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8 ,大小:1.08MB ,
资源ID:25722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57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打印.ppt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打印.pptx

1、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陈卫红2014年,提 纲,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和意义职业接触限值的制订依据和方法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一、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和意义,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一、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和意义,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两类。

2、,一、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和意义,职业接触限值的意义职业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基础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效果的依据进行卫生监督的依据,二、职业接触限值的制订依据,主要依据: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动物实验和毒理学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可行性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健康危害的剂量-反应关系,举例:矽尘(10%-50%)职业接触限值制订过程,矽尘(游离二氧化硅)是地壳的主要成分,约95%的矿石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游离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分为结晶型、隐晶型和无定型三种。存在矽尘的行业遍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矽肺发病危险与累积矽尘接触量的关系,矽肺发病危险与累积矽尘接触量的关系,每天接尘,工作30年,矽肺

3、患病率小于1%,推算矽尘的总粉尘浓度限值为1mg/m3。 1mg/m3已被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采纳。,某铁矿作业点生产性粉尘浓度,某日用陶瓷生产企业,职业接触限值的理解,保护大多数工人免受健康危害,不是卫生或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个别人可能会得病!职业有害因素越低越好,不要把职业限值当做控制职业有害因素的最终目标!,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说明规定了330种化学物、47种粉尘和2种生物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职业性接触。适用于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常规工作制。,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职业接触限值的含义和使

4、用2.1 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适应范围: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测定方法: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2.2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适用范围:亚急性、慢性中毒的化学物和粉尘主体性限值(必须优先达到)测定方法个体检测:优选,长时间(一个工作班)采样。定点检测:短时间多次采样。,三、化学

5、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个体检测:低流量长时间(4-8h,1h),能评价劳动者的实际接触状况。检测结果:CTWA=C(实际工作8小时)C:实测结果CTWA=C*T/8(实际工作T小时)定点检测:根据生产工艺,较高流量短时间多次测定,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反映个体接触。CTWA=(C1T1C2T2Cn Tn )/8 C1,C2 Cn T1,T2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2.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PC-STEL适用范围: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

6、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损伤的化学物质。目的:控制毒物浓度向上波动测定方法短时间定点采样(15min),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2.4 超限倍数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超限倍数:有PC-TWA未制定PC-STEL物质,控制其飘移上限。目的:控制毒物浓度向上波动测定方法短时间定点采样(15min),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问题:如何进行亚急性、慢性化学物的检测?,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确定该化学物质浓度是否波动?,没有波动或波动小,波动较

7、大,测CTWA,测CTWA,不测CSTTEL或选择浓度高时测1次CSTTEL,选择浓度高时多次测定CSTTEL,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问题:如何判断检测结果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答:(1)有MAC的对比MAC,看是否超过。(2)没有MAC的,用CTWA对比PC-TWA,看是否超过,超过即超标。没有超过的,用CSTEL对比PC-STEL,看是否超过;没有PC-STEL的物质,用CSTEL和限值*超限倍数的积对比,看是否超过。(3)上述对比,有一个检测结果超过就算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问题:既有总粉尘,又有呼吸性粉尘限值的如何测?答:原则上应同时测定

8、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有一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就算超标。,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问题:工作场所存在2种或2种以上化学物,如何评价?答:存在2种或2种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并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当2种或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时,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按下列公式计算,进行评价: C1/L1+C2/L2+ +Cn/Ln C1,C2 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1,L2 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据此算出的比值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

9、之,当比值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不符合卫生要求。,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关于职业接触限值的其它说明化学文摘号:根据物质结构给予的唯一号码,用于查阅化学物质。备注栏标(皮): 表示可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后,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备注栏标(敏):指已被人或动物资料证实该物质可能有致敏作用。,三、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关于职业接触限值的其它说明备注栏标G1、G2A、G2B: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标注的化学物质致癌性:G1:确认人类致癌物;G2A:可能人类致癌物;G2B:可疑人类致癌物。对于标有致癌性标识的化学物质,应采取技术措施与个人防护,减少接触机会,尽可能保持最低接触水平。,四、物理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物理性有害因素多以能量的方式作用于机体,对机体损伤与接收的总能量有关,职业接触限值除考虑接触量外,还考虑了接触时间。,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接触的时间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注意:噪声计算用几何均数,非算术均数举例:2个80dB(A)的噪声源叠加,产生的噪声为83dB(A)。,谢 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