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的形成与哲学基础萧山区中医院医务科吴晓萍,中医中国人民的医学,谓之中医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蒙古族蒙医;藏族藏医;回族回医。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医包括汉医、苗医、蒙医、藏医、回医等多民族医学。不过我们这个现有教材的中医内涵实指汉医学日本谓之“汉方医”。 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中医也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是中医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它以极强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原因在于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封闭式的理论体系。,第一节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医学的起源1.1 内科: 有的野草:仙鹤草止泻;马齿苋止痢。1
2、.2 外科: 有的野草:刘寄奴消肿(外伤)。 有的动物:蟾蜍皮外敷可使包块消退。1.3 针灸: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树竹铁、铜银针 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医学来源于实践。,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2.1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份,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共18卷,162篇,20余万字,系统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问题。2.2 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该书以问答形式详细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腧穴、针法等内容。由此奠定了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3药物学的发展3.1 西汉初期,药物学专著药论问世,但至今失传。
3、3.2 五十二病方长沙马王堆出土,载药247种。3.3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全书共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动物67,矿物46)。 书中论述了药物的性能与用法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苦、酸、咸)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3.4 唐代新修本草载药850种,是第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3.5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绘图1000余幅,收录方剂10000余个。作者花了30余年奔走全国各地,被公认为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3.6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了新药716种。,4临床医学的发展4.1 东汉末年,我国
4、第一部临证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问世,到了晋代(或宋代),该书被林亿等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提出了理法方药的治疗原则(包括四诊、八纲及治疗八法),它代表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名著,至今仍以此指导临床实践。4.2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著了诸病源候论,对许多疾病的病因、证候作了细致的论述,是世界上第一部病理学专著。,4.3 宋元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的学术争鸣,每个学派都有各自的独到见解,开创了临床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如: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认为病因以火 为多,治法强调“降火”为主。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认为病因以邪气为主,故主张汗、吐、下泻以祛邪。李东恒为代
5、表的“补脾派”,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故主张“补脾”为治病之要。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认为“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故主张以滋阴为主。,4.4 明清温病学派逐渐创建了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提出“戾气”致病的 “戾气学说” 新概念,著有“温疫论”。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热论提出了温病辨证“卫、气、营、血”学说,此辨证方法沿用至今。清代吴鞠通在所著温病条辨中创建了“三焦辨证”学说,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相辅助相成。4.5 外科学方面:1700年前,名医华佗应用“麻沸散”进行麻醉,施行剖腹、扩创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录。,4.6 妇产科方面:唐代经效产宝是我国现有的最早一部妇产科
6、古书。宋代陈自明著有妇人良方明代王肯堂著有妇产证治准绳清代傅青主著有傅青主女科4.7 儿科:汉代初年有儿科专著颅囟经。北宋儿科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清代幼幼集成内容丰富,有许多独到见解。4.8 五官科:唐代秘传眼科龙木论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书。,5. 预防医学的发展5.1 “未病先防”5.1.1 调养正气 种痘防天花:11世纪开始应用“人豆接种法”预防天花。16世纪写出种豆新书,18世纪传至欧亚各国。清代俞茂鲲所著豆科金镜赋集解中有“种豆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的记载,它是世界上最早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为当今人工免疫法的先驱。,5.1.2 调摄七情 情志刺激,可使气机紊乱而致病。如恼怒太过伤肝,思虑太
7、过伤脾。5.1.3 防止邪气侵袭 注重环境卫生,防止水源、食物污染、隔离疫疬病员、凿井而饮、修建“都厕”、修“疬人坊” 隔离麻风。清代罗世瑶主张病人衣服置蒸笼内蒸。,5.1.4 调节饮食 饮食有节、过食肥甘厚味,则助湿生热;进食过少,则营养不良。5.1.5 劳逸适度 过逸气血流通受阻,过劳气血耗损太过,均会削弱抗病力。5.1.6 体育锻炼 “五禽戏”、太极拳、气功、体操等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5.2 已病防变 高热防抽搐,腹泻防亡阴。,1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整体观念包括:1.1 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1.2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1.3 人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机
8、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认识谓整体观念。,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恒动观念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生理上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生长壮老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处于不停地变化中。 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根本规律。,3辨证论治辨分辨、辨认、审辨之意。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立治疗 原则与治法。“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方法,认知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
