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给自主探究一个“合理”的支点 等分(平面)图形的奥秘两次教学实践及反思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沈冬青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自主探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自主探究性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是很有帮助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等分(平面)图形的奥秘这样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借助这一课,对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从中获得了一些感受和体会,也 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次教学过程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比眼力”游戏。 激趣谈话:同学们喜欢做
2、游戏吗?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眼力”的游戏好吗? 出示 因为视觉误差,看上去左边的圆形会比较大。 师:两个圆形一样大吗? 生:我看出左边的圆形大一些。 师:哦,看出来的,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 生:将两个圆形重合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 指名一生将两个圆形重合在一起,比较得出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学生纷纷感到很好奇。 出示 两条线段一样长吗?学生猜想第二条线段长,然而动手验证发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学生们感到更好奇了。 师:通过 “比眼力”的游戏,你明白什么道理? 生:用眼睛看有时候并不是准确的,应该动手验证一下。 2 通过“比眼力”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产生了自主探究的
3、愿望。 2揭题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来探究一下“等分图形的奥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探究等分长方形的奥秘。 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如果想把这个长方形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个部分,有办法吗? 生:可以将长方形上下对折。 对折长方形,并画出等分线。 师:像这样能长方形等分成两部分并且形状相同的线还有吗?小组合作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哪组找到的等分线最多。 在教学设计时,我本来预计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六种等分线。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却只找到了( 1)( 2)两种。 ( 1) ( 2) ( 3) ( 4) ( 5) ( 6) 师:除了这两条,还能找到其它的等分线吗? 学生沉
4、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作答。 师等待片刻,只好再次引导 :真的没有了吗?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对折方法,还可以怎样对折呢? 大部分学生仍然沉默,课堂的气氛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这时有几个学生开始有些犹豫起来,小手似举又不敢举。 师耐心鼓励:知道多少说多少,看看哪个同学最会观察。 终于有个学生指出了第( 3)( 4)种方法。 师问:还有吗? 课堂再次陷入了沉默。 由于经过第( 3)( 4)种等分线将长方形对折后的两部分并不能直接重合,所以学生都不太肯定。经过我再三引导和鼓励,方有个学生犹犹豫豫地提出了( 3)( 4)两种方法。但是( 5)( 6)两种等分方法无论再怎么提示,学生就是想 不出来
5、,课堂出现冷场 3 师:这些等分长方形的线都有一个奥秘,你能发现吗?请注意看: 师将各张纸重叠起来,用事先准好的手电的灯光打在重叠的纸上,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等分线都会相交于同一点。学生感到好奇、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师:给这个奇妙的点取一个名字吧。 生: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师引导学生猜想:看到这个“中心点”你想到了什么。 我本来想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个“中心点”,猜想到:只要通过该点画的线都会是长方形的等分线,从而发现等分长方形的规律。但 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回答,课堂再次出现冷场至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探究更是无法展开。 【教
6、学反思】 寻找长方形的等分线比寻找圆形、正方形的等分线要困难得多,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原本设想,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的等分奥秘:只要经过“中心点”画出的线就是长方形的等分线,而且有“无数条”,直接攻克难点。再通过学法迁移,探究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分的奥秘,由点到面,系统地理解有些平面图形具有这样的等分奥秘,而有些平面图形没有这样的等分奥秘的道理。然而这样的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中却 频频出现冷场,教学过程举步维艰。 我认为选择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新知并没有错,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途夭折”呢?在探究等分长方形的奥秘时,学生为什么只能找出四条等分线?经过反
7、复的研究思考以及与听课教师的讨论,我想问题应该出在,直接把教学难点放手让学生探究,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而使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尝试。 4 再度教学过程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比眼力游戏 2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 探究等分圆形的奥秘。 出示一个圆形。 师:如果想把这个圆形等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个部分,有办法吗? 生:将圆形对折。 师对折长方形,向学生演示圆形对折两边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后,画出等分线。 师:像这样的等分线会有几条呢?小组合作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 学生找到了很多条等分线。 师:你画出了几条
8、等分线?你是怎样画的? 生一:我是用折的方法,将圆形对折画出等分线,再对折,画出来 生二:太麻烦了,只要通过中心点画线就行了嘛。 师追问:中心点哪来的,是在中间随便找一点吗? 生二:我先折出几条等分线,这些等 分线相交的点就是中心点。 师:是吗?你们动手折折看。 学生动手折出等分线,寻找“中心点”。 师微笑着启示:其实只要折出几条等分线,就能把中心点找到? 生二:三条。 生三:不对,只要折两条,两条等分线交叉的点就是中心点了。 师:真会观察。那么,找到中心点之后,只要 生二接着说:只要是通过中心点画的线就能把圆形等分成两部分。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谁能证明他的方法是对的呢? 指名一位学生演
9、示:通过交叉的点随意画一条线,再通过这条线把圆形对折,观察分成的两个部分能不能重合。 5 师:这样的等分线一共有多少条呢? 你们动手画画看。 生:很多很多,数也数不清,有无数条。 课件展示圆形上密密麻麻的等分线。 板书“无数条”。 师:等分圆形的奥秘你找到了吗,是什么呢? 生:先找到圆形的中心点,只要通过中心点画线就能把圆形等分,而且圆形的等分线有“无数”条。 2探究等分长方形的奥秘。 师: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实践,我们发现等分圆形有这样的奥秘。这时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等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奥秘呢? 生:是呀,如果这些图形也能这样等分,就方便多了。 师: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那
10、么下面,就请你们先自己动手折一折 、画一画,研究研究等分长方形的奥秘。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师观察学生活动、参与小组合作。 受圆形的启发,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长方形等分线是不是也会通过中心点、也有无数条的想法,因而很多学生都找出了好多条长方形的等分线。 在黑板上展出学生的作品: 研究图中的两条等分线。 师:这两条线把长方形等分了吗?谁来验证一下?学生通过折一折验证。 研究图中斜着的两条线。 师:看图中又多了斜着的两条 线,这两条线把长方形等分了吗 ? 由于经过这两条等分线将长方形对折后,两个部分并不能直接重合,学生们产生了争论。有的说是等分线,有的说不是等分线。 师指名学生:你为什么说这两条线
