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工作前沿 流浪人群的现在与未来 【摘要】 鉴于现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与流动人口的增多,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为了社会的稳定以及持续发展,对于人口流动的关注愈来愈多,应对政策也愈来愈制度化,规范化,但是流动人口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就人口流动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下流动人口中流浪人群的现状和产生以及消除不掉,有甚者已成为一种职业的社会因素。 并从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视角来分析现今已有的社会政策, 力求寻找出 此社会现象的本质,从而更好的了解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自己对于此现象的观点, 以期结合当今的解决办法,找出更好解决的办法。 为解决好流浪人群问题贡献所能之力。 具有一定的理论
2、意义和社会现实价值。 关键词: 流浪人群 现状 社会因素 社会政策 眼看着大街上的流浪者不减反增,为乞求到更多的钱花样百出,手段多样,心中疑惑愈加加深,一直都想说出自己对于现今流浪者的看法,也一直在想着为什么总是消除不掉的原因。通过这次研究,我想为自己解答,也让大家更了解。然后发现问题本质,找出解决办法。 在本文中流浪人群主指行乞者,又称 乞丐, 俗称 “ 叫花子 ”“ 要饭的 ” 等,是自人类社会出现就产生了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以讨取食品、钱物为生的人,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职事 ,在 现代汉语小词典将乞丐解释为: “ 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 这个定义,已经将乞丐定义为一种固
3、定的社会性职业群体 ,也意味着当今乞丐已职业化 。 如此定义如何让人不心凉,在我定义中乞丐是那些没有依靠,得不到救济的人无可奈何下选择的最卑微的短期内的生存方式。除了生存没有其他的目的,意在找到工作摆脱这种命运,但是事实不尽然。 乞丐的群体结构十分复杂,其中确实有因为肢体残障,失去了劳动能 力;或是家庭破败、贫困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人;或是孤苦弃儿,生存无依,只得靠人施舍赖以为生者 .但是此外,还有许多游手好闲的无赖流氓,他们好吃懒做,充杂其间,成为惰民一族;更有些流氓痞棍、逃犯流贼混杂在内 .还有奇怪的现象,一些农村中的农民,在冬闲无事之时,全村成帮结伙地外出乞讨,赖以增加收入,竟也成了
4、传统惯例。若逢早涝年景,乞者更众。网上对于流浪者的构成以及对其的评论数不胜数,除此之外,有些还被迫生存在一个集团里,一个拐骗到老人小孩后,有甚者致使残疾后,强迫他们每天必须乞求到一定数目的钱,不然没食物,还会 得到毒打下场的“地狱”。这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一个了很大的“不 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1,第 3 页 定时炸弹” ,会让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也限制政府,城市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会具体分析流浪者的社会现状,从而更好的了解流浪者产生的原因 : 1、从流浪人群的构成来看:流浪人群在年龄分布上以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及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
5、主;从性别上看,男性多于女性;从身体状况来看,流浪人群多伴有身体或精神残疾,健康者较少。 现多见者,大人带着小孩或者老人,上演一场场“感人”“至爱至孝”的场景,或是“学生”乞求学费或路费。更有见行乞不行者,以博同情的方式要钱 的,有些小乞丐得不到钱还会拉着你或跟着你,让你处于尴尬的境地。 这个群体 俨然 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性别构成全面,年龄覆盖广,成员来源区域全面,健康状况参差不一,生活卫生状况恶劣,流动性大 。 2、从流浪人群分布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火车站、汽车站、观前街市中心、石路商业街、风景名胜区、菜场、超市、高架桥下等人口流动密集地;且活动区域一般较为固定。 基于国家对大城市的管理较
6、为严格,流浪者更多见于县、镇等地区,就从我家乡而言,行乞者随处可见,以致人们的心理都已麻木不堪,对于路过时脚边的乞求充耳不闻。 3、从流浪人 群活动的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一天中上下班高峰段及周末、假期等人流较多的时间。 可见现在的流浪者也是很聪明的。闲暇时就会有众多的流浪者聚在一起,闲聊着,看着自己的“战利品”,等待着下次时机的来临。在节假日就不用说了,一条街上,平均 10多米就可以看见一个,一点都不夸张。只剩惊叹,怎么那么多的流浪者啊。 4、从流浪人群的地域来源来看:根据 沿海地区的 的统计情况来看,流浪人群主要来源于四川、安徽、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的 中 西部边沿地区。 5、从流浪人群生存
7、的方式来看:主要包括:( 1)行乞;( 2)卖艺;( 3)拾荒 ; ( 4)偷窃、诈骗。 其中 以行乞为生的流浪人群占主要部分。 有时行乞夹杂着欺骗,同时进行。但曾经也从新闻上了解到,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有些行乞者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诈骗集团所拐卖的。小孩是最心善的,见流浪者就会拉着父母,要求给予一点施舍,父母有些无奈的应着孩子的要求,有些就拉着孩子离开,孩子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在教导他们要有善心的时候,面对着乞丐却忘了他们教育的一切,长大后终于了解后,看着路边跪着的,等车时走过来的,心已基本无所动,除非见到让他们真正动容的。在我而言,就亲眼目睹过他们事后明目张胆的“分赃” 活动,体验过他们已
8、不屑一角,五角,问你要说,再多一点,有一元的吗?不要食物,只要钱的经历。这还是那只要有钱,多少都无所谓;只要有施舍,不分是实物还是钱财;只要能活,什么都好的乞丐吗?还是是我把他们的实质想像得太好了?特意去论坛上也看了下别人的观点,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怕他们是骗人的,而且都已习惯了那么多的流浪者的出现,而且流浪者的反应与围观者给的评价都让他们以后在给钱时会犹豫一下下。 6、从流浪人群的生活信念来看:大多城市流浪人群安于现状,不愿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 详见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1,第 10 页 活状态,对未来缺乏打算 ,得过且过。 乞丐的 生活现
9、状十分让人担忧,但是乞丐问题的发展趋势更不容我们忽视: 乞丐数量的扩大、行乞地域的扩展;职业化乞丐比重的增加;乞丐团体化现象的产生 等等都是现在中国城区乞讨现象的发展趋势 ,如此令人担忧的现状与预测的未来,如何不提起我们的心,吊起我们的胆。 他们因 处在社会边缘,故而受到法规习俗约束的机会较少,反倒是可以理直气壮地置正统伦理规则于不顾。由于他们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封闭特点和对外界的强烈敏感。他们往往自绝于外界,极少乐意也极少可能与外界、其他社会角色进行交流沟通。他们形成了一个神秘的封闭世界,很少 有外人能真正进入,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这样的封闭造成了文化上的隔
