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治疗技术 第三节 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第四节 临床应用 概念 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 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原理 ( Dr. Charles Sherrington, 1947) 后续效应 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随着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刺激的后续效应也随之增加; 在维持肌肉静力收缩后,其后续效应是肌肉力量得以增加。 扩散 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 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时间总和 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
2、)所引起的兴奋。 空间总和 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 连续诱导 主动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引起拮抗肌的兴奋。 交互支配(交互抑制) 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治疗技术 基本手法技术 1. 手法接触 ( manual contacts) 2. 牵张 ( stretch) 3. 牵引和挤压 (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4. 最大阻力 ( maximal resistance) 5. 扩散和强化 (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6. 时序 ( normal timing) 7.
3、 视觉刺激 ( optical stimulation) 8. 口令与交流 ( 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9. 运动模式 ( pattern of movement) 1. 手法接触 (manual contacts) 治疗师手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刺激患者皮肤、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 诱导患者向所需 方向运动 可同时施加基本 及特殊的 PNF的 治疗手法 2. 牵张 ( stretch) 当肌纤维被被动地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 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 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 3. 牵引和挤压 (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牵引 : 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 激活关节感受器; 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 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 分类 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