗应该说在中医不为难事,但在西医或者中医治不得法,延时不愈或者久拖未治的,产生后遗症是经常会见到的,这种后遗症的产生,不是余毒未清,而是正气受

17、损。对这个病的治疗,找到其徵结所在是才会让治疗有方向,这就是我要说的对于这个病的辩证。从症状来说,痛是主要的,它的性质为刺痛,为刀割样痛,为火烧样痛,这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这种痛为瘀血痛,所以活血化瘀药是理所应当用的, 但细看之下,会发现这种痛虽为比较剧烈的疼痛,但按之反舒,只是轻触才痛,重按是不痛的,也不会因为重按而引发这种痛的发生,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 问题,就是无论它痛得有多剧烈,仍然要从虚痛入手。 从其它方面来看,首先看舌,舌一般不会见到有瘀点瘀斑,这就否定了血瘀的说法,大多数这种病人的舌都是边有齿印,说明要么脾虚,要么脾不虚也有湿,从舌苔来看,多数为薄白苔,这和有余邪是不相称的。从脉上

18、来看,大多数的脉都是细脉为主,兼弦兼缓不一定,其中都会夹有涩滞,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细而涩,营不足也,弦者卫气不行,缓者卫气不足,显然是血不荣经,气血均虚,血主濡之,血不濡经则经气不通,故痛;气主煦之,气不流经则经气不通,亦为痛。套用一句话,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 当急固,所以固气也是一种权宜之计,些其一。痛从发生原理来看,总是肝不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体越虚,则其用越强,平肝、舒肝、泻肝、养肝都是治法,孰重孰轻在这里就要权衡一下了,有平肝之上亢,不如养肝之虚损,上亢是不明显的,而虚损却显而易见了,用大剂滋养才足以复肝之体,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温阳补气用黄

19、芪、白术桂枝、干姜、鹿角霜。养阴用熟地,麦冬、沙参、当归、玉竹,平肝理气用香附、乌药、一大块金子整理 瓜蒌壳。瓜蒌壳一味药,集平肝、理气、舒肝、泻肝于一身,不可多得。这种病常发生于人体肋部,为肝所属,加 用更为合适。 在这里举个病倒来说明,和在中医版主群说那个不太一样,但总体思路就是按以上方法来看的,是一剂药就吃好了的 2006 年 10 月 17 日 某女, 69 岁,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年,中西医看过不少,始终没有效果,现左肋部从背部到胸部痛,轻触如针刺,如火烧,但用手按压时不见痛,和寒温关系不大,皮肤有疤痕,疤痕有紫滞之色。无寒热之象,汗出也少,饮食自如,口微渴喜饮,自己说是习惯使然。大便稍

20、偏干,小便无异常。舌瘦红,中有一平凹,苔少薄白。脉左右俱小细而弦,中取有涩象,浮取濡弱,伏于底部之脉微细无力,脉势来徐去急 ,至数和缓。从以上见证看,阴气不养经,是其主要问题所在,疤痕紫滞,是气不足及,当以滋养阴液为主,兼以温阳补气: 黄芪 30 白术 20 熟地 60 玉竹 30 香附 20 乌药 20 麦冬 30 沙参 30 当归 20 枳壳 30 瓜蒌壳 30 桂枝 20 干姜 30 鹿角霜 20(打碎 ) 甘草 10 一剂即愈。 2006 年 12 月 16 日 牙痈一例 陶 *,男, 47 岁,电焊工人,右上第 4 齿于多年前折断,经常发炎,未到牙科处理,一周前又发炎,吃了两天消炎药

21、,脸逐渐肿了起来,去卫生院输 液,用了四天的头孢曲松加替硝唑,仍然没有消炎,脸更肿,张口困难, 头痛 。电话来问,我让来诊所看了再说,来时右侧脸肿得变了个样,量了体温,体温不高,说头痛难耐,张口困难,牙倒没前几天痛,整个面部麻木了。只偶感发热口渴,不欲饮,二便无异常,牙右上第 4 牙只有残根,牙龈红肿,舌紫蓝色,无苔,脉象只两寸独大,没有异常发现,唯舌色可疑,细问之下,说多年了就是这个样,这里就舍舌从症了,泻火解 毒是现在最适合的方法,以五味消毒饮加减: 银花 80 连翘 50 蒲公英 30 紫花地丁 30 野菊花 30 蚤休 20 白芷 30 赤芍 30 黄芩 30 甘草 10 上方一剂,头

