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性疾病概论,General concept of Lemology,课程简介,选修课+必修课考核方式(小组讨论+PPT汇报+论文)36学时(24+12)生理+病生+微生物+免疫+皮肤病+内科+外科实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叙述感染过程中的5种表现描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解释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会运用所学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对常见传染病作出预防计划理解隔离、消毒基本知识,并会在传染病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隔离、消毒措施应会运用常见症状的护理程序于传染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中,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传染病发病6408429例,死亡16744人,报告发病率为470.35/10万,报告死亡
2、率1.23/10万。,2015年十大感染性疾病事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上市中国艾滋病现状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WHO新指南:每一个HIV感染者都应接受ART,2015年十大感染性疾病事件,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美国内镜检查相关感染事件新抗生素埃博拉病毒HCV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2015年5月,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韩国暴发,造成186人感染,其中36人死亡。除首发病例来自中东外,其余续发病例均为医院感染,82例(44%)为和确诊病例同住一家医院的其他病人,71例(38%)为确诊病例的家庭成员、护理人员或探视人员,31例(17%)为医务人员。,
3、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上市,2015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部分由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感染的患儿可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并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食监局批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上市,2008年5月,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全国法定传染病丙类病例报告管理。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始终居法定传染病前列,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而疫苗的研发及使用
4、对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至关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EV71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通过上万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3%。,中国艾滋病现状,2015年10月,中国大约有57.5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据中国CDC统计,在2009年之前,中国被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不是因性行为感染,而是因为静脉注射毒品、输血、母婴传播,以及比例至多达17.5%的“未知”因素。,中国艾滋病现状,自1985年至2005年,只有0.3%的新增感染病例发生在有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当中。但数据显示,至2015年6月,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7%。15至
5、24岁之间的高中和大学男生是新出现的高风险人群。今年已有超过3400宗学生感染病例,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只有779。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超过3400宗学生感染病例,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只有779。,中国艾滋病现状,广州自2002年发现首例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4年年底,累计报告学生病例231例,疫情逐年增长。有165例可以获得其学校信息,分别来自省内外74所学校,包括大学38间、中学7间、职业技术学校29间。其中涉及广州市内学校54所,主要分布在中高等学校较多的天河区、番禺区和白云区。有4所广州学校累计报告超过10例。,抗生素耐药(后抗
6、生素时代),自从2010年“超级细菌”耐碳青霉烯类(如NDM-1)出现以来,黏菌素(如多黏菌素E)成为治疗此类耐药机制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该类细菌的另一种耐药机制mrc-1基因,却可以保护细菌不被黏菌素杀死。11月18日,广州农业大学在Lancet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2011年,在中国的零售鸡肉和猪肉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超过5%为mrc-1基因阳性。截至2014年11月,分离的细菌中mrc-1 阳性率高达25%。,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研究调查还发现,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从中国5个省市动物和零售肉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白菌,mrc-1质粒阳性率非常之高。523份生肉
7、样本mrc-1 质粒阳性率为15%(78份阳性),804只动物中166 只(21%)分离到大肠杆菌。而且,鸡肉大肠杆菌mrc-1 质粒阳性比例逐年增加,如2011年为4.9%,2013年为25%,2014年为28%,同样,在猪肉样本中,也见到类似趋势。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6.3%、22.9%和22.3%。,抗生素耐药(后抗生素时代),而中国在2014年有1750万禽肉和5670万猪肉投放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和猪肉生产国。研究还发现,2014年,在1322例住院病人中,发现16例(1%)mrc-1基因阳性。虽然mrc-1基因在病人中分离的比例不高,但耐药菌具有传播性的特性
8、,如果我们不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未来无抗菌药物可用的残酷现实。,WHO新指南:每一个HIV感染者都应接受ART,世界卫生组织(WHO)9月30日发布的指南指出,所有HIV感染者要尽快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那些处在潜在感染风险的人也应接受暴露前预防(PrEP)。在以前的指南中,ART适应证对某些人群有CD4细胞计数的限制,如结核病、妊娠等。如今,该限制已经去掉。也就是说,只要没有用药禁忌,HIV感染(包括急性期)一经发现,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不必考虑CD+T细胞水平或病毒载量。然而,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要求CD4+T细胞低于350 cells/L才可以启动ART。,WHO新