11、不是等分线? 生将长方形沿着斜线对折:瞧,对折后,它们不能重合在一起。 师故意说:对呀。看来这两条不是长方形的等分线啰。 6 很多学生反对:长方形对折后,将它剪下来,就能重合了嘛。 师:真的吗?谁愿意来剪一剪。 指名一生剪一剪,学生们发现长方形剪开后的两部分真的能重合在一起,很多学生都欢呼起来。 研究图中的等分线。师:再看第三幅 图中的又多了几条,是长方形的等分线吗? 学生思考后,纷纷说:是等分线,剪下来比一比就知道了。 受到启发,学生们纷纷自己动手剪一剪,验证。 师借机说:那么长方形的等分线还有吗?怎么画? 生:只要经过中心点画就能把长方形等分,而且有“无数条”呢。 师:是吗?动手画画看。
12、师:谁来概括一下,等分长方形有怎样的奥秘? 3、探究等分正方形形、三角形的奥秘。 师:圆形、长方形都有这样的等分的奥秘,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同样的等分奥秘?你们认为呢?接下来请四人小组一起来合作研究等分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奥秘。 要求 : ( 1)采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或其它方法进行研究。 ( 2)研究好了后,小组内讨论:等分正方形有什么奥秘?等分三角形有什么奥秘? 汇报:能够将正方形等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等分线也有无数条,并且都经过“中心点”,而三角形的这样的等分线没有无数条。 引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这样等分的奥秘? 三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你觉得什么事使你最开心
13、? 生: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 想要学得好,动手实践是法宝。 想要学得多,举一反三多琢磨。 7 【教学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在第二次教 学中,我为学生顺利攻克学习难点架起了梯子。有了圆形的铺垫,学生对长方形是否也有无数条等分线,这些等分线是否都通过中心点的质疑有了依据,因而,在探究长方形时,学生集小组之力,便出现了四条、五条、六条等分线,顺利攻克学习难点。 通过两次教学尝试,我对自主探究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从而经历一个结论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但是探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难题通过探究都能迎
14、刃而解。因为探究的主体毕竟是学生,他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有限。 探索的任务设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那学生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而且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挫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那么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支点呢? 一、有效质疑,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有效 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质疑才是有效的质疑呢? 我认为 ,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 材料中 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 质疑 ,那么探 索
15、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 “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而且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 更 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 如本节课第二次教学实践中,我请学生找一找、画一画圆形的等分线。学生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提出了“是不是只要通过中心点画的线就能把圆形等分”这样一个质疑。无疑,如果这个质疑成立的话,比老师的“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好得多,这个质疑触动了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探究成了学生的自主行动,从而 使 探究活动 变得 更加 有效。 二、了解学生,找到准确的探究起点 教
16、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 “ 影响学生 学习 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 因此,在探究教学之前,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积累,选择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 ,并且 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 或者教8 学过程, 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新知识与旧认 知 之间的同化与联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的理解。教师只有深入地研究 学生 学习的实际,找到准确 的 探究起点,才能更好 地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本节课第一次教学时,由于我没有充 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把教学的难点“等分长方形的奥秘”直接抛给了学生,从而
17、使探究过程频频出现冷场,教学过程举步维艰。最后不但导致自主探究活动“中途夭折”,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后,将相对比较容易发现的圆形的等分奥秘先让学生探究。有了圆形的铺垫,学生对长方形是否也有无数条等分线,这些等分线是否都通过中心点的质疑有了依据,从而顺利攻克学习难点,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成。 三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有力的权杖。 让学生 自主 探 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 “ 袖手旁观 ” 或是 “ 耐心等待 ” 。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还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有力的权杖。特别是 在学生进行探
18、索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 教师 通过适当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帮助其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惑,而且能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研究地更加深入与透彻。 因此 教师在探索性学习中 应该发挥好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的作用。 如在第二节课的教学中,当 一生提出“可以通过中心点画等分线”时,师追问:“中心点哪来的,是在中间随便找一点吗?”“其实只要折出几条等分线就能找到中心点?”在探索长方形的图中的两条斜线是不是等分线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将长方形沿着斜线对折后两部分不能重合在一起,师故意说:“对呀。看来这两条线不是长方形的等分线啰。”教师看似“无知”的这些提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的“本质”进行讨论。 再比如学生在探索了等分圆形的奥秘后,师提出:“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实践,我们发现等分圆形有这样的奥秘,这时你还想到了什么?”通过教师这样一提示,学生马上想 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不是有同样的等分奥秘呢?”探究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探究完圆形、长方形的等分奧秘后,师又问:“等分圆形、长方形都有这样的奥秘,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等分时都有同样的奥秘?”由点及面,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引向深入、引向升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