10、绝,他们极少关注外界,而 外界也极少关注他们,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却又互不了解。和民工一样 , “ 向往富裕,却远离富裕,不甘心生活在社会底层,又无法从边缘地位走进主流阶层;向着富裕艰难地迈进,却遭到了穷乡亲们的远离与攻击;缺乏文化却对文化人不屑一顾;散懒的生活而对一切约束和纪律怀有敌意 ” 由此可见, 长期流浪生活对流浪人群本身身心健康和日后发展不利 , 流浪人群大部分存在生理或精神疾病,而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难以保证其温饱,更无法为其 疾病的医治提供条件,缺乏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容易造成流浪人群病情的加重,抵抗力下降,易患流行性疾病。对于未成年流浪者,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得不到正常的教
11、育和引导,接触到较多的社会消极因素,缺乏融入社会的技能,不利于未成年人日后的发展。 如今的乞丐问题会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会削弱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使他们有报复社会,隐藏犯罪,诱发不安定因素,使人性扭曲,腐蚀民族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养成懒惰的国民性,加重城市文明的危机态势。进一步引发“城市病”,冲击农村社会等等 。 对于社会而言,流浪者的产生与发展必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各种资源(有价物品、资产等)在人群中的不平等分配构成了现代社会分层系统的基础。 在如今什么都要资源的社会里,一个无资源的人如何生存。就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首 诗 形容的贫富差距十分严重,
12、最后被总结为 八个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在这样富愈富,穷愈穷的世界里,没有资源,是如何的寸步难行,以致让绝大多的流浪者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动力,内心只剩一句话: 详见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1,第 14-37 页 详见 中国城市乞丐群落与社会救济 张宝石,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1级社工三班。详见 陈微, 走进城市贫困者,观察与思考,杭州, 1999年第 8期第 13页 详见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1, 第 86 112 页 我什么都没,只剩一副臭皮囊了。还有什么好追求,还有什么能
13、追求,安安分分的过好现在就好了。 通过对传统社会学家的 理论的粗略简介和网络上对社会现状的诗歌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流浪者产生有多重原因: 1 贫穷是产生流浪者的首要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户籍制度的松动带来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社会流动,流动中的人群对比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城市的富裕生活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错误的认为,即使在城市里做乞丐远比农民的收入高,而且乞丐的风险率比抵。社会无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凭借劳动满足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有些人就走上了乞讨之路。所以大体上是贫穷创造了乞丐,但是社会也制造了乞丐。 2.同样在社会中生存,
14、同样的社会分配体制之下,处于大致相同社会阶层的人之间也存在穷人与富人,每个不同阶 层内也存在贫富差距,人的自然差别造成人们的社会发展机遇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不同,较之身体心智健全的人,老弱病残者在发展个人能力、成就人生价值目标方面要更加困难,也更加容易深陷贫苦,在社会疏于救助的情况下,乞讨就成为摆脱贫困的自然选择。 3.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传统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在社会领域中对他人的行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宽容性,传统道德视乞丐为可耻行为,现如今已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人们还乐于慷慨助人,当乞讨人员向人们伸出手来请求帮助的时候 ,出
15、于对其怜悯和同情。大多数人会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实际上是一种人带援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强化了乞讨人员的乞讨心理,当一种行为出现之后,受到的不是外界的强烈的谴责,而是肯定,人的这种心理就会强化和进一步外化自己的行为,换而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助长了乞讨者的乞讨心理。 4.这其中还不乏社会保障的缺失。 之外,还有历史原因,户籍制度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转型期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 那么多那么多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了现在流浪者问题,而国家对其的重视又有多少呢? 针对流浪人群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国家及各级人民 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救助管理,主要有已于 2003年 8月 1日实施的国务院城市
16、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详见我 国社会转型期下职业乞丐产生的原因与防控对策法制与社会 2008.09(中)王颖颖 中国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8)09-250-02 (国务院第 381 号令)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第 24 号令)对流浪人群的救助管理机构主要是各地社会救助站。根据这两个政策,每个流浪者都在其的救助范围之内,然而是“僧多粥少”,还是政府无心真正落实政策就不得而知了,政策已出台,但是城市的流浪者却愈来愈多,只有偶尔的城管出现,却不是为了将他们带回去好好安置,只是为了不影响市容,驱赶
17、他们去往别处,或者 收留一段日子后又不理不睬,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那只是“纸上谈兵”,一个给别人看的空壳?我想还是因为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流浪人群问题加以规制 ,虽然说 目前 已有国务院 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实施细则以及各地方颁布的相关政策, 但是 这些规定只是在宏观上约定了流浪人群问题的管理制度,但没有明确的强制性法律对相关问题加以约束,使在流浪人群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落实,相关的政策显得过于空泛。 而且相关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过于表面化,回访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也过于单薄。致使对流浪者的甄别能力不 足,对市民影响不深。这样的社会现状,这样的社会问题如何才能