22、煎 10 分钟后,放开数量喝,因为药看上去太多,就用煮饭的锅来煮,倒出药汁后就加水再煮,后面只煮两三分钟即可。不拘时服。 今天早上我还没起来,病人来电话说再来看,来看时脸肿全消了,牙也不痛,头痛也无,基本上可以停药,嘱让上牙科处理,但病人不放心,前药再开一剂,小量频饮。 上面见到的紫蓝色舌质 ,可能和平时从事的电焊工有关,已经多年如此,乍看以为是体有血瘀,细问之下才知道有了好多年,长期如此,此为舍舌从症之例,供大家参考。 2006 年 12 月 15 日 郭 *,女, 87 岁,咳嗽半年多,治疗几经周折,输液多次,逐渐西医治疗无效,来开中药一大块金子整理 治疗,近日发热咳嗽,咳盛则喘,咯黄色脓

23、痰,高年患者本当见虚,而现在见证却一派实热,咳吐黄痰, 咳嗽 昼夜不歇,汗出身微热,稍微有点怕风,口渴欲饮 ,大便偏干,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厚,脉滑大而数,来盛去衰,显然阳明之热,以麻杏石甘汤加味: 石膏 50 知母 20 前胡 20 麻黄 10 杏仁 15 沙参 20 浙贝 10 天冬 20 连翘 30 金荞麦根 30 甘草 10 上方两剂,先煎麻黄石膏去沫,加余药煎 15 分钟,一日三次。 2006 年 12 月 18 日 病人长子来说,咳嗽已愈,痰也只是偶有少量,唯口仍渴,上方去麻黄加五味子 15 克。 一般所见,老人多为虚证,这例也有虚象,但以实为主,所以 仍从实证看,药中加了润肺就不顾

24、忌其它了。 有各位的鼓励,心中真是感激不尽,原来想可能我的帖子会引发争议,所以才加密的,既然进到这里来的朋友,也是在论坛给予别人帮助很大的,我们就共同学习,一起努力吧。在这里也就不再有隐满的了,我全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算是对大家的回报吧。 :handshake 在此发一个误诊的病案 2006 年 12 月 9 日 马某之母, 85 岁,病人没来,由其子来代开中药,说其母长年咳嗽气喘,现加重并发热有痰,饮食减少,输过几次液,效果不大。因为年老行动不便,暂且开中药一副以观后效,听其言, 心想老年人多数为脾肺气虚,生湿生痰,加上近来因感受外邪,西医讲的老慢支或者肺气肿 之类的急性发作,于是提笔开

25、: 半夏 10 茯苓 20 陈皮 20 苏子 20 白芥子 10 莱菔子 15 甘草 10 上方水煎 15 分钟服。 2006 年 12 月 10 日晚 马电话来说,上次的药方吃了没有效果,是不是再吃点看看。我大体问了一下,说还发烧。我心中不安,就回答说,等我看 了后再说吧。 11 日 早 我到病人家里,见到的病人和印象中的大不相同,面黑而干,气喘声低,但咳嗽时是连声不断,一听就知道是干咳无痰。因为是从四川老家来云南的,口音我也听不太懂,问时只说热,全身热得象火烧火燎,问口渴不渴,说经常在想喝水,让伸舌一看,舌燥白干裂,起芒刺,一大块金子整理 苔白偏黄,极少,舌边见有瘀斑。拉过手来一摸脉,右大

26、而左小,我心中一惊,上次的药方显然是开错了的,这是燥证,药却以燥治燥,明显出错了 :L ,要是再服前方,就等于是火上浇油了 !再细看,原来右脉虽大,中见涩象,来迟而去急,左脉也涩,尺部弱细几无,问腰 部有何感觉,说腰酸腿痛也是多年。这是误治伤阴了。也或许是本就阴伤在先,现又有药误。四川人说烧,说热,和云南人是不同的,他们说的就只要有口渴就说热,咳嗽有痰竟然是她儿子猜想的,看完病人,我回到诊所,开了下方,以纯阴养液,兼以理血,药法从阳明、少阴 沙参 30 麦冬 20 石膏 30 知母 10 天冬 20 芦根 30 苏子 20 百合 20 乌梅 20 诃子 20 桑叶 20 菊花 10 降香 15