9、指南:每一个HIV感染者都应接受ART,WHO估计,全球符合治疗的HIV感染人群将从2800万升至3700万。而且,到2030年,新的治疗策略将会防止2100万人因此而死亡和2800万新的感染者。这是基于2015年6月发表的文章关于早期开展ART的证据(ANRS 12136 TEMPRANO)。为了充分执行新的治疗策略,WHO提出,各个国家应确保检测和治疗的可及性,同时提供良好的关怀和支持措施以确保治疗的依从性。,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至少这一百年来,大家一致认为,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主要的病原体。关于第二常见的病原体,当代的答案通常是“非典型病原体”,即肺炎衣原体、肺炎支
10、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社区活动性肺炎病原分布,然而,7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关于美国CAP病原学分布一文可能是最为全面的微生物学研究。报告纳入了2259例住院、开展了广泛微生物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成人肺炎患者。微生物学检查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基于PCR的分子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尿抗原检测。该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阳性的只有115例(5%)、非典型肺炎为84例(4%),因此,常见怀疑的病原体加起来仅占9%。,美国内镜检查相关感染事件,从2012年至2014年,SeattlesVirginiaMason医学中心发生了31例经十二指肠镜检查感染病例。最终11个病人因此死亡。所有的病人在感染时病情都很
11、危重。,新抗生素,从1983年至1987年,一共有16个新的抗生素被FDA批准,然而从2008年至2012年只有一个新的抗生素被批准上市。2013年至2015年,FDA批准了6个新的抗生素3个葡萄球菌的药物(tedizolid, dalbavancin,oritavancin),2个针对耐药革兰阴性菌的药物(ceftazidime/avibactam 和 ceftolozane/tazobactam)和1个治疗难辨梭菌的药物(fidaxomicin)。,埃博拉病毒,本次的西非埃博拉疫情蔓延近2年时间,虽然疫情高峰已经过去,利比利亚、塞纳利昂先后解除了疫情,几内亚没有新发病例报告,疫苗临床试验也
12、显示出较好的保护率。但随着美国感染埃博拉医生治愈后眼中发现埃博拉病毒、英国护士恢复出院后出现复发以及新的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在埃博拉存活男性的精液中最长可达9.6个月,尽管这些新的情况未来趋势还不明朗,如自1976年埃博拉、马尔堡出血热出现以来,有明确性传播关联的病例不过寥寥数例,但以往从没像本次西非疫情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埃博拉存活病例,未来埃博拉如何走向,还需要密切关注。,HCV感染,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病毒多达3600多种,已知致病的达1200多种,但很少能达到像治疗HCV这样的效果(SVR达95%以上)。2014年WHO宣称HCV可以治愈,然而,全求1.3-1.7亿慢性HCV感染者中有超过一
13、半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现症慢性HCV感染者中大多数尚不能获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天花、鼠疫血吸虫、疟疾麻疹、白喉、伤寒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感染(Infection),病原体,人体,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侵袭力(invasiveness):毒力(virulence):内毒素、外毒素数量变异性:免疫逃避机制,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B细胞固有免疫应答:单核巨噬细胞、
14、树突状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不产生病理变化、无临床症状,潜伏性感染,可发可不发,隐性感染,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明显症状,只有免疫学改变,显性感染,引起免疫应答和变态反应,引起严重的组织和病例损伤,有明显症状,获得免疫力,慢性,病原携带状态,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虫媒血液母婴土壤,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虫媒血液母婴土
15、壤,易感人群,婴儿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免疫力缺乏,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季节、气候、湿度社会因素: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卫生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有感染后免疫:病毒细菌、原虫蠕虫,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再燃,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段性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受感染者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体内生长繁殖、转移,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从患者开始感到不适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时为止的一段时间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无食欲等,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
16、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产生免疫力,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产生足够抗体,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传染病的临床特征,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伤寒、疟疾。再燃:当病情进入恢复期后,体温尚未稳定下降至正常时,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传染病的诊断原则,病史采集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测,传染病
17、的诊断原则,实验室检测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升高:细菌性感染下降:病毒性、原虫感染,传染病的治疗,目的:促进康复,防止传播,隔离消毒原则: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特效治疗与一般治疗并重治疗与护理并重治疗与隔离、消毒并重,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特效治疗: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毒素治疗,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法定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乙丙共三类39种甲类(2):霍乱、鼠疫(城镇2h、农村6h)乙类(26):SARS、AIDS、登革热、梅毒、狂犬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城镇6
