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2-,脑和脊髓表面三层被膜(外内):,脑和脊髓的被膜,-3-,一、硬膜(硬脊膜、硬脑膜),(一)硬脊膜:上起枕骨大孔,下包裹终丝,附于尾骨。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骨膜之间腔隙,内含静脉、淋巴管、脂肪等,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硬膜外麻醉,药物注入阻滞神经传导。,-4-,(二)硬脑膜:内外两层膜紧密结合,外层即颅骨内面骨膜。 与颅盖结合疏松颅盖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 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大脑镰:硬脑膜伸入半球之间的突起,矢状位,形似镰刀。小脑幕:硬脑膜伸入大、小脑之间的突起,水平位,形似幕帐。幕切迹:小脑幕
2、前缘游离一切迹,其与颅底内面斜坡上缘之间有 中脑通过。,-5-,-6-,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分为上部、下部。 上部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力增高时,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挤入幕切迹内,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产生肢体瘫痪,瞳孔散大。,-7-,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位置两层分开,形成腔道,含静脉血,此窦壁不能收缩,易形成颅内血肿。,-8-,-9-,海绵窦及通行结构,颈内动脉展神经,经过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经过海绵窦外侧壁的结构:,-10-,由于面静脉与眼静脉之间有交通,眼静脉通海绵窦,故面部感染可引起海绵窦炎症和血栓形成。,-11-,二、
3、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空隙,充满脑脊液。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旁形成许多小突起。,-12-,三、软膜(软脊膜、软脑膜),在脑室一定部位,软脑膜上的毛细血管形成血管丛,与脑室壁上的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称为脉络丛,产生脑脊液。,-13-,脑室和脑脊液,-14-,第四脑室 借正中孔、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15-,脑脊液循环途径,-16-,(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加上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加上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17-,-18-,脑和
4、脊髓的血管,一、脑的血管,1、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2/3 间脑前部2、椎基动脉系 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 小脑,-19-,颈内动脉椎基动脉,-20-,营养大脑半球的动脉分支分为:(1)皮质支:分布大脑皮质和深面的浅层髓质(2)中央支:穿入实质,营养深部髓质,间脑 和基底核等。,-21-,皮质支中央支,脑动脉分支类型,-22-,1、颈内动脉,(1)眼动脉 经视神经管入眼眶。(2)大脑前动脉(3)大脑中动脉(4)后交通动脉 向后与大脑后动脉吻合,-23-,(2)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发出后,进入大脑纵裂内,沿胼胝体背侧后行,双侧借前交通动脉相连。,-24-,-25-,(2)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直接延续,沿大脑外侧沟,分布大脑半球上外侧面(躯体运动、感觉、语言中枢),-26-,-27-,2、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干腹侧,在脑桥下缘形成1条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2条大脑后动脉。,-28-,-29-,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双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前、后交通动脉,-30-,大脑 浅、深静脉均进入附近的硬脑膜窦,-31-,二、脊髓动脉,(1)脊髓前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1条前正中裂 脊髓后动脉2条后外侧沟(2)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的脊髓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