18、解决,何时才能解决,是现下最值得讨论与研究的一个课题,与政府应积极出台政策来应对的社会问题。 对我而言,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政府,也需要广大的人民的支持,但是政府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如果连政府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那人民的重视程度又会有多少呢。除此之外,大学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上文提及,对于流浪者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政府只出台了两个“泛泛而谈”方案,落实成效十分低下。社会上对于流浪者的研究十分深刻与全面,但是真正落实于实践,用于解决问题的却少之又少 。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实施方案评估结果 1.发掘社会问题本质,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 在我认为,发掘问
19、题本质是学者的任务,而人才济济的大学就是研究问题的最佳场所,社会研究者通过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的支持,经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实,深刻分析社会问题,得出最后结论。这样的成果是有科学性、深刻性、价值性,国家才会给予重视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就是政府的责任了,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是法律 。 现在的社会问题众多,而解决成效不高。 方案 上升为国家意志,具有强制力,更利于方案的 实施,问题的更好、更有效、更顺畅地解决。但是就如我国的法律系统一样,有一个根本大法的前提下,还需要零零总总的法律,地方法案,条例来完善。但是国家在出台了两个内容空洞方案后,却没有更具体的提出来更好的实施,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0、。所以现在国家出台具体的解决方案是势在必行的,不然问题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2.落实方案,解决流浪者的现实问题 : 在找到问题原因并提出方案后,最主要的就是将方案落实下去,这就是政府的又一责任了。就现下而言,国家出台的两方案并未好好落实以致流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就是一个很大的证据,一个很 好的方案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真正落实下去,那又有什么用呢。流浪者问题在我眼里是现下要重视的问题,流浪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方案里就包括流浪者的收留问题、整顿问题和安置问题。而现在流浪者问题的产生就如上文所提,包括贫穷、社会分配体制、价值观和社会保障问题。 1) 就贫穷与社会
21、贫富差距问题而言,我们应在注意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他们流动的动向。因为人有选择的自由,作为一个流浪者,他在一个地方的环境与生存条件下降以后,他们就会去另外一个地方谋生,这是一个自然调节的过 程。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造可以利用正当的劳动力去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的条件,这样流浪者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2)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使需要关怀的乞丐能够及时而有效的得到社会的救助。通过多种形式,广开就业渠道,组织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力,自己养活自己,对那些还有劳动能力但多年屡教屡犯的乞丐,各地民政部门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边劳动边教育,直到他们真正改变
22、以乞讨为生的观念,建立自食其力的信心。使真正贫穷的人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3) 建立健全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者人员的问 题。我国对于此问题的法案虽然已经提出但是其中有些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 17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是到 08年为止我国刑法界回来司法实务部门对此的科学性并没有达成共识,到现在也未有很大进展,所以进一步健全有关涉及乞讨现象的法律法规,解决法律法规缺位问题,遏制职业乞丐的蔓延。 3.评估方案实施结果: 当
23、一个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一下评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使国家在流浪者问题的解决上更加完善,更加法制化,以防造成法案未真正得到落实,流浪者问题仍是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这个过程是十分必须的,是检查政府是否有很好落实,法案对此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的手段。只有经过评估后,各方人士才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了解流浪者的现状,规划流浪者的未来是一件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人士的支持,但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了,社会才会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文明建设,为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还要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 以及社会福利制度 ,以保障流浪者的根本利益与生存、健康和社会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现在的我们要一起加油,一起努力为流浪者,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附录 参考文献: 1 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1 2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第 1 版 3 阎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第 1 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