18、h、农村12h)丙类(1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24h),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一般卫生措施,消毒,消化道,呼吸道,虫媒,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自动免疫,被动免疫,预防服药,传染病的预防,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隔离,隔离:把传染病患者(传染源)与健康人和非传染患者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传染和扩散。传染病科门诊的设置传染病房的设置(教材图1-1),隔离的种类,严格隔离,鼠疫、霍乱、肺炭疽、SARS、禽流感,呼吸道隔离,空气隔离:肺结核、水痘飞沫隔离:手足口病、百日咳,消化道隔离,细菌性痢疾、伤寒、肝炎,隔离的
19、种类,接触隔离,狂犬病、破伤风,结核病隔离,肺结核,隔离的种类,血液体液隔离,肝炎、梅毒、艾滋病,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肝炎、梅毒、艾滋病,传染病的消毒,消毒目的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出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消毒种类,疫源地消毒:对有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的地点所进行的消毒。随时消毒:随时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品进行消毒,以便及时杀灭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防止传播。终末消毒:传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措施,以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消毒种类,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病房的消
20、毒、餐具消毒、空气消毒、洗手,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机械消毒,热消毒,辐射消毒法,低温等离子灭菌,通风、拍打,煮沸、高压,紫外线、红外线,手术器械,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氧化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碘类、醇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84消毒液,甲醛、戊二醛,安尔碘、75%乙醇,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传染病的护理,传染病的特点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有传染性病情复杂易发生并发症有携带者,护理要点掌握特征性表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临床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注重心理护理,护理措施,做好消毒隔离:熟悉病原体、了解传播途径、掌握方法加强心理护理注意休息与运动:急
21、性传染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与营养: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半)流质加强生活护理,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护理程序,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职业史接触史,生命体征、营养状况、意识状态、面色、有无皮疹、淋巴结情况、是否有分泌物、神经系统检查,血尿便常规病原体检查影像学检查,护理程序,诊断,发热,当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本身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高限时,称为发热。,产热,散热,发热病因,感染性发热(急性传染病最常见症状),非感染性发热,发热临床表现,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
22、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体温常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见于疟疾。,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见于霍奇金病。,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发热对机体的影响,代谢免疫力消化功能神经系统脱水不良心理反应,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评估病史现病史心理社会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评估病史,起病缓急、发热程度、热程、热型,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原因及诱因,处理经过,有无发热引起的心理
23、反应,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评估身体评估,有无皮疹、皮肤弹性改变,意识状态、面色改变,营养状况,生命体征,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扁桃体大小及有无分泌物,颈部软硬度,心率及心音强弱,有无呼吸音改变,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尿便常规,影像学检查,微生物检查,免疫学检查,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体温过高(感染性发热),发热护理程序,护理计划体温恢复至正常由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减轻或消失患者/家属会复述发热的原因、诱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患者/家属会实施简单物理降温措施,发热护理程序,护理措施体温监测降温措施饮食护理充分休息口腔、皮肤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健康教育,发热护理程序
24、,护理评价体温降至正常,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消失,患者感到舒适患者/家属已能说出发热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执行1-2种物理降温措施,传染病标本采集与管理,临床标本的种类血、尿、便、痰、漱口液、器官组织、渗出液、分泌物等,传染病标本采集与管理,临床标本的采集血液:采集发病5d内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比较痰、漱口液:采取含漱液或咽拭子。,传染病标本采集与管理,临床标本的采集其他分泌物或渗出液:用灭菌棉棒擦拭局部,采取分泌物后,装入病毒保存液试管中,轻轻贴管壁挤压,做成病毒保存悬液,加胶塞密封送检。采咽拭标本时,用两支棉签浸透采样液,沿管壁挤出液体后,在扁桃体前后和咽喉壁涂抹,要尽量取黏液部分,然后放入有采样液的试管中,加胶塞密封送检。冷藏送检。,讨论,“腹泻:与病原体引起肠道感染有关”“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有关;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有关”“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脑实质病变有关”“恐惧多疑:不良心理对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讨论,“焦虑担忧:与住院隔离和不了解疾病预后有关”“自卑抑郁: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反复及治疗不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有关”“悲观绝望:与艾滋病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不了解有关”,步骤,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对机体的影响护理程序(评估、计划、措施、评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