27、 赤芍 20 甘草 10 上方一剂,冷水先泡透,文火煎 20 分钟,煎三次合 在一起,小量频饮。 今天病人的儿子来,说这次的药,随吃就随见到效果了,不仅咳嗽好了,而且腰酸腿痛也好了许多,要让开上次的药再吃,考虑年老,药改小其剂,量同样开,吃的时候再减半。 从上例有个教训,就是没看到的病人不要轻意开药,不然出错的机率是非常大的。 用药杂谈 内经有云 “ 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 又云 “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 坚,以所利而行之

28、,调其气使其平也。 ”“ 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 我的理解,凡治病,适其至所,就是要把握个 “ 度 ” ,把握这个 “ 度 ”是最难的,把握好的,就能 “ 适其至所 ” ,把握不好,要么病重药轻,一大块金子整理 杯水车薪;要么就病轻药重,药过病所,反伤于人。这里说的是剂量。此其一。 其二,药的气味厚薄说的都是药性,和现在说的小量药和大量药是不同的,也就是现在说的用药轻重,和药性的升降,并没有直接关系。辛甘发散为阳,不是说小剂就发散,大剂就不发散,酸苦涌泄为阴,也不是说大量用就涌泄,小量用 就不涌泄。还有现说的淡以通阳,说是 淡味渗泄为阳的另一说法。那么到

29、底是是不是药剂量大了辛甘药就不发散,小了才发散?剂量大的酸苦药就涌泄,小了就不涌泄呢?这种说法我持否定态度。就单说麻黄一味药,要是一剂药中用 6 到 10克,在一个成人来说,可能发汗,也可能不发汗,用 15 到 30 克,多数情况是肯定要发汗的,为什么呢?是药性使然,而不是剂量大了就下沉,量小就发散。此为药性决定升降。再说一个药连翘,在温病学派兴起后,这味药用于 “ 辛凉解表 ” ,说量一定要小才会辛散,量大就入里了,听一教授讲温病学,也说某医先看一下病人,不好,让 他去看,他一看处方是对的,唯其中的连翘用量太大,后改小连翘用量再服,线果病人第二天好了,我听了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要说连翘一味药

30、,大量用是可以用到几十克以上的,一公两以上也不会就因量大而入里,这里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是煎不得法,所谓淡味渗泄为阳,还不止说味淡之药,所有药在煎煮后都是可以调整气味的,这和做菜煮汤是同理的,肉少水多,汤就淡了,肉多水少,肯定汤味浓厚,这是从配比来说。煎服方法上,如果用开水武火急煎,这同样可以把味浓厚的变为稀薄的,取其气而不取其味。反之亦然。 “ 阳为气,阴为味。 ”“ 味厚则泄,薄则通 。一大块金子整理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 通过在煎煮时调整方法 (主要指文火武火,开水凉水 )和时间,可以改变药的气味厚薄。 其三,从药物的配伍上,同样可以调整气味厚薄,改变升降浮沉,如麻黄汤,麻黄本来

31、已经有发汗作用了,不用桂枝也可以发汗,问题就是要加量,但加量后会发生汗出而心悸,这样就产生了副作用,减量用又不起作用,就加了桂枝,一来增强发汗解表,一来桂枝可以防止麻黄所带来的心悸,所以用桂枝和不用桂枝是不同的。麻杏石甘汤中用了石膏,石膏的用量比麻黄大得多,麻黄就不再发散了,这也是因为配伍后发生了药性的变化。 (这里只从这 方面来说一下,其中还有更多的机理不在此讨论。 )增加需要的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配伍的最终目的。一个药物在方剂中的数量增减,总是要以切中病机为目的。 其四,服用方法,方的大小,药的多少都有了,煎出的药到底如何服用呢?常说的治外感药在饭后服,治内伤的药在饭煎服,这是常法。还有热服法,冷服法,各种不同,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效果。古人有“ 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 其说我看有两方面,一是说汤药比丸药见效要快,一是说凡病可以急治的,多用汤,要缓治的,多用丸。另一方面,从方便病人的角度来考虑,能用汤的用汤,能 用丸的用丸,也为不失其法,这只是说用药,其它的用针,用灸,膏药,推拿等就不说了。“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 其五,药后将息,这个常有人忽略,伤寒论中有桂枝汤服后将息法,说 “ 右五味, 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