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201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1 雨 说 郑愁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思想的丰富性。 2、能够根据诗歌凝练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 2、能够根据诗歌凝练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在对本诗及其作者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作 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能准确流利地朗诵全诗。第二课时分析诗的结构层次,重点对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找出雨所代
2、表的象征含义,最后对全诗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郑愁予之所以在台湾诗坛被称为 “ 中国的中国诗人 ” ,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一种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郑先生的雨说。 二、知识背景 1、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 北, 1933 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 1949 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 1954 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 1968 年
3、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 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2012 201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2 2、
4、 背景介绍: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 1979 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 ”灾难结束不久 ,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 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的 “雨 ”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3、正确读音 田 圃 p 禁锢 jn g 喑 哑 yn 襁褓 qing bo 蓑 衣 su 喧 嚷 rng 4、 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停滞,不流通。
5、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 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三、 整体感知 1、回忆背诵 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 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
6、说中诗人从而中 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 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副标题: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 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 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
7、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2012 201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3 4、 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 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5、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
8、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 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6、集体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诗言志”郑愁予
9、之所以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一种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上节课中我们对诗人在诗中一连串中国传统人文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融为一体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的理解。 二 、 探究学习 1提问: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明确:这首诗雨的行踪,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节)雨前。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雨才来探访大地。 第二部分:(第 2、 3、 4 节)雨中。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 第三部分:(第 5、 6、 7 节)雨教。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
10、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第四部分:(第 8 节)雨息。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是看到儿童们自由地笑,幸福成长。 2、 在这首诗中, “ 雨 ” 象征什么 ?“ 大地 ” 具体 指什么? 诗中的 “ 雨 ” 是爱的化身,象征自由和幸福。大地具体指中国。 3、为什么雨是春天的使者? 雨探访四月的大地,给万物带来生机,所以雨是春天的使者。(第一、五节) 2012 201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4 4、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 1)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第 2、 3、 4 节) ( 2)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的笑。(第 7、 8 节) ( 3)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11、。(第 9 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5、 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 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 又如第 5 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 1 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
12、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诗人的忠告: “只有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诗最后“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愿望吗?创造一切可能,让儿童们幸福地无忧无虑的成长。 6、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讨论、明确:除了拟人外,作者还用了比较、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排比: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复:如:“雨说:我来了”“雨说:” 7
13、、 读一读第 7、 8 两节,这其中的“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 7 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 “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一石狮,石狮流的不是泪,那分明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乐对人生,才能幸福成长。 而第 8 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
14、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三、小结课文 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雨说),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运用的恰当,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表情达意上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2012 201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5 补充欣赏 :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 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唤 爱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
15、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 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 qing)音”,甚至连帷幕也 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