9、记忆、注意、观察、概念形成、思维判断、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认识疾病(现代医学:化验)。 掌握中医学所特有的认知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 具体的认知方法有三:,1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是一种认知方法,又叫“以表知里”。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变化可通过某种形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外在表现,就可以揣则分析内部发生的变化。 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通过观察面部色泽,可推测心血是否充足。与“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有所类同。,2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
10、的相似或类同(取象、援物),从而认为两者在其它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比类),并由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的性状和特点的一种认识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把生疏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相类比,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天温日明,则卫气浮,人血易泻易行” 而:“天寒日阴,则卫气沉,人血易涩易滞”。 因此:“寒凝舟停”则为“阳虚便秘”所致“大便难行”,故用热药以治之,则可使大便通畅。,3试探和反证 试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先作一番考察,尝试性地采取一些治疗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地调整、完善并修改原设想,逐步逼近的一种认知方法。(补阳还五汤、黄芪) 反证是指从结果来推测原因的一种逆向认知方法。 如“腹痛驱
11、虫治疗腹痛停止:为蛔虫所致。 腹痛肾下垂卧位痛止:证明为肾下垂所致。,试探与反证所具共性为:都从结果反推出原因。 试探与反证不同处:试探先采取措施,逐步到位。反证则一步到位。 这两种方法在中医学过程中都被普遍采用。 “三大认知方法”仅仅是研究中的一种思路,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其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故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第四节 阴阳学说,1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括。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小结:划分阴阳的一般规律阳 向上 外向 明亮 兴奋 无形 温热 运动 升浮 功能阴 向下 内向
12、阴暗 抑郁 有形 寒凉 静止 沉降 物质,2阴阳学说的基本特点2.1 普遍性 古人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为阴阳两大类。2.2 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之间划分;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基础,不能分阴阳。2.3 相对性 阴阳属性的确立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后确定的。如:天地;上下;外内;腹背。2.4 可分性 阴阳各自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更动,均可再分阴阳。如男或女:背腹;腹中:六腑五脏;心脏:心气心血。,3阴阳的生理关系3.1 交感相错 交感是指阴阳相互作用;相错是指错综复杂。只有阴阳的相互作用,才能变生万物;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自然界的生生化化。“男女媾
13、精,万物化生”。3.2 对立制约 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斗争、相互牵制和约束的关系。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水与火。,3.3 相互依存 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阴阳双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依赖关系。 如: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上,就无所谓下。3.4 相互消长 “消”减少;“长”增多。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4阴阳的病理关系4.1 阴虚或阳亢生热 口燥咽干、便结尿黄、舌红脉细数。4.2 阳虚或阴盛生寒 口
14、淡不渴,四肢不温,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而弱。,4.3 阴阳转化 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朝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 阳阴。,量变 质变。,热证寒证。,寒证热证。,达到一定阈值,4.4阴阳互损,4.4.1阴阳偏盛,伤及对方阳胜伤阴:阳热偏盛伤津耗液(阳盛则阴病)阴胜伤阳:阴寒偏盛损伤阳气(阴盛则阳病),4.4.2 人体正气不足,导致对方受损,阳虚损阴:阳气不足无力生长阴液 (阴阳两虚)阴虚损阳:阴虚不能滋养阳气 (阴阳两虚),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1 归属人体组织结构:背阳,腹阴 六腑阳,五脏阴5.2 概括生理功能:气属阳,血属阴 物质属阴,功能属阳5.3
15、说明病理变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平衡无病 阴阳失衡阴虚或阳虚5.4 指导疾病诊断:阴虚、阳虚;亡阴、亡阳5.5 归纳药物性能:温热药属阳;寒凉药属阴5.6 指导疾病治疗:阴虚阳亢(相对),应补阴制阳。,第五节 五行学说,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 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这些物质间的联系和变化。,2五行归类,3五行的基本特性木性:伸展、易动。 即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之意。 火性:火热、炎上。 即具有温热,升腾,向上之意。土性:长养、变化。 即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之意。金性:清肃、收
16、敛。 即具有清肃、收敛、潜降之意。 水性:寒润、下行。 即具有寒凉、向下、滋润、静藏之意。,4五行间的生理关系4.1 五行相生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 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水,火,木,金,土,4.2 五行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作用。,木,水,火,金,土,4.3 五行制化 制乃制约;化乃变化之意。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化制约关系。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没有制约就会出现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五行间必须相互制化,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5五行的病理关系5.1 相乘相克太过谓之相乘。 如肝旺乘脾腹痛即泻。5.2 相侮(反克)相克不及谓之相侮或 “反克”。如木克土为正常,若肝木虚弱,土反侮木,即为反克。反克即谓之相侮。,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1 解释生理现象 阐释五脏相互关系 相互资生、相互制约。6.2 解释病理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 “子病犯母”(逆传) “相乘”(相克太过) “相侮”(反克)6.3 指导诊断 青色属肝,面见青色可能为肝病。 红色属心,面见红色可能为心病。,6.4 指导治疗“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法(补脾养肺)。“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肾实泻肝。“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如抑肝健脾、痛泻要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